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急诊心血管手术预后分析
1
作者
于岩
刘楠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641-646,共6页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对心血管急诊手术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2022年12月1日至2023年1月31日期间接受急诊心脏外科手术,术后返回心脏外科危重症中心治疗的4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感染新...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对心血管急诊手术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2022年12月1日至2023年1月31日期间接受急诊心脏外科手术,术后返回心脏外科危重症中心治疗的4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将患者分为新型冠状感染组(22例)和非新型冠状感染组(21例)。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常规实验室检查结果、并发症发生率及院内病死率。结果与非新型冠状感染组相比,新型冠状感染组患者术后的淋巴细胞计数显著降低(P<0.05),ALT、AST显著升高(P<0.05),术后新发房颤、肝功能异常、住ICU时间显著增加(P<0.05)。结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行心血管急诊手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升高,患者ICU时间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急性主动脉夹层
急诊手术
预后
原文传递
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预防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新发房颤的临床研究
2
作者
白辰
李京倖
+3 位作者
张帆
高铭鑫
刘锐
李海洋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48-152,共5页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预防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OPCABG)术后新发房颤(POAF)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208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其中男168例,女40例;年龄40~7...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预防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OPCABG)术后新发房颤(POAF)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208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其中男168例,女40例;年龄40~72岁,平均(55.40±2.80)岁。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04例,术前应用阿司匹林)和观察组(104例,术前联合应用阿司匹林和阿托伐他汀)。术后连续7天监测患者心电图,记录POAF发生情况,包括房颤(AF)持续时间、AF发生率及不良反应情况;观察并记录手术前、后左心房内径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观察组AF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每次AF持续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左心房内径和hs-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左心房内径恢复至治疗前,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左心房内径高于治疗前,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预防OPCABG术后POAF效果明显,无不良影响,术后POAF发生率降低,AF持续时间缩短,左心房内径得到有效控制,术后炎症反应减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
阿托伐他汀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心房颤动
临床价值
原文传递
“不接触冠状动脉开口”灌注技术在严重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联合手术中的应用
3
作者
汪川
顾承雄
+3 位作者
马维国
李京倖
黄信生
宋伟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2015年第8期462-465,共4页
目的 总结并探讨“不接触冠状动脉开口”灌注技术在严重主动脉瓣关闭不全(aortic insufficiency,AI)联合手术患者中应用的适应证、技巧、安全性及有效性,旨在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 2012年9月至2015年2月,我们将入组的63名患者随机分为...
目的 总结并探讨“不接触冠状动脉开口”灌注技术在严重主动脉瓣关闭不全(aortic insufficiency,AI)联合手术患者中应用的适应证、技巧、安全性及有效性,旨在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 2012年9月至2015年2月,我们将入组的63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31例(试验组)应用“不接触冠状动脉开口”灌注技术进行心脏手术,年龄31~ 74岁,平均(58.0±15.0)岁,AI程度的平均分级为3.5±0.5,分级依据参照半定量五级分级法[1];对照组32例,年龄22~ 73岁,平均(60.4±9.4)岁,AI程度的平均分级为3.6±0.5.试验组患者术中切开升主动脉,将病变的主动脉瓣叶缝闭,随后临时性关闭升主动脉切口.含血的心脏停搏液可通过冠状动脉开口重复灌注而不影响手术过程,最后将升主动脉切口再次打开进行主动脉瓣置换手术.结果 试验组全部患者在手术完成撤除升主动脉阻断钳后自动复跳,并短时间内即恢复窦性心律;心电图未见明显ST-T改变.从移除升主动脉阻断钳到自动恢复窦性心律的时间试验组为(12.3±7.7)min,而对照组则为(18.6±8.2) min(P=0.037).两组患者无死亡.试验组患者术后左心室射血分数较术前明显提高[术前(0.54±0.09)对术后(0.62±0.06)](P=0.005),对照组则无明显变化.结论 早期结果表明“不接触冠状动脉开口”灌注技术在严重主动脉瓣关闭的手术中有效可行,而长期结果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心脏停搏液灌注
冠状动脉开口损伤
主动脉瓣置换
原文传递
题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急诊心血管手术预后分析
1
作者
于岩
刘楠
机构
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
危重症中
心
出处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641-646,共6页
文摘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对心血管急诊手术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2022年12月1日至2023年1月31日期间接受急诊心脏外科手术,术后返回心脏外科危重症中心治疗的4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将患者分为新型冠状感染组(22例)和非新型冠状感染组(21例)。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常规实验室检查结果、并发症发生率及院内病死率。结果与非新型冠状感染组相比,新型冠状感染组患者术后的淋巴细胞计数显著降低(P<0.05),ALT、AST显著升高(P<0.05),术后新发房颤、肝功能异常、住ICU时间显著增加(P<0.05)。结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行心血管急诊手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升高,患者ICU时间增加。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急性主动脉夹层
急诊手术
预后
Keywords
SARS-CoV-2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ute aortic dissection
Emergency Surgery
Prognosis
分类号
R511 [医药卫生—内科学]
R654 [医药卫生—外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预防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新发房颤的临床研究
2
作者
白辰
李京倖
张帆
高铭鑫
刘锐
李海洋
机构
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
出处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48-152,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770320)。
文摘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预防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OPCABG)术后新发房颤(POAF)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208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其中男168例,女40例;年龄40~72岁,平均(55.40±2.80)岁。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04例,术前应用阿司匹林)和观察组(104例,术前联合应用阿司匹林和阿托伐他汀)。术后连续7天监测患者心电图,记录POAF发生情况,包括房颤(AF)持续时间、AF发生率及不良反应情况;观察并记录手术前、后左心房内径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观察组AF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每次AF持续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左心房内径和hs-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左心房内径恢复至治疗前,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左心房内径高于治疗前,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预防OPCABG术后POAF效果明显,无不良影响,术后POAF发生率降低,AF持续时间缩短,左心房内径得到有效控制,术后炎症反应减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阿司匹林
阿托伐他汀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心房颤动
临床价值
Keywords
Aspirin
Atorvastatin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Atrial fibrillation
Clinical value
分类号
R654.2 [医药卫生—外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不接触冠状动脉开口”灌注技术在严重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联合手术中的应用
3
作者
汪川
顾承雄
马维国
李京倖
黄信生
宋伟
机构
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
出处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2015年第8期462-465,共4页
基金
北京市医院管理局临床技术创新项目(XM201312)
文摘
目的 总结并探讨“不接触冠状动脉开口”灌注技术在严重主动脉瓣关闭不全(aortic insufficiency,AI)联合手术患者中应用的适应证、技巧、安全性及有效性,旨在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 2012年9月至2015年2月,我们将入组的63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31例(试验组)应用“不接触冠状动脉开口”灌注技术进行心脏手术,年龄31~ 74岁,平均(58.0±15.0)岁,AI程度的平均分级为3.5±0.5,分级依据参照半定量五级分级法[1];对照组32例,年龄22~ 73岁,平均(60.4±9.4)岁,AI程度的平均分级为3.6±0.5.试验组患者术中切开升主动脉,将病变的主动脉瓣叶缝闭,随后临时性关闭升主动脉切口.含血的心脏停搏液可通过冠状动脉开口重复灌注而不影响手术过程,最后将升主动脉切口再次打开进行主动脉瓣置换手术.结果 试验组全部患者在手术完成撤除升主动脉阻断钳后自动复跳,并短时间内即恢复窦性心律;心电图未见明显ST-T改变.从移除升主动脉阻断钳到自动恢复窦性心律的时间试验组为(12.3±7.7)min,而对照组则为(18.6±8.2) min(P=0.037).两组患者无死亡.试验组患者术后左心室射血分数较术前明显提高[术前(0.54±0.09)对术后(0.62±0.06)](P=0.005),对照组则无明显变化.结论 早期结果表明“不接触冠状动脉开口”灌注技术在严重主动脉瓣关闭的手术中有效可行,而长期结果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心脏停搏液灌注
冠状动脉开口损伤
主动脉瓣置换
Keywords
Aortic insufficiency
Cardioplegia delivery method
Coronary ostial injury;Aortic valve replacement
分类号
R654.2 [医药卫生—外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急诊心血管手术预后分析
于岩
刘楠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
0
原文传递
2
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预防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新发房颤的临床研究
白辰
李京倖
张帆
高铭鑫
刘锐
李海洋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
0
原文传递
3
“不接触冠状动脉开口”灌注技术在严重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联合手术中的应用
汪川
顾承雄
马维国
李京倖
黄信生
宋伟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2015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