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血小板分布宽度与急诊冠状动脉介入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关系 被引量:21
1
作者 陈亚磊 张东凤 +2 位作者 左惠娟 吕树铮 宋现涛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6年第1期15-19,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血小板分布宽度(PDW)与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远期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发病12小时内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血小板分布宽度(PDW)与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远期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发病12小时内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809例。根据入院后血常规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结果分为两组:组I(PDW<15%,n=601)和组II(PDW≥15%,n=208),记录两组的基本资料、血液检验结果及造影情况,采用电话及门诊随诊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记录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再发心绞痛。结果:平均随访时间(52±24)个月,随访期间心源性死亡26例。两组在出现症状至PCI所需时间、LDLC、HDL-C及血小板总数(PLT)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1年内MACE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远期随访总MACE发生率(18%vs.28.4%,P=0.001)及心绞痛发生率(11%vs.16.8%,P=0.0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心源性死亡率、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经调整年龄、高血压史、PDW、LDL-C、HDL-C及症状至PCI时间及出院后规律服用阿司匹林等因素之后,PDW可能是STEMI患者接受急诊PCI术后远期MACE发生率的独立预测因子(OR=1.08,95%CI:1.021!1.145,P=0.008)。结论:PDW值增大可能是接受急诊PCI治疗STEMI患者远期MACE的独立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血小板分布宽度 心血管不良事件
下载PDF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开通价值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2
作者 陈亚磊 贺毅 +2 位作者 米宏志 杨娅 宋现涛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6年第11期1391-1393,共3页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0)指冠状动脉完全闭塞超过3个月、TIMI血流0级的病变,发生率约占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的20%~30%[1],仅8%~15%的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人治疗(PClhCTO发病率和接受PC...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0)指冠状动脉完全闭塞超过3个月、TIMI血流0级的病变,发生率约占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的20%~30%[1],仅8%~15%的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人治疗(PClhCTO发病率和接受PCI的比例呈明显反差,一方面是CT0治疗难度大,成功率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研究报道在技术成熟的诊疗中心或丰富经验的介人专家,CT0患者PCI的成功率可达82.9%~87.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 冠状动脉完全闭塞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并发症发生率 TIMI血流 冠状动脉造影 PCI 发病率
下载PDF
虚拟组织学血管内超声检测冠状动脉易损斑块的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赵康 葛长江 吕树铮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5年第8期668-671,共4页
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vulnerable plaque)破裂和继发血栓形成是导致急性心血管事件的主要原因。易损斑块具有薄纤维帽、大脂质核心及包含大量巨噬细胞在内的炎症细胞浸润的主要病理特征,即薄纤维帽粥样斑块(thin-cap fibroatheroma,... 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vulnerable plaque)破裂和继发血栓形成是导致急性心血管事件的主要原因。易损斑块具有薄纤维帽、大脂质核心及包含大量巨噬细胞在内的炎症细胞浸润的主要病理特征,即薄纤维帽粥样斑块(thin-cap fibroatheroma,TCFA),其易于破裂。易损斑块的早期识别和干预对于急性心血管事件的预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组织学血管内超声 易损斑块 冠状动脉
下载PDF
血栓弹力图与透光率比浊法检测DES术后血小板高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李伟 宋现涛 +1 位作者 许锋 吕树铮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3年第6期604-607,共4页
目的观察血栓弹力图(TEG)与透光率比浊法(LTA)测定药物洗脱支架(DES)术后患者氯吡格雷治疗相关的血小板高反应性(HTPR)的结果对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择期DES术的患者264例,使用TEG检测二磷酸腺苷聚集幅度(MA-ADP),LTA检测二磷酸腺苷聚集... 目的观察血栓弹力图(TEG)与透光率比浊法(LTA)测定药物洗脱支架(DES)术后患者氯吡格雷治疗相关的血小板高反应性(HTPR)的结果对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择期DES术的患者264例,使用TEG检测二磷酸腺苷聚集幅度(MA-ADP),LTA检测二磷酸腺苷聚集(LTA-ADP)。随访6个月,记录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包括心源性死亡、再梗死、缺血性卒中、非计划的再次血运重建和因冠状动脉缺血导致的再次住院等缺血事件及出血事件)。采用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两种方法对血小板高反应的诊断价值,同时比较两种方法检测阳性者在随访期间发生不良事件有无差异。结果两种方法对HTPR的诊断价值存在差异(AUC MA-ADP=0.771vs.AUC LTA-ADP=0.603;Z=2.246,P<0.05);TEG的诊断界值为49.1 mm,以此为诊断标准发现阳性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更高(19.5%vs.3.7%,P<0.05),LTA的诊断界值为44.5%,以此为诊断标准发现阳性者与阴性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接近。结论 TEG测定HTPR的准确性较LTA更高,且TEG检测对判断预后的意义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 血小板功能检测 血栓弹力图 透光率比浊法
下载PDF
吡格列酮降低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和斑块破裂的PET/CT活体成像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明多 闫云峰 +7 位作者 庄须翠 张玉慧 王争明 李德鹏 李丽琴 宋现涛 吕树铮 赵全明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8年第8期789-795,共7页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对易损斑块的稳定作用及PET/CT活体成像特点。方法:所有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吡格列酮组(n=10)和对照组(n=10)。采用球囊拉伤+间断高脂喂养的方法制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两组存活的实验动物于实验结束时进行药物激发试验...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对易损斑块的稳定作用及PET/CT活体成像特点。方法:所有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吡格列酮组(n=10)和对照组(n=10)。采用球囊拉伤+间断高脂喂养的方法制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两组存活的实验动物于实验结束时进行药物激发试验。于实验中期及晚期检测血液学指标并进行两次PET/CT扫描。斑块破裂诱发试验后处死动物,取兔腹主动脉进行病理学分析。结果:吡格列酮组血清MMP-9,hs-CRP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实验晚期吡格列酮组SUVmean值较基线值显著降低(P=0.008)。但对照组SUVmean值较基线值显著升高(P<0.000)。吡格列酮组斑块破裂率,斑块面积,巨噬细胞密度及新生血管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吡格列酮可以通过降低斑块炎性程度以减少斑块破裂率。PET/CT可有效进行成像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格列酮 PET/CT 动脉粥样硬化 血栓形成
下载PDF
基质交感分子1在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中的作用 被引量:6
6
作者 田晋帆 葛长江 +1 位作者 吕树铮 苑飞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5年第2期183-187,共5页
目的 观察基质交感分子1(STIM1)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过程中的改变并探讨其相关性。方法 选取7~8周龄雄性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45只为模型组及野生型C57BL/6J小鼠45只为对照组,高脂饲喂至20、27和33周后,取主动脉进行HE... 目的 观察基质交感分子1(STIM1)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过程中的改变并探讨其相关性。方法 选取7~8周龄雄性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45只为模型组及野生型C57BL/6J小鼠45只为对照组,高脂饲喂至20、27和33周后,取主动脉进行HE和Masson染色,计算斑块面积占管腔面积百分比和胶原成分占斑块面积百分比;油红O染色分析斑块脂质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平滑肌细胞阳性表达STIM1百分比,Western blot定量分析STIM1在易损斑块形成过程中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20、27和33周龄小鼠比较,模型组STIM1相对表达量(0.2352±0.0165)vs(0.1435±0.0262)、(0.2985±0.0241)vs(0.1226±0.0270)和(0.3552±0.0340)vs(0.1385±0.0156)明显升高(P〈0.01);且随着其周龄增加,STIM1表达明显升高;STIM1阳性表达面积百分比与校正斑块面积呈正相关(r=0.754,P〈0.01),与校正胶原面积呈负相关(r=-0.783,P〈0.01)。结论STIM1参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病理过程,且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脂蛋白E类 小鼠 基因敲除 动脉粥样硬化 肌细胞 平滑肌 钙通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