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依诺肝素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5
1
作者 李江 朱佳佳 +5 位作者 康铁朵 宁尚秋 杨鲲 盛瑾 陈立颖 刘文娴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3年第2期152-154,共3页
目的:比较依诺肝素联合替罗非班,对比普通肝素联合替罗非班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过程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连续入选我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56例,随机分为依诺肝素组129例,普通肝素组127例,两组都联合应用替罗非班、阿司匹林及氯吡格... 目的:比较依诺肝素联合替罗非班,对比普通肝素联合替罗非班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过程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连续入选我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56例,随机分为依诺肝素组129例,普通肝素组127例,两组都联合应用替罗非班、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等治疗。对比两组患者30 d内总死亡、心源性死亡、再发心肌梗死及支架内血栓等临床事件;并比较两组患者72 h内出血并发症及血小板变化情况。结果:30 d内总死亡、心源性死亡、再发心肌梗死及支架内血栓等临床事件,依诺肝素组较普通肝素组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2 h内出血并发症,依诺肝素组较普通肝素组稍高,但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2h前后血小板数量下降程度,依诺肝素组较普通肝素组低(P<0.05)。结论:相对于普通肝素,依诺肝素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诺肝素 普通肝素 替罗非班 急性心肌梗死
下载PDF
自身免疫性心肌炎心肌基质金属蛋白酶的其抑制因子表达改变的意义 被引量:4
2
作者 熊然 唐其柱 +1 位作者 魏小红 沈涤非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53-57,共5页
目的:以人工合成多肽诱导的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心肌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myocar-ditis,EAM)小鼠为实验模型,分析心肌内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及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tissue inhibitors of matrix ... 目的:以人工合成多肽诱导的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心肌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myocar-ditis,EAM)小鼠为实验模型,分析心肌内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及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tissue inhibitors of matrix mentalloproteinases,TIMPs)表达变化,探讨病理性自身免疫可能的致病机制。方法:人工合成多肽诱导易感品系(BALB/C)小鼠构建EAM模型。超声评价2组小鼠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分别以免疫组化法、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法,比较2组小鼠心肌组织中MMP-3、MMP-9及TIMP-1在蛋白质水平与基因水平的表达变化。Masson三色染色法分析2组心肌胶原含量情况。结果:病理切片观察模型组小鼠心肌炎症反应明显。超声检查结果显示,模型组较对照组心功能明显恶化。免疫组化与RT-PCR结果分析显示,模型组MMP-3、MMP-9蛋白质及基因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TIMP-1的蛋白质及基因表达水平均相对下降。Masson染色切片分析显示,2组心肌胶原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EAM模型小鼠心肌组织MMPs表达水平增高,而TIMPs表达水平下降,2者表达比例失衡。该失衡状态可能影响心肌胞外基质的正常功能,并进一步影响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炎 自身免疫 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 动物试验 小鼠
下载PDF
应用切割球囊与普通球囊治疗分叉病变的安全有效性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熊然 刘文娴 +3 位作者 陈立颖 宁尚秋 康铁朵 李江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15-18,31,共5页
目的:对比简单策略治疗分叉病变过程中,应用切割球囊或普通球囊预扩张及血管成形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分叉病变治疗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入选2009年至2013年期间,我院心内科218例冠心病患者233个分叉病变,分叉病变分型均为Duke D或Duke ... 目的:对比简单策略治疗分叉病变过程中,应用切割球囊或普通球囊预扩张及血管成形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分叉病变治疗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入选2009年至2013年期间,我院心内科218例冠心病患者233个分叉病变,分叉病变分型均为Duke D或Duke F型,边支血管直径>2.0mm,有明显血流动力学意义,主支病变经切割球囊预处理(CB组)或普通球囊预扩张(PB组)后置入支架,分支病变仅行切割球囊(CB组)或普通球囊预扩张(PB组),观察手术成功率、边支受累情况、并发症及随访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s)情况。结果:218例患者233个分叉病变位于前降支/第一对角支占73.4%(171例),回旋支/钝缘支占12.0%(28例),右冠状动脉/后降支或左心室后支占14.6%(50例)。CB组患者122例,PB组患者96例,两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与分叉病变特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B组与PB组主支血管PCI成功率相似(98.1%vs.100%,P>0.05),但CB组患者分支血管PTCA成功率较高(92.1%vs.78.3%,P<0.05)。CB组患者围手术期心肌梗死发生情况亦少于PB组患者(4.1%vs.12.5%,P<0.05)。术后随访12个月结果表明,MACEs发生比率CB组少于PB组患者(5.31%vs.14.0%,P<0.05)。结论:简单策略治疗分叉病变过程中,应用切割球囊行预扩张及血管成形术对比普通球囊安全、有效,其成功率高,并发症较少,是临床实践中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安全、有效、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切割球囊 切割球囊成形术 分叉病变 简单策略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