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中心脏压塞的外科处理 被引量:3
1
作者 于建波 来永强 《中国医药》 2020年第1期38-40,共3页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中发生心脏压塞后行外科开胸手术的必要性和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收集2008年1月至2018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行心房颤动导管射频消融术中、术后发生心脏压塞并需外科急诊开胸止血的31例患者的临...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中发生心脏压塞后行外科开胸手术的必要性和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收集2008年1月至2018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行心房颤动导管射频消融术中、术后发生心脏压塞并需外科急诊开胸止血的3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心脏压塞的表现及手术处理方案。结果 31例患者心脏损伤的部位为下腔静脉1例(3. 2%)、右心房3例(9. 6%)、右心室13例(41. 9%)、左心房14例(45. 2%)。所有患者均在X线透视下行心包穿刺引流,正中开胸,清除心包内积血块,缝合穿孔部位止血。2例患者于术后1~3 d因多脏器衰竭死亡;29例患者术后住重症监护病房时间1~16 d,平均(3. 0±1. 8) d;术后住院时间10~24 d,平均(12±7) d。术后出现下肢静脉血栓1例,肺部感染3例,肾功能衰竭1例,均经治疗后好转。结论心脏压塞是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的危急并发症,可造成死亡。临床处理上应首先进行心包穿刺引流和置管引流减压,对于引流后血流动力学仍不稳定的患者应及时行外科开胸修补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射频消融 心脏压塞 外科治疗
下载PDF
近期心源性脑梗塞患者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的临床观察(附19例报告) 被引量:2
2
作者 许尚栋 黄方炯 杨禁非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71-73,共3页
目的 :探讨近期心源性脑梗塞患者接受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的合适时机。方法 :分析 19例在脑梗塞后 2个月内接受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临床资料及手术效果。结果 :1984年 6月至 2 0 0 4年 6月 ,共有 19例在术前 2个月内有心源性脑梗塞史的患... 目的 :探讨近期心源性脑梗塞患者接受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的合适时机。方法 :分析 19例在脑梗塞后 2个月内接受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临床资料及手术效果。结果 :1984年 6月至 2 0 0 4年 6月 ,共有 19例在术前 2个月内有心源性脑梗塞史的患者接受了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包括 15例风湿性心脏病、3例左心房黏液瘤和 1例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最近一次脑梗塞距手术的间隔时间为 7~ 5 9d ,平均 33d。体外循环时间为 5 1~ 396min ,平均 10 2min。术后无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 1例于术后 6d死于肾功能衰竭。随诊 4个月至 10年 ,平均 2 8个月 ,2例分别于术后第 10个月及第 12个月死亡。结论 :心源性脑梗塞后 4至 5周接受心脏体外循环手术是安全的 ,对于反复栓塞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 ,可以将手术时间提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源性脑梗塞 体外循环 心脏手术 血流动力学 中枢神经
下载PDF
嵌合型组织工程牛心包片在大鼠皮下包埋效果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辛志飞 万居易 +6 位作者 马小龙 李殿坤 辛毅 龚达 周子凡 许秀芳 李温斌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6年第3期223-228,共6页
目的:探索"体外去细胞-明胶再基质化-碳化二亚胺/N-羟基琥珀酰亚胺(以下均简称EDC/NHS)交联-体内自体细胞植入"的"嵌合型组织重构理论"在牛心包片处理过程中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以寻找组织工程生物瓣膜理想的支架材... 目的:探索"体外去细胞-明胶再基质化-碳化二亚胺/N-羟基琥珀酰亚胺(以下均简称EDC/NHS)交联-体内自体细胞植入"的"嵌合型组织重构理论"在牛心包片处理过程中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以寻找组织工程生物瓣膜理想的支架材料。方法:采用"明胶再基质化-EDC/NHS交联"对脱细胞牛心包组织进行嵌合处理后植入大鼠皮下,通过HE染色对比新鲜组、脱细胞组、戊二醛组、嵌合组植入前后组织形态学改变,并对各组牛心包片进行厚度检测、含水量和力学检测、钙含量测定试验,判断该嵌合方法对牛心包基质的影响。结果:基线水平抗张强度测定结果显示,嵌合组牛心包抗张强度与戊二醛组(P=0.09)及脱细胞组(P=0.56)相比较并无显著差异远低于新鲜组(P=0.001);钙含量远低于新鲜组(P<0.001)及戊二醛组(P<0.001)。包埋2月后,嵌合组牛心包钙含量远低于新鲜组(P<0.001)及戊二醛组(P<0.001)。大鼠机体对明胶嵌合组处理牛心包的浸润程度最轻,然后是戊二醛组、脱细胞组,而新鲜组的浸润程度最重。在大鼠皮下降解率明显低于脱细胞组,炎症细胞浸润程度显著低于新鲜组,与戊醛组相当。结论:作为瓣膜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嵌合型牛心包膜比戊二醛交联效果具有更好生物相容性,钙化降解低,是较好的交联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合型牛心包 戊二醛 组织工程 钙含量 生物相容性
下载PDF
A型主动脉夹层弓部血管解剖数据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6
4
作者 姚鹏 潘旭东 +4 位作者 乔环宇 刘宁宁 薛金熔 白涛 刘永民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54-359,共6页
目的通过多排螺旋CT(multi-detector row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DCT)血管成像对主动脉弓及其分支血管的相关数据进行测量,如直径、间距及角度等,为A型主动脉夹层弓部替换手术中选取人工植入物(人工四分支血管、术中分支支架... 目的通过多排螺旋CT(multi-detector row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DCT)血管成像对主动脉弓及其分支血管的相关数据进行测量,如直径、间距及角度等,为A型主动脉夹层弓部替换手术中选取人工植入物(人工四分支血管、术中分支支架)提供数据参考。方法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外科2009年2月至2014年5月连续收治的420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完整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影像学资料。通过医院MDCT室(Advanced Vessel Analysis.AVA软件)对CTA影像学资料DCIM格式图像进行三维重建,测量主动脉弓及其分支血管的直径、间距及角度。结果 1)主动脉弓分支类型,标准型96.5%(405/420),变异型3.5%(5/420);2)标准型主动脉弓直径(36.6±5.06)mm(95%CI:36.11~37.09mm);3)标准型主动脉弓各分支直径:无名动脉(IA)、左颈总动脉(LCCA)、左锁骨下动脉(LSA)直径分别为(16.20±3.44)mm(95%CI:15.86~16.54 mm)、(10.90±2.03)mm(95%CI:10.7~11.1 mm)、(12.53±2.50)mm(95%CI:12.29~12.77 mm);夹层累及分支与否,对IA直径有统计学意义;对LCCA、LSA直径无统计学意义。4)标准型主动脉弓各分支间距:IA-LCCA、LCCA-LSA间距分别为(18.68±4.21)mm(95%CI:18.27~19.09 mm)、(17.80±3.38)mm(95%CI:17.47~18.13 mm);弓部是否扩张,对二者均无统计学意义。IA-右锁骨下动脉(RSA)、LSA-左椎动脉(LVA)间距分别为(38.59±5.16)mr(95%CI:38.09~39.09 mm)、(38.57±7.91)mm(95%CI:37.80~39.34 mm);夹层累及分支与否,对二者均无统计学意义;IA-RSA间距无1例〈20 mm;99%病例LSA-LVA间距〉20 mm。5)标准型弓部分支与弓主干夹角IA、LCCA、LSA分别为(44.43±14.83)°(95%CI:42.99°~45.87°)、(50.30±11.40)°(95%CI:49.19°~51.41°)、(52.62±15.04)°(95%CI:51.16°~54.08°);夹层累及分支与否,对三者角度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得到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弓部及其分支血管的各参数范围;为A型主动脉夹层弓部替换术中人工植入物,即目前常用的人工四分支血管、覆膜分支支架,尤其是分支支架型人工血管的设计提供了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弓 多排螺旋CT 直径 间距 角度
下载PDF
选择性冠状静脉动脉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海涛 顾承雄 于洋 《中国医药》 2013年第5期705-707,共3页
冠心病患者在老龄化社会占很大比重,得益于血管重建术的广泛应用,大多数患者得到了及时治疗。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的患者的病死率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的概率较高。选择性冠状静脉动脉化(CVBG)作为治疗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方案的提出距今... 冠心病患者在老龄化社会占很大比重,得益于血管重建术的广泛应用,大多数患者得到了及时治疗。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的患者的病死率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的概率较高。选择性冠状静脉动脉化(CVBG)作为治疗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方案的提出距今已有数十年历史,本研究主要对CVBG的进展进行阐述,内容主要涉及CVBG的提出、发展、临床应用及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 选择性冠状静脉动脉化
下载PDF
抗肿瘤坏死因子抗体肺灌注减轻体外循环肺组织细胞凋亡
6
作者 高铭鑫 张帆 +2 位作者 李海涛 白辰 于洋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I0027-I0027,共1页
目的探讨肺动脉灌注抗肿瘤坏死因子α抗体(TNF-aAb)减轻体外循环(CPB)师组织细肥,月r的作用机制。力法选取1慝屎新西兰大白兔40只,随机分为CPB+单纯肺动脉灌注液组(I组)、CPB+肺动脉灌注TNF.crAb组(主动脉阻断同时及30min... 目的探讨肺动脉灌注抗肿瘤坏死因子α抗体(TNF-aAb)减轻体外循环(CPB)师组织细肥,月r的作用机制。力法选取1慝屎新西兰大白兔40只,随机分为CPB+单纯肺动脉灌注液组(I组)、CPB+肺动脉灌注TNF.crAb组(主动脉阻断同时及30min后于肺动脉远端灌注’rNF-(nAb,总量27ng/kg)(it组)、单纯CPB组(Ⅲ组)和单纯开胸组(Ⅳ组)。测定各组围CPB期左、右心房血液白细胞介素6(IL-6)、TNF—d含量及氧合指数;取肺组织样本,电镜观察其超微结构,并动态观察肺组织TNF一仅mRNA表达、细胞凋亡相关因子Bcl-2、Bax、Fasl的表达和Bcl-2/Bax比值及凋亡指数变化情况。结果和Ⅳ组比较,I~Ⅲ组血浆IL-6、TNF.Ot含量、肺组织TNF—OtmRNA含量、凋亡指数、细胞凋亡相关因子Bax和Fasl均显著升高(P〈0.05),而Bcl.2和氧合指数显著下降(P〈0.05),肺组织病理形态学发生改变。和Ⅱ组比较,I、Ⅲ组上述指标均显著升高(P〈0.05),而Bcl-2和氧合指数显著下降(P〈0.05),肺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明显。和I组比较,Ⅲ组上述指标仅在CPB30min显著升高(P〈0.05),Bcl-2和氧合指数显著下降(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肺损伤 细胞凋亡 抗肿瘤坏死因子抗体
下载PDF
既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成人患者心脏外科手术短期临床疗效的单中心分析
7
作者 秦浩凯 谢恩泽华 +3 位作者 周晓铮 彭战 华琨 杨秀滨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956-961,共6页
目的探讨既往新型冠状病毒(新冠)感染成人患者心脏外科手术的围术期特征及短期临床疗效,为临床诊治提供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2月26—31日于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或... 目的探讨既往新型冠状病毒(新冠)感染成人患者心脏外科手术的围术期特征及短期临床疗效,为临床诊治提供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2月26—31日于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或瓣膜手术并术前曾确诊新冠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纳入108例患者,其中男81例、女27例,平均年龄(60.73±8.66)岁。除2例(1.9%)患者行急诊手术外,其余患者接受择期手术治疗。86.1%的患者既往接种疫苗,新冠感染病程5.0(4.0,7.0)d,从确诊新冠至手术的时间为15.0(12.0,17.8)d。89例患者行CABG,其中以非体外循环CABG为主(92.1%),19例患者行瓣膜手术。全组患者术后呼吸机延迟拔管率为17.6%,重症监护室停留时间21.0(17.3,24.0)h,术后住院时间7.0(6.0,8.0)d。3例(2.8%)患者术后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1例(0.9%)患者术后使用体外膜肺氧合治疗,1例(0.9%)患者术后因急性肾功能不全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3例(2.8%)患者术后使用临时起搏器治疗,1例(0.9%)患者术后再次开胸手术探查。术后并发症方面:脑血管意外、急性肾功能不全、消化道出血、败血症的发生率均为0.9%,急性心力衰竭、肺部感染、肝功能不全的发生率均为1.9%。全组患者均康复出院,无院内死亡发生。结论既往新冠感染成人患者心脏外科手术术后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体外膜肺氧合、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临时起搏器使用率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均在正常水平范围内,短期临床疗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成人心脏外科手术 围术期 短期疗效
原文传递
急性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温赋 周其文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186-188,共3页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心脏病 二尖瓣关闭不全 外科治疗 MITRAL 二尖瓣装置 功能不全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急诊心血管手术预后分析
9
作者 于岩 刘楠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641-646,共6页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对心血管急诊手术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2022年12月1日至2023年1月31日期间接受急诊心脏外科手术,术后返回心脏外科危重症中心治疗的4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感染新...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对心血管急诊手术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2022年12月1日至2023年1月31日期间接受急诊心脏外科手术,术后返回心脏外科危重症中心治疗的4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将患者分为新型冠状感染组(22例)和非新型冠状感染组(21例)。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常规实验室检查结果、并发症发生率及院内病死率。结果与非新型冠状感染组相比,新型冠状感染组患者术后的淋巴细胞计数显著降低(P<0.05),ALT、AST显著升高(P<0.05),术后新发房颤、肝功能异常、住ICU时间显著增加(P<0.05)。结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行心血管急诊手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升高,患者ICU时间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急性主动脉夹层 急诊手术 预后
原文传递
覆膜支架介入治疗慢性DeBakeyⅢb型夹层动脉瘤的早期体会 被引量:3
10
作者 许尚栋 孙衍庆 +4 位作者 杜嘉会 李志忠 郑斯宏 侯晓彤 刘愚勇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2期104-106,共3页
目的 检验覆膜支架介入治疗慢性型夹层动脉瘤的疗效。方法 行腔内覆膜支架介入治疗夹层动脉瘤 3例 ,共用支架 4个 ,封闭破口 6个。结果 破口全部封闭成功 ,假腔内即刻有血栓形成 ,支架没有移位、狭窄等并发症 ,1例发生升主动脉局部... 目的 检验覆膜支架介入治疗慢性型夹层动脉瘤的疗效。方法 行腔内覆膜支架介入治疗夹层动脉瘤 3例 ,共用支架 4个 ,封闭破口 6个。结果 破口全部封闭成功 ,假腔内即刻有血栓形成 ,支架没有移位、狭窄等并发症 ,1例发生升主动脉局部夹层形成 ,3例均康复出院。结论 覆膜支架是一种治疗DeBakeyⅢb型夹层动脉瘤的有效的方法 ,早期结果满意 ,中远期效果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BakeyⅢb型夹层动脉瘤 覆膜支架 腔内介入治疗 疗效
下载PDF
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围术期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彤 李志忠 +12 位作者 许尚栋 张京梅 王苏 杜欣 陶英 李勇 孙涛 宋艳东 阴成茜 高玉龙 陈玄祖 卢欣 聂绍平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6年第3期173-175,共3页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并发症的特点及预防处理措施。方法2001年6月至2005年5月,在我院行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治疗主动脉夹层78例。男性7l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52.7±12.3岁(31~80岁),DeBakey Ⅲ型76例,DeBak...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并发症的特点及预防处理措施。方法2001年6月至2005年5月,在我院行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治疗主动脉夹层78例。男性7l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52.7±12.3岁(31~80岁),DeBakey Ⅲ型76例,DeBakey Ⅰ型2例。分析术中及术后30d内并发症的特点。结果78例患者共发生并发症15例,包括升主动脉夹层3例,发生率3.8%(3/78),分别在术中、术后第1天、第7天时发生,其中2例死于夹层破裂,心包填塞;急性肾衰2例,发生率2.6%(2/78),其中死亡1例;支架近端内漏5例,发生率6.4%(5/78);术中脑梗塞1例,发生率1.3%(1/78);术后脑出血1例,发生率1.3%(1/78),死亡;股动脉损伤1例,发生率1.3%(1/78);肱动脉假性动脉瘤、左上肢-过性缺血各1例。其中术后死亡4例,死亡率为5.1%(4/78)。结论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严重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应予以充分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夹层 主动脉 修复外科手术
下载PDF
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预防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新发房颤的临床研究
12
作者 白辰 李京倖 +3 位作者 张帆 高铭鑫 刘锐 李海洋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48-152,共5页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预防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OPCABG)术后新发房颤(POAF)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208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其中男168例,女40例;年龄40~7...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预防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OPCABG)术后新发房颤(POAF)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208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其中男168例,女40例;年龄40~72岁,平均(55.40±2.80)岁。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04例,术前应用阿司匹林)和观察组(104例,术前联合应用阿司匹林和阿托伐他汀)。术后连续7天监测患者心电图,记录POAF发生情况,包括房颤(AF)持续时间、AF发生率及不良反应情况;观察并记录手术前、后左心房内径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观察组AF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每次AF持续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左心房内径和hs-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左心房内径恢复至治疗前,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左心房内径高于治疗前,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预防OPCABG术后POAF效果明显,无不良影响,术后POAF发生率降低,AF持续时间缩短,左心房内径得到有效控制,术后炎症反应减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 阿托伐他汀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心房颤动 临床价值
原文传递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在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合并心房纤颤左心房血栓形成中的作用 被引量:5
13
作者 柳佳吉 罗志强 +5 位作者 来永强 郝兴海 李进华 柳克晔 戴江 李景伟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2015年第10期612-615,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在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合并心房纤颤患者左心房血栓形成中的作用。方法80例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合并房颤的患者均分为血栓组和无血栓组。术中取外周静脉血、左心房血以及左心耳组织,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剂法测... 目的探讨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在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合并心房纤颤患者左心房血栓形成中的作用。方法80例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合并房颤的患者均分为血栓组和无血栓组。术中取外周静脉血、左心房血以及左心耳组织,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剂法测定血液样本中vWF浓度,免疫组化检测vwF蛋白表达位置,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对左心耳组织vWF基因表达进行研究。对照组选取15名健康自愿者外周静脉血及10例心脏移植供体的左心耳组织进行相同检测。结果血栓组左心房内径大于无血栓组和对照组;血栓组二尖瓣口面积小于无血栓组;血栓组房颤时间长于无血栓组。vWF浓度在左心房组织与外周静脉血无明显差异,血栓组外周静脉血中vWF浓度高于无血栓组和对照组。免疫组化检查心内膜和心肌细胞中均有vWF蛋白表达。血栓组vWF基因在左心耳组织中的表达量高于无血栓组和对照组。结论vWF在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合并房颤患者血浆中浓度升高,在左心耳中过度表达,反映了患者存在心内膜损伤和功能障碍,易形成左心房血栓。外周静脉血vWF浓度可反映其在左心房中的浓度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形成 心房纤颤 二尖瓣狭窄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原文传递
无创头罩持续气道内正压通气治疗心脏术后低氧血症 被引量:5
14
作者 孟琪 王红 侯晓彤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2016年第8期482-485,共4页
目的评价无创头罩持续气道内正压通气治疗心脏术后低氧血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14年3月至2015年7月期间心脏外科危重症中心收治的心脏术后拔除气管插管48h内出现低氧血症且氧合指数〈200的成年患者120例。其中男80例,女40例;年... 目的评价无创头罩持续气道内正压通气治疗心脏术后低氧血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14年3月至2015年7月期间心脏外科危重症中心收治的心脏术后拔除气管插管48h内出现低氧血症且氧合指数〈200的成年患者120例。其中男80例,女40例;年龄37~82岁,平均(61.9±8.2)岁。中心随机法分为头罩持续气道内正压通气组(研究组)和面罩高浓度氧疗组(对照组),各60例,疗程6h。收集人组患者临床资料,记录入组前即刻、治疗3h和6h的动脉血气分析结果、生命体征、超声心动结果等;记录ICU滞留时间、住院日、机械通气使用和30天内死亡;观察并发症和评价耐受性。通过组间对照和自身对照比较各项参数。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氧合指数升高(144.35±24.43对201.35±52.97,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升高(0.5383±0.0844对0.5540±0.0844,P〈0.05);呼吸频率[(22.60±5.08)次/min对(18.53±4.13)次/min,P〈0.05]和休克指数(0.85±0.35对0.75±0.15,P〈0.05)降低;机械通气被迫使用率及ICU滞留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6.67%对28.33%,41.0(25.0,67.5)h对49.5(32.5,90.8)h,P〈0.05],未发生明显不良事件。结论无创头罩持续气道内正压通气可安全用于心脏术后低氧血症患者,有效提高氧合指数,改善心功能,减少ICU滞留时间和机械通气被迫使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罩 持续气道内正压通气 心脏外科手术 低氧血症
原文传递
股静脉-股动脉体外膜肺氧合经皮穿刺与手术切开置管比较:回顾性倾向性评分匹配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呈龙 王晓朦 +8 位作者 郝星 杜中涛 江春景 邢智辰 徐博 辛萌 郭冬 崔永超 侯晓彤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610-614,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与手术切开2种置管方式在建立成人股静脉-股动脉体外膜肺氧合(ECMO)时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接受股静脉-股动脉ECMO辅助的276例成人患者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与手术切开2种置管方式在建立成人股静脉-股动脉体外膜肺氧合(ECMO)时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接受股静脉-股动脉ECMO辅助的276例成人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经皮穿刺置管62例(经皮穿刺组)、手术切开置管214例(手术切开组)。应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校正混杂因素后,共52对患者纳入分析,其中男78例,女26例;平均年龄(59.6±13.0)岁。对匹配前后两组患者各临床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倾向性评分匹配后,与手术切开组相比,经皮穿刺组的ECMO插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28.8%对48.1%)及住院病死率(42.3%对67.3%)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ECMO建立后的起始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38)。两组ECMO辅助后24 h血乳酸水平均较辅助前下降,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穿刺是一种相对安全有效、创伤较小的股静脉-股动脉ECMO置管方式。与手术切开置管相比,经皮穿刺与较低的ECMO插管并发症发生率、住院病死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膜肺氧合 心源性休克 经皮穿刺置管 手术切开置管 并发症
原文传递
主动脉覆膜支架置入并头臂血管转流术治疗累及远端主动脉弓的胸降主动脉病变 被引量:4
16
作者 任长伟 郭曦 +4 位作者 阳晟 孙立忠 黄连军 来永强 许尚栋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2016年第12期728-730,共3页
目的评价主动脉覆膜支架置入并头臂血管转流术治疗累及远端主动脉弓的胸降主动脉病变的近期效果,总结复合手术治疗该类疾病的初始经验。方法2009年4月至2014年8月,45例累及远端主动脉弓的胸降主动脉病变患者接受了复合手术,其中20例... 目的评价主动脉覆膜支架置入并头臂血管转流术治疗累及远端主动脉弓的胸降主动脉病变的近期效果,总结复合手术治疗该类疾病的初始经验。方法2009年4月至2014年8月,45例累及远端主动脉弓的胸降主动脉病变患者接受了复合手术,其中20例实施了腋一腋动脉转流,25例实施了腋-腋-颈动脉转流。截至2015年8月,所有患者随访14~77个月,平均(38.0±17.1)个月;评估术后30天内以及随访期间死亡比例、内漏和转流血管狭窄等并发症情况。结果围手术期死亡1例,脑梗塞1例。2例在随访期间因内漏持续存在接受了外科开胸手术,1例主动脉支架远端新发破口再次接受了TEVAR术。结论杂交手术治疗累及远端主动脉弓部的胸降主动脉病变安全、有效。但是对于破口位于大弯侧临近锁骨下动脉开口的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出现内漏的概率较大,开胸血管置换更适合该类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累及远端主动脉弓的胸降主动脉病变 一期复合手术 覆膜支架
原文传递
基于SYNTAX积分的冠状动脉病变复杂程度对微创或常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效果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梁林 柳佳吉 +4 位作者 迟立群 孔晴宇 尤斌 肖巍 马小龙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81-286,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SYNTAX积分(SS)的冠状动脉病变复杂程度对微创或常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围手术期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安贞医院微创心外中心医疗组接受不停跳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患者共760例。男596例,女164例... 目的探讨基于SYNTAX积分(SS)的冠状动脉病变复杂程度对微创或常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围手术期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安贞医院微创心外中心医疗组接受不停跳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患者共760例。男596例,女164例;年龄28~85岁,平均(60.88±9.36)岁。按手术方式分为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MICS CABG)379例(微创组),正中开胸组381例(常规组)。本研究对两种手术方式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患者进行SS评分分组,进而分别对比高、中、低分值区间两组围手术期数据,初步分析SS各分值段患者接受两种术式的围手术期比较。结果SS低积分组包括微创组96例,常规组11例;SS中积分组微创组98例,常规组54例;SS高积分组微创组185例,常规组316例。3个区间中SS值微创组和常规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前资料中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CT异常病史、肺疾病、烟酒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数量均明显少于常规组。SS低积分组微创和常规手术时长接近,SS中、高积分组微创手术时长均大于常规组。术后资料中微创组术后第1天引流在SS中、高积分组少于常规手术,在SS低、中积分组住院天数少于常规组。围手术期30天MACCE及辅助设备置入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同等级SS积分对常规CABG或MICS CABG的围手术期临床效果无明显影响,冠状动脉病变的复杂程度并非选择微创或常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的决定性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 SYNTAX积分 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原文传递
肋间单一切口直视微创多支OPCABG临床效果:倾向性评分匹配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柳佳吉 孔晴宇 +4 位作者 迟立群 肖巍 梁林 黄宇 潘锋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84-189,共6页
目的探讨肋间单一切口微创直视多支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的围手术期及近期临床治疗效果。方法2017年1月至2019年8月期间北京安贞医院心外科十病房同一术者行多支(两支及以上)OPCABG手术335例,其中男257例,女78例,年龄34~84... 目的探讨肋间单一切口微创直视多支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的围手术期及近期临床治疗效果。方法2017年1月至2019年8月期间北京安贞医院心外科十病房同一术者行多支(两支及以上)OPCABG手术335例,其中男257例,女78例,年龄34~84岁,平均(61.35±8.79)岁。按照手术方法分为微创旁路移植组(微创组,100例)和正中开胸旁路移植组(正中开胸组,235例)。为排除混杂因素,利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对两组的人口学特征、术前超声心动图、旁路移植数等12项数据进行1:2匹配。匹配后微创组82例,正中开胸组127例。记录患者围手术期和术后1年冠状动脉CTA等临床资料,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围手术期正中开胸组死亡2例,心肌梗死2例,卒中1例;微创组心肌梗死1例,无死亡、卒中发生。两组30天主要终点事件(死亡、心肌梗死、卒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中开胸组比较,微创组术中乳内动脉使用率更高,术中中转体外循环比例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再次开胸、新发房颤和机械辅助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手术时间长,而围手术期输血、术后24 h胸腔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明显较正中开胸组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复查冠状动脉CTA结果显示,两组乳内动脉旁路移植血管、静脉旁路移植血管和移植血管总通畅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左侧肋间小切口微创多支OPCABG术是一种安全且创伤小的手术方式,围手术期疗效和近期通畅率与传统正中开胸OPCABG类似,术后出血更少,住院时间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 倾向性评分匹配 多支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原文传递
胸主动脉瘤及夹层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19
作者 赵鹤 孙立忠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765-768,共4页
基因异常是胸主动脉瘤及夹层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近年来,新见报道的胸主动脉瘤及夹层相关异常基因主要包括:LOX家族、MMP家族、TGFB家族、TGFBR家族、SMAD家族MFAP5、BGN、ACTA2、MYLK、PRKG1、MAT2A、FOXE3和FBN1等,在机制方面,这些... 基因异常是胸主动脉瘤及夹层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近年来,新见报道的胸主动脉瘤及夹层相关异常基因主要包括:LOX家族、MMP家族、TGFB家族、TGFBR家族、SMAD家族MFAP5、BGN、ACTA2、MYLK、PRKG1、MAT2A、FOXE3和FBN1等,在机制方面,这些基因主要与细胞外基质、平滑肌收缩与代谢,以及TGF-β通路等有关。本文针对当前胸主动脉瘤及夹层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做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主动脉瘤 基因异常 平滑肌收缩 细胞外基质 PRK 异常基因 致病因素 相关基因
原文传递
氯化镁缓释抗钙化组织工程小口径血管体外性能测试
20
作者 李阳阳 杨英杰 +4 位作者 刘诫 杨昭 杜鹏翀 赵亮 李温斌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03-308,共6页
目的构建氯化镁(MgCl_(2))微米缓释抗钙化的组织工程小口径血管。方法联合应用Triton X-100+脱氧胆酸钠盐、DNA/RNA核酶对绵羊颈动脉行脱细胞处理,制成组织工程小口径血管支架,HE染色,电镜下观察脱细胞情况和血管支架性能。采用复乳法... 目的构建氯化镁(MgCl_(2))微米缓释抗钙化的组织工程小口径血管。方法联合应用Triton X-100+脱氧胆酸钠盐、DNA/RNA核酶对绵羊颈动脉行脱细胞处理,制成组织工程小口径血管支架,HE染色,电镜下观察脱细胞情况和血管支架性能。采用复乳法超声破碎高速搅拌挥发法,制备载有MgCl_(2)的微米抗钙化缓释微球颗粒。检测缓释微球的粒径、包封率、载药量(率)及测出缓释曲线。应用碳二亚胺盐酸盐/琥珀酸亚胺(EDC/NHS)交联人工小口径血管,采用冷冻干燥技术将载有MgCl_(2)的微米缓释微球与血管支架结合,电镜下观察结合情况。检测标本血管厚度、拉力强度和压力承受值。结果羊颈动脉经脱细胞处理后能去除各类细胞,并保持支架原有性能。载有MgCl_(2)的微米抗钙化缓释微球粒径(1.31±0.02)μm,相对均匀,微球颗粒包封率82.79%,载药量(率)2.98%,25天内存在缓慢释放,释放率达81.08%。载有MgCl_(2)的缓释微球颗粒与小口径组织工程血管能有效紧密结合。结论以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为载体制成的载有MgCl_(2)的缓释微球颗粒可缓释镁离子,这为构建抗钙化组织工程小口径血管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小口径血管 抗钙化 氯化镁 缓释微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