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冠心病与代谢综合征关系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1
作者 郭喜朝 张惠军 莫华 《中国医药》 2007年第10期587-588,共2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为临床早期防治干预提供依据。方法47例胸部不适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其中33例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为冠心病组,14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患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的临床特征和生化指标特点。结果冠心病组... 目的探讨冠心病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为临床早期防治干预提供依据。方法47例胸部不适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其中33例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为冠心病组,14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患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的临床特征和生化指标特点。结果冠心病组代谢综合征的发生率为48.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2.9%,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危险因素中低水平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发生率冠心病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余危险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冠心病患者多种代谢异常严重,应重视代谢综合征的预防,以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代谢综合征
下载PDF
眼肌型重症肌无力的治疗与预后 被引量:3
2
作者 陈瑞玲 景筠 《北京医学》 CAS 2011年第10期848-850,共3页
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是一种以神经肌肉接头传导障碍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眼外肌常首先受累,临床上分为眼肌型(ocular MG,
关键词 眼肌型重症肌无力 自身免疫性疾病 预后 治疗 神经肌肉接头 传导障碍 眼外肌
下载PDF
硬脑膜动静脉瘘的影像特征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魏娜 施磊 张玉梅 《中国卒中杂志》 2009年第7期572-575,共4页
目的 通过分析硬脑膜动静脉瘘(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DAVF)患者的影像学检查结果,探索DAVF在不同影像学检查中的特征性表现,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 对自2005年以来在我院治疗的32例DAVF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 目的 通过分析硬脑膜动静脉瘘(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DAVF)患者的影像学检查结果,探索DAVF在不同影像学检查中的特征性表现,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 对自2005年以来在我院治疗的32例DAVF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329例DAVF患者,颅脑CT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能较好地显示因DAVF所致的颅内继发性病变,如扩张的引流静脉,继发性出血及静脉窦狭窄、闭塞等改变。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则能准确地显示瘘口部位、供血动脉、静脉引流情况及颅内血流分布情况,但无法显示继发的脑实质病变。 结论 DSA检查是诊断DAVF的金标准。CT、MRI检查亦能为诊断DAF、便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瘘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下载PDF
盐酸曲美他嗪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被引量:18
4
作者 高俊峰 《中国医药》 2012年第8期919-920,共2页
目的观察盐酸曲美他嗪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组的13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按字母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8例。2组患者均予以常规治疗,包括严格卧床休息、吸氧,严密监测心电图、血压、血氧饱和... 目的观察盐酸曲美他嗪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组的13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按字母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8例。2组患者均予以常规治疗,包括严格卧床休息、吸氧,严密监测心电图、血压、血氧饱和度,常规抗心绞痛及对症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予以口服阿托伐他汀20mg,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加用盐酸曲美他嗪片20mg口服,3次/d。2组患者疗程均为4周。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1%(64/68),对照组总有效率82.3%(56/68),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发作持续时间、硝酸甘油用量及血清C反应蛋白较治疗前均明显减少[观察组:(1.5±1.2)次/d比(3.8±1.7)次/d,(5.4±2.5)min比(14,6±3.6)min,(3.4±2.0)片/周比(10.8±3.0)片/周,(14±6)mg/L比(29±9)mg/L;对照组:(2.2±1.4)次/d比(3.9±1.6)次/d,(7.7±2.8)min比(15.2±3.9)min],(5.6±2.3)片/周比(11.3±3.2)片/周,(19±8)mg/L比(28±10)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且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在基础治疗上加用盐酸曲美他嗪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治疗效果好,是一种治疗缺血性心脏疾病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绞痛 不稳定型 盐酸曲美他嗪 阿托伐他汀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变化及C-反应蛋白、脑利尿钠肽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吴玉国 宋贵峰 +3 位作者 李松 高俊峰 莫华 汤克虎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471-472,共2页
①目的 探讨他汀类药物短期应用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C-反应蛋白及脑利尿钠肽水平的影响.②方法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NYHA分级Ⅱ一Ⅲ级)106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4例,对照组52例.两组都给予B-受体阻止剂、ACEI、利尿荆及地高辛... ①目的 探讨他汀类药物短期应用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C-反应蛋白及脑利尿钠肽水平的影响.②方法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NYHA分级Ⅱ一Ⅲ级)106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4例,对照组52例.两组都给予B-受体阻止剂、ACEI、利尿荆及地高辛治疗,观察组再给予阿乐10rag,每晚1次,共服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心脏彩超,评价心功能,测定C-反应蛋白、脑利尿钠肽及血脂水平的变化.③结果 6个月后观察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降低,心功能有明显的改善(P<0.01),左室射血分数有明显的提高(P<0.01),C-反应蛋白、脑利尿钠肽有明显的降低(P<0.01),而对照组前后无明显变化.④结论 阿托伐他汀能降低血浆中C-反应蛋白、脑利尿钠肽的水平,改善心功能,有利于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阿托伐他汀 C-反应蛋白 脑利尿钠肽
下载PDF
肝源性溃疡25例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孟玉君 《北京医学》 CAS 2005年第4期254-254,共1页
关键词 肝源性溃疡 肝硬化 消化性溃疡 胃镜 上消化道钡餐
下载PDF
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 被引量:3
7
作者 高俊峰 李松 任进平 《中原医刊》 2007年第13期21-22,共2页
目的分析青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53例45岁以下青年AMI患者进行回顾性资料分析,与同期住院的61例老年AMI作对比研究。结果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男性多见,多数具有明显诱因,临床症状较重,血管病变简单,严重并发... 目的分析青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53例45岁以下青年AMI患者进行回顾性资料分析,与同期住院的61例老年AMI作对比研究。结果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男性多见,多数具有明显诱因,临床症状较重,血管病变简单,严重并发症少,死亡率低。结论青年急性心肌梗死基本病因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主要危险因素为吸烟、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 急性心肌梗死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以急性心肌梗死为首发表现的左房黏液瘤一例
8
作者 莫华 杨秋兰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06年第10期773-773,共1页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心脏肿瘤 诊断
下载PDF
肺泡蛋白沉积症1例
9
作者 冯秋月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1年第8期108-109,共2页
患者,女,44岁,工人。主因咳嗽、咳痰、喘息2月余,以“双侧肺炎”收入院。患者于2月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流清涕、咳嗽、咯痰,为少量黄白色黏痰,不易咯出,伴喘息,活动后加重,偶有胸痛及左上腹部隐痛,伴烧心、恶心,无发热及咯血... 患者,女,44岁,工人。主因咳嗽、咳痰、喘息2月余,以“双侧肺炎”收入院。患者于2月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流清涕、咳嗽、咯痰,为少量黄白色黏痰,不易咯出,伴喘息,活动后加重,偶有胸痛及左上腹部隐痛,伴烧心、恶心,无发热及咯血,自服“肺力咳”等药物治疗,效果差,来我院门诊就诊。行胸X线片检查示双下肺炎症,予头孢呋辛钠、左氧氟沙星等药物治疗1周,效果欠佳。既往有“慢性浅表性胃炎”史5年,无粉尘、烟雾等接触史,无饲养动物史,无放射性物质接触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泡蛋白沉积症 肺泡表面治性物质 肺泡灌洗
下载PDF
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清脑钠肽水平比较及其意义 被引量:8
10
作者 张琪 孙文利 +6 位作者 李松 高俊峰 莫华 杨秋兰 任进平 吴玉国 汤克虎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1期29-30,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清脑钠肽(BNP)的差异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连续入选住院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2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3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20例及对照组25例,测定BNP浓度,同时测定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清脑钠肽(BNP)的差异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连续入选住院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2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3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20例及对照组25例,测定BNP浓度,同时测定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磷酸肌酸激酶(CK)、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肌钙蛋白T(TNT),并进行比较及相关分析。结果:AMI组BNP、CK、CK-MB、TNT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与UAP组BNP、CK、CK-MB、TNT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AP组与SAP组及对照组BNP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及UAP患者的BNP与CK、CK-MB、TNT之间有良好的正相关(P<0.05),与LVEF值呈负相关(P<0.05)。结论: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清BNP浓度存在差异,BNP可反映心肌坏死的程度并可作为预后监测及疗效观察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临床类型 B型钠利尿肽 相关性 预后
下载PDF
冠心病择期冠脉介入治疗112例临床观察
11
作者 高俊峰 汤克虎 杜锦权 《中原医刊》 2007年第14期48-48,共1页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被广泛应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和稳定型心绞痛的再灌注或血运重建治疗。本文对我院2002年12月至2006年12月完成的112例接受择期PCI冠心病患者的病变特征、手术成功率、并发症、临床疗效进行观察、随访。现报...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被广泛应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和稳定型心绞痛的再灌注或血运重建治疗。本文对我院2002年12月至2006年12月完成的112例接受择期PCI冠心病患者的病变特征、手术成功率、并发症、临床疗效进行观察、随访。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患者 冠脉介入治疗 临床观察 择期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急性冠脉综合征 血运重建治疗 稳定型心绞痛
下载PDF
层级量化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与效果 被引量:11
12
作者 阮明琴 彭玉霞 +3 位作者 张建坡 杨小明 刘玉伶 王翠玲 《护理管理杂志》 2006年第8期45-46,48,共3页
目的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管理水平。方法将护理系统分为护理部、护士长、护士3个层次,逐层制定相应的量化管理奖惩方案,将绩效管理与量化管理有机结合,采用量化的方法,对护理人员的精神文明、劳动... 目的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管理水平。方法将护理系统分为护理部、护士长、护士3个层次,逐层制定相应的量化管理奖惩方案,将绩效管理与量化管理有机结合,采用量化的方法,对护理人员的精神文明、劳动纪律、工作质量、工作数量进行统一考评计分,并与奖金挂钩。结果调动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增强了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和压力感,促进了护理工作质量的提高。结论实行层级量化管理制度,有利于护理部和护士长的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化管理 护理管理 应用
下载PDF
老年性脑梗死26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文会 田占红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15-215,共1页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院2009年2月—2011年3月收治入院的脑梗死患者260例。诊断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学术会议制定的脑血管病诊断标准。突然起病168例,缓慢起病92例。意识障碍131例,痴呆84例,大部分患者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言语...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院2009年2月—2011年3月收治入院的脑梗死患者260例。诊断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学术会议制定的脑血管病诊断标准。突然起病168例,缓慢起病92例。意识障碍131例,痴呆84例,大部分患者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言语障碍、饮水呛咳及肢体瘫痪。所有患者根据年龄段不同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其中观察组160例,男性96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性脑梗死 临床分析 脑梗死患者 诊断标准 脑血管病 2009年 临床资料 意识障碍
下载PDF
血清TNF-α、IL-6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探讨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延丽 于福英 李召晨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09年第22期58-58,共1页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变化及临床价值。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对92例ICVD患者进行血清TNF-α和IL-6检测,同时与33例正常人比较。结果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TNF-α和I...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变化及临床价值。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对92例ICVD患者进行血清TNF-α和IL-6检测,同时与33例正常人比较。结果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TNF-α和IL-6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脑梗死后遗症(SCI)、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和脑动脉硬化(CA)患者血清TNF-α和IL-6水平低于急性脑梗死组,但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TNF-α和IL-6参与了急性脑血管病病理生理过程,并且TNF-α和IL-6的含量与病情轻重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病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6
下载PDF
糖尿病与进展性脑卒中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文会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2年第6期-,共2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对进展性脑卒中(SIP)的影响及相关原因.[方法]将在本院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间收治的脑卒中病人分为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其中非糖尿病组患者614例,糖尿病组410例.观察比较两组SIP发病率.[结果]糖尿病组发生SIP的发生... [目的]探讨糖尿病对进展性脑卒中(SIP)的影响及相关原因.[方法]将在本院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间收治的脑卒中病人分为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其中非糖尿病组患者614例,糖尿病组410例.观察比较两组SIP发病率.[结果]糖尿病组发生SIP的发生率是22.93%,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16.61%),二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SIP患者中男、女比例比较没有差异(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发生脑卒中后进展的可能性较非糖尿病患者更大,糖尿病与SIP的发生和发展关系密切,对糖尿病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后要积极干预,以防进展,影响临床疗效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脑血管意外
下载PDF
高压氧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13
16
作者 杜瑞艳 《临床荟萃》 CAS 2013年第11期1270-1272,共3页
脑梗死是缺血性卒中的总称,包括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和脑栓塞等,是由于脑组织局部供血动脉血流的突然减少或停止,造成该血管供血区的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的脑组织坏死、软化等,并伴有相应部位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流行病学研究表... 脑梗死是缺血性卒中的总称,包括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和脑栓塞等,是由于脑组织局部供血动脉血流的突然减少或停止,造成该血管供血区的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的脑组织坏死、软化等,并伴有相应部位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急性脑梗死是最常见的卒中之一,约占脑卒中的70%,其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高压氧 同型半胱氨酸 C反应蛋白质
下载PDF
心电图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右冠状动脉和左回旋支阻塞的识别
17
作者 王华敏 刘艺 李松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7年第9期1026-1027,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电图对右冠状动脉和左回旋支阻塞的识别。尤其是aVR导ST段改变对相关冠状动脉阻塞识别的意义。方法共收集30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平均年龄(59.1±13.9)岁,男27例,女3例。所有患者均在发病24h内做心电... 目的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电图对右冠状动脉和左回旋支阻塞的识别。尤其是aVR导ST段改变对相关冠状动脉阻塞识别的意义。方法共收集30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平均年龄(59.1±13.9)岁,男27例,女3例。所有患者均在发病24h内做心电图,取其ST段改变最显著的一张心电图作为参照。2~3周内做冠状动脉造影术,并对比分析心电图ST段改变与冠状动脉造影资料。结果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中,有如下5个指标可以用来识别右冠状动脉和左回旋支是罪犯血管:①Ⅰ导ST段抬高;②ST段抬高Ⅱ>Ⅲ或Ⅱ<Ⅲ;③V4R导ST段抬高≥0.5mm;④V1导和V2导ST段抬高或ST段压低;⑤aVR导ST段压低。结论用这5个指标识别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中右冠状动脉和左回旋支作为罪犯血管有一定意义,尚需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心电图 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阻塞
下载PDF
择期冠脉介入治疗冠心病112例临床分析
18
作者 任进平 李松 莫华 《北京医学》 CAS 2006年第10期608-608,共1页
我们于2002年12月至2005年12月采用经皮穿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112例冠心病患者.就其临床疗效总结如下。
关键词 冠心病患者 临床分析 冠脉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择期 疗效总结 经皮穿刺
下载PDF
左氧氟沙星治疗支原体肺炎3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铁彪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34期89-90,共2页
目的:探讨治疗支原体肺炎的有效方法,合理选择抗生素。方法:收集整理2009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确诊为支原体肺炎的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阿奇霉素组22例,左氧氟沙星组30例,分析阿奇霉素和左氧氟沙星在临床应用中的临床疗... 目的:探讨治疗支原体肺炎的有效方法,合理选择抗生素。方法:收集整理2009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确诊为支原体肺炎的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阿奇霉素组22例,左氧氟沙星组30例,分析阿奇霉素和左氧氟沙星在临床应用中的临床疗效。结果:比较发现阿奇霉素的耐药增加,阿奇霉素组体温下降趋缓,左氧氟沙星组体温下降明显,两组体温下降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奇霉素组肺部影像吸收总有效率为63.64%,左氧氟沙星组为100.00%,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15.432,P<0.01)。结论:左氧氟沙星治疗支原体肺炎疗效优于阿奇霉素,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原体肺炎 抗生素 左氧氟沙星 阿奇霉素
下载PDF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临床特点及十二导动态心电图诊断价值
20
作者 任进平 赵婷 +2 位作者 汤克虎 吴玉国 赵爱群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 2012年第S2期188-189,共2页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ilent myocardial ischemia,SMI)是指临床有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心电活动、左心室功能、心肌灌注显像及心肌代谢异常等),但缺乏胸痛及与心肌缺血相关的主观症状,临床与常规心电图检查难以发现,不易早期诊断,耽误治疗...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ilent myocardial ischemia,SMI)是指临床有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心电活动、左心室功能、心肌灌注显像及心肌代谢异常等),但缺乏胸痛及与心肌缺血相关的主观症状,临床与常规心电图检查难以发现,不易早期诊断,耽误治疗,常导致严重后果。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12导动态心电图 诊断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