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层医院完善绿色通道及溶栓流程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吕雅丽 李建华 《中国当代医药》 2019年第13期68-70,80,共4页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完善绿色通道及溶栓流程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日~2016年7月20日收治的260例发病-就诊≤4.5 h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绿色通道完善情况分为对照...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完善绿色通道及溶栓流程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日~2016年7月20日收治的260例发病-就诊≤4.5 h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绿色通道完善情况分为对照组(130例)与观察组(1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绿色通道及溶栓流程,观察组采用完善的绿色通道及溶栓流程。比较两组的溶栓率、院内时间(DNT)、发病-治疗时间、溶栓后神经功能(NIHSS)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总体溶栓率为7.10%,高于对照组的4.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静脉溶栓率为70.77%,高于对照组的51.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溶栓患者的DNT为(62.49±22.18)min,短于对照组的(87.31±35.2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溶栓患者的发病-治疗时间为(144.50±40.30)min,短于对照组的(194.43±61.0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溶栓后7 d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86,P<0.05)。结论完善针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绿色通道和溶栓流程有助于把握溶栓治疗的时间,缩短DNT,继而缩短发病-治疗的时间。尽早行静脉溶栓治疗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早期恢复,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更重要的是同时提高溶栓率,使更多的患者在溶栓中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通道 溶栓流程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静脉溶栓率 入院至溶栓时间 神经功能
下载PDF
基层医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就诊时间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2
作者 李建华 陈亮 陈征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64-367,共4页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就诊时间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住院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27例进行统一问卷调查,收集患者一般情况,记录就诊时间、到院方式、首发症状、院内就诊情况等,按是否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症状发生后6h内...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就诊时间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住院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27例进行统一问卷调查,收集患者一般情况,记录就诊时间、到院方式、首发症状、院内就诊情况等,按是否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症状发生后6h内到医院就诊将患者分为2组,对影响脑卒中院前时间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1)发病后≤6h到达医院就诊的患者264例,占42.1%,其中发病后≤3h到达的患者169例占27.0%,发病6h后到达医院就诊的占57.9%。(2)使用急救车到达医院的患者73例,占11.6%,首诊为急诊室就诊者397例,占63.3%。(3)发病后≤6h到医院就诊的264例患者中,接受溶栓治疗45例,溶栓率为7.2%。(4)影响患者院前时间的单因素分析显示:到院方式、教育程度、首发症状、医保状况及对脑卒中的认识程度和患者的就诊时间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到达医院的方式、首次就诊的地点、是否了解卒中相关知识是影响患者就诊时间的独立因素。结论公众对脑卒中认识低,使用急救系统的意识差,没有医保或医保报销比例低,导致了急性脑卒中患者6h内就诊率低。加强公众对脑卒中知识的了解,完善急救系统,扩大农村及山区的医保覆盖,是提高患者就诊时间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就诊时间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基层医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院内延迟因素调查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李建华 陈亮 陈征 《北京医学》 CAS 2014年第5期393-394,共2页
针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超急期溶栓治疗,目前已有较多溶栓延迟的相关调查,但几乎所有的研究都是针对大中城市的社区居民,且参与机构以三级医院为主。我国人口构成中农村地区农民所占比例超过50%.理论上讲,区县级具有初级卒中中心标... 针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超急期溶栓治疗,目前已有较多溶栓延迟的相关调查,但几乎所有的研究都是针对大中城市的社区居民,且参与机构以三级医院为主。我国人口构成中农村地区农民所占比例超过50%.理论上讲,区县级具有初级卒中中心标准的二级医院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超急期溶栓上应具备相对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基层医院 调查 溶栓治疗 社区居民 三级医院 农村地区 人口构成
下载PDF
基层医院缺血性脑卒中绿色通道优化对静脉溶栓治疗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吕雅丽 李建华 《中国当代医药》 2018年第34期74-76,80,共4页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缺血性脑卒中绿色通道的优化措施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7月我院绿色通道优化前收治的130例AIS患者作为对照组,2015年8月~2016年7月绿色通道优化后收治的130例AIS...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缺血性脑卒中绿色通道的优化措施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7月我院绿色通道优化前收治的130例AIS患者作为对照组,2015年8月~2016年7月绿色通道优化后收治的130例AIS患者作为观察组,分别采用优化前及优化后的绿色通道及溶栓流程。比较两组患者自就诊至接受溶栓治疗的时间(DNT)、DNT≤60 min达标率、溶栓率及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量表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DNT短于对照组,DNT≤60 min达标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溶栓率为70.77%,高于对照组的51.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程度评分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层医院缺血性脑卒中绿色通道优化措施可有效缩短DNT,提高溶栓率,有利于AIS患者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绿色通道 治疗时间 溶栓率
下载PDF
慢性轴索性多发神经病的临床特点、病因及预后 被引量:1
5
作者 陈亮 张在强 《北京医学》 CAS 2015年第5期419-421,共3页
目的分析慢性轴索性多发神经病的临床特点、病因构成及预后情况。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11年6月在天坛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81例慢性轴索性多发性神经病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及病因诊断;以总体残疾评分总和(overall disability scale... 目的分析慢性轴索性多发神经病的临床特点、病因构成及预后情况。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11年6月在天坛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81例慢性轴索性多发性神经病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及病因诊断;以总体残疾评分总和(overall disability scale score,ODSS)评价疾病残疾程度,对部分患者进行随访。结果 81例多发性神经病患者平均年龄52岁,男∶女为49∶32。病因共10种:纯感觉性神经病34例,病因以中毒代谢为主;感觉运动性神经病46例,以免疫介导性多见(χ2=19.35 P=0.000);纯运动性1例;合并颅神经病变10例。共随访51例,预后良好40例,恶化10例,包括死亡5例。结论慢性轴索性多发性神经病病因构成复杂,本组病例最多见的是中毒代谢、免疫介导性、病因不明(chronic idiopathic axonal polyneuropathy,CIAP)。80%经病因治疗临床预后较好,但部分病因可导致严重残障甚至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轴索性多发性神经病 临床表现 病因 预后
下载PDF
对基层医院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护临床路径变异原因的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吕雅丽 李建华 张宗欣 《当代医药论丛》 2014年第5期127-128,共2页
目的: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护临床路径变异的原因。方法:对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31日我院收治的180例接受临床路径治护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治护临床路径发生变异的几个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并分析这些因素对临... 目的: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护临床路径变异的原因。方法:对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31日我院收治的180例接受临床路径治护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治护临床路径发生变异的几个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并分析这些因素对临床路径治护变异的影响程度等量化数值。结果与结论:在本组患者中,临床路径治护变异的原因以患者因素为主,而在患者因素中"血肿大、水肿明显"、"发生并发症"、"因经济原因放弃治疗"是三大主要因素。在本研究中,脑出血量及出血部位可明显影响患者的住院天数,使其治护的临床路径发生变异。在本组患者中,有17例(占9.44%)患者因经济原因而放弃治疗,其住院时间平均为3.7天。这说明在基层医院中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因经济原因而不能坚持治疗,进而提前出院。若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国家加大对农村合作医疗的资金投入。本研究中,有2例患者发生治护临床路径变异的原因是医院的辅助检查科室未能及时相互沟通,导致患者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相关治疗,延长了住院时间。我们在为患者进行诊疗的过程中应加强与辅助科室的沟通,严格地按照临床路径实施治护工作,以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医院 高血压 脑出血 临床路径 变异 原因分析
下载PDF
对基层医院67例小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吕雅丽 李建华 张宗欣 《当代医药论丛》 2014年第3X期29-31,共3页
目的:探讨小脑梗死患者的发病危险因素及临床表现,分析对其进行检查的有效方法。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31日我院收治的67例小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此病的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及影像学特征。结果:小脑梗死好发... 目的:探讨小脑梗死患者的发病危险因素及临床表现,分析对其进行检查的有效方法。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31日我院收治的67例小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此病的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及影像学特征。结果:小脑梗死好发于男性,多发于50岁以上者。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及吸烟为小脑梗死主要的危险因素。此病患者的临床特征以眩晕失衡、恶心呕吐最为常见,约有70%以上的患者可出现上述表现。此病患者在发病的早期可出现较重的眩晕症状。本研究中有46例(80.7%)患者在发生眩晕后需卧床休息,不能起身,并伴有呕吐频繁、不能进食的症状,平均在发病6.2天后方可独自行走。本研究中有18例患者的临床表现不典型,其症状主要为单纯头昏、头痛、双下肢无力、恶心呕吐,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在本研究的患者中,发病时间小于72个小时的患者在进行头颅CT检查时约有50%的患者未能检出梗死病灶。我院TCD对后循环颅内段病变的检出率低,在对后循环颅内段血管进行评价时以采取头CTA或MRA检测为主。结论:中老年患者若具有脑血管危险因素、以眩晕失衡、恶心呕吐为主要表现且症状持续加重或有不典型的表现,应考虑其有发生后循环缺血的可能,应及时为其进行头MRI﹑CTA或MRA检查,以减少小脑梗死的误诊率和漏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脑梗死 临床分析
下载PDF
早期辛伐他汀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和炎症反应标志物C-反应蛋白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9
8
作者 李建华 张惠芳 +1 位作者 刘敏 陈征 《北京医学》 CAS 2006年第6期354-356,共3页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ACI)早期辛伐他汀治疗对血脂和炎症反应标志物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及差异,探讨他汀类药物在急性脑梗死早期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96例,随机分为辛伐他汀治疗组和非辛伐他汀治疗组,比较入院前...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ACI)早期辛伐他汀治疗对血脂和炎症反应标志物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及差异,探讨他汀类药物在急性脑梗死早期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96例,随机分为辛伐他汀治疗组和非辛伐他汀治疗组,比较入院前和出院后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和CRP水平。同期选取15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结果①出院时辛伐他汀组与非辛伐他汀组的血浆CRP为(9.32±6.40)mg/L和(12.22±7.18)mg/L,显著低于入院时的(28.12±25.62)mg/L和(27.98±27.01)mg/L(P<0.01);出院时辛伐他汀组血浆CRP亦显著低于非辛伐他汀组(P<0.01)。②据入院时血浆CRP水平,将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CRP高值组和低值组,出院与入院时比较,高值组和低值组血浆CRP均显著降低(P<0.01),但只有高值组出院时辛伐他汀治疗者血浆CRP显著低于非辛伐他汀治疗者(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辛伐他汀治疗使CRP显著降低,有明显抗炎症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辛伐他汀 C-反应蛋白 血脂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早期康复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6
9
作者 李德欣 肖占森 李建华 《中国医药导刊》 2014年第7期1181-1182,共2页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对脑梗死(CI)患者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08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及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护理。其中康复组接受早期康复训,两组患者于入院时及发病后30...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对脑梗死(CI)患者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08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及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护理。其中康复组接受早期康复训,两组患者于入院时及发病后30天分别进行Barthel指数、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和血清Hs-CRP含量测定。结果:康复组治疗前Barthel指数评分、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和hs-CR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康复组Barthel指数评分、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00),而康复组血清hs-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0)。结论:血清hs-CRP与ACI关系密切,对诊断及治疗CI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早期康复治疗可以降低急性CI患者血清hs-CRP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早期康复 超敏-CRP 神经功能
下载PDF
颅内外血管狭窄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 被引量:11
10
作者 韩文芹 孙长坤 《北京医学》 CAS 2006年第8期464-466,共3页
目的通过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病与颅内外血管狭窄的相关性,指导脑血管病的治疗和预防。方法通过颈部血管超声及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颅内外血管硬化程度,结合患者病史、头颅CT、MRI及生化综合分析。结果108例患者中颅内血管狭窄35例,占32.41%... 目的通过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病与颅内外血管狭窄的相关性,指导脑血管病的治疗和预防。方法通过颈部血管超声及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颅内外血管硬化程度,结合患者病史、头颅CT、MRI及生化综合分析。结果108例患者中颅内血管狭窄35例,占32.41%,颅外血管狭窄21例,占19.44%,血管狭窄使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次数增高。低密度脂蛋白(LDL)增高是颅外段血管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颅内外血管狭窄是导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原因,血管超声应作为常规检查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部血管超声 脑血管病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患者运动功能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昊 周宁 吴士文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14-218,共5页
目的分析中国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DMD)患者与正常儿童运动功能的差异,探讨中国DMD患者运动功能变化。方法 2016年4月~2017年8月,对155例DMD患者(DMD组)和24例正常男童(对照组)进行6分钟步行测试、卧立位时间测试、四阶梯试验时间测试... 目的分析中国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DMD)患者与正常儿童运动功能的差异,探讨中国DMD患者运动功能变化。方法 2016年4月~2017年8月,对155例DMD患者(DMD组)和24例正常男童(对照组)进行6分钟步行测试、卧立位时间测试、四阶梯试验时间测试及9 m步行时间测试。结果 DMD组6分钟步行距离(6MWD)均值显著小于对照组(t=-9.534,P<0.001),9 m步行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t=-7.460,P<0.001)。两组间的6MWD、9 m步行时间在6.0~6.9岁人群中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7.0岁以上人群中有非常高度显著性差异(t>2.648,P<0.001)。DMD组卧立位时间和四阶梯试验时间范围分别为1.95~27.27 s、1.18~19.17 s。DMD组6MWD在7.0岁后开始下降。DMD组的9 m步行时间、卧立位时间、四阶梯试验时间分别在7.2岁、5.2岁、5.5岁后开始上升。结论中国DMD患者各项运动功能指标均差于同年龄阶段的正常儿童,并且各项运动指标变化的年龄节点不同。其中卧立位时间测试和四阶梯试验时间测试较早受到疾病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 6分钟步行测试 运动功能
下载PDF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青年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李建华 陈亮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4年第3期71-74,共4页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与青年急性脑梗死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从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本院收治的1800例脑梗死患者中筛选123例45岁以下脑梗死患者为病例组,选取本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同型半...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与青年急性脑梗死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从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本院收治的1800例脑梗死患者中筛选123例45岁以下脑梗死患者为病例组,选取本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将患者按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分为两组,比较两组之间血脂、血压、血糖水平及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情况。结果脑梗死患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病例组和对照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分别为(21.43±19.96)μmol/L、(15.12±9.53)μmol/L,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中,男性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女性;比较高Hcy组和正常Hcy组的血糖、血脂及血压差异无显著性(P>0.05);脑梗死患者中高Hcy组的颈动脉血管内皮增厚或斑块形成比例明显高于无Hcy升高的患者,两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导致动脉硬化及青年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子,尤其对男性青年脑梗死患者要注意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检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早期发现及治疗对预防、治疗青年脑梗死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型半胱氨酸 青年脑梗死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小脑梗死早期误诊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吕雅丽 李建华 张宗欣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3年第A01期73-74,共2页
目的探讨与分析小脑梗死临床表现特点、影像学特征及治疗进行分析。方法对2010年1月-2011年12月本院收治的31例小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了解小脑梗死早期临床表现特点、影像学特征及治疗。结果小脑梗死临床特征以眩... 目的探讨与分析小脑梗死临床表现特点、影像学特征及治疗进行分析。方法对2010年1月-2011年12月本院收治的31例小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了解小脑梗死早期临床表现特点、影像学特征及治疗。结果小脑梗死临床特征以眩晕失衡、恶心呕吐、头痛、眼震为主。其中发现眩晕失衡感伴恶心呕吐占50%。小脑梗死早期大部分是因为眩晕症状重,部分查体不能配合,同时查体中存在遗漏不充分;小部分是因为临床表现不典型及被脑干体征掩盖。影像学特征头颅CT检查对于发病小于72h的梗死病灶约66.7%未检出。本院对于后循环颅内段检出率低,对于后循环颅内段血管评价应以头CTA或MRA为主。溶栓0例。结论小脑梗死早期误诊率高,需动态反复充分查体。持续眩晕失衡较重应高度怀疑小脑梗死并72h内及时行头MRI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脑 梗死 早期 误诊 临床分析
下载PDF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护理 被引量:6
14
作者 崔春玉 李建华 祁艳平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0年第4期79-80,共2页
总结9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护理要点,包括做好溶栓前的各项准备、建立通畅的静脉通路,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保证用药安全、特别要注意及早发现出血先兆、积极预防与及时处理,治疗后加强并发症与疗效... 总结9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护理要点,包括做好溶栓前的各项准备、建立通畅的静脉通路,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保证用药安全、特别要注意及早发现出血先兆、积极预防与及时处理,治疗后加强并发症与疗效的观察、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以保证患者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认为护理的好坏关系到溶栓治疗的成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尿激酶 溶栓治疗 护理
下载PDF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糖代谢异常发生率及其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建华 赵性泉 《北京医学》 CAS 2015年第4期390-391,共2页
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的比率是非糖尿病的2-4倍,是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研究表明,急性卒中患者出院时糖代谢异常占84.4%,随访3个月时仍有64.6%。卒中患者合并糖尿病者与无糖尿病者相比,患者存在症状重、并发症多、恢复缓慢的特点。是... 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的比率是非糖尿病的2-4倍,是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研究表明,急性卒中患者出院时糖代谢异常占84.4%,随访3个月时仍有64.6%。卒中患者合并糖尿病者与无糖尿病者相比,患者存在症状重、并发症多、恢复缓慢的特点。是卒中致死率高、致残率高、及预后差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血管病 糖代谢 合并糖尿病者 急性卒中 无糖尿 空腹血糖 异常发生率 糖调节受损 预后差 血糖正常
下载PDF
氯吡格雷预防干预高血压脑卒中高危患者50例疗效评估 被引量:3
16
作者 卢宏艳 《中国药业》 CAS 2015年第22期104-105,共2页
目的探讨硫酸氯吡格雷对高血压脑卒中高危人群预防性干预的效果。方法将医院筛查为脑卒中高危患者150例均分为3组,阳性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口服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硫酸氯吡格雷治疗,阴性对照组患者不采取预防性治疗,随访3年。结果... 目的探讨硫酸氯吡格雷对高血压脑卒中高危人群预防性干预的效果。方法将医院筛查为脑卒中高危患者150例均分为3组,阳性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口服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硫酸氯吡格雷治疗,阴性对照组患者不采取预防性治疗,随访3年。结果随访结束,观察组血小板功能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脑卒中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率中量表(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终点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高血压脑卒中高危患者采用硫酸氯吡格雷预防性干预治疗,有利于抑制血小板活化,降低脑卒中发生率,可作为预防性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吡格雷 高血压 脑卒中 血小板
下载PDF
血管性孤立性前庭综合征临床特点
17
作者 陈亮 李建华 张宗欣 《中国卒中杂志》 2019年第1期49-52,共4页
目的分析血管性孤立性前庭综合征临床特点。方法收集房山区第一医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住院的后循环脑梗死患者158例,均行头颅MRI、椎动脉彩超、TCD、颅内动脉MRA检查,必要时进行CTA和(或)DSA检查。根据临床症状将病例分为眩晕组(血... 目的分析血管性孤立性前庭综合征临床特点。方法收集房山区第一医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住院的后循环脑梗死患者158例,均行头颅MRI、椎动脉彩超、TCD、颅内动脉MRA检查,必要时进行CTA和(或)DSA检查。根据临床症状将病例分为眩晕组(血管性孤立性前庭综合征)和普通组,比较两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及病变部位的差异。结果①眩晕组32例(20.3%),普通组126例(79.7%),两组在年龄、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及心房颤动比例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但眩晕组后循环动脉狭窄率高于普通组(46.9%vs32.5%,P=0.034)且男性多见(81.2%vs50.8%,P=0.020)。②眩晕组病例病灶部位多位于椎基底动脉近段供血区(59.4%vs34.1%,P=0.003),以小脑前下部、延髓背外侧、小脑绒球最多见。③眩晕组早期首次MRI DWI阴性率高于普通组(18.8%vs 3.0%,P=0.005),甩头试验-眼震-眼偏斜试验(head impulse test,nystagmus,test of skew,HINTS)阳性率高达87.5%。结论血管性孤立性前庭综合征与普通后循环脑梗死相比动脉狭窄率高,病变部位多为近段脑梗死,且MRI检查假阴性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前庭综合征 脑梗死 后循环 眩晕
下载PDF
普拉克索联合多巴丝肼治疗老年帕金森病的效果分析及对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卢宏艳 《中国农村卫生》 2019年第10期81-81,共1页
目的:探讨普拉克索联合多巴丝肼治疗老年帕金森病(PD)的效果分析及对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本院诊治的老年PD患者100例,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分别给予多巴丝肼治疗和普拉克索联合多巴丝肼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 目的:探讨普拉克索联合多巴丝肼治疗老年帕金森病(PD)的效果分析及对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本院诊治的老年PD患者100例,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分别给予多巴丝肼治疗和普拉克索联合多巴丝肼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临床获益率均明显高于参照组(P <0.05)。观察组运动功能和非运动症状改善程度优于参照组(P <0.05)。观察组用药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参照组(P <0.05)。结论:普拉克索联合多巴丝肼治疗,可明显改善老年PD患者的非运动症状以及运动功能,并且降低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拉克索 多巴丝肼 PD 运动功能
下载PDF
脑卒中患者急性球麻痹早期鼻饲营养支持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冬冬 张军 +1 位作者 刘婷 张宇 《四川医学》 CAS 2014年第1期83-85,共3页
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急性球麻痹后早期鼻饲营养的可行性和有益性.方法 分析2010年7月~2012年8月急性球麻痹患者118例,随机分组对急性球麻痹实施早期鼻饲营养支持(鼻饲组,60例)和末梢静脉营养(对照组,58例)的对照研究.分析两种不同... 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急性球麻痹后早期鼻饲营养的可行性和有益性.方法 分析2010年7月~2012年8月急性球麻痹患者118例,随机分组对急性球麻痹实施早期鼻饲营养支持(鼻饲组,60例)和末梢静脉营养(对照组,58例)的对照研究.分析两种不同营养方式对患者血清白蛋白(ALB)、血清前白蛋白(PA),体重(WT)、臂肌围(AMC)的影响.结果 鼻饲组和对照组治疗前的血浆清蛋白、前清蛋白、体重、臂肌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0 d,鼻饲组的ALB、PA,WT均高于对照组,鼻饲组男性的AMC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急性球麻痹后早期给予鼻饲营养明显优于末梢静脉营养组,对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脑卒中并发症如发热是临床常见并发症还有消化道出血呕吐呃逆尿路感染,卒中后抑郁的减少及预后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营养 球麻痹 吞咽困难 早期鼻饲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后MCA血流速度的变化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9
20
作者 刘会来 高树明 《贵阳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3期362-365,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治疗后大脑中动脉(MCA)血流速度的影响因素。方法:58例ACI患者,根据入院治疗1周时MCA血流速度分为血流速度升高组和血流速度降低组,两组患者治疗方法相同,记录2组ACI患者入院时和治疗1周时全血红细胞(RBC)...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治疗后大脑中动脉(MCA)血流速度的影响因素。方法:58例ACI患者,根据入院治疗1周时MCA血流速度分为血流速度升高组和血流速度降低组,两组患者治疗方法相同,记录2组ACI患者入院时和治疗1周时全血红细胞(RBC)、白细胞(WBC)、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血小板计数(PLT)和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及血沉(ESR);采用Pearson分析治疗1周时ACI患者MCA血流速度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和纤维蛋白原相关性,并以MCA血流速度作为因变量(升高=0,减低=1),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和纤维蛋白原作为自变量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ACI患者治疗前RBC、WBC、MCH、MCHC、PLT、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及ES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时,A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和纤维蛋白原明显低于B组(P<0.05);而RBC、WBC、MCH、MCHC、PLT及血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MCA血流速度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和纤维蛋白原呈负相关关系(r=-0.233,-0.252,-0.248,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和纤维蛋白原是ACI患者治疗后MCA血流速度变化的危险因素。结论:ACI患者治疗后MCA血流速度改善与血液黏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急性 颅超声多普勒 血液流变学 大脑中动脉 血流速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