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胫骨Pilon骨折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16
1
作者 赵志彩 曾春 +1 位作者 别明波 张红彬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2期1748-1750,共3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手术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对2002年1月~2005年12月手术治疗的31例胫骨Pilon骨折进行随访,开放性骨折12例,闭合性骨折19例。按Rüedi-Allgoewer分型:Ⅰ型5例,Ⅱ型15例,Ⅲ型11例。24例行切... [目的]回顾性分析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手术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对2002年1月~2005年12月手术治疗的31例胫骨Pilon骨折进行随访,开放性骨折12例,闭合性骨折19例。按Rüedi-Allgoewer分型:Ⅰ型5例,Ⅱ型15例,Ⅲ型11例。24例行切开复位胫骨远端解剖钢板内固定术,7例行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术后随访12~23个月,平均18.3个月。[结果]采用Tenny评分系统评估手术疗效,优18例,良6例,可5例,差2例。术后并发症包括皮肤坏死3例,感染1例,复位不良1例和关节退行性变4例。[结论]根据骨折类型,正确选择手术时机和合适的固定方式是治疗Pilon骨折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LON骨折 外科手术 骨折固定术
下载PDF
多学科协作绿色通道对老年创伤性髋部骨折手术治疗疗效及术后预后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1
2
作者 孙新立 王剑 +5 位作者 赵志彩 朱亚斌 刘兴华 马学忠 李强 刘海峰 《创伤外科杂志》 2020年第11期814-818,共5页
目的探究多学科会诊协作绿色通道对老年创伤性髋部骨折手术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2019年2月北京市房山区第一医院骨科收治的采用绿色通道治疗的92例老年创伤性髋部骨折患者作为观察组,男性51例,女性41例;年龄65~8... 目的探究多学科会诊协作绿色通道对老年创伤性髋部骨折手术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2019年2月北京市房山区第一医院骨科收治的采用绿色通道治疗的92例老年创伤性髋部骨折患者作为观察组,男性51例,女性41例;年龄65~89岁,平均75.5岁;股骨颈骨折45例,粗隆间骨折或粗隆下骨折47例。同时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2017年7月经传统医疗模式治疗的91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作为对照组,男性53例,女性38例;年龄66~87岁,平均74.6岁;股骨颈骨折43例,粗隆间骨折或粗隆下骨折48例。观察组实施多学科综合会诊与绿色通道协作诊疗模式经多学科(包括麻醉科、检验科、影像科、分泌科、呼吸科、心内科、麻醉科、老年科、神经科、骨科等)会诊小组评估患者入院时一般状况及术前情况,术后第1天及时请康复科指导功能锻炼,对照组实施传统医院治疗模式(按照入院排队检查-排除手术禁忌证-手术治疗的流程进行)。观察两组入院至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离床时间、疼痛缓解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1年内病死率和术后再骨折发生率、住院期间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12个月Harris髋关节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随访1年,观察组死亡及失访7例,对照组死亡及失访11例。观察组入院至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离床时间、疼痛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t=51.756、41.269、55.637、25.574、5.288,均P<0.05)。术后12个月Harris髋关节评分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t=8.636,P<0.05),Barthel指数评分也明显高于对照组(t=7.295,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急性脑梗死、肺炎、创口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及谵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73.501、63.453、37.437、87.652、36.404,P<0.05)。观察组有2例患者分别于术后15、145d死亡,对照组有3例患者分别于手术后6、133、142d死亡,两组患者术后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内观察组未发生再骨折,对照组发生再骨折4例,对照组患者髋部再骨折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χ^2=33.391,P<0.05)。结论多学科综合会诊协作绿色通道诊疗模式可缩短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降低部分并发症发生率,同时加速缓解患者疼痛、恢复髋关节功能及提升独立生活能力,从而提高预后疗效,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部骨折 多学科协作 绿色通道 疗效 老年
下载PDF
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应用非骨水泥型股骨假体进行髋关节置换的短期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9
3
作者 朱亚斌 王剑 +1 位作者 刘海峰 李强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18年第6期73-75,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应用非骨水泥型股骨柄进行人工关节置换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6年5月期间,39例老年骨质疏松股骨颈骨折,采用非骨水泥型股骨柄进行髋关节置换治疗的资料。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 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应用非骨水泥型股骨柄进行人工关节置换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6年5月期间,39例老年骨质疏松股骨颈骨折,采用非骨水泥型股骨柄进行髋关节置换治疗的资料。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评估临床效果;通过X线影像观察股骨侧假体的稳定性,并记录并发症。结果本组39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16~36个月,平均(25.3±9.1)个月。所有股骨侧假体末次随访时固定良好,未见假体周围骨折、感染、假体松动及骨溶解,末次随访时无大腿疼痛,Harris髋关节评分由术前的(46.2±11.3)分改善为末次随访时的(96.5±6.9)分(<0.05)。结论对于伴有骨质疏松的老年股骨颈骨折进行初次人工关节置换,股骨侧应用非骨水泥型假体柄可取的良好的短期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股骨颈骨折 非骨水泥型股骨假体 髋关节置换
下载PDF
InterTan与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
4
作者 马学忠 王剑 +2 位作者 赵志彩 刘兴华 石金柱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18年第6期588-590,共3页
由于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群数量逐渐增多。据统计,髋部骨折在老年病人中最为常见,而粗隆间骨折约占髋部骨折的50%,并以每年1%~3%的比例增长。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内固定材料取得长足的进步,手术治疗成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主要... 由于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群数量逐渐增多。据统计,髋部骨折在老年病人中最为常见,而粗隆间骨折约占髋部骨折的50%,并以每年1%~3%的比例增长。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内固定材料取得长足的进步,手术治疗成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主要治疗方式。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92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的临床资料,探究Inter Tan与P 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治疗方式 疗效 人口老龄化 内固定材料 Inter 老年人群 老年病人
下载PDF
应用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股骨远端骨折 被引量:4
5
作者 赵志彩 别明波 +3 位作者 马全玉 关雪刚 王剑 梁明苏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7年第8期671-672,共2页
目的总结应用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经验和疗效。方法笔者应用LISS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骨折7例,采用间接复位技术(关节内骨折除外),并微创入路插入LISS接骨板,经皮单皮质锁定螺钉固定。结果术后随访10~25个月,平... 目的总结应用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经验和疗效。方法笔者应用LISS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骨折7例,采用间接复位技术(关节内骨折除外),并微创入路插入LISS接骨板,经皮单皮质锁定螺钉固定。结果术后随访10~25个月,平均15个月。骨折全部愈合,膝关节功能按Merchan评分标准评定,优5例,良1例,可1例。所有病例无感染发生,无钢板及螺钉松动及断裂。结论LISS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一种有效的微创内固定方法,具有创伤小、促进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内固定系统 骨折 股骨远端 内固定
下载PDF
关节镜选择清理术与透明质酸钠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被引量:4
6
作者 王剑 关雪刚 +1 位作者 朱亚彬 陈秀健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07年第5期51-53,共3页
目的观察关节镜选择清理术与术后关节腔注射透明质酸钠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膝关节骨性关节炎109例。A组应用透明质酸钠关节腔注射,B组单纯应用关节镜选择清理手术,C组应用关节镜选择清理术,术后注射透明质酸钠,... 目的观察关节镜选择清理术与术后关节腔注射透明质酸钠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膝关节骨性关节炎109例。A组应用透明质酸钠关节腔注射,B组单纯应用关节镜选择清理手术,C组应用关节镜选择清理术,术后注射透明质酸钠,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膝关节活动情况。结果109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34个月,平均随访14.5个月,采用林志雄评分标准评价疗效:术前与术后相比,差异有显著性。C组优30例,良6例,可3例,差0例;A组优16例,良15例,可3例,差2例;B组优15例,良14例,可4例,差1例。C组与B组、A组相比有显著效果。结论关节镜选择清理术与术后关节腔注射透明质酸钠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骨性关节炎 关节镜选择清理术 透明质酸钠
下载PDF
中药熏洗对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康复的促进作用 被引量:9
7
作者 马学忠 王剑 +2 位作者 赵志彩 刘兴华 石金柱 《新中医》 CAS 2018年第8期99-102,共4页
目的:观察自拟活血通络方熏洗对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气滞血瘀证患者康复的促进作用及对血清中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86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气滞血瘀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 3例。对照... 目的:观察自拟活血通络方熏洗对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气滞血瘀证患者康复的促进作用及对血清中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86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气滞血瘀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 3例。对照组予术后常规抗炎、预防血栓等对症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活血通络方熏洗,治疗1月。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气滞血瘀证症状评分、术后疼痛消失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检测2组患者血清中的BMP-2水平。结果:观察组优良率为9 7.67%,高于对照组的81.4 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气滞血瘀证疼痛、肿胀、瘀斑、口渴、便秘、尿赤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观察组各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疼痛消失和骨折愈合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P<0.01)。2组血清BMP-2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治疗3周和6周,观察组的血清BMP-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活血通络方熏洗可加快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临床症状和疼痛的改善,促进骨折愈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BMP-2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气滞血瘀证 中西医结合疗法 中药熏洗 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
下载PDF
中医复位结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疗效观察 被引量:6
8
作者 李健 王飞 +3 位作者 刘兴华 赵志彩 赵明君 石金柱 《河北中医》 2017年第8期1243-1246,共4页
目的观察中医复位结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2例接受PKP手术治疗且随访1年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手术方式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51例实施PKP,研究组5... 目的观察中医复位结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2例接受PKP手术治疗且随访1年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手术方式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51例实施PKP,研究组51例在中医复位的基础上予PKP,比较2组临床治疗优良率、疼痛评分、后凸角度、聚甲基丙烯酸甲醋(PMMA)渗漏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优良率94.12%,对照组76.47%,研究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疼痛评分、上部后凸角度及下部后凸角度均降低(P<0.05)。研究组治疗后疼痛评分、上部后凸角度及下部后凸角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PMMA渗漏发生率3.92%,对照组PMMA渗漏发生率19.61%,研究组PMMA渗漏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复位结合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可有效止痛,降低后凸角度,改善椎体活动功能,并能降低PMMA渗漏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压缩性 骨牵引复位法 椎体成形术
下载PDF
带线锚钉治疗膝关节内侧副韧带股骨髁止点断裂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9
作者 朱亚斌 李强 王剑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17年第3期38-40,共3页
目的评价带线锚钉缝合治疗膝关节内侧副韧带股骨髁止点处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0年6月~2014年12月采用缝合锚钉内固定治疗膝关节内侧副韧带股骨髁止点处断裂26例。结果本组均获随访10~18个月,平均12.9个月。术后6个月Lysholm膝关节... 目的评价带线锚钉缝合治疗膝关节内侧副韧带股骨髁止点处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0年6月~2014年12月采用缝合锚钉内固定治疗膝关节内侧副韧带股骨髁止点处断裂26例。结果本组均获随访10~18个月,平均12.9个月。术后6个月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92.23±5.36)分;其中:优16例,良8例,可2例,优良率92.31%。结论应用带线锚钉内缝合固定重建膝关节膝关节内侧副韧带股骨髁止点断裂损伤小、操作简单,膝关节内侧固定可靠,即刻获得稳定后有利于膝关节早期功能锻炼、利于肢体功能恢复,相关并发症少,不需手术取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内侧副韧带 带线锚钉 内固定
下载PDF
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并发症及防治 被引量:3
10
作者 赵志彩 李建玲 +1 位作者 别明波 张红彬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06年第3期34-36,共3页
目的分析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并发症的原因,并提出防治措施。方法自2002年1月至 2005年6月应用胫骨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131例,均采用扩髓及静力性固定。结果本组术后并发症2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6.0%,随访1年以上。其中感染3例,... 目的分析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并发症的原因,并提出防治措施。方法自2002年1月至 2005年6月应用胫骨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131例,均采用扩髓及静力性固定。结果本组术后并发症2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6.0%,随访1年以上。其中感染3例,延期愈合5例,远段锁钉放置失败5 例,锁钉断钉1例,退钉2例,(?)长伸肌腱损伤1例,内外翻畸形2例,术后膝前痛2例。结论熟练掌握交锁髓内钉操作,严格掌握适应证可以减少并发症,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并发症 交锁髓内钉
下载PDF
ARCH钛板应用于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近期疗效 被引量:2
11
作者 赵志彩 王东亮 +4 位作者 李健 马学忠 刘兴华 王剑 孙新立 《临床骨科杂志》 2017年第5期517-519,共3页
目的探讨ARCH钛板应用于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疾病的近期疗效。方法应用ARCH钛板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15例颈椎疾病患者,观察术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及颈椎轴性症状,并进行JOA评分。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 目的探讨ARCH钛板应用于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疾病的近期疗效。方法应用ARCH钛板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15例颈椎疾病患者,观察术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及颈椎轴性症状,并进行JOA评分。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8个月。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明显改善,JOA评分由术前(8.6±2.3)分提高到末次随访时(14.0±3.1)分,平均改善率68.2%±13.5%。2例术后发生颈部轴性症状,VAS评分分别为3分和2分。患者骨性愈合时间3~5个月,随访期间未见内固定物松动、椎板塌陷和再关门现象。患者均未出现颈椎后凸畸形。结论应用ARCH钛板固定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疾病操作简单,固定牢靠,有效降低相应并发症,可获得近期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管狭窄 后纵韧带骨化 脊髓型颈椎病 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ARCH钛板
下载PDF
胫骨下1/3螺旋骨折合并后踝骨折9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剑 孙新立 《北京医学》 CAS 2015年第3期292-293,共2页
胫骨中下1/3段合并同侧后踝骨折因发生率低及后踝无明显移位极易被漏诊[1,2],文献报道X线片的漏诊率高达67.9%-91.2%[3]。如果治疗不当,后踝移位可导致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我院自2008-2012年收治胫骨下1/3螺旋骨折29例,其中合并后踝骨... 胫骨中下1/3段合并同侧后踝骨折因发生率低及后踝无明显移位极易被漏诊[1,2],文献报道X线片的漏诊率高达67.9%-91.2%[3]。如果治疗不当,后踝移位可导致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我院自2008-2012年收治胫骨下1/3螺旋骨折29例,其中合并后踝骨折9例(显性骨折4例、隐匿性骨折5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踝骨折 螺旋骨折 创伤性关节炎 胫骨远端关节面 漏诊率 腓骨近端骨折 髓内钉固定 隐匿性骨折 胫腓骨 内固定
下载PDF
国产γ钉与InterTan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
13
作者 赵志彩 李健 +2 位作者 王剑 王东亮 石金柱 《临床骨科杂志》 2017年第6期720-723,共4页
目的比较国产γ钉与InterTan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γ钉组(38例)采用国产γ钉内固定,InterTan钉组(40例)采用InterTan钉内固定。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 目的比较国产γ钉与InterTan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γ钉组(38例)采用国产γ钉内固定,InterTan钉组(40例)采用InterTan钉内固定。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γ钉组32例和InterTan钉组34例获得随访,时间12~18个月。手术时间γ钉组短于InterTan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方面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国产γ钉与InterTan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均可取得良好的疗效。国产γ钉操作简单,适用于内科合并症多、需要缩短手术时间的患者;InterTan钉更适用于骨质较年轻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γ钉固定 InterTan髓内钉固定
下载PDF
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临床疗效评价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兴华 李健 石金柱 《中外医疗》 2015年第8期75-76,80,共3页
目的分析评价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该院2009年1月—2014年5月收治的62例后踝骨折采用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临床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21.5... 目的分析评价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该院2009年1月—2014年5月收治的62例后踝骨折采用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临床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21.5±6.5)个月,62例患者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9.5±2.5)周,按照美国AOFAS推荐的评分系统有43例为优,17例为良,2例为可,优良率为96.8%。结论 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踝骨折 闭合复位 空心螺钉内固定 临床效果
下载PDF
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骨水泥渗漏的探讨 被引量:16
15
作者 李健 《河北医学》 CAS 2018年第2期276-278,共3页
目的:通过观察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及骨水泥渗漏发生率,分析预防骨水泥渗漏(骨水泥流出到椎管内或椎间孔、椎间隙等部位)的方法。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 目的:通过观察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及骨水泥渗漏发生率,分析预防骨水泥渗漏(骨水泥流出到椎管内或椎间孔、椎间隙等部位)的方法。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接受手术治疗的103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手术方式将其分为PKP组(50例)、PVP组(53例),比较两组临床治疗疼痛评分、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以及注入不同剂量骨水泥发生渗漏的情况。结果:PKP组、PVP组术后疼痛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PKP组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为4.00%,PVP组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为18.87%,PKP组优于PVP组(P<0.05);PKP组注入低剂量和常规剂量的骨水泥止痛效果相同(P>0.05);而采用低剂量组发生骨水泥渗漏的并发症低于常规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KP和PVP在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治疗中均具有显著止痛效果,但PKP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低于PVP,而且PKP操作中注入低剂量骨水泥止痛效果良好,发生骨水泥渗漏例数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压缩性骨折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水泥剂量
下载PDF
VSD负压引流术治疗四肢创伤临床疗效探讨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兴华 王剑 +1 位作者 石金柱 李健 《中外医疗》 2015年第25期50-51,54,共3页
目的研究分析VSD负压引流术治疗四肢创伤的临床效果。方法整群选择2013年10月—2015年4月该院收治的四肢创伤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VSD负压引流术治疗,比较分析两组住院时间、植... 目的研究分析VSD负压引流术治疗四肢创伤的临床效果。方法整群选择2013年10月—2015年4月该院收治的四肢创伤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VSD负压引流术治疗,比较分析两组住院时间、植皮所需时间、住院花费、感染发生率、创面愈合率及植皮成活率情况。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植皮所需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感染发生率和住院花费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创面愈合率和植皮成活率分别为97.67%、95.35%,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VSD负压引流术治疗四肢创伤能够显著提高临床效果,清除创面,改善创面局部微循环,促进创面愈合,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感染发生率,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封闭式引流术 四肢创伤 临床疗效
下载PDF
Ishiguro法治疗伸肌腱止点开放性骨折 被引量:3
17
作者 石金柱 马学忠 +1 位作者 朱亚斌 王剑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8年第4期437-438,442,共3页
目的探讨Ishiguro法治疗手指伸肌腱止点开放性损伤伴末节指骨伸肌腱止点骨折的疗效。方法2014年3月-2017年11月,应用Ishiguro法对21例手指伸肌腱止点开放性骨折患者急诊行清创缝合、开放性骨折复位克氏针固定手术,术后6~8周拔除克氏针... 目的探讨Ishiguro法治疗手指伸肌腱止点开放性损伤伴末节指骨伸肌腱止点骨折的疗效。方法2014年3月-2017年11月,应用Ishiguro法对21例手指伸肌腱止点开放性骨折患者急诊行清创缝合、开放性骨折复位克氏针固定手术,术后6~8周拔除克氏针,进行主被动远指间关节屈伸功能训练。结果术后随访5~22个月,平均11个月,其中18例获得随访。18例创口均Ⅰ期愈合,末节指骨骨折均骨性愈合;使用Crawford功能评定方法评定,优12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88.9%。结论应用Ishiguro法治疗手指伸肌腱止点开放性骨折,术中复位满意,术后骨折Ⅰ期愈合,远指间关节功能恢复良好,临床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shiguro法 伸肌腱止点 开放性骨折
下载PDF
腰椎退行性疾患接受腰椎融合术后发生下腰痛和腰椎矢状位序列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马学忠 王剑 +3 位作者 马全玉 梁明苏 赵志彩 刘兴华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14年第2期130-132,共3页
目的探讨分析腰椎退行性疾患接受腰椎融合术后发生下腰痛和腰椎矢状位序列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0年2月~2011年6月收治的38例接受腰椎融合术的腰椎退行性疾病且术后发生下腰痛患者的临床资料,于所有患者出院后进行为期24... 目的探讨分析腰椎退行性疾患接受腰椎融合术后发生下腰痛和腰椎矢状位序列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0年2月~2011年6月收治的38例接受腰椎融合术的腰椎退行性疾病且术后发生下腰痛患者的临床资料,于所有患者出院后进行为期24个月的随访。在手术前及随访期间收集所有患者站立位X线片腰椎前凸的Cobb角,并分析其与患者下腰痛程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术后12个月及24个月与手术前的腰椎矢状位Cobb角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t=0.042,P=0.967及t=0.268,P=0.789);术后12个月及24个月的腰椎矢状位Cobb角与正常角度的差值与手术前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t=0.450,P=0.900及t=0.174,P=0.862)。术后12个月及24个月的VAS评分与手术前相比,有明显改善(分别为t=2.838,P=0.006及t=3.251,P=0.002),而术后12个月及24个月的ODI评分与手术前相比也有明显改善(分别为扣2.300,P=0.024及t=3.320,P=0.001)。术后12个月及24个月所有患者的腰椎前凸丢失与VAS评分及ODI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腰椎前凸角度的丢失与腰椎退行性疾患腰椎融合术后的腰痛关系密切,手术过程中腰椎前凸的重建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痛 脊柱融合术
下载PDF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预后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石金柱 马学忠 +1 位作者 王剑 朱亚斌 《中国处方药》 2018年第11期154-155,共2页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及预后。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10月期间获得随访的9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分组。对照组45例患者进行股骨近端伽玛型髓内钉(PFNA)内固定...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及预后。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10月期间获得随访的9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分组。对照组45例患者进行股骨近端伽玛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观察组45例患者行股骨近端联合加压交锁髓内钉(Inter Tan)治疗。比较两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效果;手术开展时间、切口平均长度、手术中总失血情况、股骨粗隆间骨折愈合时间;手术前后患者功能指标、疼痛指标;并发症等情况。结果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3个月,观察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效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开展时间、手术中总失血情况多于对照组;切口平均长度、疼痛指标与对照组相似;股骨粗隆间骨折愈合时间略短于对照组;手术前两组功能指标相近;手术后观察组患者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股骨近端联合加压交锁髓内钉(Inter Tan)较股骨近端伽玛型髓内钉(PFNA)治疗,骨折复位效果及维持骨折解剖对位确实可靠,可减少术中及术后骨折再移位、复位丢失,缩短患者康复时间,加速骨折愈合,改善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近端联合加压交锁髓内钉 股骨近端伽玛型髓内钉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临床预后
下载PDF
插入式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
20
作者 赵志彩 李新春 +4 位作者 关雪刚 王剑 马全玉 梁明苏 张红彬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05年第6期16-18,共3页
目的 探讨插入式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 自2003年8月至2005年5月 应用插入式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13例。结果 所有病例均解剖复位,术 后随访4~21个月,平均11.5个月,肩关节外观及功能恢复... 目的 探讨插入式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 自2003年8月至2005年5月 应用插入式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13例。结果 所有病例均解剖复位,术 后随访4~21个月,平均11.5个月,肩关节外观及功能恢复满意。按Karlsson疗效标准评价:优10例, 良3例。结论 插入式锁骨钩钢板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操作简便,固定牢靠,术后疗效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锁关节 脱位 锁骨钧钢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