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西医结合治疗干眼症的疗效观察及护理意义 被引量:3
1
作者 姚琼晶 贾媛媛 叶红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第3期122-123,共2页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干眼症的疗效及护理意义。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将纳入干眼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门诊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及护理干预措施,经1、3、6个月的治疗...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干眼症的疗效及护理意义。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将纳入干眼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门诊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及护理干预措施,经1、3、6个月的治疗后,进行自觉问卷调查及临床检查,对比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6个月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BUT及Schirmer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8%与79%,P<0.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干眼症及护理干预的协同促进作用,有助于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干眼 治疗效果 护理干预
下载PDF
黄斑水肿的光学相干扫描之形态学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王长虹 叶红 姚琼晶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4年第1期155-157,共3页
目的:用眼科光学相干断层图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来分析黄斑囊样水肿(cystoid macular edema,CME)和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引起的黄斑水肿(macular edema,ME)的特征性,对... 目的:用眼科光学相干断层图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来分析黄斑囊样水肿(cystoid macular edema,CME)和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引起的黄斑水肿(macular edema,ME)的特征性,对积液特点进行分析,揭示它们和视网膜屏障的关系。方法:在相关OCT图像中选取29例30眼,其中1例是双眼。对选定对象的黄斑区进行断层水平位和垂直位扫描。结果:CME的OCT图像显示:在视网膜神经上皮层(RNFL)中的外核层(outer nuclear layer)到内丛状层(interal plexiform layer)之间出现大小不等的椭圆形蜂房样的低反射暗区,囊泡样,似有囊壁存在;CSC的ME图像显示:在黄斑区的光感受器内外节连接层(IS/OS)和视网膜色素上皮层(RPE)之间有低反射暗区,RNFL隆起,RPE层显示强反射影但其形态和正常黄斑的RPE层相比未发生明显变化。结论:OCT图像是一种断层解剖图,CME的囊样水肿不仅出现在外丛状层,也可以出现在外核层,CME和CSC积液的形态特点证明了视网膜有内外屏障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囊样水肿 黄斑水肿 眼科光学相干扫描 血-视网膜屏障
下载PDF
七种眼底形态的红外线扫描和自发荧光图像的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王长虹 叶红 陈红艳 《临床眼科杂志》 2014年第1期10-13,共4页
目的解析7种眼底形态的红外线(IR)扫描和自发荧光图像(AF)。方法使用Heidelberg公司HRA-Spectralis眼底检查系统,对537例患者(1023只眼)进行眼底IR和AF检查。结果从中选出8例(8只眼)具有典型特征的眼底图像。结论 IR分辨率较一般眼底照... 目的解析7种眼底形态的红外线(IR)扫描和自发荧光图像(AF)。方法使用Heidelberg公司HRA-Spectralis眼底检查系统,对537例患者(1023只眼)进行眼底IR和AF检查。结果从中选出8例(8只眼)具有典型特征的眼底图像。结论 IR分辨率较一般眼底照相高,可用于眼底浅层疾病的检查诊断;AF在诊断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病变上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它反映的是RPE代谢的变化,且视网膜色素变性(RP)患者的AF图像有极其明显的特征,是检查诊断RP病的金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底红外线 眼底自发荧光 脂褐质
下载PDF
眨眼儿童93例相关因素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王长虹 叶红 陈红艳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17年第3期195-197,共3页
目的研究儿童眨眼和心理发展的相关性。方法以93例眨眼儿童为样本,采集相关信息并进行回访,依据年龄把接受调查儿童分成4组,对有效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眨眼儿童中,正常眼占86%,结膜炎只占8.6%;有85%的眨眼儿童无法表达眨眼原因;男性儿童... 目的研究儿童眨眼和心理发展的相关性。方法以93例眨眼儿童为样本,采集相关信息并进行回访,依据年龄把接受调查儿童分成4组,对有效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眨眼儿童中,正常眼占86%,结膜炎只占8.6%;有85%的眨眼儿童无法表达眨眼原因;男性儿童的眨眼发生率(64例,68.8%)明显高于女性儿童(29例,31.1%);眨眼儿童中有96.7%的儿童被冷落;2~7.5岁是儿童眨眼的易发年龄;儿童眨眼发生的初次年龄越早,眨眼持续时间就越短;反之发生眨眼的初次年龄越晚,眨眼持续时间就越长。结论儿童眨眼可能是"假装游戏现象",推测这种行为是儿童对动画人偶的模仿。眨眼儿童是"被冷落"的群体,他们想表达希望被关注的愿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眨眼 心理 假装游戏
下载PDF
红景天对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电图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邓晓辉 叶红 史杏丽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18年第3期183-186,共4页
目的探讨红景天对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闪光视网膜电图(F-ERG)的影响。方法 101例NPDR患者(均为双眼)随机分为两组,红景天组53例(106只眼),予口服红景天水煎液;对照组48例(96只眼),予口服羟苯磺酸钙胶囊,均治疗3个月。观察两... 目的探讨红景天对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闪光视网膜电图(F-ERG)的影响。方法 101例NPDR患者(均为双眼)随机分为两组,红景天组53例(106只眼),予口服红景天水煎液;对照组48例(96只眼),予口服羟苯磺酸钙胶囊,均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F-ERG各项参数指标的变化情况,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红景天组治疗后,视杆细胞反应b波振幅增加;最大混合反应a波振幅增加、潜伏期缩短;视锥细胞反应b波振幅增加、潜伏期缩短,a波振幅增加;30 Hz闪烁光反应振幅、振荡电位(OPs)总振幅增加(P<0.05)。对照组组治疗后,最大混合反应a波振幅增加;视锥细胞反应的b波振幅增加、潜伏期缩短,a波振幅增加(P<0.05)。两组间比较,最大混合反应和明适应a波振幅的变化量、30 Hz闪烁光反应的振幅和峰间时变化量、OPs总振幅的变化值,存在统计学意义的差异(P<0.05),红景天组改善情况好于对照组。结论口服红景天可以使NPDR眼部分F-ERG反应波的振幅增加,时值缩短,波形好转程度好于口服羟苯磺酸钙,提示红景天对NPDR眼光感受器细胞功能和视网膜循环障碍有一定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景天 糖尿病视网膜病 视网膜电图
下载PDF
红景天对早中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效果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6
作者 贾媛媛 叶红 +1 位作者 邓晓辉 李可嘉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第31期89-90,共2页
目的:探讨红景天治疗早中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早中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101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48例,治疗组53例。对照组采用羟苯磺酸钙胶囊治疗,治疗组采用红景天联合羟苯磺酸钙胶囊治疗,比较两组... 目的:探讨红景天治疗早中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早中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101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48例,治疗组53例。对照组采用羟苯磺酸钙胶囊治疗,治疗组采用红景天联合羟苯磺酸钙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红景天联合羟苯磺酸钙胶囊治疗早中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红景天 临床观察
下载PDF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治疗前后黄斑区微血管结构改变 被引量:36
7
作者 李可嘉 喻晓兵 戴虹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5-30,共6页
目的观察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伴黄斑水肿(ME)患者抗VEGF药物治疗前后黄斑区微血管结构变化。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2016年11月至2018年6月在北京医院眼科检查确诊的单眼颞侧BRVO伴ME(BRVO-ME)患者32例32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4例1... 目的观察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伴黄斑水肿(ME)患者抗VEGF药物治疗前后黄斑区微血管结构变化。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2016年11月至2018年6月在北京医院眼科检查确诊的单眼颞侧BRVO伴ME(BRVO-ME)患者32例32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4例14只眼,女性18例18只眼。平均年龄(57.81±10.58)岁;平均病程(12.13±7.13)d。将BRVO-ME眼静脉阻塞侧定义为受累侧。双眼均行BCVA、OCT血管成像(OCTA)检查。患眼行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治疗,每一个月1次,连续3个月。采用OCTA仪对双眼黄斑区3mm×3mm范围进行扫描,测量治疗前后视网膜浅层毛细血管层(SCP)、深层毛细血管层(DCP)血流密度,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面积、周长(PERIM)、非圆度指数(AI)以及FAZ范围300μm宽度内的血流密度(FD-300),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RT)。治疗前后黄斑区血流密度、FAZ参数比较行配对t检验;治疗前血流密度与BCVA、FAZ面积关系采用一元线性相关回归分析。结果治疗前,与对侧健康眼比较,BRVO-ME眼黄斑区SCP、DCP血流密度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589,9.753,P=0.000、0.000);PERIM、AI增加,FD-300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054、4.988、2.963,P=0.000、0.000、0.006);FAZ面积扩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28,P=0.36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前BCVA、FAZ面积分别与受累侧DCP血流密度呈正相关和负相关(r=0.462、-0.387,P<0.05)。连续3次治疗后,BRVO-ME眼CRT下降,BCVA提高,FD-300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865、-10.573、3.256,P<0.05);PERIM、AI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20、2.004,P=0.607、0.054);黄斑区SCP血流密度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14,P=0.008);DCP血流密度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61,P=0.514),但与第1次治疗后比较,第2次治疗后DCP血流密度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32,P=0.004);FAZ面积扩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40,P=0.000);每次治疗后,FAZ面积逐渐扩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07、3.742、2.203,P<0.05)。结论BRVO-ME眼SCP、DCP血流密度降低,且DCP血流密度与BCVA呈正相关,与FAZ面积呈负相关;抗VEGF药物治疗后,SCP血流密度下降,DCP血流密度增加,FAZ面积逐渐扩大,PERIM和AI无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血流 视网膜静脉闭塞/治疗 黄斑水肿/治疗 血管生成抑制剂/治疗应用 体层摄影术 光学相干
原文传递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患眼黄斑区血流密度及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面积测量结果观察 被引量:8
8
作者 李可嘉 喻晓兵 陈沁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7-20,共4页
目的 观察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患眼黄斑区血流密度和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面积的变化。 方法 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临床确诊为单眼颞侧BRVO伴黄斑水肿的45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性22例,女性23例。年龄37~77岁,平均年... 目的 观察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患眼黄斑区血流密度和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面积的变化。 方法 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临床确诊为单眼颞侧BRVO伴黄斑水肿的45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性22例,女性23例。年龄37~77岁,平均年龄(53.16±9.68)岁。病程3~90 d,平均病程(15.24±15.18)d。所有患者双眼行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检查,均以黄斑中心凹为中心对其3 mm×3 mm的范围进行扫描。设备自带软件自动识别以黄斑中心凹为中心的直径3 mm区域并测量其血流密度,以此为浅层视网膜黄斑区血流密度;深层视网膜黄斑区血流密度采用手动测量。软件自动识别浅层及深层视网膜FAZ,并测量其面积。将BRVO患眼静脉阻塞侧定义为受累侧,非静脉阻塞侧定义为非受累侧。对比分析BRVO患眼及其对侧健康眼的浅层、深层视网膜黄斑区血流密度、FAZ面积以及受累侧、非受累侧血流密度。 结果 与对侧健康眼比较,BRVO患眼浅层、深层视网膜黄斑区血流密度及受累侧、非受累侧血流密度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186、9.468、15.386、9.435,P<0.05)。深层视网膜黄斑区血流密度的降低幅度较浅层更大,分别为7.65%、7.27%。与对侧健康眼比较,BRVO患眼浅层、深层视网膜FAZ面积均扩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16、5.119,P<0.05)。深层视网膜FAZ面积扩大幅度较浅层更大,分别为0.19、0.11 mm2。 结论 BRVO患眼黄斑区血流密度降低,FAZ面积扩大。与浅层视网膜比较,深层视网膜黄斑区血流密度降低幅度及FAZ面积扩大幅度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静脉闭塞胗断 局部血流 体层摄影术 光学相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