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市朝阳区2008—2014年60~79岁居民糖尿病患病及相关影响因素趋势分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王银会 韩晓燕 +5 位作者 李哲 齐智 陶丽丽 许志远 陈明 郭明辉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907-911,共5页
目的了解北京市朝阳区2008—2014年老年居民糖尿病患病及相关影响因素的变化,为采取相应的糖尿病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08、2011和2014年在北京市朝阳区分别抽取750、1 510和532名60~79岁居民进行问... 目的了解北京市朝阳区2008—2014年老年居民糖尿病患病及相关影响因素的变化,为采取相应的糖尿病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08、2011和2014年在北京市朝阳区分别抽取750、1 510和532名60~79岁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北京市朝阳区2008、2011和2014年60~79岁居民糖尿病患病率分别为18.9%、19.1%和21.1%,标化患病率分别为10.9%、10.2%和10.8%,患病率随年龄的增加呈上升趋势(χ^2趋势=9.351,P=0.025);2008、2011和2014年糖尿病患病情况比较,居民3年糖尿病患病率在城市/农村户籍、是/否中心性肥胖、是/否吸烟、是/否饮酒和患有高血压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和中心性肥胖是北京市朝阳区2008年60~79岁居民糖尿病患病的危险因素;男性、高血压和血脂异常是北京市朝阳区2011年60~79岁居民糖尿病患病的危险因素,饮酒和有效锻炼是保护因素;年龄较大和血脂异常是北京市朝阳区2014年60~79岁居民糖尿病患病的危险因素。结论北京市朝阳区2008—2014年60~79岁居民糖尿病患病率呈上升趋势,性别、年龄、高血压、中心性肥胖、血脂异常、饮酒、有效锻炼是该地区居民糖尿病患病的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患病率 影响因素 趋势分析
原文传递
北京市朝阳区2008年和2011年成年男性居民血脂异常流行情况比较
2
作者 李淑萍 王银会 +2 位作者 韩晓燕 郭明辉 陈明 《慢性病学杂志》 2015年第5期538-541,共4页
目的比较2008年和2011年北京市朝阳区成年男性居民血脂异常的流行特征。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北京市朝阳区2 375名(2008年)和2 649名(2011年)成年男性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血样检查。结果 2008年成年男性血脂异常... 目的比较2008年和2011年北京市朝阳区成年男性居民血脂异常的流行特征。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北京市朝阳区2 375名(2008年)和2 649名(2011年)成年男性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血样检查。结果 2008年成年男性血脂异常患病率57.4%;2011年患病率58.8%。18~39岁年龄组血脂异常率分别为43.8%(2008年)和49.1%(2011年)(χ2=4.975,P=0.029);两次调查中高总胆固醇率分别为23.8%和18.4%(χ2=21.782,P<0.001),高甘油三酯35.6%和31.8%(χ2=8.257,P=0.004),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9.3%和26.7%(χ2=252.73,P<0.001),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4.4%和18.0%(χ2=165.940,P<0.001)。在高血压患者中,血脂异常率2008年(67.5%)低于2011(74.7%)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90,P=0.009)。结论成年男性血脂异常率处于较高水平并趋于年轻化,高血压、糖尿病、超重肥胖人群的血脂异常率均明显高于健康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脂异常 成年男性 比较研究
原文传递
不同营养状态学龄前儿童人体成分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王晓燕 王曦 +6 位作者 李晓萌 王建红 姜亚东 金娜 王琳 杜俊霞 于卫贞 《北京医学》 CAS 2019年第11期1017-1019,1023,共4页
目的了解学龄前儿童的体成分状况,分析其不同体质量状态、不同肥胖类型的变化特点。方法选择2017年1~12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保健科进行健康体检的842例3~5岁的学龄前儿童(男486例,女356例)纳入本研究。利用生物电阻抗人体成... 目的了解学龄前儿童的体成分状况,分析其不同体质量状态、不同肥胖类型的变化特点。方法选择2017年1~12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保健科进行健康体检的842例3~5岁的学龄前儿童(男486例,女356例)纳入本研究。利用生物电阻抗人体成分分析仪测量体成分各指标(体脂百分比、肌肉量、脂肪量等),并测量身高、体质量和腰围(waist circumference, WC)。学龄前儿童按BMI分为正常、超重和肥胖3组,按BMI和腰围身高比(waist-toheight ratio, WHtR)分为非肥胖、一般性肥胖、中心性肥胖和复合型肥胖4种类型。分析学龄前儿童体质量状态和肥胖类型与体成分之间的关联。结果不同体质量状态下,正常组、超重组和肥胖组肌肉量、体脂肪、去脂体质量及体脂百分比均逐渐递增(P<0.05);不同肥胖类型下,去脂体质量、肌肉量按中心性肥胖、非肥胖、复合型肥胖、一般性肥胖递增(P<0.05);体脂肪、体脂百分比按非肥胖、中心性肥胖、一般性肥胖、复合型肥胖递增(P<0.05)。结论不同体质量状态、不同类型的肥胖其体成分构成均有差别。体成分分析是对BMI和WHtR标准的有益补充,将三者综合运用评估儿童营养状况更为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成分 体脂百分比 肥胖 学龄前儿童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