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涂碳铝箔对磷酸铁锂电池性能影响研究 被引量:25
1
作者 邓龙征 吴锋 +2 位作者 高旭光 谢海明 杨智伟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70-778,共9页
本文研究了使用涂碳铝箔作为正极集流体磷酸铁锂电池的性能。研究对比了使用普通铝箔和涂层铝箔的10Ah软包磷酸铁锂电池的主要性能。研究表明:使用涂层铝箔不但可以提高磷酸铁锂材料的粘结性,而且使用导电涂层可以有效降低正极材料和... 本文研究了使用涂碳铝箔作为正极集流体磷酸铁锂电池的性能。研究对比了使用普通铝箔和涂层铝箔的10Ah软包磷酸铁锂电池的主要性能。研究表明:使用涂层铝箔不但可以提高磷酸铁锂材料的粘结性,而且使用导电涂层可以有效降低正极材料和集流体的接触内阻.从而减小电池内阻,提高电池倍率性能。与使用普通铝箔作为集流体相比,通过使用涂碳铝箔可以使得电池的内阻降低65%左右,但是,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克容量却偏低约5-10mAh·g-1,首次效率也偏低4%左右;在快速放电15C倍率下.使用涂碳铝箔的电芯比使用普通铝箔容量提高约15%左右,10C放电倍率下,平台增加0.3-0.4v;使用涂碳铝箔电芯的常温自放电率较高,但容量恢复率也较高:550周循环下,使用涂碳铝箔可以使得电池的循环性能提高约1%。而在电池低温性能方面.使用涂碳铝箔对低温性能并无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铁锂电池 涂碳铝箔 集流体 倍率性能 循环性能
下载PDF
Synthesis and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of LiNi_(0.87)Co_(0.10)Mg_(0.03)O_2 cathode materials
2
作者 邓龙征 吴锋 +2 位作者 高旭光 刘震天 谢海明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2期527-532,共6页
A Co-Mg co-substituted LiNi0.87Co0.10Mg0.03O2 cathode material was prepared by a co-precipitation method. The prepared LiNi0.87Co0.10Mg0.03O2 exhibits excellent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such as initial discharge ca... A Co-Mg co-substituted LiNi0.87Co0.10Mg0.03O2 cathode material was prepared by a co-precipitation method. The prepared LiNi0.87Co0.10Mg0.03O2 exhibits excellent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such as initial discharge capacities of 202.6 mA.h/g and 190.5 mA.h/g at 0.2C and 1C rate, respectively, in operating voltage range of 3.0-4.3 V (versus Li^+/Li). The capacity retentions are 96.1% and 93.4% at 0.2C and 1C, respectively, after 50 cycles. Moreover, the cycle performance of the sample was investigated in a 053048-type square Li ion battery. This type of battery can keep 81.7% of initial capacity after 500 charge-discharge cycles at 1C rate, which is close to that of commercial LiCoO2 battery. Therefore, the as-prepared material is capable of such high energy applications as portable product pow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thium-ion batteries cathode material co-precipitation method cobalt-magnesium co-substitution ELECTROCHEMICALPROPERTIES
下载PDF
应用超微电极和粉末微电极技术研究有机溶剂和正极材料对氧气还原反应和氧气生成反应的影响
3
作者 李伟伦 姚莹 +1 位作者 吴锋 张存中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42-652,共11页
采用碳纤维超微电极分别研究了O_2在二甲基亚砜、乙腈和四甘醇二甲醚3种有机溶剂中的电化学反应,结果表明,当阳离子只含四丁胺离子时,反应呈可逆的一电子转移;而阳离子只含锂离子时,O_2的还原和氧化均经历了多电子转移过程.利用超导炭... 采用碳纤维超微电极分别研究了O_2在二甲基亚砜、乙腈和四甘醇二甲醚3种有机溶剂中的电化学反应,结果表明,当阳离子只含四丁胺离子时,反应呈可逆的一电子转移;而阳离子只含锂离子时,O_2的还原和氧化均经历了多电子转移过程.利用超导炭黑和乙炔黑制作粉末微电极进行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在这2种正极材料上,氧气还原反应(ORR)过程相似,氧气生成反应(OER)过程区别明显.此外,Tafel分析结果表明,对于不同有机溶剂和正极材料,O_2还原均经历了初始的一电子转移步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微电极 粉末微电极 氧气还原反应 氧气生成反应 Tafel分析
下载PDF
复合导电添加剂对磷酸铁锂电池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邓龙征 吴锋 +1 位作者 高旭光 杨智伟 《稀有金属》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30-237,共8页
磷酸铁锂基锂离子电池由于具有高的安全性能和优异的循环性能是新能源领域的研究热点。而磷酸铁锂材料本身导电性差,在实体电池制作过程中容易出现内阻较大和倍率性能不佳等问题,因此需要研究导电添加剂组成对电池性能的影响。本文用商... 磷酸铁锂基锂离子电池由于具有高的安全性能和优异的循环性能是新能源领域的研究热点。而磷酸铁锂材料本身导电性差,在实体电池制作过程中容易出现内阻较大和倍率性能不佳等问题,因此需要研究导电添加剂组成对电池性能的影响。本文用商业化的LiFePO4、石墨和电解液为主要原料,以碳纳米管(CNT)和导电碳黑(Super P)为导电添加剂,制作了20 Ah容量兼倍率型的磷酸铁锂软包电池。扫描电镜(SEM)分析测试表明导电碳黑Super P和CNT分散均匀,可与磷酸铁锂颗粒形成点和线的接触,进而可以提供更多的附加导电通路。应用该复合导电添加剂所制作的磷酸铁锂动力电池具有1.0 mΩ内阻,电池首次效率在91%以上,正极材料克容量0.5C发挥到146.32 mAh·g-1,9C/1C接近100%,倍率性能优异,电芯经过2165周循环电池容量保持率为91.78%,循环性能优秀;而使用常规导电碳SP+KS-6的分容比容量是139.06 mAh·g-1,电池内阻均值为3.25 mΩ,电芯经过2003次循环,容量保持率为87.63%。经过优化实验条件,正极中添加3%SP+1%KS-6+1%CNT复合导电剂的电芯整体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铁锂电池 碳纳米管 倍率性能 循环寿命
原文传递
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含硫颗粒物生成过程
5
作者 郭兴明 邢亚平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869-1873,共5页
为了研究不同燃烧条件对燃煤中含硫颗粒物生成的影响,利用数值分析方法模拟炉膛煤燃烧。通过改变燃烧环境温度、进口氧气所占总气体摩尔比,分析得到的碳烟(soot)颗粒、SO2和CO2等主要物质浓度场。模拟结果能够很好地反映炉膛内各物质... 为了研究不同燃烧条件对燃煤中含硫颗粒物生成的影响,利用数值分析方法模拟炉膛煤燃烧。通过改变燃烧环境温度、进口氧气所占总气体摩尔比,分析得到的碳烟(soot)颗粒、SO2和CO2等主要物质浓度场。模拟结果能够很好地反映炉膛内各物质生成趋势和历程。生成的碳烟颗粒中富集煤中一部分硫元素,燃烧后期未被氧化的碳烟颗粒是燃煤烟气含硫颗粒物的一个重要来源。进口O_2摩尔比从0.1~0.5时碳烟颗粒迅速被氧化,出口处产生含硫碳烟颗粒物减少。在1 200~1 600 K范围内,温度增高不利于碳烟颗粒的生成,来源于碳烟颗粒的含硫颗粒物也就逐渐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污染 含硫颗粒物 碳烟颗粒 二氧化硫
原文传递
(超)微电极在能源材料领域中的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闫康 孟凡伟 +2 位作者 吴锋 陈实 张存中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8期2851-2860,共10页
简述了超微电极技术的原理、特点以及使用条件.对比了(超)微电极、大面积多孔电极以及理论模拟等方法研究电池电极材料的结果,表明(超)微电极的实验结果和理论模拟结果之间具有较高的一致性.本文从电化学原理的角度论述了常规尺寸电极... 简述了超微电极技术的原理、特点以及使用条件.对比了(超)微电极、大面积多孔电极以及理论模拟等方法研究电池电极材料的结果,表明(超)微电极的实验结果和理论模拟结果之间具有较高的一致性.本文从电化学原理的角度论述了常规尺寸电极上得到结果和理论模拟结果之间出现差异和分歧的原因,并论证了(超)微电极在研究储能材料本征动力学行为和测量物理化学参数方面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介绍了(超)微电极/扫描电化学显微镜在筛选燃料电池氧气还原催化剂领域中的应用及原理.针对双电解质金属锂电池所面临的问题,介绍了微纳尺度空心针尖支撑的液液界面上锂离子相转移动力学行为的最新研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电极 锂离子电池 电解质 液液界面 燃料电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