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9年北京市地下管井鼠类和蜚蠊侵害状况调查 被引量:1
1
作者 李秋红 刘美德 +4 位作者 周小洁 付学锋 刘婷 张勇 佟颖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65-168,共4页
目的研究北京市地下管井中鼠类和蜚蠊的侵害状况,为科学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2019年在北京市全市范围内选取100个街道,在每个街道随机选取50个地下管井进行监测,共监测4次。鼠密度监测采用盗食法,蜚蠊密度监测采用目测法。使用Excel 200... 目的研究北京市地下管井中鼠类和蜚蠊的侵害状况,为科学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2019年在北京市全市范围内选取100个街道,在每个街道随机选取50个地下管井进行监测,共监测4次。鼠密度监测采用盗食法,蜚蠊密度监测采用目测法。使用Excel 2007软件录入监测数据,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全市地下管井鼠类盗食率平均值为1.06%,蜚蠊阳性率平均值为0.04%。朝阳和海淀区监测到的鼠类阳性管井数量最多,均为28个,顺义区监测到的最少为2个。共监测到7个蜚蠊阳性管井,主要分布在丰台、西城和东城区,分别为3、3和1个。城区的管井鼠类盗食率普遍高于郊区。鼠类阳性管井最多的是污水井,占46.92%,其次是电力井和其他类型管井,分别占26.07%和12.79%。蜚蠊阳性管井主要是污水井、雨水井和电力井。结论北京市地下管井均有不同程度的鼠类侵害情况,城区地下管井的鼠类侵害普遍高于郊区。个别行政区的地下管井有蜚蠊侵害。对地下管井的鼠类防制工作不容忽视,同时也应关注地下管井蜚蠊的侵害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管井 鼠类 蜚蠊 侵害
原文传递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航站楼周边2014-2017年蚊媒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袁明 高艳青 +1 位作者 王大川 周小洁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2020年第1期83-87,共5页
目的了解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建设地区蚊媒种类、密度和季节消长情况,建立蚊媒基础档案,同时为机场建设及未来运行中预警蚊媒传染病发生风险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在2014年完成大兴区科学技术委员会项目《大兴区新机场建设地区病媒生物现状调... 目的了解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建设地区蚊媒种类、密度和季节消长情况,建立蚊媒基础档案,同时为机场建设及未来运行中预警蚊媒传染病发生风险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在2014年完成大兴区科学技术委员会项目《大兴区新机场建设地区病媒生物现状调查研究》的基础上,2015年选取与媒介传染病关系密切的蚊媒作为主要监测指标,继续在大兴国际机场北京区域开展监测,至2017年10底结束。监测范围以该机场航站楼为核心,在其116°21′49″~116°26′50″E,39°29′26″~39°33′25″N内开展监测,包括北京市大兴区礼贤和榆垡镇,连续监测4年,每年5月上旬开始至10月底结束,每旬监测1次。每年在监测范围内随机选取6个自然村,受拆迁影响,6个自然村每年都有调整,但总数不变。每村设3个监测点(农户外环境),采用CO2诱蚊灯法诱捕成蚊,成蚊鉴别计数在实验室完成。结果2014-2017年连续4年成蚊监测,共涉及2镇17个村,捕蚊4属6种26687只,蚊密度为11.01只/(灯·h),淡色库蚊为优势种,构成比为85.63%;其次是骚扰阿蚊和白纹伊蚊,三带喙库蚊和中华按蚊均监测到,但数量较少;蚊密度高峰集中在6月下旬至9月上旬,白纹伊蚊高峰在8月。结论获得了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航站楼周边蚊种、数量和密度等基线数据,为新机场国际口岸输入蚊虫及蚊媒传染病风险评估、未来蚊媒监测与控制项目规划和效果评价提供了科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 蚊媒 监测 预警
原文传递
寨卡病毒的病原学与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周小洁 佟颖 曾晓芃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20年第6期521-524,共4页
寨卡病毒在1947年被发现,随着2014年其对全球公共卫生安全造成的严重威胁而受到关注。为了科学有效控制寨卡病毒传播和危害,研究人员对寨卡病毒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围绕寨卡病毒的起源扩散、分子进化、病原学与流行病学研究结果进行概述... 寨卡病毒在1947年被发现,随着2014年其对全球公共卫生安全造成的严重威胁而受到关注。为了科学有效控制寨卡病毒传播和危害,研究人员对寨卡病毒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围绕寨卡病毒的起源扩散、分子进化、病原学与流行病学研究结果进行概述,并对尚未明确的重要问题加以总结,为全面了解寨卡病毒相关研究进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寨卡病毒 致病机理 病原学 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