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0年北京市控烟检查和投诉现状分析
1
作者 苏健婷 张建枢 +5 位作者 崔小波 李刚 刘庆萍 刘辉 王超 李征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24年第3期374-377,共4页
目的 了解北京市控烟检查和投诉情况,评价《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落实情况,为完善政府控烟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以北京市2020年6个城区的全部街道作为研究对象。收集2020年北京市街道控烟检查和控烟投诉数据,计算控烟检查得分、万人控烟... 目的 了解北京市控烟检查和投诉情况,评价《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落实情况,为完善政府控烟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以北京市2020年6个城区的全部街道作为研究对象。收集2020年北京市街道控烟检查和控烟投诉数据,计算控烟检查得分、万人控烟投诉率。结果 共纳入北京市134个街道,控烟检查得分为(89.3±6.5)分、万人控烟投诉率的均值为(9.7±9.3)/万人,且在各区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餐馆(58.7%)、室内农贸市场(52.5%)、网吧或娱乐场所(40.8%)、公共卫生间(47.3%)控烟检查项目全部合格的比例较低;餐馆(28.6%)、写字楼(28.1%)、办公场所(13.1%)为常见的控烟投诉场所。结论 北京市城区各街道的控烟状况总体良好,但是部分地区仍有待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控制 检查 投诉 控烟条例
下载PDF
2002年北京市居民心脑血管疾病的疾病负担分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韦再华 谢学勤 卫建敏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1-2,共2页
目的:计算5种心脑血管疾病的疾病负担,以评价心脑血管疾病对社会及人群所致危害程度的大小。方法:根据2002年北京市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中有关居民患病数据和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统计信息中心死因统计数据资料,采用综合描述死亡... 目的:计算5种心脑血管疾病的疾病负担,以评价心脑血管疾病对社会及人群所致危害程度的大小。方法:根据2002年北京市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中有关居民患病数据和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统计信息中心死因统计数据资料,采用综合描述死亡与伤残负担的定量指标——伤残调整生命年(disability adhysted life year,DALY)作为反映疾病负担的量化指标。结果:2002年北京市居民心脑血管疾病的疾病负担中脑血管疾病造成的DALY损失最严重,平均每千人口造成15.77个DALY损失;男性脑血管病和心肌梗死的疾病负担高于女性;65岁以上老年人的心脑血管疾病负担高于中青年和青少年。结论:影响北京市居民健康的重点心脑血管疾病是脑血管病、急性心肌梗死、其他冠心病;重点人群是中老年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脑血管疾病 流行病学 疾病负担 伤残调整生命年
下载PDF
北京市2003~2007年5岁以下儿童死因分析 被引量:18
3
作者 韦再华 谢学勤 高燕琳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96-397,共2页
关键词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儿童死亡率 死因 新生儿死亡率 妇幼保健水平 死亡情况 婴儿死亡率 经济文化
下载PDF
北京市1949~2006年居民死因分析 被引量:46
4
作者 谢学勤 韦再华 高燕琳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797-798,共2页
目的分析北京市居民1949~2006年死亡原因,为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1949~2006年北京市的死因监测资料,使用死亡率、期望寿命等指标评价北京市居民健康状况。结果北京市的总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大幅下... 目的分析北京市居民1949~2006年死亡原因,为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1949~2006年北京市的死因监测资料,使用死亡率、期望寿命等指标评价北京市居民健康状况。结果北京市的总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大幅下降,56年来分别下降下62.55%,95.75%,88.82%;期望寿命上升了28岁。北京市居民死因顺位发生了很大变化,1949年首位死因为传染病,2006年则且死亡率下降了98.28%。结论传染病的危害降低,但脑血管病、心脏病和肿瘤等慢性病成为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率 期望寿命 死因
下载PDF
2014年北京市居民心血管病死亡状况及寿命损失年分析 被引量:19
5
作者 苏健婷 李刚 +5 位作者 高燕琳 王晶 杜婧 王苹 刘庆萍 韦再华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6年第2期87-90,共4页
目的:分析2014年居民心血管病死亡负担,为北京市心血管病防控和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应用2010年全球疾病负担的相关研究方法,估算2014年北京市户籍居民心血管病死亡状况和伤残损失寿命(YLL)。结果 :2014年北京市户籍居民心血管病死亡率为... 目的:分析2014年居民心血管病死亡负担,为北京市心血管病防控和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应用2010年全球疾病负担的相关研究方法,估算2014年北京市户籍居民心血管病死亡状况和伤残损失寿命(YLL)。结果 :2014年北京市户籍居民心血管病死亡率为292.84/10万,标化死亡率为178.26/10万,占总死亡的46.95%(38 797/82 641)。心血管病YLL为317 812.67人年,每千人YLL为23.99人年,其中男性每年人YLL高于女性(30.59 vs.17.34人年)。从分病种来看,缺血性心脏病、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脑卒中高,分别为10.87、5.75和4.44人年;而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肌病和心肌炎、风湿性心脏病低,分别为0.34、0.28和0.19人年。结论:2014年北京市户籍居民心血管病死亡负担重,且男性高于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 死亡率 寿命损失年
下载PDF
北京市居民心脑血管病死亡特征分析 被引量:17
6
作者 韦再华 高燕琳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09年第6期377-380,共4页
目的:了解北京市城区与郊县心脑血管病的死亡特征,为疾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北京市居民病伤死亡原因监测资料,对不同地区、性别、年龄及年代的心脑血管病死亡水平进行分析。结果:心脑血管病死亡共占总死亡的47.9%,心脑血管病死亡... 目的:了解北京市城区与郊县心脑血管病的死亡特征,为疾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北京市居民病伤死亡原因监测资料,对不同地区、性别、年龄及年代的心脑血管病死亡水平进行分析。结果:心脑血管病死亡共占总死亡的47.9%,心脑血管病死亡率郊县高于城区,男性高于女性,心脑血管病死亡率均是随着年龄增长成几何级数增高;去除人口老化的影响,1991年以来,北京市心脑血管病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结论:心脑血管病已成为北京市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随着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心脑血管病的死亡率呈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病 脑血管病 死亡原因 死亡率 死因顺位
下载PDF
2011—2016年北京市女性乳腺癌死亡状况和趋势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高燕琳 王晶 李刚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18年第1期5-7,共3页
目的了解2011—2016年北京市女性乳腺癌死亡状况并预测其死亡趋势,为女性乳腺癌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1—2016年北京市女性乳腺癌死因监测资料,运用粗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描述其死亡状况,利用GM(1,1)模型拟合并预测死亡率。... 目的了解2011—2016年北京市女性乳腺癌死亡状况并预测其死亡趋势,为女性乳腺癌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1—2016年北京市女性乳腺癌死因监测资料,运用粗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描述其死亡状况,利用GM(1,1)模型拟合并预测死亡率。结果2011—2016年女性乳腺癌年均死亡率为11.90/10万,年度死亡呈上升趋势(P<0.01),中国人口标化死亡率为6.58/10万,世界人口标化死亡率为6.19/10万;从年龄别死亡率来看,表现为随年龄增长而上升的趋势(P<0.01)。利用GM(1,1)模型拟合得a=-0.0507,μ=10.15,预测模型为:Y(t)=210.6922e^(0.0507(t-1))-200.2682。模型预测精度等级为好。预测2020年北京市女性乳腺癌死亡率将达到16.44/10万。结论乳腺癌仍是北京市女性主要肿瘤死亡原因之一,并呈明显上升趋势,女性乳腺癌的防治形式仍然严峻;GM(1,1)模型可用于对北京市女性乳腺癌死亡率预测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死亡率 GM(1 1)
下载PDF
2018年至2020年北京市常住居民发生心脏骤停死亡特征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杨娅萍 苏健婷 +7 位作者 王晶 王苹 杜婧 刘庆萍 张一鸣 马佳鑫 陈红梅 韦再华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3年第11期1097-1101,共5页
目的:了解北京市常住居民发生心脏骤停死亡情况,为预防和减少心脏骤停事件发生、促进居民身心健康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及年龄别死亡率等指标,分析2018年至2020年北京市常住居民发生心脏骤停死亡特征。结果:2020年北... 目的:了解北京市常住居民发生心脏骤停死亡情况,为预防和减少心脏骤停事件发生、促进居民身心健康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及年龄别死亡率等指标,分析2018年至2020年北京市常住居民发生心脏骤停死亡特征。结果:2020年北京市常住居民发生心脏骤停死亡率为90.1/10万,较2018年(69.6/10万)上升29.4%;男性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均高于女性;根本死因以冠心病为主,约占55%;随着年龄的增高,心脏骤停死亡率呈上升趋势,30~49岁年龄组男性发生心脏骤停死亡占该年龄组总死亡达30%,50~59岁年龄组男性死亡率为女性的4.7倍,70岁及以上年龄组占71.2%;死亡地点以在家中死亡为主,占65.0%。结论:北京市常住居民发生心脏骤停死亡率低于全国、美国,需针对中年男性、患冠心病高龄人群提前做好相关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骤停 死亡率 死亡情况
下载PDF
多中心临床术前贫血数据库构建 被引量:3
9
作者 蔡晓谕 林洁 +5 位作者 王超 关晓珍 徐振华 程世军 汪德清 李刚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19年第4期337-340,358,共5页
目的建立全国性的多中心临床术前贫血数据库,为输血医学的临床研究提供良好数据平台。方法基于全国多家大型综合医院的信息管理系统,利用术前贫血数据采集网站收集手术患者术前贫血相关医疗信息,并利用PYTHON3.6.1及STATA 15.0等软件对... 目的建立全国性的多中心临床术前贫血数据库,为输血医学的临床研究提供良好数据平台。方法基于全国多家大型综合医院的信息管理系统,利用术前贫血数据采集网站收集手术患者术前贫血相关医疗信息,并利用PYTHON3.6.1及STATA 15.0等软件对数据进行脱敏、聚合与清洗。结果建立了术前贫血数据采集系统与多中心临床术前贫血数据库,包括人口统计学信息、实验室检查信息、诊断信息、手术信息、干预情况及预后信息等。结论基于数据采集系统建立的多中心临床术前贫血数据库信息资源丰富,数据质量高,可操作性强,可用于术前贫血的临床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前贫血 临床数据库 流行病学 信息共享
下载PDF
北京市2007-2020年60岁及以上户籍居民死亡率趋势及死亡谱特征分析
10
作者 苏健婷 王晶 +4 位作者 杜婧 王苹 刘庆萍 李刚 韦再华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79-1083,共5页
目的了解2007-2020年北京市≥60岁户籍居民死亡率趋势及死亡谱特征。方法死亡数据来源于北京市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计算分性别、年龄组、死亡原因的死亡率及构成比等指标,采用Joinpoint 4.3.1软件计算死亡率的变化趋势,并计算平... 目的了解2007-2020年北京市≥60岁户籍居民死亡率趋势及死亡谱特征。方法死亡数据来源于北京市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计算分性别、年龄组、死亡原因的死亡率及构成比等指标,采用Joinpoint 4.3.1软件计算死亡率的变化趋势,并计算平均年变化百分比(AAPC)。结果2007-2020年北京市≥60岁户籍居民粗死亡率从27.62‰下降至23.55‰(AAPC=-1.18%,P<0.001),标化死亡率从25.39‰下降至19.85‰(AAPC=-1.68%,P<0.001)。前5位死因顺位依次为心脏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营养代谢疾病,前5位死因占总死亡的87.1%;呈下降趋势的为心脏病(AAPC=-1.08%,P=0.024)、脑血管病(AAPC=-3.79%,P<0.001)、恶性肿瘤(AAPC=-0.31%,P=0.006)、呼吸系统疾病(AAPC=-5.56%,P=0.007),呈上升趋势的为损伤中毒(AAPC=1.54%,P=0.001),内分泌营养代谢疾病的死亡率变化无统计学意义(AAPC=-1.46%,P=0.054)。结论2007-2020年北京市≥60岁户籍居民死亡率呈下降趋势,心脏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等应作为老年人防控的重点,采取针对性措施,提升老年人口健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率 死亡谱 老年人
原文传递
2020—2023年北京市手足口病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11
作者 陈艳伟 董帅兵 +7 位作者 赵好 冯家鑫 王超 高志勇 贾蕾 张代涛 王全意 霍达 《国际病毒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7-191,共5页
目的探索2020—2023年北京市手足口病空间分布特征,为开展区域性手足口病防控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和整理全民健康信息化疾病预防控制系统中手足口病病例信息,分析各年累计月均发病率分布情况,通过空间自相关分析和热点分析方法探索病例... 目的探索2020—2023年北京市手足口病空间分布特征,为开展区域性手足口病防控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和整理全民健康信息化疾病预防控制系统中手足口病病例信息,分析各年累计月均发病率分布情况,通过空间自相关分析和热点分析方法探索病例的空间聚集分布模式。结果2020—2023年,北京市累计报告手足口病病例40371例,2023年发病率最高(135.92/10万),7~11月为发病高峰。发病率在乡镇街道水平呈现空间聚集特征,2020年和2021年的热点区域呈多块散在分布,2022年和2023年逐渐呈集中分布。结论2020—2022年北京市手足口病的空间聚集性较低,2023年空间聚集性增强、热点区域更为集中。应加强手足口病流行热点区域的防控,同时需要防范低流行区域出现空间聚集反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空间自相关 热点分析 空间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北京市2010-2015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早死概率研究 被引量:72
12
作者 李刚 苏健婷 +2 位作者 韦再华 高燕琳 邓瑛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268-1271,共4页
目的探索性分析2010-2015年北京市四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早死概率等相关指标的趋势变化。方法利用来源于北京市户籍居民死因监测系统中2010-2015年北京市户籍居民死亡登记资料,应用WHO推荐计算方法,分析慢性病年龄标化死亡... 目的探索性分析2010-2015年北京市四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早死概率等相关指标的趋势变化。方法利用来源于北京市户籍居民死因监测系统中2010-2015年北京市户籍居民死亡登记资料,应用WHO推荐计算方法,分析慢性病年龄标化死亡率、慢性病70岁之前的死亡比例和四类慢性病早死概率。结果2010-2015年,北京市户籍人口慢性病约占总死亡的90%,慢性病年龄标化死亡率从332.43/10万下降到280.02/10万。四类慢性病早死概率从12.81%下降到11.11%。以2015年为基准计算,男性四类慢性病早死概率为14.63%,距离2025年控制目标(12.23%)尚有16.4%的下降空间;女性四类慢性病早死概率为7.54%,距离2025年控制目标(7.03%)有6.8%的下降空间。2015年北京市城区四类慢性病早死概率为9.72%,郊区为13.67%,郊区高于城区。结论北京市慢性病死亡率相关指标已达到世界高收入国家水平。四类慢性病早死概率男性远高于女性,建议进一步加强慢性病的预防和控制,关注重点人群,最终实现25×25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早死概率 死亡率 25×25目标
原文传递
北京市居民脑血管疾病死亡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韦再华 谢学勤 高燕琳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614-616,共3页
2006年北京市居民脑血管病死亡率为124.12/10万,占总死亡的23.52%,顺位排在第1位,是危害北京市居民健康、引起死亡的主要疾病。笔者利用北京市居民病伤死亡原因监测资料,分析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特点,为脑血管病防治、卫生保健的... 2006年北京市居民脑血管病死亡率为124.12/10万,占总死亡的23.52%,顺位排在第1位,是危害北京市居民健康、引起死亡的主要疾病。笔者利用北京市居民病伤死亡原因监测资料,分析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特点,为脑血管病防治、卫生保健的干预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疾病 居民健康 死亡分析 北京市 病伤死亡原因 脑血管病 监测资料 死亡特点
原文传递
北京市2003年2至4月呼吸道疾病监测情况
14
作者 傅鸿鹏 李可群 沈壮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67-367,共1页
关键词 呼吸道疾病 监测情况 北京市 SARS流行 哨点医院 呼吸道症状 疾病监测 医院就诊 监测人群
原文传递
疾病预防控制信息化建设要与时俱进 被引量:9
15
作者 韦再华 《北京观察》 2020年第5期16-17,共2页
按照全面健康信息化的部署,依托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在平台上部署传染病、慢性病、免疫规划等疾控业务应用,优化业务流程,强化业务协同,推进疾控业务和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建设高效、实用、共享、安全的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提... 按照全面健康信息化的部署,依托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在平台上部署传染病、慢性病、免疫规划等疾控业务应用,优化业务流程,强化业务协同,推进疾控业务和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建设高效、实用、共享、安全的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提升疾控体系信息化能力和公共卫生服务水平。自2003年"非典"危机之后,国家建立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涵盖了几十个子业务系统,如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传染病自动预警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与时俱进 疾控体系 疾病预防控制 传染病监测 业务协同 信息安全体系 公共卫生服务 信息系统建设 信息化建设 电子签名 全民健康信息平台 传染病网络直报 免疫规划 电子健康档案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
原文传递
2003-2007年北京市户籍居民急性心肌梗死死亡人群分布特征 被引量:24
16
作者 韦再华 高燕琳 +1 位作者 苏健婷 杜小莉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51-652,共2页
急性心肌梗死系指冠状动脉突然完全性闭塞,心肌发生缺血、损伤和坏死,出现以剧烈胸痛、心电图和心肌酶学的动态变化为临床特征的一种急性缺血性心脏病,是冠心病导致死亡的最重要原因之一。1991年以来北京市居民心脏病死亡率总体呈现... 急性心肌梗死系指冠状动脉突然完全性闭塞,心肌发生缺血、损伤和坏死,出现以剧烈胸痛、心电图和心肌酶学的动态变化为临床特征的一种急性缺血性心脏病,是冠心病导致死亡的最重要原因之一。1991年以来北京市居民心脏病死亡率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从死亡的第1顺位下降至第2或第3顺位,但其仍然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急、病情重,是危及生命的心血管急症,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故对急性心肌梗死的预防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死亡率 人群分布特征 北京市 急性缺血性心脏病 居民 户籍 人类健康
原文传递
1978-2007年北京市居民死因顺位与死亡率的变化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2
17
作者 韦再华 高燕琳 +1 位作者 刘京龙 张永强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146-1147,共2页
随着人口老龄化、城市化、工业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慢性病的危险因素增加,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危害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北京市主要的死因顺位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笔者利用北京市1978--2007年的死亡监测资料,采用死亡率差别分解... 随着人口老龄化、城市化、工业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慢性病的危险因素增加,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危害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北京市主要的死因顺位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笔者利用北京市1978--2007年的死亡监测资料,采用死亡率差别分解法,估计了人口老化和其他非人口因素改变对死亡率变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因顺位 居民健康 死亡率 北京市 影响因素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死亡监测资料 人口老龄化
原文传递
北京市人口老龄化及危险因素改变对糖尿病死亡率的影响 被引量:21
18
作者 韦再华 谢学勤 卫建敏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77-279,共3页
目的对影响北京市糖尿病死亡率的人口老龄化及危险因素进行定量分析,正确评价危险因素对糖尿病死亡率变化的影响。方法对1991至2000年的糖尿病死亡率变化进行分析,定量计算人口老龄化及危险因素对糖尿病死亡率变化的作用。结果2000年糖... 目的对影响北京市糖尿病死亡率的人口老龄化及危险因素进行定量分析,正确评价危险因素对糖尿病死亡率变化的影响。方法对1991至2000年的糖尿病死亡率变化进行分析,定量计算人口老龄化及危险因素对糖尿病死亡率变化的作用。结果2000年糖尿病死亡率(18.47/10万)较1991年(8.49/10万)上升了117.55%,其中归因于人口老龄化的因素占53.28%,归因于危险因素改变的占46.72%。结论人口老龄化与危险因素对糖尿病死亡率的影响作用是不一样的,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大于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危险因素 死亡率 糖尿病 北京市 2000年 1991年 定量分析 定量计算 影响作用 归因
原文传递
2007至2009年北京市25岁以上居民急性冠心病事件院前死亡特征分析 被引量:17
19
作者 高燕琳 苏健婷 +2 位作者 韦再华 刘京龙 王晶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99-203,共5页
目的探讨2007至2009年北京市25岁以上居民急性冠心病事件院前死亡的特征。方法利用北京市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中的死亡资料,从性别、年龄、地区分布、职业、婚姻状况以及不同文化程度方面分析2007至2009年北京市25岁以上居民急性冠心... 目的探讨2007至2009年北京市25岁以上居民急性冠心病事件院前死亡的特征。方法利用北京市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中的死亡资料,从性别、年龄、地区分布、职业、婚姻状况以及不同文化程度方面分析2007至2009年北京市25岁以上居民急性冠心病事件院前死亡的特征。结果2007至2009年25岁以上北京市急性冠心病事件死亡患者共有41732例,其中院前死亡30159例,占总死亡的72.27%(30159/41732),是院内死亡的2.61倍。男性、25~34岁、远郊、农民、未婚和文盲或半文盲急性冠心病事件死亡患者的院前死亡比例分别为72.30%(16068/22224)、91.75%(89/97)、82.43%(13513/16393)、89.50%(10017/11192)、80.76%(592/733)和83.95%(11388/13565)。在院前死亡的患者中,家中死亡者占的比例最高,为78.80%(23765/30159)。结论2007至2009年北京市25岁以上居民急性冠心病事件死亡以院前死亡为主,男性、25~34岁、远郊、农民、未婚和文盲或半文盲居民发生院前死亡的比例较高,而家中是院前死亡的主要地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死亡 流行病学研究
原文传递
北京市2004年法定传染病网络直报情况分析 被引量:9
20
作者 谢学勤 杨晓英 +1 位作者 刘京龙 冯来强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979-979,共1页
2003年SARS疫情之后,全国建立了以传染病个案报告为基础的网络直报系统--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控中心)可以对疫情进行实时监测,使我国疫情报告制度发生了重大变化.北京市自2004年1月1日开始在各级医疗单位... 2003年SARS疫情之后,全国建立了以传染病个案报告为基础的网络直报系统--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控中心)可以对疫情进行实时监测,使我国疫情报告制度发生了重大变化.北京市自2004年1月1日开始在各级医疗单位实行疫情直报,我们对全市网络直报能力和由直报系统获得的第一年(2004年)疫情数据进行了描述和分析,旨在评价直报系统效果,为进一步提高疫情报告工作质量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定传染病 网络直报 北京市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SARS疫情 疫情报告制度 监测信息报告 直报系统 管理系统 个案报告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