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医学技术高速发展时期提高对研究对象保护力度的挑战与思考 被引量:2
1
作者 袁平 王宏宇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23年第6期618-623,共6页
随着基因编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前沿科技在客观上给生物医学研究带来的伦理风险不断加大,对研究对象的保护能力越来越显不足。然而,目前伦理治理手段相对薄弱,研究者伦理意识不强。反思现有伦理治理手段,... 随着基因编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前沿科技在客观上给生物医学研究带来的伦理风险不断加大,对研究对象的保护能力越来越显不足。然而,目前伦理治理手段相对薄弱,研究者伦理意识不强。反思现有伦理治理手段,已经不能很好应对新技术的发展。结合2022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意见》,提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对研究者的保护力度:完善法规制度、加强伦理委员会建设、开展伦理治理手段的研究、提高伦理委员素质、构建区域伦理审查体系、提高研究者伦理素养等。开展上述工作,需要政府、伦理学专业组织、科研机构、生物医药企业、医疗机构等部门和社会大众一起,探索以“预防”的思想开展“伦理前置”性管理模式,从而在新型科技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提高对研究对象的保护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伦理 伦理治理 研究对象 区域伦理
下载PDF
血管危险因素、踝肱指数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合并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刘月 刘金波 +4 位作者 刘欢 张琼阁 赵娜 赵红薇 王宏宇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22年第6期554-558,共5页
目的分析血管危险因素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慢性静脉功能不全(LEAOD-CVI)患者的关系以及其踝肱指数(ABI)的特征。方法选择2016—2019年于北京大学首钢医院血管医学科就诊的LEAOD患者562例。CVI患者纳入合并组共94例,无CVI纳入单病组... 目的分析血管危险因素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慢性静脉功能不全(LEAOD-CVI)患者的关系以及其踝肱指数(ABI)的特征。方法选择2016—2019年于北京大学首钢医院血管医学科就诊的LEAOD患者562例。CVI患者纳入合并组共94例,无CVI纳入单病组共468例。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血管危险因素和ABI与LEAOD-CVI的关系。结果合并组具有更低的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的患病率、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Z=4.93,P=0.02;Z=4.46,P=0.04;Z=-1.97,P=0.04;Z=-2.42,P=0.02),更高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病率和ABI(Z=5.75,P=0.02;Z=-3.79,P<0.01)。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和高脂血症与LEAOD-CVI具有负相关关系(r=-0.10,P=0.03;r=-0.11,P=0.01;r=-0.09,P=0.04)。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LEAOD-CVI具有正相关关系(r=0.10,P=0.02)。糖尿病、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高脂血症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LEAOD-CVI的影响因素(β=-0.51,P=0.03;β=-0.12,P=0.04;β=-0.28,P=0.01;β=-0.54,P=0.04;β=0.58,P=0.02)。调整多影响因素的作用后,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LEAOD-CVI的独立影响因素(调整后β=0.52,P=0.02)。结论与未合并CVI的LEAOD患者相比,LEAOD-CVI具有更高的ABI水平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病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LEAOD-CVI的独立影响因素。当LEAOD-CVI时,需慎重考量把ABI作为LEAOD严重程度分级的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慢性静脉功能不全 血管危险因素 踝肱指数
下载PDF
血管衰老临床检测技术--重视血管内皮功能的评价与EndoFIND研究启示 被引量:9
3
作者 王宏宇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1年第5期418-424,共7页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0》指出,我国心血管病患病率持续上升,拥有3.3亿心血管病患者,其中脑卒中1300万,冠心病1139万,肺原性心脏病500万,心力衰竭890万,心房颤动487万,风湿性心脏病250万,先天性心脏病200万,下肢动脉疾病4530万...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0》指出,我国心血管病患病率持续上升,拥有3.3亿心血管病患者,其中脑卒中1300万,冠心病1139万,肺原性心脏病500万,心力衰竭890万,心房颤动487万,风湿性心脏病250万,先天性心脏病200万,下肢动脉疾病4530万,高血压2.45亿[1]。心脏、脑、肾和其他组织器官病变的主要病理生理机制是其供应血管发生了结构和功能受损以及血管衰老过程加速,导致不良血管事件发生,如冠心病、卒中和痴呆、外周动脉闭塞性疾病甚至猝死[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疾病 衰老 内皮功能
下载PDF
《中国非传统血管健康危险因素管理策略专家共识(2022第一次报告)》解读 被引量:2
4
作者 白秀 王宏宇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3年第5期407-410,共4页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2》显示,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国民生活方式的变化,尤其是人口老龄化及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居民不健康生活方式日益突出,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对居民健康的影响越加显著,心血管病的发病率仍持续增高,已达3.3...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2》显示,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国民生活方式的变化,尤其是人口老龄化及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居民不健康生活方式日益突出,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对居民健康的影响越加显著,心血管病的发病率仍持续增高,已达3.3亿,给居民和社会带来的经济负担日渐加重,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其死亡占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农村为48.00%,城市为45.86%[1]。血管性疾病是累及全身心脏血管(动脉、静脉、微血管)系统的重要疾病。长期以来仅关注传统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代谢和血脂代谢异常等)导致血管损伤促使靶器官损害,最终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传统的代谢相关血管健康危险因素的防控并未达到理想状态,忽视了非传统危险因素对血管健康的影响。而针对非传统危险因素的评估管理目前尚无统一标准。我们应在关注传统常规危险因素的同时,关注以往未得到足够重视的或未能被识别的北京血管健康分级(Beijing Vascular Health Stratification,BVHS)状态[2]、睡眠障碍、口腔疾病、精神压力、男性勃起功能障碍和不合理运动等非传统危险因素对血管健康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读 血管健康 非传统危险因素 血管医学 共识
下载PDF
主动脉夹层临床早期评价技术最新进展
5
作者 温欢 张琼阁 +1 位作者 刘金波 王宏宇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24年第8期707-711,共5页
主动脉夹层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急症,其涉及主动脉壁结构和血流动力学改变,死亡率极高。临床上早期监测血管功能并识别主动脉夹层,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意义重大。目前主动脉夹层检测技术发展迅速,为早期识别主动脉夹层,并减少其潜在并发... 主动脉夹层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急症,其涉及主动脉壁结构和血流动力学改变,死亡率极高。临床上早期监测血管功能并识别主动脉夹层,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意义重大。目前主动脉夹层检测技术发展迅速,为早期识别主动脉夹层,并减少其潜在并发症的发生提供了可能。现就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病理特点、影像学检查技术、生物标志物检查、血管功能检测技术的研究现状及进展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诊断 影像学检查 血管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