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年的《北京社会科学》:踏上成熟和专业的新征程——纪念《北京社会科学》创刊20周年
1
作者 张泉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3-14,共2页
2006年6月29日,"庆祝《北京社会科学》创刊20周年暨社科学术期刊发展研讨会"在北京市政协会议中心召开。新闻出版部门的领导和中国期刊学会及首都社科期刊界的众多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并作了精彩的发言。这里既有本刊20年的发展... 2006年6月29日,"庆祝《北京社会科学》创刊20周年暨社科学术期刊发展研讨会"在北京市政协会议中心召开。新闻出版部门的领导和中国期刊学会及首都社科期刊界的众多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并作了精彩的发言。这里既有本刊20年的发展经验总结,也有专家和同行的品说建言;同时诸多期刊界专家也发表了对中国社科学术期刊未来发展的真知灼见。在此,我们选登了研讨会上的部分发言,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 创刊20周年 学术研究成果 纪念 成熟 综合学术期刊 学术刊物 办刊方针 高校学报 双重任务
下载PDF
赵树理:来到北京市的解放区作家
2
作者 张泉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2003年第1期62-65,125,共5页
农民出身的赵树理 ,是一位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转型”意义的作家 ,也是当代北京文学的开拓者。他的成功主要在于他自觉的通俗化追求顺应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确立的中国革命文艺的方向。随着社会的转型 ,原来的时代特点... 农民出身的赵树理 ,是一位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转型”意义的作家 ,也是当代北京文学的开拓者。他的成功主要在于他自觉的通俗化追求顺应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确立的中国革命文艺的方向。随着社会的转型 ,原来的时代特点也会成为当今的时代局限。客观估量时代意识形态的制约作用 ,用美学的和历史的特点评价当代文学史上的赵树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文学 农民作家 问题小说 赵树理 解放区作家
下载PDF
反抗军事入侵与抵制文化殖民——抗战时期北京沦陷区文学中的民族意识与国家认同 被引量:10
3
作者 张泉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2-21,共10页
文化殖民是日本在华殖民统治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以北京为中心的华北沦陷区,日伪当局对文坛进行了积极的政治干预,企图把文艺纳入为“大东亚共荣圈”服务的轨道,但北京大多数知识分子和作家没有屈从于法西斯军事统治的淫威,北京文学的主... 文化殖民是日本在华殖民统治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以北京为中心的华北沦陷区,日伪当局对文坛进行了积极的政治干预,企图把文艺纳入为“大东亚共荣圈”服务的轨道,但北京大多数知识分子和作家没有屈从于法西斯军事统治的淫威,北京文学的主体仍顽强地沿着五四新文学开创的道路迂曲生长,保持着不能扼杀的民族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 中国现代化文学 沦陷区文学 殖民地研究
下载PDF
张深切移居北京的背景及其“文化救国”实践——抗战时期居京台籍文化人研究之一 被引量:5
4
作者 张泉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2006年第2期80-88,共9页
日本占领台湾时期,台湾虽与祖国分离,但与大陆、特别是大陆的沦陷区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这使得在殖民语境中出生和成长起来的一代台湾人、特别是文化人的身份认同趋向,交叉纠结。本文在简析不同沦陷区背景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台湾作... 日本占领台湾时期,台湾虽与祖国分离,但与大陆、特别是大陆的沦陷区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这使得在殖民语境中出生和成长起来的一代台湾人、特别是文化人的身份认同趋向,交叉纠结。本文在简析不同沦陷区背景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台湾作家张深切的成长过程,以及他七七事变后移住北京沦陷区的原因和“文化救国”的实践,对抗战时期台湾作家的民族国家认同,作一历时的个案考察,为客观地界定沦陷区作家的立场提供一种叙述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沦陷区文学 台湾作家 文化身份认同 张深切
下载PDF
沦陷区文学研究回顾与反思 被引量:2
5
作者 张泉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08-219,共12页
关键词 中国 现代文学 沦陷区文学 文学研究 抗日战争时期
下载PDF
北京当代儿童文学发展历程概观
6
作者 陈言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2003年第4期91-95,共5页
当代北京儿童文学经历了三个相对独立的发展阶段。建国后到“文革”前的第一阶段 ,北京的儿童文学初步发展。“文革” 10年 ,北京儿童文学进入了荒芜期。新时期以来 ,北京儿童文学进入了繁荣期。本文试以当代北京儿童文学的发展演变为线... 当代北京儿童文学经历了三个相对独立的发展阶段。建国后到“文革”前的第一阶段 ,北京的儿童文学初步发展。“文革” 10年 ,北京儿童文学进入了荒芜期。新时期以来 ,北京儿童文学进入了繁荣期。本文试以当代北京儿童文学的发展演变为线索 ,描述它在各个阶段的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儿童文学 当代 发展历程 艺术风格
下载PDF
以批评为教育:1930年代李长之文学批评的学院背景
7
作者 季剑青 《励耘学刊》 2007年第1期217-227,共11页
本文试图分析李长之文学批评一个不太为人关注的层面,即他的批评理论及实践与他的学院背景之间的关系。本文认为,这一关系其实非常重要,对于理解李长之的文学批评具有某种"原点"的意味。李长之的传记体文学批评,以揭示对象的... 本文试图分析李长之文学批评一个不太为人关注的层面,即他的批评理论及实践与他的学院背景之间的关系。本文认为,这一关系其实非常重要,对于理解李长之的文学批评具有某种"原点"的意味。李长之的传记体文学批评,以揭示对象的人格性情为旨归,在很大程度上即是出于对当时过于偏重智识忽略性情的大学教育的不满,最终则是为了建立一种富于教育意义和教化功能的批评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长之 大学教育 文学批评
下载PDF
文化与媒介传播中的虚假认同问题——基于文化研究的多维视角 被引量:10
8
作者 徐翔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59-162,共4页
虚假认同不仅仅局限于外显的、为主体所意识到的表层虚假性,而且具有不为受众所明确意识到时的表征机制与文化后果。虚假认同具有以下多方面的运作机理与理论内涵:社会文化维度的虚假意识与虚假需要,受众主体维度的认知非一致性与内隐态... 虚假认同不仅仅局限于外显的、为主体所意识到的表层虚假性,而且具有不为受众所明确意识到时的表征机制与文化后果。虚假认同具有以下多方面的运作机理与理论内涵:社会文化维度的虚假意识与虚假需要,受众主体维度的认知非一致性与内隐态度,媒介传播维度的隐性效果。虚假认同机制具有与伪文化皮肤、虚假意识"教养"、弱效果沉默螺旋等社会文化语境间的现实驱动关联,是我们审视应对当代媒介文化的传播效应与接受问题的重要向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媒介 虚假认同 虚假意识 接受 受众
下载PDF
政治认同的审美性——兼重审文学在“再政治化”中的本体论建构 被引量:5
9
作者 徐翔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2-57,132,共7页
审美性不是建构政治认同的外部工具或偶然装饰,而是其内部本质和必然诉求;不是"对象性"的单向美感显现,而是"对象——主体间性"的双向审美共契;不是认同对象浅层次的身体美学、感官快适或视觉表征,而是深层次的超... 审美性不是建构政治认同的外部工具或偶然装饰,而是其内部本质和必然诉求;不是"对象性"的单向美感显现,而是"对象——主体间性"的双向审美共契;不是认同对象浅层次的身体美学、感官快适或视觉表征,而是深层次的超功利、静观的诗性超越。真正深入和持久的政治认同必须与主体政治文化境遇中的潜境遇、隐境遇和元境遇交融,蕴涵着审美距离、诗性体验和仪式情感等方面的审美论要求。脱离审美性的政治认同建构是不稳定的意识形态灌装或对浅认同、伪认同的生产。政治认同的审美性对文学在建构政治认同中的意义奠定着本体论而非仅是方法论层面的理论根基。在文学的"再政治化"以及文学与政治的关系中,问题不仅仅是文学是否和如何具有政治性,而是政治是否和如何具有文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认同 审美 文学 诗性 意识形态
下载PDF
中国现代文学史亟待整合的三个板块——从具有三重身份的小说家王度庐谈起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泉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8-101,共4页
因电影《卧虎藏龙》获得美国奥斯卡奖而重被世人关注的小说原作者王度庐,具有沦陷区作家、少数民族作家、通俗作家的身份。这三种身份形成的不同线索既有区别又有交叉,从而产生了错综复杂的阐释迷局,致使他在中国现代文学通史处于缺失... 因电影《卧虎藏龙》获得美国奥斯卡奖而重被世人关注的小说原作者王度庐,具有沦陷区作家、少数民族作家、通俗作家的身份。这三种身份形成的不同线索既有区别又有交叉,从而产生了错综复杂的阐释迷局,致使他在中国现代文学通史处于缺失状态。通过解析王度庐这一个案,或许有助于充分估价中国学术传统,建立起适合中国国情的新的研究思路,进而深化当下有关文学史的讨论,推进方兴未艾的重写文学史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写文学史 王度庐 沦陷区 满族 武侠小说
下载PDF
殖民语境中文学的民族国家立场问题——关于抗战时期日本占领区中国文学中的亲日文学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泉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2期5-13,共9页
抗战时期日本占领区的亲日文学,是一种特殊的文学现象。从殖民语境和沦陷区文学研究史角度,对"汉奸文学"加以辨析。文章分析了"汉奸文学"在三种不同的殖民体制中的差别,并在如何界定"汉奸文学"的问题上,... 抗战时期日本占领区的亲日文学,是一种特殊的文学现象。从殖民语境和沦陷区文学研究史角度,对"汉奸文学"加以辨析。文章分析了"汉奸文学"在三种不同的殖民体制中的差别,并在如何界定"汉奸文学"的问题上,提出五个方面的区分原则。正确认识"汉奸文学",不但有利于中国沦陷区文学研究的深化,而且有助于客观评价沦陷区民众的行为方式和生存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殖民地文化 抗日战争 沦陷区文学 汉奸文学
下载PDF
新中国文学的中外现代思想资源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泉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8-74,共7页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而诞生的当代文学,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历程。影响当代中国文学走向的中外现代思想资源,包括“五四”新文学、延安文艺、民国时期国统区文学、苏联的社会主义文学模式以及东西方现代文学和思潮。理清它们的起落消长与当...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而诞生的当代文学,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历程。影响当代中国文学走向的中外现代思想资源,包括“五四”新文学、延安文艺、民国时期国统区文学、苏联的社会主义文学模式以及东西方现代文学和思潮。理清它们的起落消长与当代文学观念的调整和艺术方法的革新间的关联,不仅有助于面对未来而且有可能重新激活“传统”,使20世纪中国文学的构架更为清晰、完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文学 现代思想 “五四”新文学 20世纪中国文学 当代中国文学 社会主义文学 现代文学 中外 东西方 历程
下载PDF
北京话走进现代 被引量:1
13
作者 金汕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1996年第2期50-56,共7页
北京话走进现代金汕北京话也是方言,方言是民族语言的地方分支,是局部地区的人们使用的语言。而建国以来,在全国倡导的普通话是以北京语言为标准音,尤其北京做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加之传播媒介的越来越广泛和先进,使北京话与普... 北京话走进现代金汕北京话也是方言,方言是民族语言的地方分支,是局部地区的人们使用的语言。而建国以来,在全国倡导的普通话是以北京语言为标准音,尤其北京做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加之传播媒介的越来越广泛和先进,使北京话与普通话越来越接近,也越来越难区别。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话 语言风格 沈从文 北京口语 周作人 文学创作 文学作品 推广普通话 市井文学 《骆驼祥子》
下载PDF
改革开放以来北京作协的体制改革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泉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03-106,共4页
改革开放30年来,北京作协大胆改革专业作家体制,在全国率先打破作家终身制,并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四种合同制作家模式。北京作协在作家人事制度方面作的有益探索,不仅促进了北京地区文学事业的繁荣,也已被其它一些省市作为成功的经验加以... 改革开放30年来,北京作协大胆改革专业作家体制,在全国率先打破作家终身制,并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四种合同制作家模式。北京作协在作家人事制度方面作的有益探索,不仅促进了北京地区文学事业的繁荣,也已被其它一些省市作为成功的经验加以仿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 北京作协 体制改革
下载PDF
“1996——北京文坛”座谈会纪要
15
作者 孟固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57-159,共3页
“1996——北京文坛”座谈会纪要孟固1996年10月17日至19日,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在房山宾馆召开“北京文坛——1996”座谈会。会议回顾了1996年北京的文学艺术作品、文艺文化现象,认为: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 “1996——北京文坛”座谈会纪要孟固1996年10月17日至19日,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在房山宾馆召开“北京文坛——1996”座谈会。会议回顾了1996年北京的文学艺术作品、文艺文化现象,认为: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在贯彻中央的战略部署,“宏扬主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文学 座谈会 红军长征 意识形态 女性主义 红色经典 文艺创作 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 城市文学 《苍天在上》
下载PDF
北京文化60年
16
作者 李建盛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8-112,共5页
新中国成立60年来,首都北京的文化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本文以主题化的形式从文化定位、文化保护、精神文明、社会科学、教育、文学艺术、新闻出版、体育和公共文化等九个方面,概述北京文化60年建设与发展的成就。
关键词 北京文化 文化建设 文化保护 文化发展
下载PDF
现代性进程中的北京视觉文化形象
17
作者 李建盛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49-53,共5页
本文基于视觉文化在城市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性,以城市视觉文化形象的城市建筑为主要问题,首先阐述北京城市视觉文化的历史“余韵”与现代性“崇高”在城市现代化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重要转变,在此基础上论述二者之间的紧张关系,然后从视觉... 本文基于视觉文化在城市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性,以城市视觉文化形象的城市建筑为主要问题,首先阐述北京城市视觉文化的历史“余韵”与现代性“崇高”在城市现代化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重要转变,在此基础上论述二者之间的紧张关系,然后从视觉文化理论的角度提出自己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北京城市 视觉文化
下载PDF
文学史家视野中的新诗——以胡适、朱自清、魏建功为中心
18
作者 季剑青 《中国现代文学论丛》 2008年第1期130-141,共12页
新文化人对新诗的构想,一直就包含着某种内在的紧张。一方面,力图打破传统的文学教条、直面现实写作困境的新诗,自始即以反传统的面目出现;而在另一方面,缺少本土文体土壤的新诗,又总是需要诉诸于文学史的经验,来作为自身合法性的证明... 新文化人对新诗的构想,一直就包含着某种内在的紧张。一方面,力图打破传统的文学教条、直面现实写作困境的新诗,自始即以反传统的面目出现;而在另一方面,缺少本土文体土壤的新诗,又总是需要诉诸于文学史的经验,来作为自身合法性的证明。在那些任教于大学国文系从事古典文学研究的新文化人——如胡适、朱自清、魏建功——那里,这种紧张关系表现得最为明显和充分。特别是在有关新诗音乐性的问题上,文学史的逻辑和新诗的现实境况形成了尖锐的对比。由此产生的两难局面,似乎直到今日仍在困扰着我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适 朱自清 魏建功 文学史 新诗 音乐性
下载PDF
日本文化侵华史研究的拓展和深化
19
作者 张泉 《抗战文化研究》 2007年第1期266-276,共11页
随着中国抗战文化研究的逐步深化,日本文化侵华史研究越来越受到学界的重视。由于日本在军事、经济、政治、外交等方面的侵华罪行最为直观且与现实联系紧密,中国史学界对此的相关研究一直比较充分。20世纪90年代以后,述及日本军国主义... 随着中国抗战文化研究的逐步深化,日本文化侵华史研究越来越受到学界的重视。由于日本在军事、经济、政治、外交等方面的侵华罪行最为直观且与现实联系紧密,中国史学界对此的相关研究一直比较充分。20世纪90年代以后,述及日本军国主义背景与殖民政策、日本对华文化侵略、日本对中国沦陷区的思想统制以及在沦陷区的奴化教育等方面的研究资料、论文、著作开始增多。本文通过两个个案来探讨日本文化侵华史研究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以及有待改进的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日关系 抗战文化 日本对华文化侵略
下载PDF
现代学术史研究的新出发——读《现代中国学术传统及其问题域》
20
作者 季剑青 《中文自学指导》 2009年第3期77-78,共2页
1990年代以来,学术史研究日渐成为显学,清理过往的学术传统,从中寻找学术资源,乃至为自己的学术研究确立某种方向,已成为许多学者的自觉追求。然而在此过程中,学术史研究本身,在专业化潮流和学科体制的“规训”下,也逐渐变成了... 1990年代以来,学术史研究日渐成为显学,清理过往的学术传统,从中寻找学术资源,乃至为自己的学术研究确立某种方向,已成为许多学者的自觉追求。然而在此过程中,学术史研究本身,在专业化潮流和学科体制的“规训”下,也逐渐变成了某种以“客观知识”面目出现的学科领域,而与学者自身的困惑、反省和探索似乎脱离了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史研究 中国学术 传统 问题域 90年代以来 学术资源 学术研究 学科体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