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刑事裁判文书事实说理“三环九步法” 被引量:2
1
作者 周维平 邵新 《中国应用法学》 CSSCI 2021年第6期62-77,共16页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加强和规范裁判文书释法说理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事实说理是刑事裁判文书说理的重要类型。从裁判过程看,事实说理是对事实裁判逻辑的体现及对事实裁判行为的记录,而事实裁判逻辑体现为程序逻辑、证据逻辑及建构逻辑...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加强和规范裁判文书释法说理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事实说理是刑事裁判文书说理的重要类型。从裁判过程看,事实说理是对事实裁判逻辑的体现及对事实裁判行为的记录,而事实裁判逻辑体现为程序逻辑、证据逻辑及建构逻辑,事实裁判行为则是法院对控辩双方之间的庭审证据争议、定案根据争议及判决事实争议作出裁判的活动。因此事实说理应在从立案到宣判的不同诉讼阶段中,重点围绕上述三个环节展开,并在每个环节依次完成记载具体争议、评判控辩主张及表述法院观点三个步骤。“三环九步法”既是刑事裁判文书对事实建构逻辑方法的映射,也是对审判实践经验的总结,亦将助推前述指导意见落地见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裁判文书 事实说理 三环九步法
下载PDF
论刑事审判中不需要证据证明的案件事实的认定 被引量:2
2
作者 张乾雷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11-16,共6页
我国有关立法及司法解释上应当明确"不需要证据证明的案件事实"这一法律概念,将其范围界定为众所周知的事实、通过权威资料可以迅速查明的事实、法官在执行职务中知悉的事实及根据日常生活经验法则推定的事实。法院在认定这... 我国有关立法及司法解释上应当明确"不需要证据证明的案件事实"这一法律概念,将其范围界定为众所周知的事实、通过权威资料可以迅速查明的事实、法官在执行职务中知悉的事实及根据日常生活经验法则推定的事实。法院在认定这些事实时必须要遵循相应的程序规则。在认定的启动程序上允许公诉机关及当事人申请方式启动程序和法官依职权启动方式并重;在认定的反驳程序中,允许公诉机关及当事人提出弱化、反驳法院认定的不需要证据证明的案件事实的证据;在认定时间上,应当明确认定是事实审程序中的事情,并不是每个诉讼阶段都可以进行认定。法院一旦认定了不需要证据证明的案件事实,该事实就有预决事实的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案件事实 免证事实 证据规则 证据法 刑事审判
下载PDF
“程序主导”与“审判中心”的关系厘定——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运行中的政治力学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周维平 刘树德 《法治社会》 2023年第1期86-103,共18页
在多方力量推动下,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在近两年取得了长足发展,案件适用率和量刑建议采纳率都有了较大幅度提升,但制度运行中“程序主导”与“审判中心”的关系也逐渐引起关注。从政治力学角度看,二者关系既有协调的一面,也有失调的一面,... 在多方力量推动下,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在近两年取得了长足发展,案件适用率和量刑建议采纳率都有了较大幅度提升,但制度运行中“程序主导”与“审判中心”的关系也逐渐引起关注。从政治力学角度看,二者关系既有协调的一面,也有失调的一面,集中体现在量刑程序的检察院建议和法院裁决上,并演变为起诉权与裁判权的关系,进而引发诉讼职权、诉讼结构及检法关系等诸多理论问题。“程序主导”与“审判中心”关系的失调,主要源于检察机关将主导作用从审前扩展至全程、从程序延伸至实体,导致“程序主导”与司法责任制、证明标准、诉讼结构及量刑逻辑的关系失衡。着眼该项制度的行稳致远,短期应检视调整司法政策,明确界定“程序主导”边界,长期有必要推动二元诉讼模式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罪认罚从宽 程序主导 审判中心 政治力学
下载PDF
法医DNA证据的诉讼法视野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周维平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23-29,40,共8页
目前我国法庭对于检察机关提交的法医DNA证据,基本上"照单全收",视之为"铁证",法庭极少组织对该证据进行质证,辩护方也难以对该证据进行有力的反驳。但在实践中,因为法医DNA鉴定结论而导致错案的报道却时常出现在... 目前我国法庭对于检察机关提交的法医DNA证据,基本上"照单全收",视之为"铁证",法庭极少组织对该证据进行质证,辩护方也难以对该证据进行有力的反驳。但在实践中,因为法医DNA鉴定结论而导致错案的报道却时常出现在报端。如何从诉讼程序上避免法医DNA证据运用的失败?文章以诉讼的视角,从程序上考察法医DNA证据在刑事诉讼中运用的全过程,探讨确保法医DNA证据可靠的程序保障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DNA证据 刑事诉讼 程序保障
下载PDF
防范冤假错案的审判实践
5
作者 刘璐 《民主与科学》 2015年第6期11-12,共2页
落实疑罪从无需要将假定被告人无罪作为裁判思维出发点;被告人只存在有罪或无罪两种情况,没有中间态;公诉机关对指控事实承担举证责任;补充侦查之后,如果证据不能达到确实充分标准,坚决做疑罪从无处理。
关键词 审判实践 冤假错案 防范 疑罪从无 举证责任 公诉机关 补充侦查 被告人
下载PDF
关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面临的司法困境及其解决对策的调研报告 被引量:19
6
《法律适用》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77-81,共5页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我国《刑法》、《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构建这项制度的目的在于人民法院通过审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在依法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同时解决因犯罪行为引起的民事侵权纠纷,从而不仅实现刑事诉讼打...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我国《刑法》、《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构建这项制度的目的在于人民法院通过审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在依法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同时解决因犯罪行为引起的民事侵权纠纷,从而不仅实现刑事诉讼打击犯罪和保障人权的双重目的,而且一并维护附带民事诉讼当事人的合法民事权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 《刑事诉讼法》 调研 司法 民事侵权纠纷 诉讼当事人 《刑法》 法律制度
原文传递
依法保障刑事被告人的权利——对刑事审判中刑事被告人权利保障问题的调研报告 被引量:1
7
《法律适用》 2003年第12期7-9,共3页
在刑事诉讼中,刑事被告人处在被追诉的地位,是权利最容易受到损害的群体,加强对他们的权利保护,体现了现代刑事诉讼的客观要求,而被告人在刑事诉讼中享有的权利多少及其受保障的程度,也被视为一个国家刑事诉讼民主化、科学化的标志。但是。
关键词 被告人权利 刑事诉讼 刑事审判 防御性权利 裁判文书 请求性权利 司法公正 审判工作 被告人权益
原文传递
论证视域下“明知”事实的认定模式及规则构建 被引量:2
8
作者 周维平 《法律适用》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65-77,共13页
立足于规范法官自由裁量权和增强判决可接受性立场,应从论证视域下重新审视法官对“明知”事实的认定模式,并重新构建论证规则,以最大限度寻求共识并实现认定结果的可接受性。法官对“明知”事实的论证在过程中应体现法官与作为常人的... 立足于规范法官自由裁量权和增强判决可接受性立场,应从论证视域下重新审视法官对“明知”事实的认定模式,并重新构建论证规则,以最大限度寻求共识并实现认定结果的可接受性。法官对“明知”事实的论证在过程中应体现法官与作为常人的“我”、作为诉讼参与人的“你”和作为社会公众的“他们”的对话,在内容上应包含前提论证、结果论证与“反-反驳”论证,在目标上应实现对“明知”事实的证成、对反驳主张的证否及对公众质疑的说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知”事实 论证 自由裁量权 可接受性
原文传递
诉讼法视野中的法医DNA证据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周维平 《证据科学》 2009年第4期496-505,共10页
作为一种科学证据,法医DNA证据在凶杀、性犯罪等案件的审判中被广泛运用。但是该证据能否最终被法庭采纳,取决于其提取、保管、送检以及鉴定过程中是否受到一系列严格的诉讼程序加以规范,并经过庭审的质证,从而最终通过法庭的审查判断... 作为一种科学证据,法医DNA证据在凶杀、性犯罪等案件的审判中被广泛运用。但是该证据能否最终被法庭采纳,取决于其提取、保管、送检以及鉴定过程中是否受到一系列严格的诉讼程序加以规范,并经过庭审的质证,从而最终通过法庭的审查判断。而庭审质证能否有效进行,又与警察、鉴定人出庭作证以及交叉询问制度的真正确立息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证据 诉讼程序 可采性 质证
原文传递
防卫因素中不法侵害的认定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乾雷 《中国检察官》 2018年第18期66-67,共2页
防卫因素中的不法侵害不能是相互进行的非法侵害,在相互伤害的案件中,正当防卫应当是双方力量悬殊的情况下,弱者面对不法侵害,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制度。"不法侵害"也不能片面理解为"犯罪侵害""暴力侵害"&... 防卫因素中的不法侵害不能是相互进行的非法侵害,在相互伤害的案件中,正当防卫应当是双方力量悬殊的情况下,弱者面对不法侵害,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制度。"不法侵害"也不能片面理解为"犯罪侵害""暴力侵害""故意违法侵害"等。不法侵害一般开始于着手实施,但某些情况下,侵害人进入侵害现场,受害人也可以实施正当防卫。在危险已经排除,但对不法侵害整体考察存在再次侵害的可能性时,受害人也可以实施正当防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当防卫 防卫过当 无限防卫 不法侵害
原文传递
审判引导侦查实证研究与改进路径
11
作者 杨亮 周军 《法律适用》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71-75,共5页
审判引导侦查在审判阶段则可分为过程性引导和结果性引导。从审判引导侦查运行的系统论、控制论角度看,其在实践层面存在着启动过于保守、实施过于无力、落实过于节制、效果过于虚无等结构性问题。立法折中与实践变通、部门壁垒与权威... 审判引导侦查在审判阶段则可分为过程性引导和结果性引导。从审判引导侦查运行的系统论、控制论角度看,其在实践层面存在着启动过于保守、实施过于无力、落实过于节制、效果过于虚无等结构性问题。立法折中与实践变通、部门壁垒与权威缺失、配套不足与失于担当、控辩失衡与考核脱节是上述结构性问题的原因。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调整:一是明确审判引导侦查启动原则,二是树立审判引导侦查实施权威,三是消除审判引导侦查落实顾虑,四是促进审判引导侦查效果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导 警察出庭 补充侦查 证据排除 宣告无罪
原文传递
诱发未成年犯罪的十个陷阱
12
作者 王文波 赖琪 《法律与生活》 2007年第13期24-24,共1页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减少和预防青少年犯罪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紧迫而重要的工作。2001年以来。
关键词 未成年人犯罪 犯罪案件 未成年犯罪 预防青少年犯罪 中级人民法院 审理 北京市 陷阱 社会主义 中院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