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内镜引导下经支气管针吸活检与经支气管针吸活检对肺与纵隔病变诊断价值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吴齐 曹长琦 +5 位作者 李士杰 闫炎 李香菊 阎石 吴楠 张集昌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64-468,共5页
目的:比较超声内镜引导下经支气管针吸活检(endobronchial ultrasound-guided transbronchial needle aspi-ration,EBUS-TBNA)和经支气管针吸活检(transbronchial needle aspiration,TBNA)对肺与纵隔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 目的:比较超声内镜引导下经支气管针吸活检(endobronchial ultrasound-guided transbronchial needle aspi-ration,EBUS-TBNA)和经支气管针吸活检(transbronchial needle aspiration,TBNA)对肺与纵隔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5月接受EBUS-TBNA或TBNA检查的100例患者(EBUS-TBNA 50例,TBNA50例)的临床资料,总结穿刺结果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00例患者共穿刺121个部位,EBUS-TBNA组和TBNA组获得满意标本的比例分别为90.6%和78.9%。两组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0.0%和7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均为0。结论:EBUS-TBNA与TBNA相比敏感性、特异性、诊断准确率更高,且不增加操作相关并发症,对肺与纵隔病变的诊断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内超声检查 支气管镜检查 活组织检查 针吸 肺肿瘤
下载PDF
肝穿刺标本诊断转移性实性假乳头状肿瘤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2
作者 张晓玲 孙宇 +1 位作者 汪宁 李向红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10年第4期278-280,共3页
目的分析实性假乳头状肿瘤(SPT)伴肝转移的临床病理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1例肝穿刺标本诊断实性假乳头状肿瘤的临床资料、镜下观察及免疫组化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组织学:肿瘤有实性区、囊性区及假乳头区,假乳头区肿瘤细胞围绕... 目的分析实性假乳头状肿瘤(SPT)伴肝转移的临床病理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1例肝穿刺标本诊断实性假乳头状肿瘤的临床资料、镜下观察及免疫组化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组织学:肿瘤有实性区、囊性区及假乳头区,假乳头区肿瘤细胞围绕血管周围排列,以纤细的纤维血管为轴心形成假乳头结构。肿瘤细胞中等大小,较一致,胞质嗜酸或空泡状,细胞核圆形、卵圆形,可见核沟,有轻度异型性。免疫组化:α1-AT、α1-ACT、CD56、Syn、CD10β-catenin和cyclin D1(+),hepatocyte和E-cadherin(-)。结论肝穿刺标本可以诊断少见的转移性SPT,免疫组化检测对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性假乳头状肿瘤 肝转移 粗针穿刺
下载PDF
儿童非横纹肌软组织肉瘤的美国儿童肿瘤协作组危险度评估与综合治疗单中心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樊征夫 李舒 +6 位作者 方志伟 那加 白楚杰 刘佳勇 薛瑞峰 张路 高天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535-539,共5页
目的 研究儿童非横纹肌软组织肉瘤(NRSTS)的临床特点、预后状况、生存影响因素及治疗策略。方法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骨与软组织肿瘤科2007年7月至2015年3月共收治34例NRSTS患儿,回顾性研究患儿临床与病理资料、手术与放化疗综合治疗结... 目的 研究儿童非横纹肌软组织肉瘤(NRSTS)的临床特点、预后状况、生存影响因素及治疗策略。方法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骨与软组织肿瘤科2007年7月至2015年3月共收治34例NRSTS患儿,回顾性研究患儿临床与病理资料、手术与放化疗综合治疗结果,并分析生存影响因素。结果本组男21例,女13例;年龄7~18岁,中位年龄14岁。肿瘤最大径0.5~22.0cm,平均值5.0cm,中位值3.0cm。由9种不同的组织学亚型组成,以滑膜肉瘤最多[29.4%(10/34例)]。部位以四肢最多[67.6%(23/34例)],其中下肢占50.0%(17/34例)。美国横纹肌肉瘤协作组(IRS)分组:I组28例,Ⅱ、Ⅲ、Ⅳ组各2例;美国儿童肿瘤协作组(COG)危险分层:低危组23例,中危组7例,高危组4例。随访时间6~9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35个月。术后发生复发2例,远处转移1例,淋巴结与远处转移2例,复发与远处转移1例,死亡3例。34例患儿2年总生存率为89.2%,低危组为100.0%,中高危组为70.0%。其中28例无淋巴结及远处转移患儿,术后2年局部无复发生存率及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96.4%、87.6%。分析生存影响因素,发现IRS分组、COG危险分层、肿瘤大小与预后相关。能够完整手术切除(P=0.007)、低度危险(P=0.014)、≤5.0cm(P=0.037)的肿瘤具有更好的生存预期。治疗:单纯手术14例,手术加化疗10例,手术加放化疗4例,手术加放疗2例,单纯放化疗2例,单纯化疗2例。化疗方案主要(17/18例)采用葸环类药+异环磷酰胺方案(吡柔比星:40mg/m2,异环磷酰胺:10g/m2),每例总化疗2—12周期,平均4.6个周期。结论NRSTS患儿在手术、放疗及基于葸环类药物+异环磷酰胺联合化疗的综合治疗后,可取得较好结果。本研究首次采用COG分层研究儿童NRSTS,并证实实肿瘤大小与COG危险度分层是重要的生存影响因素。应该依据NRSTS危险度评估预后,并设计综合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横纹肌软组织肉瘤 生存分析 危险分层 综合治疗
原文传递
针芯穿刺活检对软组织肿瘤的病理诊断价值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那加 方志伟 +1 位作者 赵爱莲 李吉友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58-162,共5页
目的研究软组织肿瘤针芯穿刺活检的病理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分析探讨影响穿刺活检病理诊断准确性的相关因素。方法将2007至2012年间106例原发性软组织肿瘤的穿刺活检标本病理诊断与相应病例的手术切除标本病理诊断对比,评价穿刺活检... 目的研究软组织肿瘤针芯穿刺活检的病理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分析探讨影响穿刺活检病理诊断准确性的相关因素。方法将2007至2012年间106例原发性软组织肿瘤的穿刺活检标本病理诊断与相应病例的手术切除标本病理诊断对比,评价穿刺活检病理诊断的准确性,分析肿瘤组织形态特征,富于黏液间质组、梭形细胞组和其他形态类型组,以及恶性肿瘤中G1、G2和G3组(法国癌症中心联合会分级)等因素,与穿刺活检病理诊断准确性的相关性。以穿刺活检与切除标本病理诊断良性和恶性诊断符合率为标准,用x2检验对各组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106例穿刺活检的诊断符合率84.0%(89/106),其余17例包括了无法评估诊断13例和4例诊断错误病例;该4例的术前诊断为良性肿瘤,而术后却为黏液性脂肪肉瘤和脂肪瘤样脂肪肉瘤,106例中未见良性肿瘤在穿刺时诊断为恶性肿瘤的过诊断。组织形态分组中,富于黏液间质组(9/17)符合率较低(P〈0.01);59例恶性肿瘤中(总诊断符合率79.7%,47/59),而G1组(7/17)较低(P〈0.01),G3组为18/18。在良性和中间型组与恶性组、以及有无免疫染色组间比较分析,诊断符合率无差别。结论B超引导下软组织肿瘤针芯穿刺活检的病理诊断具有运用价值,尤其对于高级别肉瘤的术前放化疗,以及肿瘤手术方式的选择,有指导意义。而在富于黏液问质和脂肪源性肿瘤,以及低级别G1肉瘤的诊断符合率低,穿刺活检标本诊断时注意避免假恶性的过诊断,正确的诊断要结合临床和影像学综合分析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肿瘤 活组织检查 针吸 诊断
原文传递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膈肌旁及下纵隔淋巴结转移的CT与病理对照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王之龙 唐磊 +6 位作者 李艳玲 李忠武 王胤奎 李子禹 李晓婷 曹敏 孙应实 《临床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22-527,共6页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对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膈肌旁及下纵隔区域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搜集AEG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患者均行根治性手术,术前2周内接受胸部及腹部多排螺旋CT检查。手术均清扫膈肌附近区域淋巴结(包括第19组...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对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膈肌旁及下纵隔区域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搜集AEG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患者均行根治性手术,术前2周内接受胸部及腹部多排螺旋CT检查。手术均清扫膈肌附近区域淋巴结(包括第19组膈下淋巴结,第20组食管裂孔淋巴结,第111组膈肌上淋巴结)和下纵隔区域淋巴结(第110组胸下部食管旁淋巴结,第112组后纵隔淋巴结),并按淋巴结分组记录手术病理情况。由两名影像医师共同阅读患者CT图像,按淋巴结分组观察检出以上各组淋巴结并达成一致,在轴位图像测量淋巴结长径、短径及门静脉期CT值,与术后病理淋巴结分组对照。统计以上各组淋巴结转移阳性组与阴性组的测量数据,评价CT诊断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结果66例手术患者病理共检出75枚淋巴结,其中有8枚淋巴结转移阳性。影像医师阅读CT图像后,达到和病理对应的共37例患者,在这5组区域共检出49枚淋巴结,其中第19组膈下淋巴结11枚,第20组食管裂孔淋巴结9枚,第111组膈肌上淋巴结6枚,第110组胸下部食管旁淋巴结22枚,第112组后纵隔淋巴结1枚。与病理淋巴结按组对照后,发现第19组2枚淋巴结转移,第20组1枚淋巴结转移,其余淋巴结无转移。这5组淋巴结中转移阳性淋巴结与阴性淋巴结的平均长径分别为(6.00±2.83)mm和(5.44±1.23)mm,平均短径分别为(3.56±0.88)mm和(4.50±2.12)mm,平均CT值分别为(19.00±21.21)HU和(28.86±24.88)HU。转移阳性与阴性淋巴结的长径、短径及CT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可以检出AEG膈肌旁及下纵隔的淋巴结并达到与病理的按组对应,为AEG患者手术清扫淋巴结前确定重点关注清扫范围提供参考,但CT无法根据淋巴结的长径、短径和CT值对这5组淋巴结转移做出准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 淋巴结 多排螺旋CT
原文传递
术前小探头超声内镜检查在早期胃癌治疗方式选择中的作用 被引量:16
6
作者 王警 吴齐 +4 位作者 孙利 李子禹 步召德 苏向前 李士杰 《中国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5-21,共7页
目的评价小探头超声内镜(EUS)在早期胃癌(EGC)治疗方式选择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12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151例单发EGC临床病理资料。分析EUS判断EGC浸润深度的准确率及影响因素,评价基于EUS选择EGC治疗方法的策略。结... 目的评价小探头超声内镜(EUS)在早期胃癌(EGC)治疗方式选择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12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151例单发EGC临床病理资料。分析EUS判断EGC浸润深度的准确率及影响因素,评价基于EUS选择EGC治疗方法的策略。结果 EUS对EGC浸润深度判断的准确率为74.8%。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2 cm、内镜下溃疡形成及病灶位于胃中上2/3是导致分期错误的危险因素(P<0.05)。75.3%(107/142)的EGC病例通过基于EUS评估获得了适合的治疗。结论小探头EUS在EGC浸润深度评估及治疗方式选择中具有良好实用性,当病灶直径大于2 cm、合并溃疡形成或位于胃中上部时,应当谨慎对待EUS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内镜 早期胃癌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早期胃癌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3
7
作者 李士杰 王警 +4 位作者 李子禹 步召德 苏向前 李忠武 吴齐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45-951,共7页
目的:评价国内单中心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EGC)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肿瘤医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因单发EGC接受ESD治疗病例... 目的:评价国内单中心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EGC)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肿瘤医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因单发EGC接受ESD治疗病例的临床病理资料,分别从临床特征、病理结果、治愈性评价、手术并发症及术后随访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共计116例EGC病例纳入本研究,包括男性88例,女性28例,中位年龄63岁(25~80岁)。术后病理组织学分型包括高级别上皮内瘤变28例(24.1%)、高分化腺癌35例(30.2%)、中分化腺癌35例(30.2%)及低分化腺癌18例(15.5%)。87例(75.0%)肿瘤局限于黏膜层,18例(15.5%)侵及黏膜下层浅层,11例(9.5%)侵及黏膜下层深层。病灶平均直径(1.49±0.96)cm,17例(14.7%)EGC合并溃疡形成。病灶整块切除率为95.7%(111/116),完整切除率为93.1%(108/116),总治愈性切除率为77.6%(90/116),其中,62例(53.4%)为标准的治愈性切除(standard curative resection,s CR),28例(24.2%)为扩大的治愈性切除(expanded curative resection,e CR),26例(22.4%)为非治愈性切除(non-curative resection,n CR)。s CR组病灶平均直径小于e CR组及n CR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121,P〈0.001及t=-3.420,P=0.001)。n CR组0~Ⅲ型病例的比例及合并溃疡形成的比例更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287,P=0.006及χ2=17.737,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EGC合并溃疡形成及肿瘤浸润黏膜下层是导致非治愈性切除的因素(OR=6.634,P=0.006及OR=12.735,P〈0.001)。ESD相关并发症包括术后出血4例(3.4%)、术中穿孔3例(2.6%)、术后贲门狭窄2例(1.7%)及术后心衰1例(0.9%)。共有106例患者进入随访,除1例于术后8个月出现局部复发外,其余105例患者未见复发及转移,中位随访时间为22个月(12~47个月)。结论:ESD是治疗EGC安全且可行的手段,合并溃疡形成及肿瘤浸润达黏膜下层是导致非治愈性切除的因素,穿孔及术后出血是主要的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治疗结果
下载PDF
低风险直肠癌患者全程新辅助治疗后主动性等待观察及器官保留策略:一项前瞻性、单中心、单臂研究(PKUCH-R01)的初步报告 被引量:7
8
作者 王林 赵一鸣 +10 位作者 孙婷婷 徐渊莲 李士杰 张晓燕 蔡勇 李永恒 李忠武 陈鹏举 彭亦凡 王维虎 武爱文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58-265,共8页
目的探讨对MRI分层低风险直肠癌给予全程新辅助治疗后实施等待观察及器官保留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胃肠肿瘤中心开展的一项前瞻性单臂二期研究进行初步分析。研究对象纳入时间为2016年8月至2019年1月。筛选基... 目的探讨对MRI分层低风险直肠癌给予全程新辅助治疗后实施等待观察及器官保留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胃肠肿瘤中心开展的一项前瞻性单臂二期研究进行初步分析。研究对象纳入时间为2016年8月至2019年1月。筛选基线评价为低风险度的中低位直肠癌[初始MRI局部分期为T2或T3a或T3b,且壁外血管侵犯(EMVI)阴性,且环周切缘(CRM)阴性,高、中、低分化腺癌],给予为期1个月的新辅助调强放化疗(IMRT;50.6 Gy/22 f)+同期卡培他滨化疗,在4个月的等待间期,给予4次奥沙利铂+卡培他滨巩固化疗,最终通过临床体检、直肠MRI、内镜评价、血清癌胚抗原等复查手段,明确肿瘤消退的效果,评效为临床完全缓解(cCR)或近cCR(near-cCR)的患者,实施等待观察疗法或器官保留手术。主要研究终点为:器官保留率和括约肌保留率。结果共38例纳入本次初步分析,其中男性24例,女性14例,中位年龄56岁。基线MRI分期:mrT29例(23.7%),mrT3a 14例(36.8%),mrT3b 15例(39.5%);肿瘤分化程度:高、中分化腺癌分别为5例(13.2%)和32例(84.2%)以及黏液腺癌1例(2.6%)。患者治疗前癌胚抗原水平升高1例(2.6%)。调强放疗期间发生3级放射性皮炎1例(2.6%);巩固化疗期间,发生3~4级不良反应18例(47.4%)。全程新辅助治疗结束后评效,cCR率为42.1%(16/38),near-cCR率为23.7%(9/38),非cCR(non-cCR)率为34.2%(13/38)。共20例(52.6%)cCR/near-cCR患者进入等待观察,其中4例出现局部再生。局部切除共4例,包括1例为再生后补救性局部切除。接受根治性切除13例(ypCR 4例):新辅助治疗后直接行低位前切除(LAR)10例,腹会阴联合切除1例,再生后补救性LAR 2例。拒绝手术治疗共4例。中位随访时间23.5(8.5~38.3)月;至末次随访,器官保留率为52.6%(20/38),括约肌保留率为84.2%(32/38);1例局部切除后患者发生肺转移。结论对MRI分层低风险直肠癌实施新辅助放化疗联合巩固化疗的全程治疗模式,可达到较高的cCR/near-cCR率,并使该亚组获得50%以上的器官保留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MRI风险分层 全程新辅助治疗 等待观察策略 器官保留
原文传递
新辅助化疗提高食管癌手术R0切除率的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郑庆锋 冯源 +6 位作者 吴楠 姚震旦 刘毅强 王洋 陈晋峰 张力建 杨跃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2010年第5期293-296,299,共5页
目的 探讨新辅助化疗提高食管癌手术R0切除率的可能性.方法 30例食管癌患者,其中鳞癌18例,腺癌10例,小细胞癌2例.术前新辅助化疗采用以紫杉醇联合铂类为主的方案,化疗后予以手术治疗.结果 化疗有效率(CR+PR)56.7%(17/30),R0切除率1... 目的 探讨新辅助化疗提高食管癌手术R0切除率的可能性.方法 30例食管癌患者,其中鳞癌18例,腺癌10例,小细胞癌2例.术前新辅助化疗采用以紫杉醇联合铂类为主的方案,化疗后予以手术治疗.结果 化疗有效率(CR+PR)56.7%(17/30),R0切除率100%,吻合口瘘发生率3.3% (1/30),无死亡病例.结论 新辅助化疗对提高食管癌手术R0切除率具有重要意义,对术后长期生存的影响有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新辅助化疗 RO切除率
原文传递
胃肠胰腺腺癌肝转移伴与不伴神经内分泌分化的CT鉴别 被引量:2
10
作者 崔湧 高顺禹 +3 位作者 陆明 史燕杰 时云飞 孙应实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对比伴神经内分泌分化[NED(+)]与不伴神经内分泌分化[NED(-)]胃肠胰腺腺癌肝转移的CT表现,探讨其影像学特征及在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5年12月影像及病理资料完整的17例NED(+)的胃肠胰腺腺癌同时性肝转移... 目的对比伴神经内分泌分化[NED(+)]与不伴神经内分泌分化[NED(-)]胃肠胰腺腺癌肝转移的CT表现,探讨其影像学特征及在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5年12月影像及病理资料完整的17例NED(+)的胃肠胰腺腺癌同时性肝转移患者,并于同期病例中筛选性别、年龄、原发部位匹配的34例NED(-)的单纯胃肠胰腺腺癌肝转移患者。评价两组肝转移灶数量、大小、分布、形态、增强特征,以及是否伴发腹水或淋巴结肿大。比较两组CT征象差异并判断诊断价值。结果肝动脉期两组肝转移强化区域不同,NED(+)组环周强化比例高于NED(-)组(94.1%比4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门静脉期两组肝转移强化变化特点不同,NED(+)组流出型病灶比例高于NED(-)组(41.2%比5.9%),而NED(-)肝转移灶平台型比例高于NED(+)组(91.2%比58.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其余CT征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肝动脉期强化区域、门静脉期强化变化是鉴别NED(+)与NED(-)胃肠胰腺腺癌肝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两征象联合判断胃肠胰腺腺癌肝转移的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下面积为0.811(P<0.05)。结论 NED(+)与NED(-)胃肠胰腺腺癌肝转移的CT强化征象具有一定的差别,对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肿瘤 胰腺肿瘤 腺癌 肿瘤转移 肝肿瘤 神经内分泌学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诊断 鉴别
下载PDF
乳腺癌治疗相关肺损伤诊治共识 被引量:6
11
作者 邵彬 王东 +12 位作者 吴宏勖 刘毅强 铁剑 齐丽萍 史蕤 冉然 张嘉扬 王环 李凤芝 陈祎霏 张霖惠 李惠平 张波 《癌症进展》 2020年第14期1405-1412,共8页
肺损伤是乳腺癌放、化疗及靶向治疗中非常重要的不良反应,因病情的复杂性及多变性,往往不能及时诊治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放化疗及靶向治疗导致肺损伤的机制及相关因素尚不完全清楚。因此,如何预防、早期... 肺损伤是乳腺癌放、化疗及靶向治疗中非常重要的不良反应,因病情的复杂性及多变性,往往不能及时诊治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放化疗及靶向治疗导致肺损伤的机制及相关因素尚不完全清楚。因此,如何预防、早期诊断及治疗乳腺癌治疗引起的肺损伤是临床治疗过程中不可忽略的一个问题。因此,本研究组组织了国内乳腺癌病理、影像、药学、放疗、内科及呼吸内科的专家,依据国际及国内的临床诊治经验和证据制定了本共识,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乳腺癌治疗相关肺损伤的认识水平,规范其临床诊治,提倡早期筛查、及时确诊和规范治疗,重视患者随访与管理,最终改善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同时,本共识也提出了乳腺癌治疗相关肺损伤临床诊治和研究中若干尚不明确、有待解决的问题,期望通过建立多学科、多中心合作,开展相关临床和基础研究,不断积累研究证据,逐步达成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肺损伤 共识
下载PDF
ABCC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对食管鳞癌术后患者无病生存期的影响
12
作者 曹放 孙志伟 +6 位作者 史幼梧 孙婧 杜丰 肖艳洁 余靖 贾军 杨颖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80-285,共6页
目的探索药代动力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食管鳞癌患者术后无病生存期的关系,用于评估手术患者预后。方法以77例食管鳞癌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选择ATP结合盒亚家族B成员1(ABCB1)rs1045642、rs2032582、rs3213619,ATP结合盒亚家族G成员... 目的探索药代动力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食管鳞癌患者术后无病生存期的关系,用于评估手术患者预后。方法以77例食管鳞癌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选择ATP结合盒亚家族B成员1(ABCB1)rs1045642、rs2032582、rs3213619,ATP结合盒亚家族G成员2(ABCG2)rs2231137、rs2231142,ATP结合盒亚家族C成员1(ABCC1)rs246221和ATP结合盒亚家族C成员2(ABCC2)rs3740066这7个SNP行基因测序,采用Cox回归模型评估遗传变异和无病生存之间的关系,并采用半贝叶斯收缩方法对多次检验和小样本量进行校正。结果在显性基因模型下,ABCC2 rs3740066的次要等位基因与无病生存期缩短有关[粗HR(95%CI)为4.623(1.111~19.241),P=0.035;校正HR(95%CI)为4.290(1.010~18.215),P=0.048]。结论药物代谢动力学基因ABCC2 rs3740066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食管鳞癌患者术后无病生存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鳞状细胞 多态性 单核苷酸 无病生存 ATP结合盒转运子 亚家族C 成员2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突变检测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被引量:17
13
作者 冯勤 李向红 +4 位作者 陈钊 何京生 王春旭 周立新 薛卫成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660-663,共4页
目的探讨中国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特点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优化寡核苷酸探针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309例甲醛固定、石蜡包埋NSCLC组织中EGFR基因第18 ~21号外显子突变情况... 目的探讨中国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特点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优化寡核苷酸探针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309例甲醛固定、石蜡包埋NSCLC组织中EGFR基因第18 ~21号外显子突变情况,分析EGFR突变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受检309例NSCLC样本中,EGFR基因第18、19和21号外显子总突变率为34%(105/309)。男性与女性患者的突变率分别为30.4% (56/128)和39.2% (49/125)。年龄≤60岁、无吸烟史、腺癌患者的突变率较高(P<0.05),分别为40.5% (87/215)、40.2% (51/127)、38.8% (78/201)。而在鳞癌和大细胞未分化癌中,EGFR基因突变检出率分别为22.2%( 16/72)和3/14。检出的突变类型包括第18号外显子点突变(5.7%,6/105)、第19号外显子缺失突变(39.0%,41/105)和第21号外显子点突变(55.2%,58/105)。其中第18号外显子整体突变率低,但在鳞癌和腺鳞癌所占突变比例较高。结论在中国人群NSCLC中,EGFR基因突变多见于女性、年龄≤60岁、无吸烟史和腺癌患者。优化寡核苷酸探针PCR法敏感、便捷,可用于EGFR基因突变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受体 表皮生长因子 聚合酶链反应
原文传递
基于MRI影像组学构建程序性死亡蛋白-1抗体联合全程新辅助放化疗后局部进展期直肠癌病理完全缓解的预测模型 被引量:9
14
作者 张晓燕 朱海涛 +6 位作者 李晓婷 李英杰 李忠武 王维虎 武爱文 孙应实 张岚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28-234,共7页
目的探讨基于MRI影像组学的预测模型在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抗体联合全程新辅助放化疗后中低位直肠癌病理完全缓解(pCR)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临床诊断性试验研究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9月期间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PD-1抗... 目的探讨基于MRI影像组学的预测模型在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抗体联合全程新辅助放化疗后中低位直肠癌病理完全缓解(pCR)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临床诊断性试验研究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9月期间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PD-1抗体联合全程新辅助放化疗并最终行根治性手术的38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和影像资料;男23例,女15例;中位年龄68(47~79)岁;有13例为pCR,25例为非pCR。将38例患者分层随机分为训练组(26例)和测试组(12例)进行建模。所有患者治疗前均行直肠MRI检查,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像特征和影像组学特征,并构建临床特征模型和影像组学模型。绘制各个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以曲线下面积、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等来评价所构建模型。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原发位置和术后病理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本研究在38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中,从每个模态下感兴趣区域(ROI)提取了41个特征,包括9个一阶特征,24个灰度共生矩阵特征和8个形状特征。进一步分别从新辅助治疗前后弥散加权成像(DWI)和T2加权成像(T2WI)的每一个图像模态中提取41个特征,共纳入164特征。经过t检验和相关系数的筛选后,仅有4个特征得到保留。经过LASSO交叉验证后,仅有治疗前基线DWI图像的一阶偏度和治疗前基线T2WI图像中的体积这两个特征得到保留。应用这两个特征建立的预测模型在训练组和测试组的曲线下面积、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0.856和0.844,77.8%和100.0%,88.2%和75.0%,77.8%和66.7%,88.2%和100.0%。影像组学模型的决策曲线显示,采用该预测模型预测pCR的策略要优于将所有患者都看作pCR的策略,也优于将所有患者看作非pCR的策略。结论基于MRI影像组学构建PD-1抗体联合全程新辅助放化疗治疗直肠癌pCR预测模型,有潜力用于临床筛选或可免于根治性手术的直肠癌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局部进展期 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 全程新辅助放化疗 病理完全缓解 磁共振成像 影像组学
原文传递
皮肤原发恶性黑色素瘤127例细胞增殖活性与生存预后相关性 被引量:13
15
作者 王燕 薛卫成 +5 位作者 斯璐 崔传亮 陆爱萍 曹登峰 郭军 李忠武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78-181,共4页
目的分析皮肤原发恶性黑色素瘤中细胞增殖活性与其他临床病理学参数的关系及预后意义,并筛选黑色素瘤的独立预后因素。方法收集北京肿瘤医院资料完整的皮肤原发恶性黑色素瘤127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肿瘤的Ki-67表达,参... 目的分析皮肤原发恶性黑色素瘤中细胞增殖活性与其他临床病理学参数的关系及预后意义,并筛选黑色素瘤的独立预后因素。方法收集北京肿瘤医院资料完整的皮肤原发恶性黑色素瘤127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肿瘤的Ki-67表达,参照第7版美国癌症联合会推荐的“热点”法计数肿瘤细胞的核分裂象,分析Ki-67表达水平、核分裂象数与其他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并结合随访资料对所有参数(包括TNM分期、Clark分级等)进行生存分析,筛选出影响患者生存预后的因素。结果Ki-67表达水平与坏死、Breslow厚度相关(P〈0.05),核分裂象数与Clark分级及Ki-67表达水平相关(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Ki-67表达水平(P=0.043)、核分裂象数(P=0.030)和TNM分期(P〈0.001)可以影响黑色素瘤患者总生存,而多因素分析显示只有TNM分期(P〈0.001)是影响总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初诊时TNM分期是影响皮肤原发黑色素瘤患者预后的最重要因素,Ki-67表达水平与核分裂象数是皮肤原发黑色素瘤重要的临床病理学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肿瘤 黑色素瘤 KI-67抗原
原文传递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初期超声评效预测病理评价的可行性 被引量:7
16
作者 祁萌 李金锋 +4 位作者 解云涛 陆爱萍 刘毅强 林本耀 欧阳涛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511-514,共4页
目的观察新辅助化疗2周期后病灶径线变化与4周期后病理评效结果间的相关性,探讨应用超声评效方法预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观察了138例完成4周期CTFci4w[环磷酰胺(CTX)500mg/m^2,D1、D8Q28D;吡嗓比星(THP)3... 目的观察新辅助化疗2周期后病灶径线变化与4周期后病理评效结果间的相关性,探讨应用超声评效方法预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观察了138例完成4周期CTFci4w[环磷酰胺(CTX)500mg/m^2,D1、D8Q28D;吡嗓比星(THP)35mg/m^2,D1、D8 Q28D;5氟尿嘧啶(5-Fu)200mg·m^-2·d^-1持续静脉泵注(ci)D1~D28]方案新辅助化疗和84例完成4周期Tq1w(PTX60~80mg/m^2,D1、D8、D15 Q21D)方案新辅助化疗的原发性乳腺癌患者资料,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E曲线)分析,对以新辅助化疗2周期后超声影像测量的肿瘤最大垂直双径乘积变化预测4周期后病理Miller&Payne分级进行评价。结果对以超声评效预测新辅助化疗无效、化疗显效和病理学完全缓解3种情况进行ROC曲线分析,其曲线下面积依次为0.689、0.655和0.647(P均〈0.05)。以传统超声评效〈50%为标准预测新辅助化疗无效,或以超声评效≥50%为标准预测化疗显效,kappa值〈0.40。结论原发性乳腺癌CTFci4w或Tq1w方案新辅助化疗2周期后,单独以原发灶超声大小变化不能可靠预测化疗4周期后的病理评效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药物疗法 联合 病理反应 超声 预测
原文传递
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标本的细胞与组织病理比较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李香菊 赵军 +4 位作者 王萍 吴齐 李吉友 王洁 李向红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00-404,共5页
目的研究经支气管针吸活检(TBNA)标本的细胞病理学特征,并与组织病理诊断结果比较分析,评估TBNA标本的细胞病理学诊断在肺癌诊断及分期中的作用。方法用TBNA方法21G针取材共374例,均经组织学明确诊断。根据针吸部位分为肺肿物组(6... 目的研究经支气管针吸活检(TBNA)标本的细胞病理学特征,并与组织病理诊断结果比较分析,评估TBNA标本的细胞病理学诊断在肺癌诊断及分期中的作用。方法用TBNA方法21G针取材共374例,均经组织学明确诊断。根据针吸部位分为肺肿物组(65例)和淋巴结组(309例)。所有病例均直接涂片,并同时制作液基薄层涂片(LBT)。结果TBNA标本细胞病理学诊断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假阳性率、假阴性率和准确性分别为95.7%(266/278)、100%(96/96)、0(0/96)、4.3%(12/278)和96.8%(362/374)。62.8%(167/266)的病例分型准确,包括95.7%(88/92)的小细胞癌、73.5%(25/34)的鳞状细胞癌和67.9%(53/78)的腺癌。细胞病理学对肺肿物TBNA与淋巴结TBNA诊断的准确性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1,P〉0.05),对隆突下淋巴结TBNA与其他淋巴结TBNA诊断的准确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8,P〉0.05)。直接涂片与LBT在TBNA中诊断的准确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1,P〉0.05)。结论TBNA标本细胞病理学诊断癌的准确性和敏感性高,并可对大部分肿瘤准确分型。TBNA标本细胞病理学诊断的阳性结果可作为临床确诊肺癌及其分期的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支气管镜 活组织检查 针吸
原文传递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老年单发早期胃癌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0
18
作者 李士杰 王警 +4 位作者 李子禹 步召德 苏向前 孙利 吴齐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53-256,共4页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老年(年龄≥65岁)单发早期胃癌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145例行ESD的单发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57例年龄/〉65...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老年(年龄≥65岁)单发早期胃癌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145例行ESD的单发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57例年龄/〉65岁的患者,设为老年组;88例年龄〈65岁的患者,设为中青年组。所有患者术前经多学科团队讨论、评估后决定行ESD。观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切除标本完整性、切缘阴性、肿瘤治愈性、随访结果(患者生存情况和肿瘤复发及转移情况)。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生存、肿瘤复发、转移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5年6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肘(范围)表示,组问比较采用非参数U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分别为100(20—470)min和110(25—480)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5(5~200)mL和25(5~600)mL,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5(2~10)d和4(2~29)d,并发症中术中穿孔患者分别为1例和3例,术后出血患者分别为2例和3例,切除标本完整性中整块切除分别为52例和85例,分块切除分别为5例和3例,切缘阴性分别为50例和83例,切缘阳性分别为7例和5例,肿瘤治愈性中治愈性切除分别为30例和47例,扩大的治愈性切除分别为17例和24例,非治愈性切除分别为lO例和17例,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U=2451.000,2183.500,2116.500,χ^2=1.544,1.018,1.210,0.142,P〉0.05)。并发症患者均经对症处理后好转。145例患者中,135例获得术后随访,随访时间为12—53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6个月。老年组和中青年组肿瘤复发率分别为1.8%(1/57)和2.3%(2/8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0.05)。其余患者无肿瘤复发、转移及死亡发生。结论ESD治疗老年单发早期胃癌患者安全、有效,可获得与中青年患者相当的近、远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老年 并发症 治疗效果
原文传递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抗体联合全程新辅助放化疗治疗高风险局部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近期结局 被引量:16
19
作者 李英杰 张丽 +10 位作者 董秋石 蔡勇 张扬子 王林 姚云峰 张晓燕 李忠武 李永恒 孙应实 王维虎 武爱文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998-1007,共10页
目的探讨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抗体联合全程新辅助治疗对高风险局部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患者应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4月期间,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胃肠肿瘤中心三病区24... 目的探讨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抗体联合全程新辅助治疗对高风险局部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患者应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4月期间,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胃肠肿瘤中心三病区24例接受PD-1联合全程新辅助放化疗的高风险局部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1)经病理学确诊的直肠腺癌,患者年龄范围18~80岁;(2)内镜下肿瘤下缘距离肛缘≤10 cm;(3)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体力状况评分0~1;(4)初始MRI局部分期为T3c、T3d、T4a和T4b,或壁外血管侵犯(EMVI)阳性,或mrN2,或直肠系膜筋膜(MRF)阳性;(5)治疗前无明确远隔转移证据;(6)无盆腔放疗史、直肠癌手术史或化疗史;(7)不伴需抗生素治疗的全身性感染以及免疫系统疾病。排除标准:(1)预期新辅助治疗后肿瘤仍不可切除;(2)过去5年内罹患过其他可能影响患者结局的恶性肿瘤或过去6个月发生过动脉栓塞性疾病;(3)接受过其他类型的抗肿瘤或试验性治疗;(4)孕期或哺乳期女性;(5)合并有其他疾病或精神状态异常;(6)即往接受过抗PD-1抗体等免疫治疗的患者。新辅助治疗包括3个阶段,即PD-1抗体(信迪利单抗200 mg,静脉滴注,每3周1次)联合CapeOx方案(奥沙利铂+卡培他滨)3周期;长疗程放疗(调强放疗GTV 50.6 Gy/CTV 41.8 Gy/22 f);放疗结束后CapeOx方案化疗2周期。第3阶段治疗结束后经过肿瘤疗效评估,行手术治疗或选择等待观察。分析其手术安全性、病理组织学改变及近期肿瘤学结局。结果24例患者中男性15例,女性9例,中位年龄65(47~78)岁,肿瘤下缘距离肛缘中位距离4(3~7)cm。肿瘤最大径中位值5.1(2.1~7.5)cm。cT_(3)和cT_(4)期分别为20例和4例;cN_(1)、cN_(2)a和cN_(2)b期分别为8例、5例和11例。MRF阳性10例,EMVI阳性10例。所有患者均为错配修复蛋白阳性表达(pMMR)。新辅助治疗期间,6例(25.0%)发生了Ⅰ~Ⅱ级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包括3例免疫相关不良事件。截至2021年4月30日,83.3%(20/24)的患者接受了手术治疗,19例为R0切除,16例接受保留肛门括约肌手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5.0%(5/20),包括2例Clavien-DindoⅡ级(吻合口出血和伪膜性肠炎各1例),3例Ⅰ级吻合口狭窄。病理学完全缓解(pCR)比例为30.0%(6/20),主要病理学反应率为20.0%(4/20)。Ras/Raf突变者无一例出现pCR或cCR(0/5),17例Ras/Raf野生型患者中6例pCR,3例cCR,显著高于Ras/Raf突变型(P<0.01)。Ras/Raf野生型且为分化型腺癌的16例患者,9例达到pCR或cCR。4例未接受手术的患者中,3例为cCR,采取等待观察策略;1例为SD,因无法保肛拒绝手术。末次中位随访时间为11(6~24)个月,仅1例印戒细胞癌患者出现复发。结论PD-1抗体联合全程新辅助放化疗治疗局部进展期直肠癌,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及组织病理学退缩结果。联合组织学及基因检测有助于筛选可能获益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局部进展期 错配修复蛋白正常/微卫星稳定 全程新辅助治疗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抗体 病理学完全缓解 临床完全缓解
原文传递
EBUS-TBNA对上腔静脉综合征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士杰 曹长琦 +3 位作者 闫炎 张集昌 李忠武 吴齐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768-771,共4页
目的:探讨支气管内超声引导下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EBUS-TBNA)在上腔静脉综合征(SVCS)病因诊断中应用的可行性及价值。方法:选取接受EBUS-TBNA检查的17例初诊SVC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Kishi评分系统评估其SVCS的严重程度。以最终病理... 目的:探讨支气管内超声引导下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EBUS-TBNA)在上腔静脉综合征(SVCS)病因诊断中应用的可行性及价值。方法:选取接受EBUS-TBNA检查的17例初诊SVC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Kishi评分系统评估其SVCS的严重程度。以最终病理诊断为金标准,结合其临床资料,对EBUS-TBNA在SVCS患者病因学诊断中的适用范围、效果及安全性做出评价。结果:17例患者共穿刺25个部位(包括右侧气管旁17个,隆突下5个,右侧肺门3个),各部位穿刺次数为1~3次,患者平均操作时间为(14.76±3.82)min。患者术前Kishi评分为2~6。术后30min时所有患者的Kishi评分与术前相同。16例(94.1%)通过EBUS-TBNA获得了恶性病理确诊,其中肺癌15例(88.2%),包括鳞癌2例,腺癌4例,小细胞癌9例;1例患者(5.9%)为无法确定来源的低分化癌。在EBUS-TBNA操作过程中,除3例(17.7%)患者需短暂提高吸氧流量外,未发生活动性出血、气胸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对于SVCS患者,EBUS-TBNA可作为一种安全、可靠的微创病因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腔静脉综合征 支气管内超声引导下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 肺癌 纵隔淋巴结肿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