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DX2在消化道肿瘤中的应用
1
作者 张静 王晰程 《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 2018年第4期38-41,共4页
CDX2是一种肠特异性的核转录因子,是肠上皮形成和分化的关键调节蛋白,其在消化道肿瘤中主要表达于小肠和结直肠,可作为肿瘤原发部位的鉴别指标。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CDX2在结直肠癌中可发挥抑癌作用且与患者的分子病理特征和预后相关。C... CDX2是一种肠特异性的核转录因子,是肠上皮形成和分化的关键调节蛋白,其在消化道肿瘤中主要表达于小肠和结直肠,可作为肿瘤原发部位的鉴别指标。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CDX2在结直肠癌中可发挥抑癌作用且与患者的分子病理特征和预后相关。CDX2与非肠源消化道上皮的肠化生和肿瘤发生相关,在一定程度上也显示出肿瘤抑制作用。总体来说,CDX2对消化道肿瘤的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X2 消化道肿瘤 肠化生
下载PDF
胃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16
2
作者 刘丹 沈琳 陆明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15年第6期549-554,共6页
胃神经内分泌肿瘤(G-NETs)是指来源于胃上皮及类肠嗜铬(ECL)细胞等神经内分泌细胞相关的肿瘤,占胃原发肿瘤一小部分,故长期以来对其认识局限,诊疗缺乏统一标准。但近年来G-NETs发病率较前明显升高,对其认识逐渐加深,临床根据G-NETs分化... 胃神经内分泌肿瘤(G-NETs)是指来源于胃上皮及类肠嗜铬(ECL)细胞等神经内分泌细胞相关的肿瘤,占胃原发肿瘤一小部分,故长期以来对其认识局限,诊疗缺乏统一标准。但近年来G-NETs发病率较前明显升高,对其认识逐渐加深,临床根据G-NETs分化程度、与高胃泌素血症相关与否分为4个亚型,并针对不同亚型进行治疗。本文就近年来有关GNETs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标准、治疗方法等最新进展做一综述,以期为G-NETs的诊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神经内分泌肿瘤 高胃泌素血症 萎缩性胃炎 卓-艾综合征 类癌综合征
下载PDF
二代测序在家族遗传性高危胃肠肿瘤筛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5
3
作者 张静 王晰程 +7 位作者 曹彦硕 李健 张小田 龚继芳 陆明 高静 李艳艳 沈琳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9期1000-1004,共5页
目的:探索二代测序技术对家族遗传性高危胃肠肿瘤患者进行遗传筛查的意义及高危因素在筛选患者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6年4月收治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的322例结直肠癌及胃癌患者,筛选出25例遗传性胃肠肿瘤高危患者,运用二代... 目的:探索二代测序技术对家族遗传性高危胃肠肿瘤患者进行遗传筛查的意义及高危因素在筛选患者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6年4月收治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的322例结直肠癌及胃癌患者,筛选出25例遗传性胃肠肿瘤高危患者,运用二代测序技术对患者的外周血白细胞DNA进行42个遗传性肿瘤综合征相关基因的胚系检测。结果:24%(6/25)患者检测出遗传性肿瘤相关基因的病理性胚系突变,其中50%(3/6)患者肿瘤组织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表现为错配修复蛋白表达缺失,83%(5/6)患者发病年龄≤50岁且具有恶性肿瘤家族史。发生胚系突变的6例遗传性肿瘤相关基因分别为MYH基因错义突变1例,APC基因缺失突变1例和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HNPCC)相关基因的突变4例(包括MLH1、MLH3、TGFBR2的错义突变和MSH6的无义突变各1例),且提供了MLH3的胚系致病突变的家系验证。结论:通过二代测序技术对本研究入组的25例患者进行家族遗传性肿瘤综合征的筛查,检测出遗传性肿瘤相关基因的胚系致病突变6例,提示运用二代测序技术对家族遗传性高危消化道肿瘤患者进行遗传筛查具有提高检测阳性率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遗传性消化道肿瘤 二代测序 胚系突变
下载PDF
北京肿瘤医院消化系统肿瘤多学科专家组治疗模式的探索 被引量:36
4
作者 陆明 李佳艺 +8 位作者 季加孚 邢宝才 顾晋 朱旭 崔湧 蔡勇 薛卫成 于江媛 沈琳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3-76,共4页
目的通过分析北京肿瘤医院消化系统肿瘤多学科专家组(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治疗模式的开展情况,了解国内MDT模式的发展现状。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09-07至2010-11-29北京肿瘤医院消化道肿瘤MDT会议讨论的决策、决策执行情况和执... 目的通过分析北京肿瘤医院消化系统肿瘤多学科专家组(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治疗模式的开展情况,了解国内MDT模式的发展现状。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09-07至2010-11-29北京肿瘤医院消化道肿瘤MDT会议讨论的决策、决策执行情况和执行结果。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结果共407例病人进入MDT讨论。资料完整纳入研究304例(74.7%),胃癌、结直肠癌占74.5%,77例(25.3%)为初治病人。全部病例进行321人次讨论,决策中需要两种或两种以上治疗方法参与的有109个(34%),完全执行MDT决策199个(62%),其中达到MDT预期的191例(96%),部分执行者40例,达到预期15例(37.5%)。结论国内MDT治疗模式尚在起步阶段,多学科治疗理念的仍需进一步普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系统肿瘤 多学科协作诊治模式
原文传递
二氢嘧啶脱氢酶与氟尿嘧啶类药物不良反应及疗效相关性 被引量:8
5
作者 韦青 王晰程 沈琳 《癌症进展》 2016年第7期608-612,共5页
氟尿嘧啶及其衍生物是常用的抗肿瘤药物。二氢嘧啶脱氢酶(DPD)是嘧啶代谢中的起始酶和限速酶,在氟尿嘧啶类药物的代谢中起关键作用,其活性与氟尿嘧啶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和疗效相关。DPD的酶活性个体差异很大,部分和完全缺陷能导致严重甚... 氟尿嘧啶及其衍生物是常用的抗肿瘤药物。二氢嘧啶脱氢酶(DPD)是嘧啶代谢中的起始酶和限速酶,在氟尿嘧啶类药物的代谢中起关键作用,其活性与氟尿嘧啶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和疗效相关。DPD的酶活性个体差异很大,部分和完全缺陷能导致严重甚至致命的药物不良反应。近年来,随着测序技术的发展,对DPD的研究也从酶学水平上升至基因水平。本文回顾了DPD的分布、功能和检测方法,及其基因多态性与氟尿嘧啶类药物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PD 氟尿嘧啶类药物 DPYD基因
下载PDF
Braf突变晚期结直肠癌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韦青 王晰程 沈琳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16年第3期282-286,共5页
近年来随着对结直肠癌分子分型及靶向治疗的进一步深化了解,越来越多的目光投注到有丝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上。V-raf鼠肉瘤病毒癌基因同源体B(Braf)是MAPK通路下游重要的效应分子,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对结直肠癌分子分型及靶向治疗的进一步深化了解,越来越多的目光投注到有丝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上。V-raf鼠肉瘤病毒癌基因同源体B(Braf)是MAPK通路下游重要的效应分子,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阐述Braf基因突变在结直肠癌中的分子生物学特征、临床病理特点及目前治疗困难和展望,以期为该类肿瘤的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BRAF突变 靶向治疗 化学治疗
下载PDF
晚期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综合治疗 被引量:1
7
作者 陆明 沈琳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24-528,共5页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Ns)按分化程度可分为神经内分泌瘤(NET)和神经内分泌癌(NEC),大部分pNENs分化较好,手术切除是惟一的治愈手段,然而>60%的病人确诊时发生转移。对于分化好的pNENs,完整手术切除仍然是首选的治疗手段,必要时可...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Ns)按分化程度可分为神经内分泌瘤(NET)和神经内分泌癌(NEC),大部分pNENs分化较好,手术切除是惟一的治愈手段,然而>60%的病人确诊时发生转移。对于分化好的pNENs,完整手术切除仍然是首选的治疗手段,必要时可联合射频消融(RFA)提高完整切除率,而对于无法手术切除的病人,生长抑素类似物、干扰素、依维莫司、舒尼替尼以及包括链脲霉素、替莫唑胺为基础的化疗具有一定疗效;分化差的pNENs则主要选择铂类为基础的化疗方案,肝转移者可选择联合肝动脉介入栓塞(TAE)或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总的来说包括药物治疗、手术、介入、消融等治疗手段相结合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成为晚期pNENs最主要的治疗手段,这些治疗的选择受到肿瘤病理类型、疾病功能状态、转移情况等多种因素影响。如何更好地将这些治疗手段合理的结合在一起发挥各自的作用,从而改善晚期pNENs预后成为临床医生关注一个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 手术切除 射频消融 化疗
原文传递
分子标志物对Ⅱ期和Ⅲ期结直肠癌术后随访策略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张静 王晰程 沈琳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16-720,共5页
结直肠癌是世界第三大肿瘤,Ⅱ期和Ⅲ期结直肠癌患者接受根治性手术后仍有近一半患者复发。由于对疾病复发风险及预后影响因素的忽视,目前术后随访策略的生存获益仍不明确。而研究发现微卫星状态、BRAF基因和RAS基因对结直肠癌患者根... 结直肠癌是世界第三大肿瘤,Ⅱ期和Ⅲ期结直肠癌患者接受根治性手术后仍有近一半患者复发。由于对疾病复发风险及预后影响因素的忽视,目前术后随访策略的生存获益仍不明确。而研究发现微卫星状态、BRAF基因和RAS基因对结直肠癌患者根治术后的预后判断具有一定价值,但此三者的预测又存在差异。高度微卫星不稳定(MSI-H)的Ⅱ期根治术后患者预后好,术后随访可考虑适当简化。局部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若携带BRAF V600E突变,复发后生存极差;早期发现复发转移仍难以明显改善生存,采用标准随访策略甚至适当减少随访是否可以改善这类患者的生存尚不明确。而对BRAF和RAS全野生型的Ⅱ期高危或Ⅲ期患者而言,复发后预后相对较好,对系统和局部治疗都比较敏感,这部分患者采取密集随访策略,有可能提高二次手术切除率从而获得生存延长。因此,探讨不同生物学特征患者采取个体化随访策略的可行性具有临床意义。此外,个体化风险预测模型也应结合患者的临床病理分子特征进一步完善。联合TNM分期和分子标志物对患者进行更细化的分层管理,建立个体化随访体系,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微卫星状态 RAS突变 BRAF突变 随访
原文传递
不可根治性切除的晚期结直肠癌原发灶是否切除的是与非 被引量:2
9
作者 王晰程 韦青 沈琳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5-108,共4页
对于不可根治性切除的晚期结直肠癌,如果原发灶存在梗阻、穿孔、大出血等症状,目前推荐切除原发灶。但对于无症状的患者是否进行原发灶切除,始终存在争议。本文将针对不可根治性切除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其原发灶切除治疗所起的作用(... 对于不可根治性切除的晚期结直肠癌,如果原发灶存在梗阻、穿孔、大出血等症状,目前推荐切除原发灶。但对于无症状的患者是否进行原发灶切除,始终存在争议。本文将针对不可根治性切除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其原发灶切除治疗所起的作用(包括获益及风险)进行分析.重点介绍怎样区分出有可能从原发灶切除中获益的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化疗 切除原发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