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恶性淋巴瘤贫血发生率调查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涂梅峰 郑文 +9 位作者 宋玉琴 王小沛 谢彦 林宁晶 平凌燕 应志涛 刘卫平 张晨 邓丽娟 朱军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24-227,共4页
目的:研究恶性淋巴瘤患者的贫血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我院2007—05-04—2012-09—30住院的1474例恶性淋巴瘤患者(初治1145例,复治32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其贫血发生率,并根据初治或复治、不同.病理类型、性别、年... 目的:研究恶性淋巴瘤患者的贫血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我院2007—05-04—2012-09—30住院的1474例恶性淋巴瘤患者(初治1145例,复治32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其贫血发生率,并根据初治或复治、不同.病理类型、性别、年龄、临床分期或是否有B症状进行分组分析。结果:初治患者的贫血发生率为23.3%(267/1145),复治患者的贫血发生率为41.9%(138/329),明显升高,χ2=44.5,P〈0.001。不同病理类型初治患者贫血发生率由高至低依次为淋巴浆细胞淋巴瘤75.0%,血管免疫母T细胞淋巴瘤40.0%,套细胞淋巴瘤32.6%,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29.4%,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25.3%,霍奇金淋巴瘤24.8%,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24.7%,NK/T细胞淋巴瘤21.4%,Burkitt淋巴瘤16.7%,问变大T细胞淋巴瘤14.3%,淋巴母细胞淋巴瘤11.3%,滤泡性淋巴瘤10.7%,蕈样霉菌病10%,弥漫小B细胞淋巴瘤8.3%。单因素分析发现,病理类型(χ2=32.4,P=0.002)、年龄(χ2=8.0,P=0.005)、分期(χ2=60.7,P〈0.001)和B症状(χ2=127.8,P〈0.001)是初治淋巴瘤贫血的危险因素。初治的贫血患者中侵犯食管、胃和肠等部位的患者比例较高,为35.2%(94/267)。结论:恶性淋巴瘤患者有较高的贫血发生率,复治患者贫血发生率明显高于初治患者,初治患者贫血的发生与病理类型、年龄、分期和B症状有密切关系。年龄〉60岁、Ⅲ~Ⅳ期、胃肠道侵犯、有B症状患者更易发生贫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并发症 贫血 血红蛋白类 发生率
原文传递
MDM2 SNP309T/G基因多态性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预后相关性分析
2
作者 田艳 丁宁 +3 位作者 米岚 刘亚璐 宋玉琴 朱军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59-364,共6页
目的 MDM2基因是TP53基因最重要的负反馈调节因子。既往研究表明MDM2异常扩增或蛋白过表达可以引起p53功能失活并最终导致恶性肿瘤的发生。本研究旨在探讨MDM2SNP309T/G基因多态性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 目的 MDM2基因是TP53基因最重要的负反馈调节因子。既往研究表明MDM2异常扩增或蛋白过表达可以引起p53功能失活并最终导致恶性肿瘤的发生。本研究旨在探讨MDM2SNP309T/G基因多态性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以399例DLBCL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PCR联合Sanger测序法检测其MDM2SNP309T/G基因型,分析MDM2SNP309T/G基因多态性与患者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399例患者中SNP309基因TT型81例(20.3%),GT型209例(52.4%),GG型109例(27.3%)。SNP309T/G基因型与患者年龄、性别、分期、分子分型和乳酸脱氢酶(LDH)水平等临床特征无明显关联(P>0.05),但与一线化疗疗效相关联,TT/GT型较GG型的总有效率更高,χ~2=5.910,P=0.015。全组中位随访65.7(2.0~202.6)个月,399例患者中172例(43.1%)出现疾病进展或复发,149例(37.3%)死亡。TT/GT型与GG型相比,5年无进展生存率(62.9%vs 61.9%,χ~2=0.030,P=0.862)和5年总生存率(64.7%vs 64.8%,χ~2=0.085,P=0.77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亚组分析显示,在国际预后指数(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x,IPI)评分3~5分亚组中,TT/GT型5年总生存率为50.4%,高于GG基因型的3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77,P=0.034。Cox多因素分析显示,MDM2SNP309GG型、non-GCB分子分型、β2微球蛋白升高及治疗无效是这部分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对IPI评分3~5的亚组进一步分组分析,结果发现在CHOP/CHOP样治疗组,TT/GT基因型5年总生存率明显优于GG基因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98,P=0.019;而在R-CHOP/CHOP样治疗组,这种优势趋势明显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05,P=0.100。结论 MDM2SNP309T/G基因多态性能够预测DLBCL患者一线化疗的疗效,TT/GT基因型与GG型患者相比,一线治疗总有效率更高。对于高危患者(IPI 3~5分),GG基因型可能与预后不良相关,而利妥昔单抗可能能够改善这部分人群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MDM2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 疗效比较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