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山医院脊髓损伤功能量表内容介绍 被引量:8
1
作者 黄红云 郗海涛 +9 位作者 陈琳 刘彦铖 张峰 张健 张丽 孙国岚 刘瑞文 姜超 江昭 刘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0期5928-5930,共3页
目的:介绍一套新的脊髓损伤功能评价量表。方法:综合目前使用的各种常用脊髓功能量表,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及脊髓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改善特点,制定了西山医院脊髓损伤功能量表。结果:西山医院脊髓损伤功能量表共分9大项16小项,采用4分制,正常... 目的:介绍一套新的脊髓损伤功能评价量表。方法:综合目前使用的各种常用脊髓功能量表,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及脊髓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改善特点,制定了西山医院脊髓损伤功能量表。结果:西山医院脊髓损伤功能量表共分9大项16小项,采用4分制,正常为3分,最差为0分。总分0~48分,0~16分为重度残障,17~32分为中度残障;33~47分为轻度残障,48分正常。量表包括上肢运动功能(饮食、梳洗、书写)、下肢运动功能(站立、行走)、躯干运动功能(坐、翻身)、全身运动功能(床椅转移、穿脱衣服、洗澡)、括约肌功能(膀胱功能、直肠功能)、肌张力、泌汗、皮肤营养、疼痛、性功能。结论:西山医院脊髓损伤功能量表是一套专门应用于脊髓损伤患者功能评价量表。该量表能全面、精确评定患者功能,简便实用、费时短。应用这份功能量表,既能客观反映患者的功能变化,随访时又不增加患者负担,同时也能减轻医务工作者的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功能量表 功能评定
下载PDF
预防传染病医院血液净化中心医院感染的护理管理 被引量:11
2
作者 张华明 刘俊微 +2 位作者 赵亚娟 马宇铭 姚红宇 《全科护理》 2015年第27期2751-2753,共3页
[目的]探讨传染病医院血液净化中心的护理管理方法。[方法]从环境物品的监控及管理、病人管理及医务人员的监控与防护等方面,回顾分析血液净化中心对传染病病人实施护理措施的有效性。[结果]340例在医院透析3个月以上的传染病病人无医... [目的]探讨传染病医院血液净化中心的护理管理方法。[方法]从环境物品的监控及管理、病人管理及医务人员的监控与防护等方面,回顾分析血液净化中心对传染病病人实施护理措施的有效性。[结果]340例在医院透析3个月以上的传染病病人无医院感染且无医护人员被感染情况发生。[结论]切实做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三个环节的把控,监督执行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能有效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病 血液净化中心 医院感染 护理管理
下载PDF
相对安全膀胱容量间歇导尿法保护上尿路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5
3
作者 刘铁军 沙可夫 +1 位作者 赵盟杰 高居忠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0年第8期792-793,共2页
目的探讨相对安全膀胱容量间歇导尿法防治脊髓损伤患者膀胱输尿管返流的疗效和适应证。方法 23例男性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术后1个月~11年,年龄在7~45岁,其中对照组15例为无膀胱输尿管返流(VUR),其他8例存在VUR,3例轻度返流,5例重度返... 目的探讨相对安全膀胱容量间歇导尿法防治脊髓损伤患者膀胱输尿管返流的疗效和适应证。方法 23例男性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术后1个月~11年,年龄在7~45岁,其中对照组15例为无膀胱输尿管返流(VUR),其他8例存在VUR,3例轻度返流,5例重度返流,依据患者相对安全膀胱容量的大小结合超声设备,对患者进行间歇导尿,每周测相对安全膀胱容量1次,治疗观察期2年以上。期间给予扩大膀胱容量的药物和方法以扩大膀胱容量。结果入院时无膀胱输尿管返流患者均未出现VUR;轻度返流者出现返流输尿管逐渐变细,返流程度逐渐减轻,直至返流消失;重度返流者返流未出现缓解。结论相对安全膀胱容量间歇导尿法对膀胱输尿管返流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源性膀胱 相对安全膀胱容量 膀胱输尿管返流 间歇导尿
下载PDF
胚胎嗅鞘细胞移植治疗脑性瘫痪:4例术后4周结果报告 被引量:13
4
作者 刘瑞文 黄红云 +5 位作者 郗海涛 陈琳 张峰 刘彦铖 江昭 姜超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8期5645-5648,共4页
目的:观察胚胎嗅鞘细胞移植治疗脑性瘫痪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①病例资料:4例因出生时缺血缺氧确诊为脑性瘫痪的患者,男2例,女2例,年龄分别为14岁、岁、个月、岁。嗅92817鞘细胞由北京市虹天济神经科学研究院细胞中心提供,实验经医... 目的:观察胚胎嗅鞘细胞移植治疗脑性瘫痪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①病例资料:4例因出生时缺血缺氧确诊为脑性瘫痪的患者,男2例,女2例,年龄分别为14岁、岁、个月、岁。嗅92817鞘细胞由北京市虹天济神经科学研究院细胞中心提供,实验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4例脑性瘫痪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②实验方法:根据术前MRI或CT片,患者均在局麻下行微创立体定向嗅鞘细胞移植术,选取双额放射冠为注射靶点,每侧注射1.0×106个细胞。术后给予止血、抗感染、康复等常规处理。③实验评估:分别于嗅鞘细胞移植前、移植后4周采用脑瘫综合功能评定量表、脑瘫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价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改善。结果:①嗅鞘细胞移植术后4周,4例患者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改善,未出现手术并发症。②脑瘫综合功能评定总分:病例1由92.5分增至94分,病例2由55分增至56分,病例3由10.5分增至11.5分,病例4由9.5分增至13分。③脑性瘫痪日常生活能力量表总分:病例1由82.0分增至83.5分,病例2无变化,为16.5分,病例3由5.0分增至7.5分,病例4由5.0分增至8分。结论:嗅鞘细胞移植治疗脑性瘫痪患者近期评价安全可行,可部分改善神经功能与生活质量,长期效果有待进一步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嗅鞘细胞 移植 功能评定
下载PDF
Ⅲ型前列腺炎与间质性膀胱炎鉴别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刘铁军 赵盟杰 +1 位作者 沙可夫 高居忠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40-143,共4页
目的:探讨Ⅲ型前列腺炎与间质性膀胱炎的鉴别诊断,从而提高该类疾病的诊治效率。方法:通过4例Ⅲ型前列腺炎和3例间质性膀胱炎临床病例的总结,从临床症状学、尿流动力学、前列腺按摩液(EPS)镜检、微生物学以及治疗等方面描述两种疾病的... 目的:探讨Ⅲ型前列腺炎与间质性膀胱炎的鉴别诊断,从而提高该类疾病的诊治效率。方法:通过4例Ⅲ型前列腺炎和3例间质性膀胱炎临床病例的总结,从临床症状学、尿流动力学、前列腺按摩液(EPS)镜检、微生物学以及治疗等方面描述两种疾病的特征。结果:Ⅲ型前列腺炎与间质性膀胱炎的共同临床特征是均以下腹部及盆底的不适、疼痛为特点,但间质性膀胱炎患者具有随着储尿时间的延长下腹部疼痛逐渐加重,排尿后明显缓解,膀胱容量明显减少,EPS无异常,微生物培养阴性,行为治疗、辣椒素类似物、透明质酸钠及麻醉下膀胱水扩张阳性且治疗有效。Ⅲ型前列腺炎的EPS镜检时WBC升高或正常、微生物培养阴性,以上针对间质性膀胱炎的治疗对其无效。结论:Ⅲ型前列腺炎与间质性膀胱炎是临床上容易混淆的两种疾病,但由于它们的发病原因尤其是发病部位的不同,使得它们具有各自不同的特征,全面检查后还是可以鉴别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Ⅲ型前列腺炎 间质性膀胱炎
下载PDF
胚胎嗅鞘细胞再移植治疗晚期脊髓损伤1例 被引量:4
6
作者 陈琳 黄红云 +5 位作者 江昭 张峰 郗海涛 张健 刘彦铖 王洪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3期6690-6692,共3页
目的:对晚期脊髓损伤患者开展嗅鞘细胞再移植治疗,探讨其对神经功能的继续改善效果。方法:①患者男性,27岁,哈萨克斯坦籍,2001年9月20日遭霰弹枪击急诊手术后,双下肢不能运动及感觉消失,尿便失禁,右下肢阵发性钝痛。诊断为陈旧性完全性... 目的:对晚期脊髓损伤患者开展嗅鞘细胞再移植治疗,探讨其对神经功能的继续改善效果。方法:①患者男性,27岁,哈萨克斯坦籍,2001年9月20日遭霰弹枪击急诊手术后,双下肢不能运动及感觉消失,尿便失禁,右下肢阵发性钝痛。诊断为陈旧性完全性脊髓损伤(T12),美国脊髓损伤协会标准脊髓功能分级为A级。2002年9月30日第1次行脊髓胚胎嗅鞘细胞移植术,2007年2月5日行第2次脊髓胚胎嗅鞘细胞移植术。治疗方案患者知情同意。②取4个月流产胚胎(孕妇及其家属均知情同意)的嗅球,消化成单个嗅鞘细胞后培养2周,细胞浓度约2×1010L-1。于患者相应脊髓损伤上端(平T11椎体)做1个锁孔,直径约3cm,在脊髓损伤部位与正常脊髓交界处沿中线于无血管区,分两点用4.5号细针共注入100μL(第1次手术)、50μL(第2次手术)嗅鞘细胞悬液,细胞数均为1×106个。第2次移植术前进行供、受体细胞HLA配型,术后口服FK506胶囊2mg,2次/d,共42d。结果:①第1次术后3个月,排尿能控制6h,双足运动功能改善,性功能改善,阴茎勃起功能改善,疼痛减轻。②第2次术后10d,双下肢双足皮肤泌汗功能改善,右下肢疼痛减轻,腹部皮肤感觉稍有好转,针刺觉左侧由术前T10皮节消失好转至T10减退。较第2次移植前椎旁躯体感觉诱发电位有所改善,双侧椎旁电位从T10下降到T12。结论:胚胎嗅鞘细胞二次移植能继续改善晚期脊髓损伤患者的神经功能。但移植的细胞数量、容积、注射点位置等需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脊髓移植 再手术 嗅鞘细胞
下载PDF
人胚胎嗅鞘细胞脑内移植治疗脑卒中后疼痛1例 被引量:3
7
作者 刘瑞文 陈琳 +3 位作者 黄红云 张峰 肖娟 张秀东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5期4945-4947,共3页
目的:探讨人胚胎嗅鞘细胞脑内移植对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的有效性。方法:取4个月中期流产胚胎的嗅球,孕妇及其家属对实验知情同意,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消化成单个嗅鞘细胞后,培养2周。供、受体细胞HLA配型后行人胚胎嗅鞘细胞... 目的:探讨人胚胎嗅鞘细胞脑内移植对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的有效性。方法:取4个月中期流产胚胎的嗅球,孕妇及其家属对实验知情同意,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消化成单个嗅鞘细胞后,培养2周。供、受体细胞HLA配型后行人胚胎嗅鞘细胞脑内移植。1例72岁男性患者因“右侧肢体感觉、运动障碍伴疼痛8年”入院。入院后诊断:①脑出血后遗症。②原发性高血压。于入院后第4天在局麻下采用人胚胎嗅鞘细胞脑内移植,细胞植入到脑出血侧放射冠处,注射细胞数约1×10^10L^-1。移植前后2~4周分别采用临床神经功能评定量表、Barthel Index评定量表评价患者神经功能。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定标准:轻型:0~15分,中型:16~30分,重型:31—45分;Barthel Index评定量表评定标准:60分以上提示被检查者生活基本可以自理,41-60分者生活需要帮助,20—40分者生活需要很大帮助,20分以下者生活完全需要帮助,Barthel指数40分以上者康复治疗的效益最大。结果:嗅鞘细胞移植后患者无发热、血小板变化等血液相容性不良反应及其他并发症。术后第1天,患者自诉右侧肢体疼痛较以前减轻70%,肌张力较以前有所减轻,右手活动较以前灵活。腰部肌力较以前增加。术后第2天,右侧肢体疼痛较以前减轻80%,右手及脚趾活动较以前灵活。术后第5天,右侧肢体疼痛较以前减轻90%,肌张力继续降低。术后3周患者病情平稳出院。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总分由12分增至14分;Barthel Index评分前后无变化为85分。结论:人胚胎嗅鞘细胞脑内移植对卒中后疼痛近期效果理想,长期效果有待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嗅鞘细胞 脑内移植 卒中 疼痛
下载PDF
嗅鞘细胞再移植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1例 被引量:3
8
作者 陈琳 黄红云 +4 位作者 张健 江昭 张峰 刘彦铖 郗海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7期7465-7467,共3页
目的:探讨嗅鞘细胞再移植对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的治疗价值。方法:①患者资料:选择2005-05北京市虹天济神经科学研究院收治的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1例,男性白种人,42岁,西班牙籍,四肢无力伴肌萎缩进行性加重2年,分别于2005-05-27日和20... 目的:探讨嗅鞘细胞再移植对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的治疗价值。方法:①患者资料:选择2005-05北京市虹天济神经科学研究院收治的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1例,男性白种人,42岁,西班牙籍,四肢无力伴肌萎缩进行性加重2年,分别于2005-05-27日和2006-10-11日给予嗅鞘细胞脑内移植。治疗方案患者知情同意。②移植方法:取4个月流产胚胎(孕妇及其家属均知情同意)的嗅球,消化成单个嗅鞘细胞后培养2周,细胞浓度约2×1010L-1。第2次移植术前进行供、受体细胞HLA配型。根据两次术前MRI图片,选取双额放射冠锥体束走行部位为注射细胞靶点,局麻下采用立体定向技术注射胚嗅鞘细胞100万个/侧。术后口服他克莫司胶囊1mg,2次/d,共42d。③功能评估:电子邮件随访5个月,采用国际统一的肌萎缩侧索硬化功能评分标准进行延髓和呼吸功能、上肢功能、下肢功能、其他功能评定,功能从完全丧失至正常为0~4分,总分40分。结果:①患者在围手术期及随访期内均未发现任何不良事件及副反应。②术前5个月内,肌萎缩侧索硬化功能评分由33分迅速降至17分。③第1次术后2周检查,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改善,双上肢抬举好转,书写较术前清晰,站立行走时平衡能力改善,翻身及穿衣好转,肌萎缩侧索硬化功能评分由17分增加至24分。出院后半年患者病情保持稳定。2005-10,双下肢力量较前稍下降,且坐位控制平衡能力下降。2005-12患者腕部及手部无力开始缓慢加重。至术后17个月肌萎缩侧索硬化功能评分为18分。④第2次术后1周检查,双上肢、腹部和双下肢力量有所增加,但肌萎缩侧索硬化功能评分仍为18分。再次出院后5个月随访,分数增加至20分。结论:嗅鞘细胞移植能改善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神经功能障碍的症状,再次治疗仍然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脑内移植 再手术 嗅鞘细胞
下载PDF
尿毒症ApoE基因敲除小鼠加速发展的动脉粥样硬化与体内T细胞(Treg/Teff)平衡的关系 被引量:3
9
作者 申燕 袁祖贻 +9 位作者 刘艳 肖嫣 吴岳 赵燕 田雨灵 刘卫民 王丽君 梁萧 陈涛 耿涛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14-218,223,共6页
目的建立尿毒症apoE-/-小鼠的动物模型,探讨模型鼠主动脉加速发展的动脉粥样硬化与体内T细胞(Treg/Teff)平衡的关系。方法选用C57BL/6J遗传背景的apoE-/-鼠为研究对象,通过右肾皮质电凝加左肾切除术建立尿毒症apoE-/-鼠模型,对照apoE-/... 目的建立尿毒症apoE-/-小鼠的动物模型,探讨模型鼠主动脉加速发展的动脉粥样硬化与体内T细胞(Treg/Teff)平衡的关系。方法选用C57BL/6J遗传背景的apoE-/-鼠为研究对象,通过右肾皮质电凝加左肾切除术建立尿毒症apoE-/-鼠模型,对照apoE-/鼠行假手术。造模后2周检测肾功能判断造模是否成功。造模后10周采血检测肾功、血清总胆固醇;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TGF-β1及IFN-γ浓度;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脾脏CD4+CD25+Foxp3+Treg细胞比率;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主动脉组织中Foxp3及IFN-γ mRNA的表达;收集主动脉根部行冰冻切片油红O染色计算斑块相对面积。分析肾功能指标与Treg数量的相关性。结果造模后肾功能检测显示造模成功。造模后10周与对照组apoE-/鼠相比:尿毒症apoE-/-鼠主动脉根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相对面积显著提高,脾脏Treg细胞比率下降,血清TGF-β1浓度降低及IFN-γ、总胆固醇浓度升高,主动脉Foxp3 mRNA表达下调及IFN-γ mRNA表达上调。肾功能指标与Treg数量呈显著负相关。结论成功地建立了尿毒症apoE-/-小鼠模型。模型鼠主动脉加速发展的动脉粥样硬化与体内Treg数量减少、功能受损及Teff功能上调,即T细胞亚群(Treg/Teff)失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毒症 ApoE-/-鼠 动脉粥样硬化 调节性T细胞
下载PDF
吡格列酮对尿毒症apoE^(-/-)小鼠调节性T细胞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申燕 袁祖贻 +8 位作者 肖嫣 吴岳 赵燕 田雨灵 刘卫民 王丽君 梁萧 陈涛 耿涛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33-838,共6页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Pio)对尿毒症apoE基因敲除(apoE-/-)小鼠调节性T细胞(Treg)和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影响。方法:ApoE-/-小鼠通过二步外科手术法建立尿毒症模型,对照组行假手术。造模后检测肾功能判断造模是否成功。实...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Pio)对尿毒症apoE基因敲除(apoE-/-)小鼠调节性T细胞(Treg)和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影响。方法:ApoE-/-小鼠通过二步外科手术法建立尿毒症模型,对照组行假手术。造模后检测肾功能判断造模是否成功。实验动物分为:尿毒症Pio干预组(UP)、尿毒症安慰剂组(UO)及对照安慰剂组(CO),分别以Pio或安慰剂干预8周。干预结束后检测肾功能、血脂及血糖;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干扰素γ(IFN-γ)浓度;脾脏Treg比率;主动脉叉状头/翅膀状螺旋转录因子(Foxp3)、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4(CTLA-4)及IFN-γmRNA的表达;主动脉根部AS斑块相对面积。结果:手术后肾功能检测提示造模成功。干预结束后UO组与CO组相比,主动脉根部斑块相对面积显著增大;脾脏Treg比率下降;血清TGF-β1浓度降低、IFN-γ浓度升高;主动脉Foxp3及CTLA-4mRNA表达下调、IFN-γmRNA表达上调。Pio干预能逆转上述指标的改变,即UP组与UO组相比,主动脉根部斑块面积显著缩小;脾脏Treg比率上升;血清TGF-β1浓度升高、IFN-γ浓度降低;主动脉Foxp3及CTLA-4mRNA表达上调、IFN-γmRNA表达下调。结论:Pio可上调尿毒症apoE-/-鼠体内受损Treg的数量和功能,校正Treg/效应性T细胞(effectorTcell,Teff)失衡和延缓其主动脉加速发展的AS,而此作用与改善糖脂代谢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毒症 ApoE-/-鼠 动脉粥样硬化 调节性T细胞 吡格列酮
下载PDF
完全横断性脊髓损伤后跨神经元变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庆民 关骅 洪毅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1期840-842,I0001,共4页
目的:探讨大鼠完全性脊髓损伤后损伤平面以下下运动神经元轴突参与组成的周围神经的变化及其变化规律,为临床治疗、康复及预后的判断提供相关的理论基础。方法:48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脊髓损伤组,各组24只,每组均对... 目的:探讨大鼠完全性脊髓损伤后损伤平面以下下运动神经元轴突参与组成的周围神经的变化及其变化规律,为临床治疗、康复及预后的判断提供相关的理论基础。方法:48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脊髓损伤组,各组24只,每组均对应分为7d、1个月、2个月、3个月4个时间点,每组每个时间点6只大鼠。完全性脊髓损伤组大鼠制作T10水平完全性脊髓横断模型。在预定取材时间点处死相应动物,自腓总神经入肌点处向近端切取10mm该神经,分别行天青美-蓝染色光镜观察及超微结构观察。结果:各时间点假手术组腓总神经光镜下观察,神经纤维排列均匀;轴突外形正常、染色均匀。超微结构观察,髓鞘外形正常,板层清晰;轴索位置正常,轴索内微丝微管正常。完全性脊髓损伤组光镜观察发现腓总神经髓鞘和轴索出现明显退变,且退变随时间推移逐渐加重,同时出现轴突发芽现象。超微结构观察可见轴索内线粒体肿胀,轴浆内微丝、微管溶解,髓鞘板层结构破坏,雪旺氏细胞增生及空泡变性现象。退变的同时,腓总神经出现大量的新生神经纤维即轴突发芽现象。结论:完全性横断性脊髓损伤后周围神经存在退变现象,且退变程度随时间的延长逐渐加重,说明大鼠完全横断性脊髓损伤可以导致损伤水平以下周围神经发生跨神经元变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跨神经元变性 大鼠
下载PDF
肾嗜酸细胞瘤和嫌色细胞癌的临床鉴别诊断及治疗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海东 张平 +1 位作者 满立波 张玉海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984-986,共3页
目的探讨肾嗜酸细胞瘤和嫌色细胞癌的临床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肾嗜酸细胞瘤,男5例,女3例,年龄23~74岁,平均58.8岁,肿瘤直径3~7 cm,平均5.1 cm;5例嫌色细胞癌,男3例,女2例,年龄35~72岁,平均54.5岁,肿瘤直径... 目的探讨肾嗜酸细胞瘤和嫌色细胞癌的临床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肾嗜酸细胞瘤,男5例,女3例,年龄23~74岁,平均58.8岁,肿瘤直径3~7 cm,平均5.1 cm;5例嫌色细胞癌,男3例,女2例,年龄35~72岁,平均54.5岁,肿瘤直径3~8 cm,平均5.8 cm。全部患者均行彩超、CT检查,并行手术切除肿瘤,术后经病理学检查证实。结果肾嗜酸细胞瘤细胞呈圆形,胞质富含浓染嗜酸颗粒,彩超以等回声或低回声多见,CT平扫为密度较均匀,增强后大多均匀强化,术后随访时间10~53个月,未发现复发和转移。嫌色细胞癌由两种细胞类型组成,即典型型及嗜酸型,胞质呈纤细网状结构,胞膜清晰。彩超以高回声多见,CT大多强化不均匀,随访时间12~49个月,1例术后1年出现转移灶后死亡。结论根据临床、影像方面的差别,术前基本能鉴别诊断,确诊仍需病理。肾嗜酸细胞瘤为良性肿瘤,首选保留肾单位手术;对于嫌色细胞癌,肾癌根治术是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嗜酸细胞瘤 嫌色细胞癌 鉴别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尿毒症apoE基因敲除小鼠主动脉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特征 被引量:2
13
作者 申燕 袁祖贻 +5 位作者 肖嫣 吴岳 赵燕 田雨灵 王丽君 梁萧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15-419,共5页
目的观察尿毒症apoE-/-小鼠主动脉粥样硬化(As)病变特征及MMP-9的表达。方法以apoE-/-小鼠为研究对象,通过2步外科手术法建立尿毒症模型,对照组行假手术。造模后检测肾功能,判断造模是否成功。造模后10周,检测血清MMP-9浓度;主动脉根部... 目的观察尿毒症apoE-/-小鼠主动脉粥样硬化(As)病变特征及MMP-9的表达。方法以apoE-/-小鼠为研究对象,通过2步外科手术法建立尿毒症模型,对照组行假手术。造模后检测肾功能,判断造模是否成功。造模后10周,检测血清MMP-9浓度;主动脉根部切片油红O染色计算斑块相对面积,天狼星红染色计算斑块内胶原含量,α-肌动蛋白、MAC3免疫组化染色检测斑块内SMC及巨噬细胞的含量;RT-PCR法检测主动脉MMP-9 mRNA的表达。结果造模后肾功能检测显示造模成功。尿毒症组与对照组相比:主动脉根部As斑块相对面积提高、斑块内胶原含量减少、SMC成分减少、巨噬细胞含量增加,血清MMP-9浓度及主动脉MMP-9 mRNA的表达提高。结论尿毒症apoE-/-小鼠主动脉加速发展的As伴随着斑块的稳定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毒症 APOE-/-小鼠 动脉粥样硬化 MMP-9
下载PDF
嗅鞘细胞研究的历史回顾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琳 黄红云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8期5636-5644,共9页
目的:嗅鞘细胞移植在脊髓损伤、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等领域的潜在治疗作用日渐凸现,文章就嗅鞘细胞名称规范和近百年研究历史简况作一归纳总结。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1900-01/2007-04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olfactory in title,a... 目的:嗅鞘细胞移植在脊髓损伤、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等领域的潜在治疗作用日渐凸现,文章就嗅鞘细胞名称规范和近百年研究历史简况作一归纳总结。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1900-01/2007-04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olfactory in title,abstract”,不限定文章语言种类。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79-01/2007-04期间的相关文章,题名检索词为“嗅,细胞”,关键词为“嗅,胶质,细胞”,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对资料进行初审,并查看每篇文献后的引文。文章所述内容应与嗅鞘细胞名称规范及其历史简况研究相关,排除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结果:共收集到22904篇相关文献,228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文献为内容无关、陈旧或重复。入选文献涵盖嗅鞘细胞研究的所有方面,对嗅鞘细胞的不同名称进行全面收集和整理,汇总英文名称和中文译名各9个,提出推荐名称;总结了嗅鞘细胞研究领域的国内外发展趋势;回顾复习嗅鞘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形态学特征、培养、建系及鉴定、移植治疗各种动物疾病模型实验、具体临床应用等内容。结论:大量基础实验和近年来临床研究均表明,嗅鞘细胞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胶质细胞,对中枢神经系统多种疾病具有广阔的治疗前景,值得深入研究,以进一步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嗅鞘细胞 生物学特性 细胞培养 细胞鉴定 临床应用
下载PDF
嗅鞘细胞移植治疗额颞叶痴呆1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江昭 黄红云 +5 位作者 陈琳 郗海涛 张峰 刘彦铖 刘瑞文 姜超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0期4038-4040,共3页
目的:观察人胚胎嗅鞘细胞移植治疗额颞叶痴呆的有效性。方法:选择2006-04-04于北京市虹天济神经科学研究院和北京市西山医院暨北京康复中心神经外科就诊患者1例,男性,57岁,因“行为异常,性格及言语改变2年4个月”入院。患者知情同意并... 目的:观察人胚胎嗅鞘细胞移植治疗额颞叶痴呆的有效性。方法:选择2006-04-04于北京市虹天济神经科学研究院和北京市西山医院暨北京康复中心神经外科就诊患者1例,男性,57岁,因“行为异常,性格及言语改变2年4个月”入院。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入院查体双侧Hoffmann征可疑阳性,双侧Babinski征未引出。头颅MRI示双侧额颞叶脑沟、侧裂池增宽,脑实质萎缩明显,诊断为额颞叶痴呆。局麻下对患者进行人胚胎嗅鞘细胞移植术,于双侧额叶放射冠位置分别注射人胚胎嗅鞘细胞约100万个。移植前后使用日常生活活动量表评价患者神经功能。量表包括吃饭、穿衣、购物等20个日常行为活动项目。评分分4级:1级-可由自己完成,无困难;2级-完成有些困难;3级,需要帮助;4级-能力丧失,根本无法完成;如受试者从未做过的项目或无从了解的项目,则记为9,不计入总分。总分20分为正常;>20分为功能低下。结果:术后无任何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移植术后3周患者情感、认知方面有所改善。日常生活活动量表与术前比较,分数由43分下降至32分。术后6周电子邮件随访,神经功能继续改善。结论:人胚胎嗅鞘细胞移植后近期可部分改善额颞叶痴呆患者神经系统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其恢复机制和长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痴呆 嗅鞘细胞 移植
下载PDF
长效胰岛素类似物致皮肤过敏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璐 纪立伟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CAS 2012年第5期306-308,共3页
1例59岁男性患者,糖尿病病史23年,期间一直口服格列喹酮片和阿卡波糖片控制血糖。患者因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开始每晚睡前皮下注射10u地特胰岛素注射液,使用2~3d后,发现在注射部位出现高于皮肤表面直径约2cm的红斑、硬结。使... 1例59岁男性患者,糖尿病病史23年,期间一直口服格列喹酮片和阿卡波糖片控制血糖。患者因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开始每晚睡前皮下注射10u地特胰岛素注射液,使用2~3d后,发现在注射部位出现高于皮肤表面直径约2cm的红斑、硬结。使用2周后,将胰岛素品种更换为甘精胰岛素注射液,每晚睡前皮下注射10U,2~3d后,患者出现同样的过敏反应。遂将患者的治疗方案改为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诺和灵R注射液)10U、6U、8U三餐前皮下注射和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诺和灵N注射液)6U睡前皮下注射,患者未见明显的过敏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特胰岛素注射液 甘精胰岛素注射液 过敏反应
下载PDF
嗅鞘细胞移植治疗脊髓炎后遗证的初步报告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超 郑遵成 +1 位作者 丁娜 黄红云 《中国民康医学》 2006年第16期571-572,共2页
目的:采用嗅鞘细胞移植的方法治疗脊髓炎后遗证,探讨其对损伤神经功能是否有恢复的作用。方法:取4个月以上胚胎嗅球,消化成单个嗅鞘细胞,培养7—12天,然后将其移植到损伤脊髓的上下方。共治疗12例0.5.7年的脊髓炎后遗证患者,... 目的:采用嗅鞘细胞移植的方法治疗脊髓炎后遗证,探讨其对损伤神经功能是否有恢复的作用。方法:取4个月以上胚胎嗅球,消化成单个嗅鞘细胞,培养7—12天,然后将其移植到损伤脊髓的上下方。共治疗12例0.5.7年的脊髓炎后遗证患者,患者此前均经过各种方法的治疗。结果:嗅鞘细胞移植后2周-2个月随访,12例患者的神经功能均有改善,且呈持续改善的趋势。结论:嗅鞘细胞移植能够有助于脊髓炎后遗证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嗅鞘细胞 移植 治疗 脊髓炎后遗证
下载PDF
多次手术治疗马尾部硬脊膜内外沟通性脊膜瘤伴顽固性疼痛1例
18
作者 陈琳 黄红云 +2 位作者 江昭 张峰 刘瑞文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8年第5期203-203,共1页
1病历摘要 女性,43岁,因腰背部剧烈疼痛入院。2004年4月,病人出现腰背部及双下肢持续性刺、胀痛,双下肢无力,感觉减退;MRI显示L4-5,脊膜瘤(图1A)。
关键词 马尾 脊膜瘤 疼痛 手术
下载PDF
嗅鞘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叠加综合征1例
19
作者 张峰 刘瑞文 +2 位作者 郗海涛 王洪美 黄红云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4期6799-6800,共2页
患者,女,23岁,由北京西山医院神经疾病研究治疗中心诊断为帕金森叠加综合征。采用立体定向方法,将嗅鞘细胞移植到患者双额放射冠部位。患者术后当天诉右手可以握拳,语言较术前清晰,四肢肌张力较术前减低,第2天双侧下肢肌张力较术前减低,... 患者,女,23岁,由北京西山医院神经疾病研究治疗中心诊断为帕金森叠加综合征。采用立体定向方法,将嗅鞘细胞移植到患者双额放射冠部位。患者术后当天诉右手可以握拳,语言较术前清晰,四肢肌张力较术前减低,第2天双侧下肢肌张力较术前减低,第3天语言较术前明显清晰,面部表情较术前丰富。国际统一的帕金森病评定量表评分显示,自嗅鞘细胞移植后4h开始,患者神经功能逐渐有部分改善,术后第14天总分由术前109分降至97分:其中言语表达2→1分,面部表情4→3分,强直项中:颈3→2右上肢3→2左上肢3→2右下肢3→1左下肢3→2,手指拍打实验:右手4→3左手4→3,手运动:右4→3左4→3。患者住院期间未发现任何不良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叠加综合征 细胞移植 肌张力高 功能恢复
下载PDF
嗅鞘细胞移植术治疗脊髓性肌萎缩症(SMA)1例报告
20
作者 张峰 张健 +5 位作者 刘严铖 郗海涛 陈琳 黄红云 张坤 刘瑞文 《中国民康医学》 2006年第24期921-921,930,共2页
目的:在嗅鞘细胞移植手术的研究基础上,进行了1例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手术,探讨对本病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取胚胎嗅球,消化成单个嗅鞘细胞后,培养2~3周,然后将其移植到脊髓病变部位的上下处。TANAYATASOY,女,25岁,... 目的:在嗅鞘细胞移植手术的研究基础上,进行了1例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手术,探讨对本病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取胚胎嗅球,消化成单个嗅鞘细胞后,培养2~3周,然后将其移植到脊髓病变部位的上下处。TANAYATASOY,女,25岁,因“四肢运动障碍25年余”在土耳其Hacettepeu血versitesi Tip Fakuhesi Hastanesi诊断为“脊髓性肌萎缩症”。嗅鞘细胞移植手术后定期进行疗效随访,以及副作用、肌萎缩侧索硬化(A坫)改良的Norris量表评价。结果:患者右上肢肌力增强,写字、持餐具功能正常。结论:嗅鞘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性肌萎缩症是目前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嗅鞘细胞移植 功能改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