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坏死型胰腺炎时肠道细菌微生态改变与胰腺感染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吴承堂 黎沾良 +1 位作者 熊德鑫 祝小枫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SCD 1997年第7期403-404,共2页
目的:探索肠道生物屏障改变在胰腺感染中的作用。方法:15只杂种犬在定植耐氨苄青霉素大肠杆菌(携带质粒PUC18的JM109)后,随机分组。胰腺炎组(8只)胰管内注入5%牛磺胆酸钠和胰蛋白酶引发急性坏死型胰腺炎,对照组... 目的:探索肠道生物屏障改变在胰腺感染中的作用。方法:15只杂种犬在定植耐氨苄青霉素大肠杆菌(携带质粒PUC18的JM109)后,随机分组。胰腺炎组(8只)胰管内注入5%牛磺胆酸钠和胰蛋白酶引发急性坏死型胰腺炎,对照组(7只)仅作单纯剖腹术,7天后活杀。定量分析肠道粘膜及内容物中的菌群数,且对血液和内脏进行细菌培养。结果:胰腺炎组肠粘膜及内容物中大肠杆菌计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而双歧杆菌及乳杆菌均明显减少(P均<0.01);肠粘膜厌氧菌/需氧菌比值严重倒置(P<0.05);脏器和血培养结果:胰腺炎组所有动物均出现了肠道细菌易位,以肠系膜淋巴结和胰腺易位率最高(87.5%~100.0%),且能找到术前人工定植于肠道的耐药质粒菌。胰腺炎后第1天和第2天血培养阳性率分别为75.0%和62.5%,而对照组全部阴性。结论:急性坏死型胰腺炎时肠道出现明显的细菌微生态失调,以过度生长的G-杆菌为主的肠道细菌易位到胰腺及其它脏器,成为胰腺及胰周感染的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坏死型 粘膜菌群 微生态失调 细菌易位
下载PDF
兔烧伤后血液中性粒细胞粘附及磷脂酶A2改变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严鸣 孙世荣 +3 位作者 周宝桐 徐世豪 盛志勇 马诺山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1996年第10期588-590,共3页
揭示烧伤早期机体细胞分子水平的病理变化,为严重烧伤患者的早期救治提供参考,采用兔30%体表面积烧伤,在伤后即刻,2,4,8,16,24和48小时取血分离中性粒细胞(PMN),用ELISA法测定不同时间内血中PMN粘附... 揭示烧伤早期机体细胞分子水平的病理变化,为严重烧伤患者的早期救治提供参考,采用兔30%体表面积烧伤,在伤后即刻,2,4,8,16,24和48小时取血分离中性粒细胞(PMN),用ELISA法测定不同时间内血中PMN粘附蛋白与粘附率的变化及其关系;同时用放免法测定血浆中磷脂酶A2(PLA2)的改变,寻找其与PMN粘附的内在联系。结果:烧伤后PMN粘附蛋白及粘附率均明显高于烧伤前,尤以烧伤后8小时为最显著,然后逐渐下降,至48小时后PMN粘附蛋白和粘附率恢复至烧伤前水平,而兔烧伤后PMN粘附蛋白与粘附率两者之间呈明显的正相关(r=0.90),说明烧伤后PMN粘附蛋白水平的增高是PMN粘附率增强的主要原因之一;烧伤后血浆中PLA2也开始升高,2小时为最明显,推测烧伤后PLA2的变化可能也是PMN粘附性改变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 粘附蛋白 粘附率 磷脂酶A2 烧伤
下载PDF
肝脏CT灌注成像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程流泉 欧阳忠南 +5 位作者 孙金烈 杨德进 董善国 熊宏柯 颉灵珍 荀燕萍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1期41-42,共2页
目的 :探讨肝脏CT灌注成像的可行性。材料和方法 :5只小型猪 ,分别以 2 5ml/s× 5s ,2 5ml/s× 10s的方式静脉团注 60 %泛影葡胺 ,1张 /s的速度 ,电影方式连续扫描 60s ,通过增强曲线分析肝脏实质、腹主动脉和门静脉的到达峰... 目的 :探讨肝脏CT灌注成像的可行性。材料和方法 :5只小型猪 ,分别以 2 5ml/s× 5s ,2 5ml/s× 10s的方式静脉团注 60 %泛影葡胺 ,1张 /s的速度 ,电影方式连续扫描 60s ,通过增强曲线分析肝脏实质、腹主动脉和门静脉的到达峰值时间 (PTT)、上升段斜率和增强峰值。结果 :腹主动脉的PTT、上升段斜率和增强峰值 ,门静脉的增强峰值和PTT ,肝实质的PTT在两种注药方式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 ;门静脉和肝实质的上升段斜率 ,肝实质的增强峰值在两种注药方式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肝脏实质和门静脉的上升段斜率是相对稳定的参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 门静脉 肝实质 CT灌注成像 腹主动脉 注药 药方 峰值 斜率 扫描
下载PDF
肝动脉注入羟基喜树碱明胶微球对大鼠移植性肝癌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31
4
作者 董生 肖湘生 +1 位作者 陈庆华 陆伟根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45-48,共4页
目的:为了观察羟基喜树碱明胶微球(OPT-ms)的疗效,我们建立了大鼠移植性肝癌模型。材料与方法:以肝动脉注射生理盐水作对照,比较了肝动脉注射常规型OPT(1mg/kg),空白明胶微球(10mg/kg)和OPT-ms... 目的:为了观察羟基喜树碱明胶微球(OPT-ms)的疗效,我们建立了大鼠移植性肝癌模型。材料与方法:以肝动脉注射生理盐水作对照,比较了肝动脉注射常规型OPT(1mg/kg),空白明胶微球(10mg/kg)和OPT-ms[10mg(含药1mg)/kg]治疗大鼠肝癌的作用。结果:接受常规OPT、空白明胶微球治疗的大鼠,其肿瘤生长受到显著抑制(P<0.05),肿瘤组织发生不同程度的坏死,但与对照组相比动物的生存期未显著延长(P>0.05),而接受OPT-ms治疗的大鼠,其肿瘤的坏死更彻底、更广泛,且动物的生存期明显延长(P<0.01)。结论:OPT-ms疗效明显优于常规型OPT单纯肝动脉化疗和空白明胶微球的单纯肝动脉栓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细胞瘤 羟基喜树碱 微球体 肝动脉注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