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2—2021年北京市通州区户籍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早死概率及减寿分析
1
作者 孙晓伟 苏彦萍 +1 位作者 张国峰 吴芹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9期1207-1212,共6页
目的分析北京市通州区户籍居民心脑血管疾病导致的早死概率及寿命损失,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2—2021年北京市通州区户籍居民的死亡资料,采用Excel 2013和SPSS 21.0软件对资料进行处理与分析,计算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 目的分析北京市通州区户籍居民心脑血管疾病导致的早死概率及寿命损失,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2—2021年北京市通州区户籍居民的死亡资料,采用Excel 2013和SPSS 21.0软件对资料进行处理与分析,计算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及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change,APC)、早死概率、潜在减寿年数(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PYLL)、潜在减寿率(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 rate,PYLLR)、标化潜在减寿率(standardized 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 rate,SPYLLR)、平均减寿年数(average years of life lost,AYLL)等指标。结果2012—2021年北京市通州区户籍居民累计报告心脑血管疾病死亡25627例,年平均死亡率为343.16/10万、标化死亡率为215.84/10万,男性标化死亡率(232.39/10万)高于女性(200.65/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5.747,P<0.01);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为317.22/10万~364.38/10万(APC=0.53%,P=0.388),标化死亡率呈现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PC=-2.84%,P<0.05)。心脑血管疾病死因顺位前三位的是脑血管疾病(47.49%)、缺血性心脏病(42.72%)和高血压(3.55%)。30~69岁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比例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PC=-2.97%,P<0.01),早死概率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PC=-5.02%,P<0.01)。2012—2021年北京市通州区户籍居民心脑血管疾病PYLL为188553.49人年,PYLLR为25.25‰,SPYLLR为18.14‰,AYLL为12.17年,历年PYLLR和SPYLLR呈现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PC=-2.77%、-4.51%,P<0.01)。结论心脑血管疾病导致北京市通州区户籍居民的寿命损失较大,严重影响居民健康状况,应针对危险因素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脑血管疾病 早死概率 潜在减寿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