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3—2020年北京市通州区传染病自动预警系统运行情况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苏彦萍 孙晓伟 +4 位作者 高汉青 吴芹 李园园 陈志华 张国峰 《传染病信息》 2021年第5期463-467,共5页
目的分析国家传染病自动预警系统(China infectious disease automated-alert and response system, CIDARS)在北京市通州区重点传染病早期预警的应用效果,为该系统的改进和完善提供参考。方法对2013—2020年北京市通州区CIDARS预警信... 目的分析国家传染病自动预警系统(China infectious disease automated-alert and response system, CIDARS)在北京市通州区重点传染病早期预警的应用效果,为该系统的改进和完善提供参考。方法对2013—2020年北京市通州区CIDARS预警信号进行描述性分析,比较分析固定阈值模型、时间模型、时空模型3种模型预警信号数、及时响应率、响应时间、疑似事件阳性率、暴发事件阳性率等指标。结果 2013—2020年北京市通州区CIDARS接收预警信号3940条,及时响应率为98.73%,平均响应时间为0.43(0.18~1.20)h。疑似事件阳性率为26.62%,暴发事件阳性率为1.47%。固定阈值模型预警信号1904条,涉及14种传染病,其中以麻疹、肺结核、布鲁氏菌病为主,共占82.77%;时间模型预警信号1460条,涉及12种传染病,其中以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猩红热为主,共占55.61%;时空模型预警信号576条,涉及7种传染病,其中以流行性感冒、其他感染性腹泻病、猩红热为主,共占88.20%。固定阀值模型的暴发事件阳性率高于时空模型(P<0.05)。不同年份之间预警信号响应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2019年平均响应时间最长,2014和2016年平均响应时间最短(P <0.05)。结论 2013—2020年北京市通州区CIDARS预警信号响应时间和及时响应率保持较高水平,固定阈值模型、时间模型、时空模型3种模型均探测到传染病暴发事件,CIDARS运行有效,但预警系统参数和功能应进一步完善,以提高传染病预警暴发事件阳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病 预警系统 固定阈值模型 时间模型 时空模型 响应时间 暴发事件 系统运行
下载PDF
2015—2018年北京市通州区主要慢性病死亡状况及趋势分析
2
作者 刘思佳 吴芹 贾卫兰 《中国卫生产业》 2021年第6期183-185,共3页
目的分析2015—2018年北京市通州区主要慢性病死亡状况及趋势。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北京市通州区户籍登记死亡的资料,分析慢性病的死亡状况和趋势。结果北京通州区2015—2018年死因前3位的慢性病为恶性肿瘤、心脏病和脑... 目的分析2015—2018年北京市通州区主要慢性病死亡状况及趋势。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北京市通州区户籍登记死亡的资料,分析慢性病的死亡状况和趋势。结果北京通州区2015—2018年死因前3位的慢性病为恶性肿瘤、心脏病和脑血管病;其中恶性肿瘤的死亡构成比由2015年的20.44%增长到2018年的25.08%;心脏病和脑血管病的病死率无明显变化;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病致死的比例约为60%左右;在2015—2018年期间,北京市主要慢性病死因前3分别为脑血管病、心脏病、恶性肿瘤,通州区主要慢性病死因前3分别为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病,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群体中脑血管病、心脏病、恶性肿瘤的EAPC分别为3.57%、3.62%和-0.88%,女性群体中脑血管病、心脏病、恶性肿瘤的EAPC分别为-2.55%、-2.48%和-1.15%,趋势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015—2018年北京市通州区的主要致死慢性病为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病,其中恶性肿瘤疾病的病死率逐年上升,心脏病和脑血管病的病死率无明显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病 死亡 趋势 脑血管病 恶性肿瘤 心脏病
下载PDF
2014-2021年北京市通州区大气污染物PM_(2.5)对人群每日死亡人数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苏彦萍 张国峰 +1 位作者 吴芹 孙晓伟 《预防医学论坛》 2023年第4期286-292,共7页
目的 分析北京市通州区大气污染物PM_(2.5)对人群每日死亡人数的影响,为开展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北京市通州区大气污染物包括细颗粒物(PM_(2.5))、可吸入颗粒物(PM_(10))、二氧化硫(SO_(2))、二氧化... 目的 分析北京市通州区大气污染物PM_(2.5)对人群每日死亡人数的影响,为开展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北京市通州区大气污染物包括细颗粒物(PM_(2.5))、可吸入颗粒物(PM_(10))、二氧化硫(SO_(2))、二氧化氮(NO_(2))、一氧化碳(CO_(2))和臭氧(O_(3-8h))的数据。气象数据指标包括每日平均温度、相对湿度和气压。应用时间序列的广义相加模型(GAM),即单污染物模型及多污染物模型定量分析大气PM_(2.5)对人群每日死亡例数的影响。采用人群超额死亡危险度(ER)及其95%可信区间(95%CI)分析大气PM_(2.5)浓度每升高10μg/m^(3),人群每日死亡人数增加的百分比。结果2014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北京市通州区大气污染物PM_(2.5)平均浓度值为40μg/m^(3),2021年PM_(2.5)浓度值较2014年下降66%。同期北京市通州区居民平均每日死亡人数14例。GAM单污染物模型显示,PM_(2.5)对全人群每日死亡人数单日滞后7d的死亡影响效应最大,ER值为0.31%(95%CI:-0.14%~0.77%),其中男性ER值为0.14%(95%CI:-0.36%~0.63%),女性ER值为0.53%(95%CI:0.03%~1.02%);年龄<65岁组人群ER值为0.43%(95%CI:-0.14%~1.00%),年龄≥65岁组人群ER值为0.28%(95%CI:-0.20%~0.76%)。多污染物模型显示,PM_(2.5)对全人群每日死亡人数单日滞后1d的死亡影响效应最大,ER值为0.39%(95%CI:-0.16%~0.94%),其中男性滞后1dER值为0.34%(95%CI:-0.25%~0.94%),女性滞后7dER值为0.49%(95%CI:-0.00%~0.99%);年龄<65岁组人群滞后2dER值为0.58%(95%CI:0.00%~1.16%),年龄≥65岁组人群滞后1 dER值为0.45%(95%CI:-0.12%~1.03%)。结论2014-2021年北京市通州区大气污染物PM_(2.5)浓度与人群每日死亡人数有相关性,其中女性和<65岁人群死亡风险较高,并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物 细颗粒物 死亡人数 超额死亡率 时间序列 广义相加模型 北京市
原文传递
2009-2020年北京市通州区手足口病时空聚集性分析
4
作者 苏彦萍 孙晓伟 张国峰 《预防医学论坛》 2023年第3期203-207,共5页
目的 分析2009-2020年北京市通州区手足口病时空分布特征,为手足口病防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2009-2020年北京市通州区手足口病报告病例数,描述其时间、地区及人群分布特征,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对... 目的 分析2009-2020年北京市通州区手足口病时空分布特征,为手足口病防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2009-2020年北京市通州区手足口病报告病例数,描述其时间、地区及人群分布特征,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对发病情况进行时空特征分析,运用GeoDa1.18.0软件分析全局空间自相关和局部空间自相关Moran’s I系数,运用SaTScan 10.0.2软件进行时空聚集性扫描分析。结果 2009-2020年北京市通州区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35269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227.11/10万,报告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APC=-23.24%,t=-3.12,P<0.01)。各乡镇报告发病率居前3位的分别为梨园镇(351.50/10万)、马驹桥镇(339.84/10万)和台湖镇(282.72/10万)。2009-2012年、2016-2018年手足口病报告发病率呈现显著的空间正相关(P<0.05),局部空间自相关显示有1个高-高聚集区为台湖镇(P<0.05),有1个低-低聚集区为漷县镇(P<0.05),未发现有统计学意义的高-低离散区和低-高离散区。时空扫描共探测到2个聚集区,一类聚集区覆盖马驹桥镇、台湖镇、于家务回族乡、梨园镇、张家湾镇5个乡镇;二类聚集区覆盖宋庄镇、潞城镇、永顺镇3个乡镇。结论 2009-2020年北京市通州区手足口病发病在空间和时间上存在聚集性,聚集区域在北京市通州区西部乡镇。应关注高发地区和重点人群,制订有针对性防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报告发病率 全局自相关 局部自相关 时空聚集
原文传递
2005—2020年北京市通州区女性乳腺癌及生殖系统主要恶性肿瘤死亡趋势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苏彦萍 吴芹 +3 位作者 孙晓伟 陈志华 李园园 张国峰 《职业与健康》 CAS 2022年第22期3066-3071,共6页
目的分析2005—2020年北京市通州区女性乳腺癌及宫颈癌、子宫体癌、卵巢癌3种生殖系统主要恶性肿瘤死亡水平及变化趋势,为女性恶性肿瘤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全国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导出2005—2020年北京市通州区女性... 目的分析2005—2020年北京市通州区女性乳腺癌及宫颈癌、子宫体癌、卵巢癌3种生殖系统主要恶性肿瘤死亡水平及变化趋势,为女性恶性肿瘤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全国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导出2005—2020年北京市通州区女性乳腺癌、宫颈癌、子宫体癌、卵巢癌死亡病例数据,计算4种恶性肿瘤死亡率、中国人口标化死亡率(中标率)、累积死亡率(0~74岁)(累积率)、截缩死亡率(35~64岁)(截缩率)和过早死亡寿命损失年(years of life lost,YLL)。应用JoinPoint软件分析4种恶性肿瘤死亡率和YLL变化趋势,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of change,APC)。结果2005—2020年北京市通州区女性乳腺癌死亡559例,死亡率为9.84/10万,中标率为7.11/10万,累积率为0.60%,截缩率为12.12%;宫颈癌死亡139例,死亡率为2.45/10万,中标率为1.89/10万,累积率为0.15%,截缩率为3.25%;子宫体癌死亡129例,死亡率为2.27/10万,中标率为1.56/10万,累积率为0.14%,截缩率为2.12%;卵巢癌死亡248例,死亡率为4.37/10万,中标率为3.16/10万,累积率为0.29%,截缩率为5.08%。2020年较2005年乳腺癌、宫颈癌、子宫体癌、卵巢癌YLL均呈增加趋势。2005—2020年乳腺癌、卵巢癌死亡率APC均呈上升趋势(均P<0.05),卵巢癌中标率、累积率、截缩率APC呈上升特征(均P<0.05)。结论2005—2020年北京市通州区女性乳腺癌及生殖系统主要恶性肿瘤死亡率变化平稳,YLL呈增加特征。宫颈癌死亡年龄呈年轻化,卵巢癌疾病负担呈上升趋势,应重点关注并加强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宫颈癌 子宫体癌 卵巢癌 死亡率 趋势
原文传递
2005-2021年北京市通州区育龄女性死亡率变化趋势及死因构成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苏彦萍 吴芹 +2 位作者 孙晓伟 陈志华 张国峰 《预防医学论坛》 2022年第12期905-909,共5页
目的了解北京市通州区育龄女性人群死亡情况,为开展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分析2005-2021年“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中北京市通州区育龄女性死亡监测数据,采用《国际疾病分类》(第十版)(ICD-10)对死因进行编码,计算育龄女性粗死亡... 目的了解北京市通州区育龄女性人群死亡情况,为开展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分析2005-2021年“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中北京市通州区育龄女性死亡监测数据,采用《国际疾病分类》(第十版)(ICD-10)对死因进行编码,计算育龄女性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死因顺位等。应用JoinpPoint 4.9.0.1软件计算标化死亡率的年度变化百分比(APC),以描述死亡率的变化趋势。结果2005-2021年北京市通州区育龄女性死亡1622例,粗死亡率为53.52/10万,标化死亡率为49.42/10万。2005-2021年育龄女性粗死亡率(APC=3.66%,P<0.01)、标化死亡率(APC=-3.99%,P<0.01)均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死因顺位排在前3位的是恶性肿瘤、伤害、心脏病;2005-2021年育龄女性恶性肿瘤标化死亡率下降趋势无统计学意义(APC=-1.72%,P>0.05);伤害和心脏病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伤害APC=-5.49%,P<0.01;心脏病APC=-6.54%,P<0.05)。结论2005-2021年北京市通州区育龄女性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但恶性肿瘤作为首位死因,死亡变化趋势仍较稳定。应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减少疾病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育龄女性 死亡率 死因 趋势 恶性肿瘤 伤害 心脏病
原文传递
2012—2020年北京市通州区居民4类慢性病死亡水平和早死概率分析
7
作者 苏彦萍 吴芹 +3 位作者 孙晓伟 陈志华 李园园 张国峰 《职业与健康》 CAS 2022年第9期1227-1231,共5页
目的分析2012—2020年北京市通州区户籍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4类慢性疾病死亡水平、变化趋势及早死概率,为开展慢性病防控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利用中国人口死因监测系统收集死亡日期为2012年1月—2020... 目的分析2012—2020年北京市通州区户籍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4类慢性疾病死亡水平、变化趋势及早死概率,为开展慢性病防控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利用中国人口死因监测系统收集死亡日期为2012年1月—2020年12月北京市通州区户籍居民死亡个案。按照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10th edition,ICD-10)死因编码分析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构成比和早死概率的变化趋势。采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时间变化趋势,计算2012—2020年全时段内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verage annual percentage change,AAPC)。结果2012—2020年北京市通州区户籍居民4类慢性病死亡人数为37150例,粗死亡率为542.73/10万~549.69/10万,呈逐年下降趋势(AAPC=-2.44%,P<0.05),标化死亡率均呈逐年上升趋势(AAPC=2.56%,P<0.05)。4类慢性病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85.19%,死亡比例女性高于男性(χ^(2)=73.408,P<0.01)。4类慢性病早死概率为9.95%~13.08%,男性和女性均呈逐年下降趋势(AAPC=-3.68%,P<0.05),女性下降速度快于男性(女性AAPC=-5.55%,P<0.05;男性AAPC=-2.63%,P<0.05)。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粗过早死亡率分别为136.22/10万、129.15/10万、10.61/10万和9.59/10万,标化过早死亡率分别为93.16/10万、88.33/10万、7.26/10万和6.56/10万。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早死概率均呈下降趋势(均P<0.05),恶性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早死概率无明显下降变化趋势(均P>0.05)。结论2012—2020年北京市通州区户籍居民4类慢性病粗死亡率和早死概率均呈下降趋势,应加强恶性肿瘤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病 死亡率 早死概率
原文传递
氧化应激在尼古丁与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中介效应 被引量:1
8
作者 李丹丹 孟中华 +4 位作者 曲英莉 李园园 朱会卷 刘仲 赵峰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12-518,526,共8页
[背景]既往研究已证实,尼古丁暴露是流产的独立危险因素,然而关于尼古丁是否通过氧化应激引起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RSA)尚不明确。[目的]探究氧化应激在尼古丁暴露与URSA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1∶1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8... [背景]既往研究已证实,尼古丁暴露是流产的独立危险因素,然而关于尼古丁是否通过氧化应激引起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RSA)尚不明确。[目的]探究氧化应激在尼古丁暴露与URSA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1∶1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4—10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就诊的88名URSA患者作为病例组,既往无不良妊娠结局且去该医院门诊做人工流产的88名妊娠妇女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分别测定尿中8-羟基脱氧鸟苷(8-OHd G)和8-异前列腺素F2α(8-iso-PGF2α)水平;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尿中尼古丁水平。采用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尼古丁、8-OHd G和8-iso-PGF2α与URSA风险的关联,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尼古丁与8-OHd G和8-iso-PGF2α的关联,并采用二分应变量中介模型探索氧化应激在尼古丁暴露对URSA影响的中介作用。[结果]病例组尿中尼古丁、8-OHd G和8-iso-PGF2α的质量分数中位数分别是7.78、4.84、44.10μg·g(肌酐校正),对照组分别是6.48、3.34、29.39μg·g–1(肌酐校正),病例组尿中尼古丁、8-OHd G和8-iso-PGF2α的质量分数均高于对照组(均P <0.05)。条件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调整混杂因素后,与Q1组相比,尼古丁和8-iso-PGF2α的Q4组URSA的OR(95%CI)分别是4.20(1.33~13.29)和6.25(1.66~23.59);与8-OHd G的Q1组相比,Q2、Q3和Q4组URSA的OR(95%CI)分别是5.47(1.43~20.93)、4.24(1.28~14.07)和6.36(1.82~22.28)。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校正混杂因素后,病例组和对照组尿中尼古丁与8-OHd G质量分数均呈正向关联,b(95%CI)分别是0.76(0.67~0.86)和0.81(0.67~0.95),病例组和对照组尿中尼古丁与8-isoPGF2α质量分数均呈正向关联,b(95%CI)分别是0.65(0.55~0.75)和0.76(0.64~0.87)。二分应变量中介结果显示:8-iso-PGF2α在尼古丁内暴露水平与URSA之间的中介效应大小及其95%CI是1.518(0.749~2.311)。[结论]尼古丁内暴露是URSA的危险因素,与氧化应激存在正向关联,可能通过脂质过氧化损伤而导致URSA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古丁 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 中介效应 8-羟基脱氧鸟苷 8-异前列腺素F2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