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上篇) 被引量:14
1
作者 王富仁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07-118,共12页
中国新诗同中国古代诗歌传统和西方诗歌传统有一个完全不同的特点,这个特点就是:它不是由一个伟大的诗人开创的,而是由一个不是诗人的人———胡适开创的。胡适不是一个诗人,但却成了一个诗人;冰心是一个诗人,但却没有成为一个诗人;郭... 中国新诗同中国古代诗歌传统和西方诗歌传统有一个完全不同的特点,这个特点就是:它不是由一个伟大的诗人开创的,而是由一个不是诗人的人———胡适开创的。胡适不是一个诗人,但却成了一个诗人;冰心是一个诗人,但却没有成为一个诗人;郭沫若是一个诗人,但却是一个短命的诗人。文章以对诗,对新诗语言、情感的独特感悟和理解,回顾了中国新诗的发展历史,论述了胡适、冰心、郭沫若、闻一多、徐志摩、冯至、李金发、戴望舒、卞之琳、臧克家、艾青、穆旦、郑敏以及《七月》、《希望》、《九叶集》等诗人和诗派,提出了新颖而独到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现代诗歌 特点 胡适 新诗 现代白话诗歌
下载PDF
中国古代文体形态学论略 被引量:17
2
作者 郭英德 《求索》 CSSCI 2001年第5期101-106,共6页
文体的基本结构由体制、语体、体式、体质四个层次构成 ,体制指文体外在的形态、面貌、构架 ,语体指文体的语言系统、语言修辞和语言风格 ,体式指文体的表现方式 ,体质指文体的表现对象和审美精神。中国古代文论家对各种文体的体制、语... 文体的基本结构由体制、语体、体式、体质四个层次构成 ,体制指文体外在的形态、面貌、构架 ,语体指文体的语言系统、语言修辞和语言风格 ,体式指文体的表现方式 ,体质指文体的表现对象和审美精神。中国古代文论家对各种文体的体制、语体、体式和体质 ,都作了深入的考察和精到的论析 ,由此构成中国古代的文体形态学。文体形态学是文体源流学、文体分类学、文体风格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体 文体形态学 体制 语体 体式 体质
下载PDF
断零体验、乡愁与现代中国的身份认同 被引量:31
3
作者 王一川 《甘肃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10,共4页
主持人语 :文化研究作为一种跨学科和跨文化的学术理论话语和研究方法 ,已经对文学研究形成强有力的挑战。文学中的文化身份研究 ,是迎头对应文化研究的挑战 ,而又运用文化研究的一些理论和方法 ,从新的路径进入文学的明智选择。文化身... 主持人语 :文化研究作为一种跨学科和跨文化的学术理论话语和研究方法 ,已经对文学研究形成强有力的挑战。文学中的文化身份研究 ,是迎头对应文化研究的挑战 ,而又运用文化研究的一些理论和方法 ,从新的路径进入文学的明智选择。文化身份的命题是在后殖民理论的平台上被提出 ,并被移用到文学研究中来的。文化身份研究从文艺美学来说 ,是肯定主体性的美学价值和文学存在合理性的 ,从文学研究的外延来说 ,是语境式研究和文本式研究相结合的。因此可以融合进社会学批评方法、心理分析方法、原型批评方法、文本分析方法等诸多文学研究方法 ,可以融文学的背景研究和文学的文本研究为一体。本专题各篇文章 ,从不同的角度切入文学中的文化身份问题。王宁教授的《文化身份与中国文学批评话语的建构》 ,准确地描述了全球性文化研究对文学形成的挑战 ,并且充满信心地指出 ,引入文化身份问题 ,运用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能够取得积极的成果。王宁还提出在引入文化身份研究中建构中国文学批评话语。如果将王宁教授的论文看作是一种呼唤 ,那么 ,王一川教授的《断零体验、乡愁与现代中国的身份认同》刘俐俐教授的《文学中身份印痕的复杂与魅力》乔以钢教授的《女性写作与文化生存》则是对这一呼唤的回应。我们惊喜地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零体验 乡愁 中国身份 身份认同
下载PDF
百年学问:钟敬文对民俗学和人类学的贡献——人类学学者访谈录之十四 被引量:3
4
作者 徐杰舜 万建中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11,共8页
民俗学与人类学的互动对各自的发展都会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八十多年来,钟敬文先生以他的学术实践倡导和推动了这两个学科的结合和互动,为中国人类学和中国民俗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关键词 钟敬文 民俗学 人类学 学术成就 学科发展 学科互动 民间叙事文学 禁忌主题 民俗志
下载PDF
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下篇) 被引量:11
5
作者 王富仁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53-65,共13页
中国新诗同中国古代诗歌传统和西方诗歌传统有一个完全不同的特点,这个特点就是:它不是由一个伟大的诗人开创的,而是由一个不是诗人的人———胡适开创的。胡适不是一个诗人,但却成了一个诗人;冰心是一个诗人,但却没有成为一个诗人;郭... 中国新诗同中国古代诗歌传统和西方诗歌传统有一个完全不同的特点,这个特点就是:它不是由一个伟大的诗人开创的,而是由一个不是诗人的人———胡适开创的。胡适不是一个诗人,但却成了一个诗人;冰心是一个诗人,但却没有成为一个诗人;郭沫若是一个诗人,但却是一个短命的诗人。……文章以对诗,对新诗语言、情感的独特理解,回顾了中国新诗的发展历史,论述了胡适、冰心、郭沫若、闻一多、徐志摩、冯至、李金发、戴望舒、卞之琳、臧克家、艾青、穆旦、郑敏以及《七月》《希望》、《九叶集》等诗人和诗派,提出了新颖而独到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现代 诗歌 现代白话诗歌
下载PDF
走向阐释的文学理论——文学理论学科性反思之一 被引量:6
6
作者 李春青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89-93,104,共6页
在我们这里 ,文学理论并不是从来就被规定为阐释的。将文学理论规定为阐释的 ,就意味着它具有学科性或专业性、客观性或科学性、可操作性或技术性 ,这就要求一种求真的心态或科学主义的态度 ,同时也体现着为文学理论的言说寻找合法性的... 在我们这里 ,文学理论并不是从来就被规定为阐释的。将文学理论规定为阐释的 ,就意味着它具有学科性或专业性、客观性或科学性、可操作性或技术性 ,这就要求一种求真的心态或科学主义的态度 ,同时也体现着为文学理论的言说寻找合法性的苦心。不过 ,事实上 ,在文学理论的功能问题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理论 阐释 学科性反思 二律背反
下载PDF
“不可相信的参差”——接受视野中的曹禺剧作 被引量:3
7
作者 邹红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6期70-81,共12页
本文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探讨接受视野中的曹禺剧作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曹禺剧作如何被“误读” ,二是造成这种“误读”的主客观原因。文章认为 ,对曹禺剧作的误读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即来自内容方面的误读 ,来自表现技巧方面的误读 ,... 本文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探讨接受视野中的曹禺剧作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曹禺剧作如何被“误读” ,二是造成这种“误读”的主客观原因。文章认为 ,对曹禺剧作的误读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即来自内容方面的误读 ,来自表现技巧方面的误读 ,和来自剧场效果方面的误读。而所以会有这样的“误读” ,时代的期待视野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今天看来 ,对曹禺剧作的“误读”虽然迎合了时代期待视野 ,有利于当时观众的接受 ,但同时也将剧本所包孕的丰富内涵简单化了 ,而且导致了主题的单一和人物性格的扁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禺 期待视野 文学接受 误读
下载PDF
高调的诗歌之低--民间诗刊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清华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2-114,共3页
关键词 诗刊 民间 诗歌 网络媒介
下载PDF
汉语形象与中国现代文论 被引量:1
9
作者 王一川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6期25-28,共4页
以下五篇文章专论汉语形象问题。所谓汉语形象在文学中是表现意义、创造艺术形象的语言组织,主要指汉语的修辞性形象,包括语音形象、文法形象、辞格形象、语体形象四个层面。每篇文章各有倚重,分别对汉语形象与现代文论、语言诗学及人... 以下五篇文章专论汉语形象问题。所谓汉语形象在文学中是表现意义、创造艺术形象的语言组织,主要指汉语的修辞性形象,包括语音形象、文法形象、辞格形象、语体形象四个层面。每篇文章各有倚重,分别对汉语形象与现代文论、语言诗学及人格、记忆等关系展开论述,视角新颖,不乏独到见解。对这些问题的探讨,有助于拓展现代文论研究的新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形象 中国 现代文论 汉语文学
下载PDF
《浣纱记》:历史剧的新篇——《明清传奇史》选载之二 被引量:1
10
作者 郭英德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998年第3期8-11,共4页
梁辰鱼采用传统故事题材创作的《浣纱记》,注入了自身独特的审美情趣;功名失意的愤慨和历史兴亡的感伤,交织成这一传奇的深层意蕴,把男女爱情和家国兴亡溶为一体,在明清戏曲上具有开创性的意义。该传奇采用优美的昆腔,曲词典雅工丽,堪... 梁辰鱼采用传统故事题材创作的《浣纱记》,注入了自身独特的审美情趣;功名失意的愤慨和历史兴亡的感伤,交织成这一传奇的深层意蕴,把男女爱情和家国兴亡溶为一体,在明清戏曲上具有开创性的意义。该传奇采用优美的昆腔,曲词典雅工丽,堪称典范之作,但主脑不够突出,韵律也时有错误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浣纱记》 历史剧 历史兴亡 男女爱情
下载PDF
关于中国古代散文特征的几点看法——在第一届中国古代散文学术讨论会上的发言
11
作者 郭预衡 许抄珍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1期47-51,共5页
各位老师、各位同志、各位朋友: 大会主席让我来作第一个发言,这两天应该认真地准备,但是没有做到。今天在座的有这么多位同志朋友,而让我先讲,觉得很不合适。但足已经这样定下来了,我也就只好跟大家谈一谈。谈什么问题呢?会议的通知上... 各位老师、各位同志、各位朋友: 大会主席让我来作第一个发言,这两天应该认真地准备,但是没有做到。今天在座的有这么多位同志朋友,而让我先讲,觉得很不合适。但足已经这样定下来了,我也就只好跟大家谈一谈。谈什么问题呢?会议的通知上面列了几个题目。其中第二个题目就是要讨论中国古代散文的艺术特征、文体特征以及发展规律。对于这个叫题,我很感兴趣,也觉得非常重要。我不知道是哪位同志提的,提得很好。都是大家经常考虑的问题,我也是常常考虑的,但没有考虑清楚。所以我想,倒可以借这个机会对这个问题谈一谈我的想法,向大家请教。作为交流,有这样一个机会是很难得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散文 学术讨论会 几点看法 美学特征 人的作用 阅江楼 《老子》 《文心雕龙》 艺术特征 文体特征
下载PDF
《写作障碍论》序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锡庆 《写作(中)》 1995年第7期36-36,共1页
写作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人能够作“文章”、写“作品”,是人脑具有高级、复杂反映功能和精神创造的一个明证。千百年来,中外古今的许多作家学者、先哲智者,为探寻写作的奥秘而缴出的“答卷”,使这门学问丰富而古老;而直至现今... 写作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人能够作“文章”、写“作品”,是人脑具有高级、复杂反映功能和精神创造的一个明证。千百年来,中外古今的许多作家学者、先哲智者,为探寻写作的奥秘而缴出的“答卷”,使这门学问丰富而古老;而直至现今,写作这个“黑匣子”应该说并未真正被破解,“写作之谜”仍然是一个巨大的诱惑,又使这门学问稚弱而年轻。“写作学”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写作学 写作障碍 多视角 反映功能 精神创造 黑匣子 多侧面 学问 跨学科 思维学
下载PDF
汉语写作学的最新进展和重要成果——序王泽龙新著《中国写作学探要》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锡庆 《写作》 2004年第6期40-41,共2页
“序”文本不宜长,故仅申以下三意:首先,中国的“‘作文’之学”,亦即汉语“写作学”,如与他国相较,依愚浅见:实乃世界第一!这决非狂妄自大、自吹自擂,而是有“史”为证!像中国这样,有如此之多的史籍对如何“
关键词 汉语写作学 《中国写作学探要》 王泽龙 序言 学术专著 学术价值
下载PDF
略论传统小说中的诗词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保初 《写作(中)》 1994年第2期16-17,共2页
诗词在小说中大量出现,与小说的情节、人物、主题有机融合,发挥着认识、教育、审美等诸般功能,而且在整个古典小说发展中贯串始终,为广大读者喜闻乐见,这委实是世界文学史上极为罕见的现象,是中华文化的一大独特景观。
关键词 中国古典小说 小说形式 世界文学史 唐代传奇 七言绝句 艺术成就 论诗 小说作者 《封神演义》 小说作家
下载PDF
《齐梁文坛与四萧研究》笔谈
15
作者 郭预衡 胡德怀 +3 位作者 左健 刘明华 夏秋权 陈立人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2期23-29,共7页
我院中文系副教授、国内访问学者胡德怀先生,以一种执著的精神和严谨的学风,在“齐梁文学”这块寂寞的园地默默耕耘,终于获得了可喜的成果:南京大学出版社于1997年公开出版了他的专著《齐梁文坛与四萧研究》.该书有如一石击水,在学术界... 我院中文系副教授、国内访问学者胡德怀先生,以一种执著的精神和严谨的学风,在“齐梁文学”这块寂寞的园地默默耕耘,终于获得了可喜的成果:南京大学出版社于1997年公开出版了他的专著《齐梁文坛与四萧研究》.该书有如一石击水,在学术界引起较大的反响.本刊特辟栏目,发表一组书评,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萧研究 齐梁文坛 齐梁文学 文学研究 六朝文学 萧氏父子 北京师范大学 宫体诗 郭预衡 文学史
下载PDF
茗谈中华传统文化
16
作者 韩启德 金开诚 +29 位作者 葛兆光 段昌国 董晓萍 严文明 屠新时 楼宇烈 朱高正 金冲及 孟白 岳庆平 张峰 朱晓明 梁燕城 冯泸祥 李燕 吴仪 梁晚年 张开冰 顾祚华 李国强 陈来 谢启大 黄宽重 高敬德 冯沪祥 佟光英 何若兰 姚赛清 温金海 李观鼎 《民主与科学》 2004年第6期31-42,共12页
近日 ,由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中华文化学院主办 ,北京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协办的“茗谈中华传统文化”研讨会在北京香山饭店举行。来自北京和台湾、香港、澳门地区以及旅居美国、加拿大、日本的数十位文化界学者参加了研讨会。“百脉通... 近日 ,由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中华文化学院主办 ,北京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协办的“茗谈中华传统文化”研讨会在北京香山饭店举行。来自北京和台湾、香港、澳门地区以及旅居美国、加拿大、日本的数十位文化界学者参加了研讨会。“百脉通流炎黄血 ,未曾相识已相亲。”同是炎黄子孙 ,同是中华文化的传人 ,与会的海内外学者欢聚一堂 ,纵论中华传统文化的源流 ,评析中华传统文化的变迁历程 ,畅谈中华传统文化在民族振兴和祖国统一大业中的意义 ,就中国传统文化的诸问题进行了多方位的研讨。本刊特选登学者们的发言择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传统文化 中华文化 化学 学院 民族振兴 学者 评析 北京 饭店 香港
下载PDF
虚实联系 蕴含深远——谈一种文艺修辞
17
作者 史锡尧 《安顺学院学报》 1996年第1期23-27,共5页
一些表示有形体的具体事物的词语如山、河、城市、流水、船、叶、花、种子、果实、红旗、灯、歌、白发等等是“实”,一些表示无形体的抽象的事物的词语如希望、回忆、思念、眷恋、欢乐、悲衰、忧伤等等是“虚”。“虚”、“实”所表示... 一些表示有形体的具体事物的词语如山、河、城市、流水、船、叶、花、种子、果实、红旗、灯、歌、白发等等是“实”,一些表示无形体的抽象的事物的词语如希望、回忆、思念、眷恋、欢乐、悲衰、忧伤等等是“虚”。“虚”、“实”所表示的事物客观上存在各种各样的联系,或通过特定的人而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如果我们用极简练的语句把“虚”、“实”的这一联系揭示出来,将获得极大的表达效果;因为,这一简练的语句,涵义丰富,饱含感情。而且给人们的想象以极大的神游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 抽象的事物 “实” 动补短语 具体事物 周总理 表达效果 虚实 《西厢记》 文艺
下载PDF
教材·教参·教法——王丽编《别一种教参》序
18
作者 王富仁 《现代语文(高中版)》 2001年第3期10-11,共2页
当前中学语文教学改革正在进行的过程中,这个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第一个成果是新的教材的编写。新的教材不是只有一套,而是有各种不同的试验教材,这就打破了原有的一套教材定天下的局面。这些教材是不是都比原来的教材好,是不是都是... 当前中学语文教学改革正在进行的过程中,这个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第一个成果是新的教材的编写。新的教材不是只有一套,而是有各种不同的试验教材,这就打破了原有的一套教材定天下的局面。这些教材是不是都比原来的教材好,是不是都是适应我们当前中学语文教学需要的教材,我认为,那是不一定的,但关键在于我们正在探索中,正在试验中,我们都在力图编写出更新、更好的教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试验教材 中学语文教学 教参 教法 王丽 编写 探索 改革 过程 成果
下载PDF
《作文辞海》序
19
作者 刘锡庆 《写作(中)》 1997年第6期13-14,共2页
现今的论者多把语文教学的内容、目标解析为“听、说、读、写”四种能力。我考虑,对这四种能力尚可再加剖析:“听”和“读”是主体由外而内的一种“吸收”(借鉴);“说”和“写”却是主体由内而外的一种“表现”(创造),其特质是不同的。... 现今的论者多把语文教学的内容、目标解析为“听、说、读、写”四种能力。我考虑,对这四种能力尚可再加剖析:“听”和“读”是主体由外而内的一种“吸收”(借鉴);“说”和“写”却是主体由内而外的一种“表现”(创造),其特质是不同的。两者比较,“表现”比“吸收”更为紧要。吸收、借鉴得再多,如果缺乏表现的欲望、创造的渴求,“多”又有何益?另外,“听”和“说”是“语”(口头表达)的范畴;“读”和“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文 语文教学 辞海 汉语文章 吸收 口头表达 能力 重要性 教师 阅读
下载PDF
《写作心理探微》序
20
作者 刘锡庆 《写作(中)》 1994年第11期32-33,共2页
我一直固执而悲观地认为:作为一门学科的“写作学”在近期内很难有重大突破。这是因为,“写作”这个人类所特有的精神文明现象,实在是太妙微精深、奥秘难解了!而人对“人”自身的研究却远远不及人对客观世界研究的深入。宇宙飞船都可以... 我一直固执而悲观地认为:作为一门学科的“写作学”在近期内很难有重大突破。这是因为,“写作”这个人类所特有的精神文明现象,实在是太妙微精深、奥秘难解了!而人对“人”自身的研究却远远不及人对客观世界研究的深入。宇宙飞船都可以翱翔太空了,但人脑的“黑箱”却至今还是个未解之谜!在脑科学、生命(基因)科学、思维科学、心理科学以及语言(计算机语言)科学等和“写作学”密切相关的这些学科都在艰难、缓慢地向前推进的今天,企求“写作学”一劳永逸地破解“精神创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写作学 计算机语言 世界研究 脑科学 思维科学 写作教师 《探索》 广西教育 真金 学术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