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西部山地黄芩主要有效成分与不同环境条件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肖雁青 江源 +3 位作者 李磊 张文涛 李俞萍 张文生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291-1296,共6页
目的通过分析北京西部山区黄芩主要有效成分在海拔梯度上的变化规律,揭示生态因子对黄芩有效成分量的影响。方法于2007年8~9月在北京西部山地采集了800~1800m8个海拔上85株黄芩样本,经HPLC分析得到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 目的通过分析北京西部山区黄芩主要有效成分在海拔梯度上的变化规律,揭示生态因子对黄芩有效成分量的影响。方法于2007年8~9月在北京西部山地采集了800~1800m8个海拔上85株黄芩样本,经HPLC分析得到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以及千层纸素A的量;同时,实验测定了垂直梯度上各采样地的土壤养分指标,并获取了各样地相应的气候条件。结果只有黄芩苷和汉黄芩苷的量与海拔呈极显著正相关;垂直梯度上土壤养分对黄芩主要有效成分的量影响不明显,决定山地所生长黄芩质量的主要因素不是土壤养分,而是气候条件;黄芩生境的年均温和年均降水量与黄芩的黄芩苷及汉黄芩苷的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年均太阳辐射量与这两种成分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年均温在2~6℃的生境,有利于提高黄芩有效成分的量,年均温在3~4℃的生境,生长的黄芩质量很有可能达到最佳,与黄芩的传统道地产区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 有效成分的量 生态因子 最适生境 北京西部山区
原文传递
草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呼吸和凋落物分解的影响 被引量:25
2
作者 王忆慧 龚吉蕊 +5 位作者 刘敏 黄永梅 晏欣 张梓瑜 徐沙 罗亲普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39-248,共10页
草地利用方式影响植被群落结构和土壤微环境,制约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该文通过测定温带草原在放牧、割草、围封3种利用方式下湿润年(2012年)和干旱年(2011年)的凋落物产量、质量及其分解速率和土壤碳通量,分析了草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呼... 草地利用方式影响植被群落结构和土壤微环境,制约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该文通过测定温带草原在放牧、割草、围封3种利用方式下湿润年(2012年)和干旱年(2011年)的凋落物产量、质量及其分解速率和土壤碳通量,分析了草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呼吸和凋落物的影响,探讨了凋落物对土壤呼吸的贡献机制。结果表明:在干旱年份,放牧样地土壤呼吸最大,分别达到割草和围封样地的1.5倍和1.29倍;在湿润年份,割草样地土壤呼吸最大,为309 g C·m–2·a–1,明显高于放牧样地和围封样地。不论干旱年还是湿润年,围封样地凋落物产量都大于放牧样地和割草样地。3种利用方式下湿润年土壤呼吸和凋落物分解均比干旱年增强。因此,水分是温带草原植物生长和生态系统碳循环的主要限制因子,草地利用方式则显著影响凋落物生产和分解。进一步分析表明,经过两年的分解,同一样地内凋落物质量C:N下降,N含量和木质素:N升高,土壤呼吸与凋落物产量、凋落物分解速率以及木质素:N正相关,而与凋落物C:N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利用方式 土壤呼吸 凋落物分解 凋落物生产 凋落物质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