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传媒与犯罪的相关性解构与重构 被引量:4
1
作者 张东平 《兰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3-148,共6页
传媒的犯罪示范与教唆虽确证存在,但无法解释受众反应的差异性,这表明传媒对犯罪的作用绝非止于提示榜样。人的心理图式的获得先于模仿,所以媒介呈现的示范意义在本质上取决于受众的人格特质,而不良媒介的长期涵化可能促成犯罪的个性状... 传媒的犯罪示范与教唆虽确证存在,但无法解释受众反应的差异性,这表明传媒对犯罪的作用绝非止于提示榜样。人的心理图式的获得先于模仿,所以媒介呈现的示范意义在本质上取决于受众的人格特质,而不良媒介的长期涵化可能促成犯罪的个性状态。作为一种正常的文化现象,传媒与犯罪的关系定位不必纠结于直接或间接的性质界分。一些媒介仅对某些受众的某类犯罪产生关键影响,既不能否认传媒对犯罪的推波助澜的作用,也不能无限放大两者的关联效应。以社会学习的理论解构传媒与犯罪的相关性,有助于透视问题的实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 犯罪 关系
下载PDF
论犯罪新闻传播的伦理向度 被引量:4
2
作者 张东平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80-185,共6页
犯罪新闻的娱乐化昭示着新闻自由权的滥用,理性检视犯罪报道的伦理风向是传媒生态重构所无法规避的问题。无论犯罪新闻偏向事实议题还是价值议题,当错设"报复合理"的逻辑时,犯罪便有被降格为道义过错的危险。犯罪新闻报道无... 犯罪新闻的娱乐化昭示着新闻自由权的滥用,理性检视犯罪报道的伦理风向是传媒生态重构所无法规避的问题。无论犯罪新闻偏向事实议题还是价值议题,当错设"报复合理"的逻辑时,犯罪便有被降格为道义过错的危险。犯罪新闻报道无可厚非,但受众需要的是足够审慎的传播。犯罪新闻的价值本位在于引导公众理性承受与防控犯罪,既不能否认传媒对犯罪的推波助澜的作用,也不宜无限放大两者的相关性。犯罪新闻报道犹如一把双刃剑,其传播功能的良窳最终取决于媒介自律与伦理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媒 犯罪新闻 伦理
下载PDF
俄罗斯刑法中的罪过论 被引量:3
3
作者 庞冬梅 《北方法学》 2010年第3期125-137,共13页
罪过理论是刑法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罪过问题一直都是世界各国刑法学界研究的热点,中国现行刑法中的罪过理论移植于前苏联,因此与苏俄的罪过理论有着历久弥新的传承关系。从罪过理论的历史沿革、罪过概念、罪过与犯罪构成、罪过与刑事... 罪过理论是刑法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罪过问题一直都是世界各国刑法学界研究的热点,中国现行刑法中的罪过理论移植于前苏联,因此与苏俄的罪过理论有着历久弥新的传承关系。从罪过理论的历史沿革、罪过概念、罪过与犯罪构成、罪过与刑事责任根据的关系等宏观视角对俄罗斯刑法中的罪过问题进行全方位的探讨与分析,概括俄罗斯刑法中罪过思想的基本轮廓,可以为中国刑法学界罪过问题的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罪过 犯罪构成 主观归罪 刑事责任
下载PDF
伪造有价证券罪若干问题比较研究
4
作者 李江发 《刑法论丛》 CSSCI 2015年第1期388-402,共15页
各国刑法在伪造有价证券罪种类方面的规定上较具一致性,在主观特征方面的规定与见解则不尽相同:伪造、变造行为是伪造有价证券罪的基本行为模式;均注重对与伪造相关联的危害行为的处罚,而且伪造有价证券罪对象范围较为广泛、总体趋于一... 各国刑法在伪造有价证券罪种类方面的规定上较具一致性,在主观特征方面的规定与见解则不尽相同:伪造、变造行为是伪造有价证券罪的基本行为模式;均注重对与伪造相关联的危害行为的处罚,而且伪造有价证券罪对象范围较为广泛、总体趋于一致;主观特征方面的差异主要袁现在是否要求特定目的以及目的的内容上。我国刑法可适当增加对伪造有价证券犯罪关联行为进行处罚的规定,并且有必要将伪造有价证券罪的主观特征限定为"以使用为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造有价证券 犯罪种类 主观特征 比较研究
原文传递
未成年人相对不起诉污点限制公开初探
5
作者 曾新华 《北航法律评论》 2012年第1期266-272,共7页
2012年《刑事诉讼法》确立了未成年人刑事污点限制公开制度,但适用对象不包括被作出相对不起诉决定的未成年人。然而,我国未成年人刑事污点限制公开制度的早期实践是从相对不起诉领域开始的,对被作出相对不起诉决定的未成年人适用污点... 2012年《刑事诉讼法》确立了未成年人刑事污点限制公开制度,但适用对象不包括被作出相对不起诉决定的未成年人。然而,我国未成年人刑事污点限制公开制度的早期实践是从相对不起诉领域开始的,对被作出相对不起诉决定的未成年人适用污点限制公开制度有其重要的现实基础。新《刑事诉讼法》第173条规定的相对不起诉的适用条件中包含'犯罪'情节以及'符合起诉条件',导致在司法实践中被相对不起诉人被以有罪之人看待。为充分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利益,保证其顺利回归社会,未成年人相对不起诉污点消灭应当参照适用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污点限制公开 未成年人 相对不起诉 犯罪记录封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