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审“崖山之后无中国”说的错谬
1
作者 廖靖靖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2023年第3期25-38,M0004,M0005,共16页
历史上,“中国”的形成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发展密不可分,无论是“大一统”王朝还是分裂动荡时期,各民族的向心凝聚始终是主流。任何形式的“无中国”说都是缺乏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而出现的错误观点。“崖山之后无中国”是被东洋史学“... 历史上,“中国”的形成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发展密不可分,无论是“大一统”王朝还是分裂动荡时期,各民族的向心凝聚始终是主流。任何形式的“无中国”说都是缺乏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而出现的错误观点。“崖山之后无中国”是被东洋史学“遗毒”植入、西洋史学讹谬塑造的伪历史观,实质上是要割裂中华文明、掩盖中华民族大家庭交往交流交融真相,反映出网络舆论乱象中的历史虚无主义错误思潮。以史实为依据,崖山海战前后皆中华,辽宋金的对峙局面下“中国认同”早已深入人心,元朝继承并强化了中华民族一体格局。廓清历史虚无主义、去除秕言谬说的“锁钥”是三交史研究,关键是要坚持大历史观,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加快构建我们自己的古代史话语体系,讲好中国故事,自觉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共同构筑和守护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崖山之后无中国”说 历史虚无主义 共同体意识 中华民族历史观 三交史
原文传递
毛泽东中华民族观的内涵、根源和历史意义 被引量:3
2
作者 瞿林东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7,69,共8页
1935年,在日本帝国主义大举侵略中国的严峻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同年毛泽东明确指出,"党的基本的策略任务","就是建立广泛的民族革命统一战线"。在领导、建立、巩固抗日民族统... 1935年,在日本帝国主义大举侵略中国的严峻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同年毛泽东明确指出,"党的基本的策略任务","就是建立广泛的民族革命统一战线"。在领导、建立、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过程中,毛泽东中华民族观得以形成、发展,成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支撑,成为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思想定力。毛泽东中华民族观具有丰富的内涵、深厚的根源、完整的理论体系和重要的历史意义,是新时代进一步凝聚、提升中华民族意识的思想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毛泽东中华民族观 内涵 根源 历史意义
原文传递
从“华夏”到“中华”——试论“中华民族”观念的渊源 被引量:18
3
作者 晁福林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16,共9页
早在商和西周时期就有了"夏"和"华"字,周人自称"有夏",是高举"夏"这面光荣的旗帜来号令诸族归附,主要是取"夏"的大美之义。西周时期,"华"字已是人们形容非常美丽以致盛大... 早在商和西周时期就有了"夏"和"华"字,周人自称"有夏",是高举"夏"这面光荣的旗帜来号令诸族归附,主要是取"夏"的大美之义。西周时期,"华"字已是人们形容非常美丽以致盛大辉煌的用词。春秋战国时期的"华夏"指文化水平高的诸侯国,亦可谓是"礼义之邦"。"中国"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西周成王时的青铜器《何尊》铭文。魏晋时期,将"中国"与"华夏"两词融合,"华夏"之称逐渐演化为"中华"。清末以降的思想家们多以"中华"和"中华民族"自励,如梁启超、杨度、章太炎等多次讲到关于中华民族复兴的问题。近代以来,各个民族、各个社会阶层的人们无不为"中华民族"这一个庄严的称谓而自豪和骄傲。我们完全可以说,作为我国诸民族集合称谓的"中华民族",源远流长,是各民族人民不断选择和认可的观念的结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夏 中国 中华民族
原文传递
中华民族实现由自在转向自觉的鲜明标志——论李大钊的《新中华民族主义》 被引量:12
4
作者 郑师渠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7-20,共4页
20世纪前20年,"中华民族"的概念,由萌生到内涵渐次升华,确立为现代意义的全新概念,这是中华民族最终实现由自在转向自觉的关键性时期;而李大钊与孙中山,这两位即将携手推动近代历史发生新的巨变的伟人,不约而同,先后都发出了&... 20世纪前20年,"中华民族"的概念,由萌生到内涵渐次升华,确立为现代意义的全新概念,这是中华民族最终实现由自在转向自觉的关键性时期;而李大钊与孙中山,这两位即将携手推动近代历史发生新的巨变的伟人,不约而同,先后都发出了"新中华民族主义"的呼声,则是此种民族自觉在观念形态上集中而鲜明的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 新中华民族主义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李大钊 孙中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