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审“崖山之后无中国”说的错谬
1
作者
廖靖靖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2023年第3期25-38,M0004,M0005,共16页
历史上,“中国”的形成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发展密不可分,无论是“大一统”王朝还是分裂动荡时期,各民族的向心凝聚始终是主流。任何形式的“无中国”说都是缺乏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而出现的错误观点。“崖山之后无中国”是被东洋史学“...
历史上,“中国”的形成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发展密不可分,无论是“大一统”王朝还是分裂动荡时期,各民族的向心凝聚始终是主流。任何形式的“无中国”说都是缺乏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而出现的错误观点。“崖山之后无中国”是被东洋史学“遗毒”植入、西洋史学讹谬塑造的伪历史观,实质上是要割裂中华文明、掩盖中华民族大家庭交往交流交融真相,反映出网络舆论乱象中的历史虚无主义错误思潮。以史实为依据,崖山海战前后皆中华,辽宋金的对峙局面下“中国认同”早已深入人心,元朝继承并强化了中华民族一体格局。廓清历史虚无主义、去除秕言谬说的“锁钥”是三交史研究,关键是要坚持大历史观,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加快构建我们自己的古代史话语体系,讲好中国故事,自觉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共同构筑和守护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崖山之后无中国”说
历史虚无主义
共同体意识
中华民族历史观
三交史
原文传递
毛泽东中华民族观的内涵、根源和历史意义
被引量:
3
2
作者
瞿林东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7,69,共8页
1935年,在日本帝国主义大举侵略中国的严峻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同年毛泽东明确指出,"党的基本的策略任务","就是建立广泛的民族革命统一战线"。在领导、建立、巩固抗日民族统...
1935年,在日本帝国主义大举侵略中国的严峻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同年毛泽东明确指出,"党的基本的策略任务","就是建立广泛的民族革命统一战线"。在领导、建立、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过程中,毛泽东中华民族观得以形成、发展,成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支撑,成为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思想定力。毛泽东中华民族观具有丰富的内涵、深厚的根源、完整的理论体系和重要的历史意义,是新时代进一步凝聚、提升中华民族意识的思想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毛泽东中华民族观
内涵
根源
历史意义
原文传递
从“华夏”到“中华”——试论“中华民族”观念的渊源
被引量:
18
3
作者
晁福林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16,共9页
早在商和西周时期就有了"夏"和"华"字,周人自称"有夏",是高举"夏"这面光荣的旗帜来号令诸族归附,主要是取"夏"的大美之义。西周时期,"华"字已是人们形容非常美丽以致盛大...
早在商和西周时期就有了"夏"和"华"字,周人自称"有夏",是高举"夏"这面光荣的旗帜来号令诸族归附,主要是取"夏"的大美之义。西周时期,"华"字已是人们形容非常美丽以致盛大辉煌的用词。春秋战国时期的"华夏"指文化水平高的诸侯国,亦可谓是"礼义之邦"。"中国"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西周成王时的青铜器《何尊》铭文。魏晋时期,将"中国"与"华夏"两词融合,"华夏"之称逐渐演化为"中华"。清末以降的思想家们多以"中华"和"中华民族"自励,如梁启超、杨度、章太炎等多次讲到关于中华民族复兴的问题。近代以来,各个民族、各个社会阶层的人们无不为"中华民族"这一个庄严的称谓而自豪和骄傲。我们完全可以说,作为我国诸民族集合称谓的"中华民族",源远流长,是各民族人民不断选择和认可的观念的结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
华夏
中国
中华民族
原文传递
中华民族实现由自在转向自觉的鲜明标志——论李大钊的《新中华民族主义》
被引量:
12
4
作者
郑师渠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7-20,共4页
20世纪前20年,"中华民族"的概念,由萌生到内涵渐次升华,确立为现代意义的全新概念,这是中华民族最终实现由自在转向自觉的关键性时期;而李大钊与孙中山,这两位即将携手推动近代历史发生新的巨变的伟人,不约而同,先后都发出了&...
20世纪前20年,"中华民族"的概念,由萌生到内涵渐次升华,确立为现代意义的全新概念,这是中华民族最终实现由自在转向自觉的关键性时期;而李大钊与孙中山,这两位即将携手推动近代历史发生新的巨变的伟人,不约而同,先后都发出了"新中华民族主义"的呼声,则是此种民族自觉在观念形态上集中而鲜明的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
新中华民族主义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李大钊
孙中山
原文传递
题名
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审“崖山之后无中国”说的错谬
1
作者
廖靖靖
机构
中央
民族
大学
历
史
文化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
出处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2023年第3期25-38,M0004,M0005,共16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隋唐五代环南海区域民族关系及治理经验研究”(21CZS062)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历史上,“中国”的形成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发展密不可分,无论是“大一统”王朝还是分裂动荡时期,各民族的向心凝聚始终是主流。任何形式的“无中国”说都是缺乏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而出现的错误观点。“崖山之后无中国”是被东洋史学“遗毒”植入、西洋史学讹谬塑造的伪历史观,实质上是要割裂中华文明、掩盖中华民族大家庭交往交流交融真相,反映出网络舆论乱象中的历史虚无主义错误思潮。以史实为依据,崖山海战前后皆中华,辽宋金的对峙局面下“中国认同”早已深入人心,元朝继承并强化了中华民族一体格局。廓清历史虚无主义、去除秕言谬说的“锁钥”是三交史研究,关键是要坚持大历史观,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加快构建我们自己的古代史话语体系,讲好中国故事,自觉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共同构筑和守护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关键词
“崖山之后无中国”说
历史虚无主义
共同体意识
中华民族历史观
三交史
Keywords
"No China after Yashan"
historical nihilism
sense of community
perspective of the Chinese nation's history
study on the history of exchanges and interactions among different ethnic groups
分类号
D633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原文传递
题名
毛泽东中华民族观的内涵、根源和历史意义
被引量:
3
2
作者
瞿林东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
史学
理论与
史学
史
研究
中心
出处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7,69,共8页
文摘
1935年,在日本帝国主义大举侵略中国的严峻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同年毛泽东明确指出,"党的基本的策略任务","就是建立广泛的民族革命统一战线"。在领导、建立、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过程中,毛泽东中华民族观得以形成、发展,成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支撑,成为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思想定力。毛泽东中华民族观具有丰富的内涵、深厚的根源、完整的理论体系和重要的历史意义,是新时代进一步凝聚、提升中华民族意识的思想基础。
关键词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毛泽东中华民族观
内涵
根源
历史意义
Keywords
Chinese United Front against Japanese Aggression
Mao Zedong’s ideas of the Chinese nation
contents
roots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分类号
K092 [历史地理—历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从“华夏”到“中华”——试论“中华民族”观念的渊源
被引量:
18
3
作者
晁福林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
史学
理论与
史学
史
研究
中心
出处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16,共9页
基金
国家民委民族研究重点项目“早期中国的民族融合与认同研究”(项目编号:2020-GMZ-010)阶段性成果。
文摘
早在商和西周时期就有了"夏"和"华"字,周人自称"有夏",是高举"夏"这面光荣的旗帜来号令诸族归附,主要是取"夏"的大美之义。西周时期,"华"字已是人们形容非常美丽以致盛大辉煌的用词。春秋战国时期的"华夏"指文化水平高的诸侯国,亦可谓是"礼义之邦"。"中国"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西周成王时的青铜器《何尊》铭文。魏晋时期,将"中国"与"华夏"两词融合,"华夏"之称逐渐演化为"中华"。清末以降的思想家们多以"中华"和"中华民族"自励,如梁启超、杨度、章太炎等多次讲到关于中华民族复兴的问题。近代以来,各个民族、各个社会阶层的人们无不为"中华民族"这一个庄严的称谓而自豪和骄傲。我们完全可以说,作为我国诸民族集合称谓的"中华民族",源远流长,是各民族人民不断选择和认可的观念的结晶。
关键词
夏
华夏
中国
中华民族
Keywords
Xia
Hua-xia
China
Chinese nation
分类号
K092 [历史地理—历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中华民族实现由自在转向自觉的鲜明标志——论李大钊的《新中华民族主义》
被引量:
12
4
作者
郑师渠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
史学
理论与
史学
史
研究
中心
出处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7-20,共4页
文摘
20世纪前20年,"中华民族"的概念,由萌生到内涵渐次升华,确立为现代意义的全新概念,这是中华民族最终实现由自在转向自觉的关键性时期;而李大钊与孙中山,这两位即将携手推动近代历史发生新的巨变的伟人,不约而同,先后都发出了"新中华民族主义"的呼声,则是此种民族自觉在观念形态上集中而鲜明的标志。
关键词
中华民族
新中华民族主义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李大钊
孙中山
Keywords
Chinese nation
New Chinese Nationalism
the sense of Chinese national community
Li Dazhao
Sun Yat-sen
分类号
K092 [历史地理—历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审“崖山之后无中国”说的错谬
廖靖靖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2023
0
原文传递
2
毛泽东中华民族观的内涵、根源和历史意义
瞿林东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
3
原文传递
3
从“华夏”到“中华”——试论“中华民族”观念的渊源
晁福林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
18
原文传递
4
中华民族实现由自在转向自觉的鲜明标志——论李大钊的《新中华民族主义》
郑师渠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
12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