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恩格斯自然哲学与马克思自然哲学之关系 被引量:3
1
作者 鲁克俭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8,共8页
《自然辩证法》是恩格斯的自然哲学著作,新自然观是《自然辩证法》中的硬核内容。新自然观将“时间之矢”引入自然界,是关于自然史(即自然界的历史)的辩证法。马克思《博士论文》中的原子论自然哲学是缺乏历史性的物活论,其后续与马克... 《自然辩证法》是恩格斯的自然哲学著作,新自然观是《自然辩证法》中的硬核内容。新自然观将“时间之矢”引入自然界,是关于自然史(即自然界的历史)的辩证法。马克思《博士论文》中的原子论自然哲学是缺乏历史性的物活论,其后续与马克思试图完善唯物史观自然史基础的努力相契合。恩格斯自觉承担起发展基于大历史观的自然史方法的理论任务,其切入点是辩证唯物主义新自然观。自然史是恩格斯与马克思具有高度共识性的话题,所谓马克思历史辩证法与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相对立的说法,是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双重误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辩证法》 自然哲学 大历史观 新自然观 自然史方法
下载PDF
马克思《莱茵报》时期的哲学观——作为批判哲学和国家哲学的政治哲学 被引量:1
2
作者 鲁克俭 《社会科学文摘》 2023年第2期17-19,共3页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明确提出消灭哲学。在此之前,从撰写博士论文的这一时期到撰写《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这一阶段,马克思对哲学都持肯定的态度,甚至把哲学的地位抬得很高(高于实证科学)。马克思早期哲学观在《莱茵报》时期...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明确提出消灭哲学。在此之前,从撰写博士论文的这一时期到撰写《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这一阶段,马克思对哲学都持肯定的态度,甚至把哲学的地位抬得很高(高于实证科学)。马克思早期哲学观在《莱茵报》时期(特别是在《〈科隆日报〉第179号的社论》一文中)得到集中阐发。通过对马克思《莱茵报》时期哲学观的考察,笔者将马克思早期哲学观界定为政治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莱茵报》时期 消灭哲学 《德意志意识形态》 博士论文 实证科学 批判哲学 哲学观
原文传递
马克思早期文本中的《精神现象学》因素——兼论马克思社会概念的演变 被引量:1
3
作者 鲁克俭 《哲学门》 CSSCI 2017年第2期27-45,共19页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主要借鉴了《精神现象学》的异化逻辑。《精神现象学》中关于共同体(伦理实体)由个体活动生成并与个体相互作用的思想,在马克思的《穆勒摘要》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得以初步体现,并在《德意志...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主要借鉴了《精神现象学》的异化逻辑。《精神现象学》中关于共同体(伦理实体)由个体活动生成并与个体相互作用的思想,在马克思的《穆勒摘要》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得以初步体现,并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得到创造性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早期文本 《精神现象学》因素 社会概念
原文传递
马克思《莱茵报》时期的哲学观——作为批判哲学和国家哲学的政治哲学
4
作者 鲁克俭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4-21,共8页
通过对马克思《莱茵报》时期哲学观的考察,我们可以将马克思早期哲学观界定为政治哲学,它主要包括基于内在批判的批判哲学和国家哲学两个方面。所谓内在批判,即基于事物内在理性的批判,是对偏离本质(概念)的实存的批判。而就国家哲学而... 通过对马克思《莱茵报》时期哲学观的考察,我们可以将马克思早期哲学观界定为政治哲学,它主要包括基于内在批判的批判哲学和国家哲学两个方面。所谓内在批判,即基于事物内在理性的批判,是对偏离本质(概念)的实存的批判。而就国家哲学而言,马克思这一时期关于国家概念、现实国家与国家概念的区分、“国家生活”概念、“国家权利”概念、市民社会与国家的对抗关系、人民报刊、“人民”概念本身的论述,都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与黑格尔国家哲学的论述是存在较大差异的。对马克思来说,从《德意志意识形态》开始,哲学就不存在了。科学共产主义仍然具有伦理维度,但它已经不再是哲学(包括政治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莱茵报》 哲学观 内在批判 政治哲学 国家哲学
原文传递
马克思对权利范式的超越 被引量:4
5
作者 鲁克俭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6-95,共10页
近代政治哲学基于的是以个体、权利、自由、私有财产为关键词的权利范式,而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政治哲学正是对这种权利范式的超越。一方面,马克思以自我所有权来解释私有财产的产生,批判私有财产带来的人的异化和剥削现象;另一方面,马克... 近代政治哲学基于的是以个体、权利、自由、私有财产为关键词的权利范式,而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政治哲学正是对这种权利范式的超越。一方面,马克思以自我所有权来解释私有财产的产生,批判私有财产带来的人的异化和剥削现象;另一方面,马克思认为权利观念的消失是一个历史过程,因而在共产主义第一阶段仍然会有市民权利的痕迹。超越了权利范式的马克思政治哲学,以建立在个体与社会和谐统一(自由人联合体)基础上的个体自由(个体潜能得以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为核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哲学 权利范式 自我所有权 共产主义
原文传递
马克思是否关注分配正义——从“按需分配”的中译文谈起 被引量:5
6
作者 鲁克俭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CSSCI 2020年第2期50-60,共11页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提出的共产主义高级阶段的所谓分配原则应译为“各尽其能、各足其需”,实际并非分配原则。马克思有正义理论,但不是分配正义,而是“美好生活”(即人的自我实现、自我完善)理论。以罗尔斯的分配正义理论来补...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提出的共产主义高级阶段的所谓分配原则应译为“各尽其能、各足其需”,实际并非分配原则。马克思有正义理论,但不是分配正义,而是“美好生活”(即人的自我实现、自我完善)理论。以罗尔斯的分配正义理论来补充或挖掘马克思的正义思想,是多余的;科亨对马克思自我所有权的批评,是失焦的。对马克思《资本论》的哲学研究,并不是要把马克思变成批判哲学(包括资本逻辑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哥达纲领批判》 分配正义 各足其需
原文传递
马克思学的缘起
7
作者 鲁克俭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1-47,共7页
马克思学的缘起,并非如国内学者通常所认为的那样源自19世纪末资产阶级学者对马克思著作和思想的攻击和批判,而是源自正统马克思主义者的马克思传记写作。恩格斯和列宁的三个小传勾勒了马克思学研究的路线图,而梅林的传记写作奠定了马... 马克思学的缘起,并非如国内学者通常所认为的那样源自19世纪末资产阶级学者对马克思著作和思想的攻击和批判,而是源自正统马克思主义者的马克思传记写作。恩格斯和列宁的三个小传勾勒了马克思学研究的路线图,而梅林的传记写作奠定了马克思学研究的雏形,标志着马克思学的正式出场,是西方马克思学和苏联马克思学的共同源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学 缘起 恩格斯 列宁 梅林
原文传递
关于《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二个中文版的编辑出版问题
8
作者 鲁克俭 《理论视野》 CSSCI 2018年第7期24-24,61,共2页
随着收录了《德意志意识形态》的MEGA2第一部分第5卷的出版,《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文版的编译和研究工作成为当前最为紧迫的任务。《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编译必须要考虑与其它相关文本的关系、文本写作时间、收录位置、收录版本等问题,以... 随着收录了《德意志意识形态》的MEGA2第一部分第5卷的出版,《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文版的编译和研究工作成为当前最为紧迫的任务。《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编译必须要考虑与其它相关文本的关系、文本写作时间、收录位置、收录版本等问题,以避免产生争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意志意识形态》 中文版 编译 编辑出版
下载PDF
马克思学的缘起
9
作者 鲁克俭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2019年第9期27-28,共2页
马克思学就是对马克思的学术性研究,包括对马克思生平事业的传记研究、对马克思著作的翻译和传播史研究、对马克思著作的版本和文献学研究、对马克思文本的思想解读研究。其研究主体包括正统马克思主义者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学院派学者... 马克思学就是对马克思的学术性研究,包括对马克思生平事业的传记研究、对马克思著作的翻译和传播史研究、对马克思著作的版本和文献学研究、对马克思文本的思想解读研究。其研究主体包括正统马克思主义者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学院派学者等。其中,学院派学者是马克思学的主要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著作 学术性研究 马克思文本 文献学研究 马克思学 传记研究 传播史 思想解读
原文传递
抽象辩证法:唯物主义实在论的根据 被引量:6
10
作者 鲁克俭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CSSCI 2019年第1期37-47,共11页
马克思不是一个唯名论者,而是一个唯物主义实在论者。唯物主义实在论的根据是抽象辩证法。马克思的抽象辩证法不仅是认识论中的抽象,还包括现实中的交往抽象和历史抽象(即现实抽象),是交往抽象和历史抽象的经纬相织,体现了历史与逻辑的... 马克思不是一个唯名论者,而是一个唯物主义实在论者。唯物主义实在论的根据是抽象辩证法。马克思的抽象辩证法不仅是认识论中的抽象,还包括现实中的交往抽象和历史抽象(即现实抽象),是交往抽象和历史抽象的经纬相织,体现了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在此基础上,自然史和人类史得到真正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象辩证法 交往抽象 历史抽象 历史与逻辑的统一 唯物主义实在论
原文传递
"随着人民的变化而变化"的民主概念 被引量:2
11
作者 周阳 《理论导报》 2021年第8期53-54,共2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强调,"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真正的民主,它揭示了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特征即人民当家作主;全过程人民民主也是具体的民主,它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民民主理...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强调,"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真正的民主,它揭示了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特征即人民当家作主;全过程人民民主也是具体的民主,它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民民主理论与实践的概括总结。对民主问题的探讨,向来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深入思考的一个重要方面。恩格斯在1884年3月24日致爱·伯恩施坦的信中曾特别指出,民主不是抽象的、静止的,"民主……这个‘概念’每次都随着人民的变化而变化"。可见,民主应当是具体的、历史的。重温恩格斯的这一论断,能够为我们更为准确地理解当代中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当家作主 伯恩施坦 理论与实践 民主概念 概括总结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 生动实践 本质特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