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穿越与抵达——关于阿尔丁夫·翼人的长诗写作
1
作者 张清华 《当代作家评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5-193,共9页
一因为我多年的诗歌写作早已养成单一的主题用特定的场景设置和诗句表达……这是阿尔丁夫·翼人在长诗《错开的花,装饰你无眠的星辰——撒拉尔的传人颂辞及其它》中的一句。它或许可以帮助我们来到阅读这位撒拉族诗人的起点,因为这... 一因为我多年的诗歌写作早已养成单一的主题用特定的场景设置和诗句表达……这是阿尔丁夫·翼人在长诗《错开的花,装饰你无眠的星辰——撒拉尔的传人颂辞及其它》中的一句。它或许可以帮助我们来到阅读这位撒拉族诗人的起点,因为这既是他作为诗人的某种谦辞,也是当然的宣言。这个直接的说法可以让我们更郑重地关注这“单一的主题”案例,还有他的背景、理由和特点。大约是在2010年夏,因为参加“青海湖国际诗歌节”,或是参加一个“十大民族诗人”的颁奖活动,记忆有点模糊了,我有幸来到了青海循化撒拉族自治县,那一次也等于来到了撒拉族诗人阿尔丁夫·翼人的老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节 颁奖活动 场景设置 民族诗人 诗歌写作 撒拉族 长诗 青海湖
下载PDF
纽约大学国际批评理论中心“苏童作品研讨工作坊”之《黄雀记》
2
作者 张旭东 苏童 +2 位作者 廖世奇 周聪 贺嘉钰(整理)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4-40,共17页
张旭东:苏童短篇小说的光芒太耀眼,所以他的长篇小说可能受到了一点遮蔽。海外阅读当代中国文学作品也有一个时间差,《黄雀记》对大家来说可能是很新的作品,但在中文世界已经出版六年了。我们请苏童先介绍写作《黄雀记》的一些背景,包... 张旭东:苏童短篇小说的光芒太耀眼,所以他的长篇小说可能受到了一点遮蔽。海外阅读当代中国文学作品也有一个时间差,《黄雀记》对大家来说可能是很新的作品,但在中文世界已经出版六年了。我们请苏童先介绍写作《黄雀记》的一些背景,包括这个小说的情节、人物、结构设计,给一些线索和提示,然后再扣住文本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文学 批评理论 《黄雀记》 苏童 纽约大学 张旭东 工作坊 中文世界
下载PDF
格非:重构或归返中国叙事之路——北京师范大学驻校作家格非入校仪式暨创作三十年研讨会发言录 被引量:2
3
作者 贺嘉钰 《作家》 2016年第7期3-24,共22页
2016年4月22日,著名作家格非入驻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其入校仪式暨创作三十年研讨会在京召开,研讨会由莫言先生主持现编发与会作家、学者发言实录.以飨读者。
关键词 北京师范大学 著名作家 三十年 格非 中国叙事 创作 仪式 重构
原文传递
历史纹理的先锋重构——论孙甘露《千里江山图》
4
作者 张晓琴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7-72,共6页
孙甘露的《千里江山图》是一部酝酿了近二十年的长篇小说,作品聚焦1933年发生于上海的一段革命历史,讲述残酷险峻的政治斗争背景下,以陈千里为代表的中共地下党员将生死置之度外,以智慧和勇气完成了秘密行动“千里江山图计划”的惊心动... 孙甘露的《千里江山图》是一部酝酿了近二十年的长篇小说,作品聚焦1933年发生于上海的一段革命历史,讲述残酷险峻的政治斗争背景下,以陈千里为代表的中共地下党员将生死置之度外,以智慧和勇气完成了秘密行动“千里江山图计划”的惊心动魄的故事。孙甘露对这一段革命历史的相关素材进行了细致梳理,然后以历史素材本身完成了这部作品的结构。孙甘露始终保持着一个先锋作家的创新精神,在虚实的结合与转换之间完成了一次革命历史题材小说的文体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甘露 《千里江山图》 历史 先锋
下载PDF
论朱自清与文人传统
5
作者 翟文铖 《西部文艺研究》 2024年第2期36-42,共7页
朱自清的大量古体诗和部分散文,古典韵味十足。自觉的“忧世”与“忧生”意识,寄情山水田园的隐逸心境,日常生活艺术化的追求,怜花惜玉的“芳草美人”情怀,说明他继承了古代文人传统。这意味着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奠基人之一的朱自清,在表... 朱自清的大量古体诗和部分散文,古典韵味十足。自觉的“忧世”与“忧生”意识,寄情山水田园的隐逸心境,日常生活艺术化的追求,怜花惜玉的“芳草美人”情怀,说明他继承了古代文人传统。这意味着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奠基人之一的朱自清,在表层的现代人格之下,还隐藏着一重传统文人人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自清 文人 忧生 隐逸 芳草美人
下载PDF
作为知识分子写作者的徐坤
6
作者 翟文铖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4-99,共6页
徐坤描写知识分子的那些小说,真可谓独具一格!《白话》《梵歌》《斯人》《热狗》《呓语》《先锋》……一篇篇读下来,恣肆的姿态,荒诞的况味,黑色的幽默,嬉笑怒骂之间,确乎有一股摧枯拉朽的力量。翻开90年代的文学期刊,很多评论家把徐坤... 徐坤描写知识分子的那些小说,真可谓独具一格!《白话》《梵歌》《斯人》《热狗》《呓语》《先锋》……一篇篇读下来,恣肆的姿态,荒诞的况味,黑色的幽默,嬉笑怒骂之间,确乎有一股摧枯拉朽的力量。翻开90年代的文学期刊,很多评论家把徐坤划归"游戏一代",而她的小说则被认定为"后现代主义"的标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坤 文学期刊 后现代主义 写作者 荒诞 知识分子 先锋 嬉笑怒骂
下载PDF
“文学革命”与“文学性”的生成 被引量:2
7
作者 翟文铖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3-49,共7页
首先梳理西方文学性探讨历程,指明文学性问题包含的具体维度,为我们的研究提供理论参照。“人的文学”的观念蕴含着“五四”作家对文学性的理解,具体地说,设定了“人本位”和“艺术本位”两个同等重要的支柱。“五四”时代的“人”包含... 首先梳理西方文学性探讨历程,指明文学性问题包含的具体维度,为我们的研究提供理论参照。“人的文学”的观念蕴含着“五四”作家对文学性的理解,具体地说,设定了“人本位”和“艺术本位”两个同等重要的支柱。“五四”时代的“人”包含着感性与理性的平衡、个体与人类的呼应。从“艺术本位”看,该时期既确立起了与西方观念相通的文学独立性、自律性、语言的诗性、审美性、情感性、想象性、叙事特性等维度,也确立起了抒情性、境界等带有民族色彩的维度。“五四”文学起点虽低,但由于吸收古今中西丰富的文化资源,对文学性问题有着健全的理解,因此短时间内就在理论与创作两个方面取得了惊人的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文学 文学性 独立性 情感性 审美性
下载PDF
风从海上来
8
作者 梁振华 《上海艺术评论》 2023年第4期24-26,共3页
近代以降,海派文化以其海纳百川、敢为人先的精神力量,成为引领中国文艺界变革新风的一面旗帜。20世纪初叶,滑稽片、武侠片、爱情片、动画片等异彩纷呈的类型影片在上海生根发芽,《狂流》《风云儿女》《木兰从军》等国产海派电影成为影... 近代以降,海派文化以其海纳百川、敢为人先的精神力量,成为引领中国文艺界变革新风的一面旗帜。20世纪初叶,滑稽片、武侠片、爱情片、动画片等异彩纷呈的类型影片在上海生根发芽,《狂流》《风云儿女》《木兰从军》等国产海派电影成为影史经典,奠定了上海作为中国现代电影发展桥头堡的地位。文学领域,诞生于上海的“新感觉派”、还有以张爱玲为代表的文坛“异数”,一度引中国现代文学“海派”风气之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艺界 新感觉派 海派文化 张爱玲 爱情片 《木兰从军》 桥头堡 20世纪初叶
下载PDF
残缺·空白·抒情——艾玛小说审美风格管窥
9
作者 翟文铖 《百家评论》 2023年第6期51-56,共6页
艾玛笔下的日常生活貌似平静,却总会酿危机,产生悲剧。一方面,这些悲剧总能由小见大,折射出结构性社会矛盾;另一方面,苦难又总能映照出人性的光辉。她的叙事善用空白,或者以“横断面”写法省掉若干背景性故事,或者跳过部分情节,甚至虚... 艾玛笔下的日常生活貌似平静,却总会酿危机,产生悲剧。一方面,这些悲剧总能由小见大,折射出结构性社会矛盾;另一方面,苦难又总能映照出人性的光辉。她的叙事善用空白,或者以“横断面”写法省掉若干背景性故事,或者跳过部分情节,甚至虚掉“故事核”,调动读者的想象力。她笔下常带感情,抒情方式多样,有的通过内心独白直抒胸臆,有的通过民俗描写、意境营造间接抒怀。残缺观念、空白手法和情笔致构成了艾玛小说独特的审美格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玛 悲剧 空白 抒情
下载PDF
知识,稀有知识,知识分子与中国故事——如何看格非 被引量:19
10
作者 张清华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3-94,共12页
在新潮与先锋文学即将走过三十年之际,对其回顾和重审无疑是一个有意义和有意思的话题。但这个节点须到明年,也就是二。一五年才算适逢其时,因为从当代文学的整体演变看,一九八五年可谓是新潮文学的元年。自此之后,文学的风气才真... 在新潮与先锋文学即将走过三十年之际,对其回顾和重审无疑是一个有意义和有意思的话题。但这个节点须到明年,也就是二。一五年才算适逢其时,因为从当代文学的整体演变看,一九八五年可谓是新潮文学的元年。自此之后,文学的风气才真正为之一变,步入了变革的正轨。当然,并非说之前的文学变革就没有意义,八十年代之初的“伤痕”、“反思”、“改革”文学也是变革,但从文学内部的要求看,仍是在现实主义写作的恢复上打转,无论方法还是内容,都尚未找到真正的起点。其认识论哲学无非还是反映论,主题仍是道德的二元对立,最多只是加了一点儿人性论的调和,变成了“二重组合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分子 中国故事 先锋文学 格非 文学变革 认识论哲学 当代文学 八十年代
下载PDF
主义与逻辑:再谈理解余华的几个入口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清华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8-109,115,共13页
关于余华的研究,经过了一个非常有戏剧性的转折。早在九十年代,关于他的研究尚不成熟,少量文章质量非常之高,但是并没有成为一种流行的“大众知识”。而到了世纪之交以后,随着他九十年代前期接连推出的几部长篇小说《在细雨中呼喊... 关于余华的研究,经过了一个非常有戏剧性的转折。早在九十年代,关于他的研究尚不成熟,少量文章质量非常之高,但是并没有成为一种流行的“大众知识”。而到了世纪之交以后,随着他九十年代前期接连推出的几部长篇小说《在细雨中呼喊》、《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逐渐被一般读者接受,关于他的研究也热了起来,一度时间里,“苦难”、“暴力”、“温情”、“救赎”等等说法,甚至“重回现实主义”等都成为了一种人尽皆知叫人读之不免心烦的稳定知识,在高校的本科生、研究生的论文中也成为出现频率最高的题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主义 余华 《在细雨中呼喊》 《许三观卖血记》 人口 逻辑 九十年代 文章质量
下载PDF
在“重构”与“创设”中走向世界——格非小说的海外传播与接受 被引量:9
12
作者 褚云侠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89-202,共14页
作家格非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先锋小说家”的姿态登上中国文坛,其创作活力一直延续到现在。经历了一九九四年《欲望的旗帜》之后接近十年的思考沉潜期,二00四年以《人面桃花》强势回归文坛之后,似乎比当年同时代的先锋作家走得更为... 作家格非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先锋小说家”的姿态登上中国文坛,其创作活力一直延续到现在。经历了一九九四年《欲望的旗帜》之后接近十年的思考沉潜期,二00四年以《人面桃花》强势回归文坛之后,似乎比当年同时代的先锋作家走得更为深远。尤其是近年作品以丰富的细节和场景、最真切的中国当代生活经验、文体上的充分自觉,有效切中了一个时代的精神症候。格非的小说已经越来越不是一种西化的小说,当他使文学真正回归到自身之后,便开始不断地徘徊于西方的“智性”与中国古典的“诗性”之间,试图在当代的汉语写作中续接和复活中国古老的士人传统,无论从小说结构与人物塑造上,还是从内在的风致与气韵上,都开始向中国古典的美学与文化致敬。从这个角度来讲,格非重构了西方的资源与中国古典的叙事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锋小说家 传播与接受 格非 重构 《欲望的旗帜》 海外 世界 中国文坛
下载PDF
“轻叙事”:当代中国文艺的美学新征候 被引量:11
13
作者 梁振华 《创作与评论》 2014年第18期4-12,共9页
作为一股澎湃涌动的美学潮流,“轻叙事”对于21世纪中国文艺发展朝向的影响力不容小觑。特别是在当代文艺接受的范畴内考量,不难发现“轻叙事”已然成为为读者观众所热捧的主流叙事类型。所谓“轻叙事”,首先在题材上偏爱日常生活或... 作为一股澎湃涌动的美学潮流,“轻叙事”对于21世纪中国文艺发展朝向的影响力不容小觑。特别是在当代文艺接受的范畴内考量,不难发现“轻叙事”已然成为为读者观众所热捧的主流叙事类型。所谓“轻叙事”,首先在题材上偏爱日常生活或者野史轶闻的断面,在表现形式上崇尚去繁从简,不追求大篇幅、大场面、大制作,同时在内涵表达上,“轻叙事”全力挣脱现实和历史的负重,并不致力于探求现象背后恒常的真理与规律;此外,在审美意趣上排斥严肃端庄,尤其钟爱幽默与调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类型 中国文艺 当代 美学 文艺发展 21世纪 文艺接受 日常生活
下载PDF
从文化地理到文化心理:《西行悟道》的新散文书写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清华 《西部文艺研究》 2022年第1期10-13,共4页
徐兆寿是一个具有高度文化自觉和文化身份意识的学者型作家。《西行悟道》与大家见面,既在意料之中,又出乎意料。多年来,他一直以地理方位意义上的西部、文化方位意义上的西部、还有精神意义上的西部,作为自己探讨研究、身体力行的一个... 徐兆寿是一个具有高度文化自觉和文化身份意识的学者型作家。《西行悟道》与大家见面,既在意料之中,又出乎意料。多年来,他一直以地理方位意义上的西部、文化方位意义上的西部、还有精神意义上的西部,作为自己探讨研究、身体力行的一个方向,始终怀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所以他这些年来的创作,可谓蔚为大观。徐兆寿对西部精神、文化气质的探寻很早就开始了,从《荒原问道》到《鸠摩罗什》,再到眼下的《西行悟道》,他的创作已经产生并形成了一个很大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鸠摩罗什》 文化气质 学者型作家 地理方位 徐兆寿 散文书写 西行 文化身份意识
下载PDF
汪曾祺的存在之问 被引量:1
15
作者 翟文铖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0-85,共6页
汪曾祺与存在主义的关系问题早已为学术界关注。1990年,解志熙率先撰写了一篇题为《汪曾祺早期小说片论》的文章,以文本细读的方式分析了萨特对其创作的影响,认为《落魄》批判了现代社会、现代人生的"非人化"状态,《礼拜天的... 汪曾祺与存在主义的关系问题早已为学术界关注。1990年,解志熙率先撰写了一篇题为《汪曾祺早期小说片论》的文章,以文本细读的方式分析了萨特对其创作的影响,认为《落魄》批判了现代社会、现代人生的"非人化"状态,《礼拜天的早晨》揭示了人的"自欺",而《复仇》则暴露了"为他的存在"的虚无本质,肯定了自由选择的重要性。(1)此后,《存在的自觉》(2)《中国的现代主义不彻底的旅程》(3)等论文沿袭了这一思路,对研究范围有所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理论研究 汪曾祺 早期小说 自由选择 《复仇》 解志熙 存在主义 非人化
下载PDF
这个时代响亮而沉重的呼吸——论东西《回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晓琴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2021年第5期130-134,共5页
东西是一位发现型的作家,一直以来,他通过创作发现现实,甚至发现提前抵达的现实。长篇小说《回响》是一部典型的发现型的文本,是这个时代一次响亮而沉重的呼吸。东西在这部作品中发现现实,发现世事人心,将目光投向人性的最深处,发掘人... 东西是一位发现型的作家,一直以来,他通过创作发现现实,甚至发现提前抵达的现实。长篇小说《回响》是一部典型的发现型的文本,是这个时代一次响亮而沉重的呼吸。东西在这部作品中发现现实,发现世事人心,将目光投向人性的最深处,发掘人的深层心理,思考存在与命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西 《回响》 发现 心理
下载PDF
诗歌报纸在1986年
17
作者 贺嘉钰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48-157,共10页
对诗歌本体的阐释性研究、对诗人与流派的探源性描述以及对诗歌史的分段体察基本建构起新诗研究的骨骼,不同论者的审视角度与论述风格又逐渐丰满着新诗研究的血肉。但一个问题不容忽视:拥有话语资源的研究领域因为具有较高“可阐释性”... 对诗歌本体的阐释性研究、对诗人与流派的探源性描述以及对诗歌史的分段体察基本建构起新诗研究的骨骼,不同论者的审视角度与论述风格又逐渐丰满着新诗研究的血肉。但一个问题不容忽视:拥有话语资源的研究领域因为具有较高“可阐释性”始终热度不减,偏门冷门的领地却常年无人问津,长此以往,文学史的建构就有可能因为研究者的“有意规避”或“无意绕道”形成“坍塌性”硬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本体 报纸 新诗研究 话语资源 阐释性 诗歌史 研究者 文学史
下载PDF
精神反游与正典探看——关于李敬泽
18
作者 张晓琴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2-57,共6页
一这个世纪之初,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得到了一本名为《河边的日子》的书,甫一打开,立刻被其吸引。此书涉及一个人的山河态度,这个人以身体丈量西北之山川河流,并由此走向中国精神的某些特定时刻。书中所涉及的地方正是我所在的,或是离我... 一这个世纪之初,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得到了一本名为《河边的日子》的书,甫一打开,立刻被其吸引。此书涉及一个人的山河态度,这个人以身体丈量西北之山川河流,并由此走向中国精神的某些特定时刻。书中所涉及的地方正是我所在的,或是离我很近的,书的内容中涉及的历史文化有些是我熟悉的,有些对我来说是陌生的。他还拍了大量的照片放在书中,大多是山河,也有人,偶尔有他本人。跟着这个人一起游走西北山河,这些熟悉的地方便拥有了一种新的样貌和气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典 李敬泽 山川河流 游走 精神
下载PDF
士志于道——汪曾祺的文化丰富性、创造力及当代价值
19
作者 翟文铖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2022年第5期160-166,共7页
汪曾祺一生相继接受了以儒释道“大传统”为主体的传统文化、“五四”新文化与西方现代文化、社会主义文化、容纳了民俗文化“小传统”的传统文化四重“价值参照系统”。如此深厚的文化底蕴赋予他全视角的认知能力,因此其作品探讨了身... 汪曾祺一生相继接受了以儒释道“大传统”为主体的传统文化、“五四”新文化与西方现代文化、社会主义文化、容纳了民俗文化“小传统”的传统文化四重“价值参照系统”。如此深厚的文化底蕴赋予他全视角的认知能力,因此其作品探讨了身体、心理、政治社会、历史文化、知性、美感、人伦、实存、生死、终极等生命存在的各个层面。汪曾祺拥有“基层文化”和“高层文化”双重文化资源,特别是“高层文化”赋予他强劲的文化创造力。在传统文化不断遭受现代化与全球化侵蚀的语境下,汪曾祺作品丰富的传统基因对于促进民族文化认同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汪曾祺 高层文化 传统基因 民族文化认同
下载PDF
聚焦当代先锋文学中坚力量, 呈现新时代文学教育硕果
20
作者 张清华 邱华栋 《全国新书目》 2024年第8期68-71,共4页
本系列坚持“择新、纳新、出新”的定位要求,围绕“新”字深挖新作者、新精品,述选了由茅盾文学奖得主乔叶、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得主舒辉波等人领衔的优秀青年作家的优质中短篇小说(散文)作品集结成册,旨在向读者展现新时代新征程的... 本系列坚持“择新、纳新、出新”的定位要求,围绕“新”字深挖新作者、新精品,述选了由茅盾文学奖得主乔叶、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得主舒辉波等人领衔的优秀青年作家的优质中短篇小说(散文)作品集结成册,旨在向读者展现新时代新征程的恢宏气象和新时代文学的丰硕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茅盾文学奖 先锋文学 儿童文学 陈伯吹 定位要求 中坚力量 新征程 优秀青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