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84篇文章
< 1 2 9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CPM/PERT及系统仿真技术的项目时间管理——以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探“所”活动组织为例
1
作者 陈海滨 唐海萍 +1 位作者 王娅 张笑寒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16-419,共4页
通过关键路径法(CPM)及计划评审技术(PEPT)建立数学模型,并应用Crystal ball工具进行模拟仿真,较准确地对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探"所"活动总体完成时间进行了预测,有助于更灵活地安排时间和管理项目.
关键词 关键路径法/计划评审技术 模拟仿真 探“所”活动 时间管理
下载PDF
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开放与评估机制对部门实验室建设的推动作用 被引量:13
2
作者 陈实 吴根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72-175,共4页
比较系统地介绍了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开放制度和评估制度,以20多年的统计数据为基础,客观回顾和评价了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开放制度和评估制度对于部门实验室建设发挥的重要推动作用。
关键词 国家重点实验室 开放制度 评估制度
下载PDF
加强宏观管理,完善国家重点实验室布局 被引量:5
3
作者 吴根 陈实 王志成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4-8,共5页
国家重点实验室计划作为我国最成功的科学基地建设计划之一,经过20多年的发展,先后建设了24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布于10个部门以及地方相关科技厅和科研院所,学科分布已经涵盖了37个国家一级自然科学学科中的36个,总体体现了国家重点实... 国家重点实验室计划作为我国最成功的科学基地建设计划之一,经过20多年的发展,先后建设了24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布于10个部门以及地方相关科技厅和科研院所,学科分布已经涵盖了37个国家一级自然科学学科中的36个,总体体现了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紧密结合国家需求的宗旨。为保证国家重点实验室在科技研究前沿的引领作用,强化服务于国家需求的职能,今后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应加强前瞻性、强化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战略性布局和宏观管理部门的调控能力,加强领域分布的针对性和吐故纳新,避免部分研究方向上实验室建设过于集中、实验室水平参差不齐以及相互之间恶性竞争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重点实验室 布局 管理
下载PDF
我国国家重点实验室早期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被引量:4
4
作者 陈实 章文娟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9-11,21,共4页
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我国国家重点实验室早期的建设情况,包括实验室建设背景、运行评估、变更调整等具体内容,以期全面、翔实、准确地反映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发展历程,为国家重点实验室今后的决策管理提供依据。
关键词 国家重点实验室 建设 管理
下载PDF
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研学活动设计——以祁连山生态水文科学考察为例
5
作者 陆峥 金璐 +3 位作者 童雅琴 赵一如 宋长青 杨晓帆 《地理教学》 2023年第12期60-64,共5页
本文以水资源为主线,基于我国西北典型干旱─半干旱区生态环境与人文地理特色,依据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和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地学部重大研究计划,设计了以流域生态水文科普教育为主题的科学考察研学活动,以期为高中地理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 地理研学 科学考察 祁连山 生态水文 地理实践力
下载PDF
基于遥感和GIS的北京湿地生态服务功能评价与分区 被引量:13
6
作者 苗李莉 蒋卫国 +1 位作者 王世东 朱琳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02-108,共7页
湿地(特别是大城市湿地)的分布、生态服务功能及其管理与城市的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质量关系密切。以北京市湿地为例,综合运用遥感、基础地理、野外实测和社会统计等多源数据,借鉴千年生态系统评估(millennium eco-system assessment,MA... 湿地(特别是大城市湿地)的分布、生态服务功能及其管理与城市的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质量关系密切。以北京市湿地为例,综合运用遥感、基础地理、野外实测和社会统计等多源数据,借鉴千年生态系统评估(millennium eco-system assessment,MA)概念框架,利用价值量评价方法,构建基于遥感与GIS的城市湿地生态服务功能评价指标体系;以行政区(县)为评价单元,应用层次分析(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和综合指数等方法对湿地生态服务功能的构成要素进行综合建模分析;分别对北京湿地的"调节"、"供给"、"文化"和"支持"功能类别及其功能综合进行评价分析,得到北京湿地4个功能类别及其综合的湿地功能重要程度分级格局。研究结果表明:①在北京湿地生态服务功能类型中,"调节"和"供给"功能最重要,"文化"功能次之,"支持"功能最弱;②就北京市各区县湿地综合功能的重要性等级而论,密云湿地为"最重要湿地",房山、东城、西城、朝阳、延庆和怀柔的湿地为"重要湿地",平谷、通州、海淀和门头沟的湿地为"比较重要湿地",而大兴、昌平、顺义、石景山和丰台的湿地为"一般重要湿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湿地 功能评价 分区 遥感 地理信息系统(GIS)
下载PDF
基于遥感和GIS的城市湿地资源综合分析—以北京市为例 被引量:4
7
作者 苗李莉 蒋卫国 侯鹏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30-135,共6页
湿地监测和管理是城市规划、生态建设和人居环境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好地认识城市湿地资源,实现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和保护,以北京市为例,在遥感和GIS支持下,对城市湿地资源的分布和结构进行系统分析,在分析城市湿地赋存的地... 湿地监测和管理是城市规划、生态建设和人居环境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好地认识城市湿地资源,实现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和保护,以北京市为例,在遥感和GIS支持下,对城市湿地资源的分布和结构进行系统分析,在分析城市湿地赋存的地理条件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湿地类型及多尺度分布的特征研究,揭示城市湿地的组成结构及格局特征.基于对湿地分布、格局等的综合评价结果,从工程和管理角度提出了加强北京湿地保护的若干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资源 湿地结构与保护 遥感 GIS 北京
下载PDF
论地理学的特性与基本问题 被引量:39
8
作者 宋长青 张国友 +1 位作者 程昌秀 陈发虎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11,共6页
学科通常都具有独立的研究对象、独立的学科问题、独特的学科特征以及独特的社会服务功能。本文从3个方面论述了地理学的属性,进而认识现代地理学的时代特征。①地理学研究对象的演化经历了由简单向复杂的变化过程。在研究实践过程中,... 学科通常都具有独立的研究对象、独立的学科问题、独特的学科特征以及独特的社会服务功能。本文从3个方面论述了地理学的属性,进而认识现代地理学的时代特征。①地理学研究对象的演化经历了由简单向复杂的变化过程。在研究实践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地理系统的复杂属性。②地理的要素、空间与时间相互融合构成了独特的学科问题体系,阐述了不同地理问题的本质区别,进而促进解决不同地理问题的技术与方法体系建设。③"还原论"与"整体论"并举的地理学哲学思维方兴未艾。地理学强调的综合研究在当今时代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在新兴学科和新兴技术的支撑下,出现了地理要素和地理系统并行研究的新格局。本文从地理学研究的基本特征出发,总结了地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探讨地理学驱动机制对地理规律的组合效应。理解地理学关键特征和时代价值,有助于探索地理学的社会发展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学属性 地理学基本问题 格局-过程-机理
下载PDF
地理空间视角下耕地资源新认知体系构建 被引量:6
9
作者 叶思菁 宋长青 +3 位作者 高培超 程锋 任书义 杜彬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25-240,共16页
耕地是在自然资源要素和人为活动的共同作用下,以食物生产为核心,兼具生活、生态、文化等多重功能的复杂综合体,其成为资源的本质是“空间的可利用性”。地理学特有的“要素、空间与时间相互融合的视角”为理解耕地资源空间格局、时空... 耕地是在自然资源要素和人为活动的共同作用下,以食物生产为核心,兼具生活、生态、文化等多重功能的复杂综合体,其成为资源的本质是“空间的可利用性”。地理学特有的“要素、空间与时间相互融合的视角”为理解耕地资源空间格局、时空变化及影响、驱动因素等问题提供了重要支撑。发展地理空间视角下耕地资源综合认知理论与方法,是探索耕地保护与利用协同路径的关键环节。该文根据已有耕地资源质量、价值研究探讨耕地资源内涵,包括:解析耕地资源自然层、生计层、制度层、意识层的“要素-功能-价值”级联关系;梳理耕地资源多尺度、整体性、区域性与动态性特征。在此基础上,该文提出耕地资源认知理论框架,提出从耕地资源利用-本底-效益三方面综合认知耕地资源格局;发展耦合利用-本底-效益的耕地资源过程模型;解析文化传统、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作物产量未来需求的影响机制。探讨了土地适宜性、资源环境承载力、耕地质量与价值、耕地集约利用、地理权衡、地理耦合、复杂地理系统等领域理论研究对认知耕地资源的支持。最后,从星空地一体化耕地资源感知、高性能时空数据处理、时空格局与过程分析、多情景空间模拟与优化四方面探讨耕地资源认知关键技术体系及面临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耕地 资源描述框架 地理空间 集约利用 复杂地理系统
下载PDF
顾及土地利用强度和生态-经济权衡的四川省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预测与热点分析
10
作者 高怡凡 宋长青 +2 位作者 王元慧 叶思菁 高培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958-3969,共12页
中国致力于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为缓解气候变化的全球性目标贡献力量。人类活动引起的土地变化是造成碳排放的主要原因之一。四川省森林资源丰富,具有较高的经济增长潜力和重要的生态地位,是中国实现碳中和的关键区域之一。为从土地... 中国致力于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为缓解气候变化的全球性目标贡献力量。人类活动引起的土地变化是造成碳排放的主要原因之一。四川省森林资源丰富,具有较高的经济增长潜力和重要的生态地位,是中国实现碳中和的关键区域之一。为从土地管理的角度为中国的碳中和提供政策支持,本文在顾及土地利用强度和生态-经济权衡的情景下预测了四川省2030年的土地变化,提出了顾及土地利用强度的陆地生态系统未来碳储量估算方法,并估算了四川省2030年的碳储量。结果表明,四川省若能在未来平衡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可在2030年同时实现经济生产总值(相对于2020)增加约34%和碳储量增加约3%。为实现上述目标,四川省未来具体需加强西北部高原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和高原亚寒带半湿润地区的林地和湿地的保护与扩张,并促进以成都为核心的四川省东南部中亚热带湿润地区城市的均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强度 土地变化模拟 碳储量 经济效益 生态效益
下载PDF
基于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的极端干旱气象对西南地区生态系统影响遥感分析 被引量:32
11
作者 王维 王文杰 +4 位作者 李俊生 吴昊 许超 刘孝富 刘锬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447-1455,共9页
以年际同期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作为评价指标,分析极端干旱气象对西南地区生态系统影响的时空分布特征,提出旱灾可能造成的生态影响及应采取的管理和科研措施.结果表明:2009年8月—2010年3... 以年际同期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作为评价指标,分析极端干旱气象对西南地区生态系统影响的时空分布特征,提出旱灾可能造成的生态影响及应采取的管理和科研措施.结果表明:2009年8月—2010年3月,西南地区的生态系统受极端干旱天气影响显著,威胁程度呈上升趋势;贵州、广西和云南三省(自治区)受干旱影响的生态系统面积先后超过各省份生态系统总面积的80%,生态系统强度变差区集中在云南的中东部、贵州西南部和广西西北部等地区;农田生态系统受损严重,农作物大面积枯死或绝收;大量水库、池塘干涸,河流水位明显下降,部分河流断流,危及水生生物生存;自然植被影响明显,植被生长明显受到抑制,干热河谷地带和岩溶地形区域植被大面积退化,威胁当地生物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等分辨率成像分光辐射计(MODIS) NDVI 极端干旱气象 西南地区 生态系统影响
下载PDF
基于遥感影像的城市热岛容量模型及其应用--以北京地区为例 被引量:27
12
作者 周纪 陈云浩 +2 位作者 李京 翁齐浩 易文斌 《遥感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34-742,共9页
城市热岛的定量化分析对于客观刻画热岛的物理特征、了解其对城市人居环境质量的影响等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区域尺度上城市热岛遥感研究缺乏定量、有效衡量指标的状况,为充分反映热岛信号的空间变化特征,按照热岛检测-热岛信号函数模拟-... 城市热岛的定量化分析对于客观刻画热岛的物理特征、了解其对城市人居环境质量的影响等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区域尺度上城市热岛遥感研究缺乏定量、有效衡量指标的状况,为充分反映热岛信号的空间变化特征,按照热岛检测-热岛信号函数模拟-热岛容量建模的思路,建立了城市热岛容量模型。以北京城市热岛为对象的应用实例证明该模型能够综合热岛强度和热岛面积等多方面信息,满足城市热岛定量化分析的需求。研究结果表明,由于不同主导因子的影响,北京城市热岛存在显著的昼夜和季节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热岛容量 地表温度 MODIS 遥感
下载PDF
中国北方沙区城市风沙灾害危险度评价--基于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16
13
作者 岳耀杰 王静爱 +3 位作者 易湘生 史培军 邹学勇 张峰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5-20,共6页
开展风沙灾害危险度评价研究,对促进中国北方沙区城市的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灾害系统理论,构建了城市风沙灾害系统动力学模型,对中国北方沙区城市风沙灾害危险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中国北方沙区风沙灾害高危城市主要... 开展风沙灾害危险度评价研究,对促进中国北方沙区城市的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灾害系统理论,构建了城市风沙灾害系统动力学模型,对中国北方沙区城市风沙灾害危险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中国北方沙区风沙灾害高危城市主要分布在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周边和古尔班通特沙漠南缘、甘肃省以及宁—陕—蒙3省区接壤区。重度危险以上的城市共计35个,占参评城市的51%,其中,极度危险的城市有12个,由西向东依次为乌鲁木齐、和田、中卫、乌海、包头、榆林、通辽等。近邻沙源是城市风沙灾害的主要诱因,应该加以重点治理;经济发达城市应该重点保护。减轻土壤风蚀的城市周边沙化土地利用格局优化的方法与技术应是防治城市风沙灾害的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北方沙区 城市风沙灾害 危险度评价 遥感 地理信息系统 模型
下载PDF
北京市平谷区农村居民点用地生态服务功能分析 被引量:14
14
作者 姜广辉 张凤荣 +2 位作者 谭雪晶 霍荟阁 赵婷婷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10-216,共7页
该文使用同期土地利用现状图以及采用了不同土地利用分类方法的北京市集体土地地籍调查图,分析了现行土地分类下北京市平谷区农村居民点内部的农用土地存在及其结构,测算了其所具有的生态服务价值。研究结果发现农村居民点作为一种混合... 该文使用同期土地利用现状图以及采用了不同土地利用分类方法的北京市集体土地地籍调查图,分析了现行土地分类下北京市平谷区农村居民点内部的农用土地存在及其结构,测算了其所具有的生态服务价值。研究结果发现农村居民点作为一种混合地类存在,具有一定的生态服务功能。这些生态服务类型的存在对农村居民点内部生态环境的维持起着重要作用;不同区域农村居民点的生态服务功能组成发生着规律性变化。研究结果对于当前"农村居民点用地减少与城镇用地增加的挂钩"工作的开展、建立区域环境—经济综合核算体系以及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 区域规划 农村 居民点 生态服务功能 土地利用分类 北京市平谷区
下载PDF
北京市平谷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动态 被引量:24
15
作者 李波 宋晓媛 +2 位作者 谢花林 郝利霞 张书慧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2251-2258,共8页
以北京市平谷区1995年和2004年土地利用/覆被数据为基础,利用中国不同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表对平谷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了动态分析.结果表明:平谷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由1995年的3.291×109元减少到2004年的3.044... 以北京市平谷区1995年和2004年土地利用/覆被数据为基础,利用中国不同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表对平谷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了动态分析.结果表明:平谷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由1995年的3.291×109元减少到2004年的3.044×109元,变化幅度为-7.50%;耕地和水域面积的减少是该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丧失的最主要原因;研究区水域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量最大,森林生态系统对平谷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贡献最大;该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动态变化凸显出研究区土地利用结构的不合理性,应加大研究区森林、农田和水域面积的比重,严格控制耕地向建设用地的转化.作为北京市的应急水源地和生态涵养区,今后须加强对平谷区生态和环境保护力度,促进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以保障首都水资源和生态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市平谷区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动态分析
下载PDF
北京城市不透水层覆盖度遥感估算 被引量:36
16
作者 周纪 陈云浩 +1 位作者 张锦水 李京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2007年第3期13-17,27,共6页
应用线性光谱混合模型研究城市环境生物物理组成,端元的确定是其关键。城市地表同物异谱现象显著,光谱变异强烈,对于高反照率地物尤其突出。端元的光谱变异对线性光谱混合模型拟合结果产生重要影响。以同种纯净地物光谱曲线形状具有相... 应用线性光谱混合模型研究城市环境生物物理组成,端元的确定是其关键。城市地表同物异谱现象显著,光谱变异强烈,对于高反照率地物尤其突出。端元的光谱变异对线性光谱混合模型拟合结果产生重要影响。以同种纯净地物光谱曲线形状具有相似性为出发点,提出了一种端元优化选取方法,在此基础上计算了北京城市地表不透水层覆盖度。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小端元光谱变异性对线性光谱混合模型拟合结果的影响,进而提高城市不透水层覆盖度的估算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元 光谱相似性 线性光谱混合模型 不透水层 城市生物物理组成
下载PDF
快速城市化地区自然/半自然景观空间生态风险评价研究--以北京为例 被引量:70
17
作者 李景刚 何春阳 李晓兵 《自然资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3-47,共15页
有效、合理地评估快速城市化过程中自然/半自然景观的生态风险,对于优化城市土地利用格局、降低和防范城市生态环境风险,非常必要。论文在利用遥感和G IS技术测量北京1991~2004年景观变化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多因素景观空间生态风险评... 有效、合理地评估快速城市化过程中自然/半自然景观的生态风险,对于优化城市土地利用格局、降低和防范城市生态环境风险,非常必要。论文在利用遥感和G IS技术测量北京1991~2004年景观变化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多因素景观空间生态风险评价模型,并以此对北京地区1991~2004年快速城市扩展过程中的自然/半自然景观的空间生态风险水平进行了评估分析。具体结论为:①伴随着快速城市化过程,1991~2004年北京景观变化的主要特征为人工建筑景观持续增加以及耕地景观大量减少;同时,山区林地景观增加也比较明显。②研究区自然/半自然景观的生态风险水平总体表现出上升的趋势。其中,山区自然景观空间生态风险水平要明显低于平原区,受区域快速城市化过程影响相对较小。③研究区各种自然/半自然景观类型间生态风险水平也存在一定的不同。其中,森林景观的生态风险最低,而混合景观的生态风险最高,受区域快速城市化过程的影响最为明显。④研究区新增建设用地景观单元主要来源于耕地和混合两种景观类型,其中混合景观所占比重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空间生态风险 自然/半自然景观 城市化 土地利用 北京地区
下载PDF
2001—2010年洞庭湖生态系统质量遥感综合评价与变化分析 被引量:44
18
作者 陈强 陈云浩 +3 位作者 王萌杰 蒋卫国 侯鹏 李营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4347-4356,共10页
生态系统质量能够反映生态系统的重要特征,是表征生态环境质量和服务功能的重要指标。在生态系统质量的理论框架指导下,结合GIS综合指数法,利用遥感数据和土地覆被数据,对2001—2010年洞庭湖区域各生态系统类型进行生态系统质量综合评... 生态系统质量能够反映生态系统的重要特征,是表征生态环境质量和服务功能的重要指标。在生态系统质量的理论框架指导下,结合GIS综合指数法,利用遥感数据和土地覆被数据,对2001—2010年洞庭湖区域各生态系统类型进行生态系统质量综合评价和变化分析。以NPP年均值和变异系数构建生态系统生产能力指数(EPI)和稳定性指数(ESI),结合PSR模型和AHP层次分析法构建生态系统承载力指数(EBCI),并基于熵值权重法,构建生态系统质量遥感综合评价模型,实现对生态系统生产能力、稳定性和承载力三方面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洞庭湖区域生态系统质量综合评价分数达到59.81(总分100),而且在三项指数评价中,各指数均值分别为72.79、52.21和71.86,可见洞庭湖区域生态系统稳定性略差。三项指数在2001—2010年期间变化表现不同,EPI和EBCI分别下降8.85%和9.11%,ESI小幅度上升3.09%;整体生态系统质量在2001—2010年呈现逐年降低趋势,下降5.97%,平均变化率为-0.508/年。针对各生态系统类型的分析可知,森林生态系统质量高于其他生态系统类型,湿地生态系统质量最低,同时在这十年间,湿地生态系统质量下降最明显,降幅达12.97%,森林生态系统质量变化较小,降幅只有2.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质量 综合指数法 熵值权重法 洞庭湖 遥感变化分析
下载PDF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在土地利用规划战略环境评价上的应用--以北京市为例 被引量:20
19
作者 许旭 李晓兵 +1 位作者 符娜 李超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382-1388,共7页
战略环境评价以其高层次和直接性的特点,被运用到政策和计划、规划的评价上。战略环境评价在土地利用规划评价上的应用研究已经广泛的开展,本文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引入到战略环境评价中来,使其作为评价方法对北京市1996年~2010年... 战略环境评价以其高层次和直接性的特点,被运用到政策和计划、规划的评价上。战略环境评价在土地利用规划评价上的应用研究已经广泛的开展,本文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引入到战略环境评价中来,使其作为评价方法对北京市1996年~2010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了战略环境评价。结果表明,北京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规划期内增加了23.90×108元,规划起到了增加生态效益的效果。然而由于人口增长速度快,规划期间内生态系统人均服务价值则呈下降趋势,生态环境的保护建设力度滞后于人口增长的速度;为缓解生态系统人均服务价值下降的趋势,则需要对规划进行一定的修改和补充,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的力度。而2006年的土地利用数据也表明,该规划在实施方面与目标存在一定的偏差,需要加大实施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战略环境评价 北京
下载PDF
片蚀与细沟间侵蚀过程中地表微地形的变化 被引量:20
20
作者 郑子成 吴发启 +1 位作者 何淑勤 赖腊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31-937,共7页
采用室内人工模拟降雨和地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4种人为管理措施地表微地形在片蚀和细沟间侵蚀过程中的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雨强下,各管理措施坡面地表微地形表现出了一定程度的不规则性。不同雨强和管理措施条件下,... 采用室内人工模拟降雨和地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4种人为管理措施地表微地形在片蚀和细沟间侵蚀过程中的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雨强下,各管理措施坡面地表微地形表现出了一定程度的不规则性。不同雨强和管理措施条件下,各等级的高程在片蚀阶段和细沟间侵蚀阶段都发生了相互转移;其中第Ⅰ级和第Ⅱ级转移出最多,且在细沟间侵蚀阶段后也只有很少部分转移至第Ⅰ级、第Ⅱ级;第Ⅲ级地表高程转移最少,且有大部分的其他等级的高程转入第Ⅲ级,这两个侵蚀阶段在0~0.01 m和0.01~0.03 m区域最易发生土壤堆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地形起伏 管理措施 变化特征 片蚀 细沟间侵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