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强迫闯入问卷修订版在中国大学生和临床样本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尉玮 王建平 +1 位作者 何丽 闫煜蕾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8-63,共6页
目的:将强迫闯入问卷修订版(ROII)引入中国,检验其在中国大学生和临床样本中的信效度与因素结构,并考察其诊断敏感性,建立量表的临床分界点。方法:通过方便取样对1545名大学生和169焦虑症的门诊患者进行测查;严格按照双盲方法对问卷进... 目的:将强迫闯入问卷修订版(ROII)引入中国,检验其在中国大学生和临床样本中的信效度与因素结构,并考察其诊断敏感性,建立量表的临床分界点。方法:通过方便取样对1545名大学生和169焦虑症的门诊患者进行测查;严格按照双盲方法对问卷进行翻译;选用强迫量表修订版、帕多瓦量表、焦虑自评量表以及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作为效度量表;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诊断敏感性。结果:验证性因素分析发现大学生样本和临床样本都支持原有的两因素模型(自发性强迫与反应性强迫)。总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4-0.99,重测信度为0.70,聚合效度(0.36-0.67)、效标效度较好(P<0.05),区分效度可接受(0.10-0.40)。总量表在非临床样本(AUC=0.75,95%CI=0.70-0.80)和临床样本(AUC=0.59,95%CI=0.50-0.69)中均有很好的诊断敏感性,分界点分别为17.5和20.5。结论:强迫闯入问卷修订版在中国大学生和临床样本中都表现出良好的信效度和稳定的因素结构,且具有较好的诊断敏感性,可以在中国文化下使用,并尝试作为临床评估的辅助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迫闯入问卷修订版(ROII) 临床样本 信度 效度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原文传递
囤积量表修订版在中国大学生中的修订 被引量:20
2
作者 唐谭 王建平 +1 位作者 唐苏勤 赵丽娜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1-24,共4页
目的:在中国大学生中修订囤积量表修订版(Saving Inventory-Revised,SI-R)并检验该量表的信效度。方法:采用双盲翻译获得的中文版SI-R对2100名大学生施测,收回有效问卷1979份。进行因素分析以检验其结构效度,用帕多瓦量表、流调中心抑... 目的:在中国大学生中修订囤积量表修订版(Saving Inventory-Revised,SI-R)并检验该量表的信效度。方法:采用双盲翻译获得的中文版SI-R对2100名大学生施测,收回有效问卷1979份。进行因素分析以检验其结构效度,用帕多瓦量表、流调中心抑郁量表和Zung焦虑自评量表来检验聚合效度和区分效度,并检验其内部一致性。3-4周后随机抽取229名大学生进行重测,以检验其重测信度。结果:①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中文版SI-R不符合原三因素模型;②探索性因素分析后得到两个因子:过分获得-难以丢弃、堆积;③SI-R总量表的Cronabachα系数为0.893,过分获得-难以丢弃分量表和堆积分量表的α系数分别为0.829和0.830;4周后的总量表重测信度为0.561,过分获得-难丢弃分量表和堆积分量表重测信度分别为0.533和0.545;④SI-R总量表与强迫症状、焦虑和抑郁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31、0.355和0.343(P<0.01)。结论:中文版SI-R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可以在中国文化下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囤积量表中文版 信度 效度 大学生
原文传递
大学生的强迫特征与自闭特征 被引量:5
3
作者 唐苏勤 王建平 +2 位作者 刘君 孙宏伟 唐谭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53-355,共3页
目的:考察大学生群体中强迫特征与自闭特征的关系,为深入探讨强迫症与自闭谱系障碍的关系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方便取样,选取大学生1918名;用帕多瓦量表(Padua Inventory,PI)和自闭症量表(Autism-SpectrumQuotient,AQ)进行测查。结果:①... 目的:考察大学生群体中强迫特征与自闭特征的关系,为深入探讨强迫症与自闭谱系障碍的关系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方便取样,选取大学生1918名;用帕多瓦量表(Padua Inventory,PI)和自闭症量表(Autism-SpectrumQuotient,AQ)进行测查。结果:①男生在受驱使与行为失控感、检查、强迫症状总分、对细节的注意、沟通能力、想象能力和自闭症状总分上的得分均高于女生;②强迫症状总分及各因素均与自闭症状总分及各因素呈显著正相关,其中强迫症状总分与自闭症状总分的相关为0.310(P<0.01);③强迫特征高低分组(前后27%)和自闭特征高低分组(前后27%)具有良好的一致性(kappa=0.531,P<0.001)。结论:大学生强迫特征与自闭特征存在部分重叠,提示强迫症和自闭谱系障碍可能在病理机制等更深层的方面存在相似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迫特征 自闭特征 重叠 大学生
原文传递
元认知问卷在中国大学生中的修订 被引量:10
4
作者 范文超 符仲芳 +3 位作者 徐慰 朱雅雯 余萌 王建平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48-452,共5页
目的:修订元认知问卷30题版(MCQ-30),并考察其在中国大学生被试中的信效度。方法:首先选取172名大学生被试进行预测试,据此调整题目,确定最终版内容;正式施测中,共选取了657名被试进行问卷施测;两周后,选取96名被试进行重测。结果:所有... 目的:修订元认知问卷30题版(MCQ-30),并考察其在中国大学生被试中的信效度。方法:首先选取172名大学生被试进行预测试,据此调整题目,确定最终版内容;正式施测中,共选取了657名被试进行问卷施测;两周后,选取96名被试进行重测。结果:所有题目区分度良好,所有的题总相关均显著(r介于0.366-0.633之间,Ps<0.01)。验证性因素分析的结果表明原始问卷结构在数据中的模型拟合(χ~2=877.010,χ~2/df=2.29,RMESA=0.039,CFI=0.923,TLI=0.912,SRMR=0.049)良好,5因子包括:认知自信、对担忧的积极信念、认知自我意识、担忧的无法掌控/危险、控制想法的需要。问卷总体及各维度Cronbachα系数、重测信度、分半信度分别介于0.735-0.897、0.593-0.741、0.715-0.871之间,同时效标关联效度良好,问卷与帕多瓦量表、特质焦虑量表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7、0.37(Ps<0.01)。结论:MCQ-30中文版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作为中国大学生元认知水平的测量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认知/元认知问卷 信度 效度
原文传递
女大学生身体意象失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2
5
作者 尉玮 梁媛 +2 位作者 徐慰 何丽 王建平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71-472,共2页
社会定义女性以瘦为美,身材苗条是快乐、成功、有活力的象征,而肥胖则是懒惰、缺乏意志力[1].当苗条逐渐演变为社会价值的参照标准,“瘦理想”模型造成的瘦身压力也在年轻女性群体中普遍深入[2],越来越多的人把关注点指向了自己的体形,... 社会定义女性以瘦为美,身材苗条是快乐、成功、有活力的象征,而肥胖则是懒惰、缺乏意志力[1].当苗条逐渐演变为社会价值的参照标准,“瘦理想”模型造成的瘦身压力也在年轻女性群体中普遍深入[2],越来越多的人把关注点指向了自己的体形,以避免在社会上遭到排挤.由此也引出了一个普遍的现象:身体意象失调(body image disturbance),即个体对自己身体的认知失调,这种现象通常会引起消极情感体验并导致适应不良的行为[3].研究发现,身体意象失调在女大学生中尤为突出,包括对身材、肤色、身高等多方面的不满[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大学生 失调 身体 影响因素 意象 身材苗条 女性群体 IMAGE
原文传递
哀伤认知问卷在中国丧亲者样本中的修订 被引量:11
6
作者 尉玮 王建平 +2 位作者 何丽 谢秋媛 唐苏勤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46-250,255,共6页
目的:将哀伤认知问卷(GCQ)引入中国,检验其在中国丧亲者样本中的信效度。方法:严格按照双盲方法对GCQ进行翻译;招募450名自愿参与的丧亲者接受测查;选用延长哀伤问卷、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清单、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作为效度量表... 目的:将哀伤认知问卷(GCQ)引入中国,检验其在中国丧亲者样本中的信效度。方法:严格按照双盲方法对GCQ进行翻译;招募450名自愿参与的丧亲者接受测查;选用延长哀伤问卷、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清单、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作为效度量表。结果:丧亲者样本的验证性因素分析支持GCQ的九因素模型(因素间相关)。总量表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97,重测信度为0.76,聚合效度较好(0.45-0.73),区分效度可接受(0.28-0.53)。在控制基本信息后,哀伤组的GCQ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F(1,435)=129.40,P=0.000]。结论:中文版GCQ在中国丧亲者样本中表现出了良好的信效度和稳定的因素结构,可以在中国文化下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文版GCQ 丧亲者样本 信度 效度
原文传递
社会支持对青少年焦虑的影响:情绪调节策略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37
7
作者 邢怡伦 王建平 +1 位作者 尉玮 闫煜蕾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79-1082,共4页
目的:探讨青少年社会支持与情绪调节策略使用频率及焦虑水平间的关系。方法:以453名12-19岁青少年为研究对象,用主观感知社会支持问卷,情绪调节量表和儿童焦虑相关障碍筛查表进行测量。结果:情绪调节策略在社会支持和青少年焦虑之间起... 目的:探讨青少年社会支持与情绪调节策略使用频率及焦虑水平间的关系。方法:以453名12-19岁青少年为研究对象,用主观感知社会支持问卷,情绪调节量表和儿童焦虑相关障碍筛查表进行测量。结果:情绪调节策略在社会支持和青少年焦虑之间起中介作用:①社会支持水平的提高促进重新评价策略的使用,进而有助于降低个体的焦虑水平;②社会支持水平的提高会抑制表达抑制策略的使用,进而有助于降低个体的焦虑水平。结论:两种情绪调节策略在社会支持与焦虑之间发挥了不同的作用,这一发现有助于为临床研究及干预提供新的思路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观感知社会支持 情绪调节策略 青少年焦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