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1篇文章
< 1 2 4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时代教师教育的内涵、使命与发展方向——专访北京师范大学朱旭东教授 被引量:1
1
作者 朱旭东 张军 《教师教育学报》 2024年第3期1-8,共8页
朱旭东教授作为我国教师教育领域的权威专家之一,在教师教育理论和实践领域都有着深厚的学术造诣。朱旭东教授在我国率先提出了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转变的观点,并从国际比较、制度设计、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等多个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取得... 朱旭东教授作为我国教师教育领域的权威专家之一,在教师教育理论和实践领域都有着深厚的学术造诣。朱旭东教授在我国率先提出了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转变的观点,并从国际比较、制度设计、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等多个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教师教育事业的发展。朱旭东教授重点论述了新时代背景下教师教育的内涵、时代使命和发展方向。在对教师教育内涵的分析中,朱旭东教授认为教师教育是聚焦教师终身发展的立体化教育体系,既包含教师的职前职后教育体系,也包含教师教育机构和制度体系。朱旭东教授认为教师教育学科具有三重属性:既是一项国家事业,也是一个学术范畴,同时还是一项实践性工作。教师教育不但要实现自身的现代化发展,还要促进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贡献力量。朱旭东教授还指出,我国教师教育的发展方向是建设均衡而有质量的特色化教师教育体系,尤其要重视发展学科教师教育,由此推动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建设,让教师教育学科为国家基础教育发展发挥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教育 职前教师 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教育体系 学科教师教育
下载PDF
高质量教师教育学科体系建设--以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为例 被引量:7
2
作者 朱旭东 李琼 +1 位作者 宋萑 张军 《中国教师》 2021年第6期6-9,共4页
教师教育学科作为新兴学科,既具有一般学科的共性,还具有三个方面的特殊属性,即教师教育学科的国家事业属性、学术领域属性和实践属性。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建设高质量教师教育学科体系的主要路径包括强化平台建构、优化人才... 教师教育学科作为新兴学科,既具有一般学科的共性,还具有三个方面的特殊属性,即教师教育学科的国家事业属性、学术领域属性和实践属性。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建设高质量教师教育学科体系的主要路径包括强化平台建构、优化人才培养、创新科学研究、推进智库建设、承担社会服务、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六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教育 教师教育学科 学科体系建设
原文传递
“十三五”时期的教师教育展望——专访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朱旭东 被引量:5
3
作者 江丽莉 朱旭东 《中国教师》 2016年第1期23-28,共6页
中国教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要加强教师队伍特别是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对此,您如何解读?您和您的研究团队在"十三五"期间,将重点关注哪些方面的问题,开展哪些方面的工作?
关键词 教师培训模式 朱旭东 乡村教师 学习过程 大学教师 教学学习 城乡教师 教师身份 整体性问题 模式基础
原文传递
U-S合作伙伴关系“三级协同多维度”体系的构建与反思——以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为例 被引量:15
4
作者 袁丽 石中英 朱旭东 《大学(研究)》 2015年第12期37-52,共16页
一、研究背景20世纪70年代,欧美兴起大学与中小学结为伙伴、合作探索中小学学校改进及教师专业发展等问题(即“University—School Partnership”,简称“U—S”伙伴合作或“U—S”合作)的教育研究新路向。
关键词 合作伙伴关系 北京师范大学 教育学 维度 协同 专业发展 中小学
下载PDF
国际教师教育教学法研究的特征、知识建构及启示 被引量:1
5
作者 徐淼 宋萑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8-113,共16页
在教师教育领域建立一套有效的、系统的教师教育教学法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但是我国还未形成教师教育教学法的系统知识来回应现实实践,国际研究可为此提供视野与基础。当前国际上关于教师教育教学法的研究呈现出强调教学专业复杂性... 在教师教育领域建立一套有效的、系统的教师教育教学法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但是我国还未形成教师教育教学法的系统知识来回应现实实践,国际研究可为此提供视野与基础。当前国际上关于教师教育教学法的研究呈现出强调教学专业复杂性、形成教“教”与学“教”的基本框架、重视教学推理与思考明确化、发展多种立场或取向、关注理论与实践关系等特征。围绕这些关注点,可构建起包含教师教育教学法价值论、本体论、主体论、方法论与实践论的知识体系。这启示我国学界未来在教师教育实践的整体系统下,针对教师教育教学法重构内涵、建设多样态的学术共同体、推进多学科理论建构与实证探索并行的路径,并作用于中国自主的教师教育知识体系与教师教育学科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教育教学法 教“教” 学“教” 知识体系 教师教育学科建设
下载PDF
教育实习质量保障制度研究——以S师范大学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沈辉 王雪薇 +1 位作者 周钧 赵英 《教育导刊》 2023年第6期79-88,共10页
为保障教育实习质量,S师范大学构建了以实习基地建设、三方协商沟通为主的外部质量保障制度,以实习前期、实习过程及实习评价为主的内部质量保障制度,内外保障制度在提升教育实习质量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其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两类... 为保障教育实习质量,S师范大学构建了以实习基地建设、三方协商沟通为主的外部质量保障制度,以实习前期、实习过程及实习评价为主的内部质量保障制度,内外保障制度在提升教育实习质量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其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两类指导教师在教学指导上交流、合作不足;高校指导教师承担管理和教学指导双重任务,前者工作量远超后者;高校指导教师缺乏从研究的角度反思教育实习活动;实习手册中缺少对计划、日志、总结等材料撰写质量的引导。从改进的角度来说,要鼓励两类指导教师建立交流与合作的制度;鼓励高校指导教师以研究的视角参与教育实习;减免高校指导教师的管理工作,让他们真正履行教学指导的职责;补充实习手册中对计划、日志、总结等材料撰写质量的引导。基于此可建构更良性的保障教育实习质量的外部与内部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实习 质量保障制度 高校指导教师 师范生
下载PDF
新课标背景下项目式学习如何在中小学落地——访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桑国元教授 被引量:3
7
作者 刘源 桑国元 《教师教育论坛》 2022年第10期5-8,共4页
项目式学习被称为“PBL”(Project-Based Learning)或“PL”(Project Learning),近二三十年被欧美国家广泛应用在教育领域中。我国十多年前就有项目式学习的声音出现,只是在日常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还比较有限。2022年4月,教育部发布《义... 项目式学习被称为“PBL”(Project-Based Learning)或“PL”(Project Learning),近二三十年被欧美国家广泛应用在教育领域中。我国十多年前就有项目式学习的声音出现,只是在日常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还比较有限。2022年4月,教育部发布《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项目式学习”成为课程方案中的关键词,受到教育研究者和一线教师的关注。相较于常规课堂,项目式学习中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习方式以及师生关系都发生了较大转变。在新课标推出的背景下,如何基于现有教育资源与素材进行项目开发,又如何探索项目实施流程、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等策略引导学生基于项目进行探究式学习,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将是中小学一线教师践行新课标理念,推动新课标落地实施的重要课题。桑国元教授是北京师范大学项目学习课题组负责人,多年来一直从事教师专业发展、课程与教学论和项目式学习的研究和实践。在本次采访中,桑国元教授将基于新课标理念,引领我们认识项目式学习的概念和内涵,了解开展项目式学习的路径,并对基于项目式学习的“教—学—评”一体化给出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项目式学习 现有教育资源 一线教师 义务教育课程 学科核心素养 新课标理念 师生关系 课程方案
下载PDF
教育家精神与乡村教师专业发展 被引量:3
8
作者 宋文霞 侯红霞 《中小学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12,共4页
推动教育强国建设要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强化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由于城乡发展不平衡,乡村教师专业发展面临多重困境,如何由“入乡”走向“扎根”是乡村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的提出首先为乡村教师专业... 推动教育强国建设要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强化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由于城乡发展不平衡,乡村教师专业发展面临多重困境,如何由“入乡”走向“扎根”是乡村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的提出首先为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内在结构的更新提供了精神引领,包括专业理念、专业知能、专业服务精神及自我专业发展意识的更新;其次为乡村教师专业发展体系的拓展提供了新思路,体现在基于素养提升的培训体系、基于自我理解的自主学习管理体系、基于生态转变的共同体体系;最后为国家和社会支持与保障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指明了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教师专业发展 教育家精神 专业发展意识 实践性知识 教师学习共同体
下载PDF
中国教师教育自主知识构建:意涵、进展与机制
9
作者 宋萑 徐淼 吴雨桐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0-53,共24页
强教必先强师,构筑基于自主知识的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是中国当前的关键任务。在强调教师教育的科学性和学科性的基础之上,知识的涵义及其内在分析、外在整合的两条判定条件被界定,自主知识的意蕴从原创性、调适性和批判性三个方面得... 强教必先强师,构筑基于自主知识的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是中国当前的关键任务。在强调教师教育的科学性和学科性的基础之上,知识的涵义及其内在分析、外在整合的两条判定条件被界定,自主知识的意蕴从原创性、调适性和批判性三个方面得到阐明。自主知识的生产指向单个/份研究,涉及学术研究论文内部获得结论、生产知识的过程;自主知识的增长指代知识生成的纵切面,涉及不同学术研究之间如何互动、交流、迭代或递归。为了更清晰、具体、深入地呈现中国教师教育的研究进展、自主知识及其生产与增长情况,研究将教师教育划分为六个研究议题:目的与价值;招考、选拔与入口;师范生、教师教育者的素养;学习与发展;环境及其作用;系统。全文通过系统文献综述、内容分析与案例分析展开,所分析的文献主要是2011年《教师教育课程标准》颁布以来的科学研究,尤其是核心期刊论文与实证研究论文。在中国教师教育自主知识的生产与增长部分,政策、实践与理论三个驱动源对于该过程的影响被单独剖析,并以经典案例综合展现中国教师教育自主知识生成的驱动源、内在过程与动态机制。从当前中国教师教育自主知识构建的现状来看,已然有许多成果,整体上存在内在分析性强、外在整合性弱、演绎为主、归纳为辅、批判与否证不足的特征,未来还需在进一步解决教师教育领域长期面对的诸多核心问题的背景下持续走出独属于中国的教师教育科学建设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教育 自主知识 职前培养 知识生产 知识增长
下载PDF
新时代高质量小学教师教育体系重建:为了儿童的全面发展
10
作者 朱旭东 康晓伟 黄蓝紫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2-59,共8页
新时代高质量小学教师教育体系是实现小学教师教育供给侧与需求侧趋于平衡的高质量,并最终指向为儿童的全面发展。它将小学教育作为一门科学与专业的教育,是一种整体上思考小学教师教育活动运行规律的方法论,是“体”与“系”及其相互... 新时代高质量小学教师教育体系是实现小学教师教育供给侧与需求侧趋于平衡的高质量,并最终指向为儿童的全面发展。它将小学教育作为一门科学与专业的教育,是一种整体上思考小学教师教育活动运行规律的方法论,是“体”与“系”及其相互关系的有机统一。新时代我国小学教师教育体系存在的问题包括当前小学教师教育体系无法满足我国新时代教育战略需求,无法满足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建设需求。基于此,研究提出中国新时代高质量小学教师教育体系重建的路径:因地制宜构建多元化多类型多层次的专门小学教师培养机构体系;提高师范生的招生质量,确保新时代小学教师教育体系的生源质量;加强小学教师教育者队伍建设,为新时代小学教师教育体系提供师资保障;加强学科建设,重塑以高等知识为基础的小学教师教育课程建设;重构“理论-实践”相互激活的新时代小学教师教育教学模式;通过协同提质,重构新时代小学教师教育体系的组织保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小学教师教育 小学教师教育体系 小学教师队伍 儿童全面发展
下载PDF
教师教育者教学专业性的追问——X师大教师教“教”的个案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徐淼 宋萑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0-51,共12页
我国教师教育者的教学专业性亟待提升,探究教师教育者的教“教”过程为理解和解决此问题提供一种分析透镜。以关系性、抉择性的“张力”为理论视角,并以“教学法-内容-学生”为三维分析框架,通过质性研究方法探究X师大教师如何理解与实... 我国教师教育者的教学专业性亟待提升,探究教师教育者的教“教”过程为理解和解决此问题提供一种分析透镜。以关系性、抉择性的“张力”为理论视角,并以“教学法-内容-学生”为三维分析框架,通过质性研究方法探究X师大教师如何理解与实施教“教”。研究发现,大学教师教育者的教“教”之知是一种现实观照下的理想主义,教“教”之行则是路径依赖中的谨慎探索。在他们知行合一的“假相”里,潜藏着对教师教育者教学专业性是寻求确定性还是寻求“探险”的追问。未来教师教育者应发展一种寻求不确定性的学术,从内容转化走向教学法转化,并在教师教育教学法的更新迭代中实现发展与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教育者 教学专业性 教“教” 职前培养 教师教育教学法
下载PDF
教育家精神融入教师日常专业学习的路径与机制
12
作者 李琼 张美琪 杜娇阳 《中小学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0-23,共4页
教师日常专业学习实践作为教育家精神的发源根基、表达渠道与目标归宿,为教育家精神融入教师日常专业学习提供了可行性依据。以个人修养与品格、专业素养与内核、家国情怀与担当为导向的教育家精神,依托自我反思、专业阅读的日读自省,... 教师日常专业学习实践作为教育家精神的发源根基、表达渠道与目标归宿,为教育家精神融入教师日常专业学习提供了可行性依据。以个人修养与品格、专业素养与内核、家国情怀与担当为导向的教育家精神,依托自我反思、专业阅读的日读自省,听评课、课题研究与名师指导的研修培训,以及送教下乡、支教帮扶的跨区域实践交流等路径,能够有效融入教师日常专业学习活动。此外,区域与学校应健全教育家精神文化建设与荣誉机制、完善教师榜样示范与专业支持制度、鼓励教师自我研究与跨界实践创新,从而为教育家精神融入教师日常专业学习提供坚实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家精神 教师学习 专业素养 教师教育 荣誉机制
下载PDF
基于教育家精神的新时代教师专业素养内涵与结构
13
作者 宋萑 袁培丽 荣晴 《中小学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14,共6页
教师专业素养是教师的内在品质与能力等方面的综合体现,是教师队伍质量的重要衡量标准。基于弘扬和落实教育家精神这一根本遵循,在分析新课标相关政策文本及国际教师素养模型的基础上,凝练了以育人素养为核心、体现时代性和发展性的新... 教师专业素养是教师的内在品质与能力等方面的综合体现,是教师队伍质量的重要衡量标准。基于弘扬和落实教育家精神这一根本遵循,在分析新课标相关政策文本及国际教师素养模型的基础上,凝练了以育人素养为核心、体现时代性和发展性的新时代中国教师七大专业素养要素及核心使命,并结合教师教育教学的具体实践,构建了教师专业素养的罗盘模型,提供了一个多维度评价和发展教师职业能力的框架。未来将进一步开展实证研究以完善教师专业素养指标要素,并研制分学段、分学科的专业素养指标体系,进而为教师专业标准的修订与完善以及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家精神 教师专业素养 教师素养模型 罗盘模型 新课标
下载PDF
论中国学科教师教育的二元性建构:价值、内涵与进路
14
作者 朱旭东 罗仁杰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6-38,共13页
中小学科目学科的学科教师教育与大学学术学科的学科教师教育是学科教师教育的双重学科内涵,二者间的相关关系构成了中国学科教师教育的二元性本质特征。学科教师教育的二元性有助于更好发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价值,补齐旧有学科课程与... 中小学科目学科的学科教师教育与大学学术学科的学科教师教育是学科教师教育的双重学科内涵,二者间的相关关系构成了中国学科教师教育的二元性本质特征。学科教师教育的二元性有助于更好发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价值,补齐旧有学科课程与教学论的短板,完善中小学教师的教研、科研与培训体系。学科教师教育的二元性是学科以及学科教育二元性的概念进阶与逻辑递进,中小学科目学科与大学学术学科的教师教育既彼此区别,又相互联系。未来应基于学术学科教师教育促进大学教师教育的诸要素耦合,以科目学科教师教育为内核为我国区县教师教育体系底座建基,促进学术学科与科目学科教师教育体系的融合与一体化,对不同学科教师教育二元性分别开展持续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教师教育 科目学科 学术学科 二元性
下载PDF
教师情感劳动研究综述——基于CiteSpace的知识图谱分析(2000—2023年)
15
作者 周钧 蒋方蕊 《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 2024年第9期7-10,共4页
随着情感研究在学界的兴起,“教师情感劳动”这一话题日益受到关注。基于此,对2000—2023年的教师情感劳动研究进行分析,呈现该领域的发文量、主要作者以及研究主题。研究发现,从发文量来看,教师情感劳动研究数量不断增长并成为当下研... 随着情感研究在学界的兴起,“教师情感劳动”这一话题日益受到关注。基于此,对2000—2023年的教师情感劳动研究进行分析,呈现该领域的发文量、主要作者以及研究主题。研究发现,从发文量来看,教师情感劳动研究数量不断增长并成为当下研究的热点;从作者来看,中国学者尤其是香港特别行政区学者在这一领域作出了重要贡献;从研究主题来看,已有研究搭建了“前因—策略—后果”的研究框架。未来的研究可以在已有框架的基础上,从时间、地点、主体和研究方法等维度进一步探究,以期使情感劳动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 情感劳动 情绪劳动 研究综述
下载PDF
从“专门化培养”到“专业化教育”:面向教育强国的教师教育转型发展
16
作者 赵萍 冯远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2024年第9期13-18,共6页
20世纪80年代,我国通过封闭独立的三级师范教育体系对教师开展专门化培养。20世纪90年代,我国教师教育开启了专业化进程:提升教师培养的学历水平;建立以师范院校为主体的开放灵活的教师教育体系;改革教师教育的课程和教学,以理论和实践... 20世纪80年代,我国通过封闭独立的三级师范教育体系对教师开展专门化培养。20世纪90年代,我国教师教育开启了专业化进程:提升教师培养的学历水平;建立以师范院校为主体的开放灵活的教师教育体系;改革教师教育的课程和教学,以理论和实践相融合的形式设计教师教育课程和培养过程。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过程中形成了师德为先、研究驱动和协同合作的中国经验。为助力教育强国建设,我国教师教育将着力于从涵养教育家精神、持续创新教师培养方式和调整教师教育学科治理入手提升教师教育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门化培养 专业化教育 教师教育转型 教师教育体系
下载PDF
论口述史方法在教育研究中的价值与应用原则
17
作者 胡艳 《教育史研究》 CSSCI 2024年第2期23-31,共9页
口述史在各个领域被广泛应用,在教育研究中却乏善可陈。究其原因,主要是一些教育研究者科学理性的思维方式对口述史价值心存怀疑,以及对口述史研究的陌生。口述史在教育研究中有很宽广的应用空间和价值,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抢救“活”... 口述史在各个领域被广泛应用,在教育研究中却乏善可陈。究其原因,主要是一些教育研究者科学理性的思维方式对口述史价值心存怀疑,以及对口述史研究的陌生。口述史在教育研究中有很宽广的应用空间和价值,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抢救“活”的教育史料,丰富、拓展教育历史研究;拓展教育社会学的研究领域;用细节来反映当代中国教育的特色、经验与精神;促成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显现;勾勒教师成长的轨迹及阶段性特征。口述史的应用应遵循五个原则:从更绵长的历史视角开展研究;尽可能用多种手段确保口述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在分析研究中,坚持口述记录和文本资料分析相结合;注重多元的解释方式;注重口述史研究的伦理,通过签署法律授权书,确保访谈双方的权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述历史 教育口述史 教育史研究方法
下载PDF
解释现象学分析应用于教师教育研究的方法与论争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钧 李福珍 沈辉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8期1-8,共8页
解释现象学分析是一种质性研究路径,其特点体现在选题上聚焦于特定人群的重要经历和体验,以及个体赋予经验的意义;研究对象的选择要求同质性、小样本;迭代性的数据分析流程促使研究过程透明化,同时使研究结果从描述走向双重诠释。作为... 解释现象学分析是一种质性研究路径,其特点体现在选题上聚焦于特定人群的重要经历和体验,以及个体赋予经验的意义;研究对象的选择要求同质性、小样本;迭代性的数据分析流程促使研究过程透明化,同时使研究结果从描述走向双重诠释。作为一种新的研究路径,解释现象学分析存在的一些问题和论争需要有所探讨与回应,包括从方法论层面探究解释现象学分析与现象学研究的关系;从研究方法层面回应数据分析的原则、过程及解释现象学分析路径的应用范围。结合解释现象学分析的特点对目前存在问题作出回应,在此基础上提出解释现象学在多视角设计、历时性研究及灵活的资料收集途径等三方面的未来发展方向及应用于我国教师教育研究领域的价值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释现象学 教师教育研究 双重诠释 诠释循环 特则取向 现象学
下载PDF
人工智能时代教师教育转型:理论立场、转型方式和潜在挑战 被引量:2
19
作者 林敏 吴雨宸 宋萑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8-36,共9页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正重塑教师教育的权威性和知识传递方式,对教师教育的深层变革和转型提出了新要求。当前学界对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隐忧主要体现在主体性危机层面,本质上反映了人类中心主义的立场,即人和人工智能二元对立。然而...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正重塑教师教育的权威性和知识传递方式,对教师教育的深层变革和转型提出了新要求。当前学界对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隐忧主要体现在主体性危机层面,本质上反映了人类中心主义的立场,即人和人工智能二元对立。然而,在现实情境中,生成式人工智能已以其空前类人化的特性挑战我们对人机关系的传统理解。本文首先提出以“多主体网络”理论视角理解教师教育转型的必要性,将人工智能视作具有能动作用的行动主体。在此视角下,新型人工智能参与教师教育体系将触发传统教师教育颠覆、联动的转型,引发教师教育目标、课程、模式、评估等的深刻变革,为职前教师培养的理论学习、教学实践,职后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教研和自主学习,以及职前职后教育一体化衔接带来全新变化。同时,这种转型可能导致网络不稳定,引发新兴科技教育资源的分配、技术变革与课程更新的错位以及社会对教师教育转型的理解问题等挑战,需研究者和实践者持续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教育转型 人工智能 教育数字化 多主体网络
下载PDF
我国中小学教师成为实践型教师教育者的价值、困境与路径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清 李琼 程世岳 《当代教育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7-124,共8页
教师教育者的质量是保障教师质量、教育质量的根基。作为教师候选人专业发展的关键贡献者,中小学教师作为实践型教师教育者参与教师教育的意义与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凸显教师教育的实践取向,追求高质量的实践;坚持教师教育的专业导... 教师教育者的质量是保障教师质量、教育质量的根基。作为教师候选人专业发展的关键贡献者,中小学教师作为实践型教师教育者参与教师教育的意义与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凸显教师教育的实践取向,追求高质量的实践;坚持教师教育的专业导向,建构有力的教师教育;遵循教师教育的跨界原则,致力协同合作育人。然而,作为跨界者,中小学教师成为实践型教师教育者遭遇“夹缝生存”的身份认同困境、“合法性危机”的素养胜任困境、“缺梁少柱”的支持体系困境和“形式大于内容”的U-S合作困境。因此,应以重塑身份认同为前提,以跨界协同的U-S教师教育共同体为载体,以建立持续发展的专业发展体系为关键,建构中小学教师成为实践型教师教育者的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教师 实践型教师教育者 专业发展 教师教育共同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