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公共财政转型中的中国高等教育财政——制度变迁、研究进展与改革方向 被引量:7
1
作者 郑磊 杜玲玲 董俊燕 《教育学术月刊》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2-39,共8页
从中国财政的公共化转型这一视角,审视高等教育财政,分别从筹资、拨款与转移支付、成本分担与学生资助等几个方面讨论高等教育财政的制度变迁,已有的研究进展,以及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高等教育财政 公共财政 筹资 拨款 成本补偿 学生资助
下载PDF
学校选择、教育服务资本化与居住区分割——对“就近入学”政策的一种反思 被引量:43
2
作者 郑磊 王思檬 《教育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5-32,共8页
公共经济学理论指出,在地方政府主导的教育投资模式下,教育服务质量的高低将部分的反映在房价上。"就近入学"政策激励家庭通过买房而择校,这意味着基于居住地分配的入学机会在事实上按照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分配。本文利用北京... 公共经济学理论指出,在地方政府主导的教育投资模式下,教育服务质量的高低将部分的反映在房价上。"就近入学"政策激励家庭通过买房而择校,这意味着基于居住地分配的入学机会在事实上按照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分配。本文利用北京市两个城区的小学资源分布和楼盘价格数据,基于特征价格模型,研究了学校质量和房价的关系。研究发现,楼盘周边拥有较好或极好口碑的小学与对口楼盘的价格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本文反思了"就近入学"政策对教育机会公平分配以及教育均衡发展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择校 就近入学 群分现象 特征价格模型 教育均衡发展
下载PDF
家庭规模与儿童教育发展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25
3
作者 郑磊 侯玉娜 刘叶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9-69,共11页
利用中国西部农村抽样调查数据,以学业成绩和心理适应性两方面指标来度量儿童教育发展成果,特别关注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在这两类教育发展指标上的差异,以及两类家庭儿童的教育性别差异状况,我们尝试性地研究家庭规模与儿童教育发展的... 利用中国西部农村抽样调查数据,以学业成绩和心理适应性两方面指标来度量儿童教育发展成果,特别关注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在这两类教育发展指标上的差异,以及两类家庭儿童的教育性别差异状况,我们尝试性地研究家庭规模与儿童教育发展的关系。研究发现,家庭生育规模减小有助于提高儿童的学业成绩,这对于出生在独生子女家庭的女童尤其有利。但是,出生在较小规模家庭或独生子女家庭的儿童,其心理适应性水平也显著偏低。此外,相对于独生子女而言,拥有一个同胞的孩子其学业成绩并不会显著低于前者,但是其心理适应性却显著高于前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规模 数量-质量权衡 学业成就 心理适应性 教育性别差异
原文传递
同胞性别结构、家庭内部资源分配与教育获得 被引量:74
4
作者 郑磊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6-103,243-244,共28页
已有研究发现,生育率下降带来的家庭子女数减少是缩小教育性别差异的重要原因。然而即使在给定的子女数量下,同胞性别结构的差异也会影响个人的教育获得,但是来自中国的相关研究却很少。本文在中国的父权制家庭文化背景下研究了同胞性... 已有研究发现,生育率下降带来的家庭子女数减少是缩小教育性别差异的重要原因。然而即使在给定的子女数量下,同胞性别结构的差异也会影响个人的教育获得,但是来自中国的相关研究却很少。本文在中国的父权制家庭文化背景下研究了同胞性别结构对家庭内部资源分配以及个人教育获得的影响。本文提出,受中国传统文化以及经济动机的影响,父母的儿子偏好导致家庭内部资源分配时偏向男孩,而抚养男孩和女孩的成本差异强化了这种家庭内部资源分配的不平等。基于全国代表性抽样数据的研究证实了本文的解释。研究发现,拥有兄弟不利于个人的教育获得,而同胞中女孩比例越高则越有利于个人的教育获得,这种影响存在着复杂的性别间的非对称性。同胞性别结构效应在不同社会经济地位以及户籍拥有者之间并不具有一致的变化规律,但其影响在不同出生队列之间却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胞性别结构 教育获得 家庭内部资源分配 男孩偏好 性别不平等
原文传递
择校是否会影响学生的个人成长——基于同伴视角的个案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郑磊 朱志勇 王思檬 《教育学术月刊》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4-43,共10页
个体的教育过程与经历会影响其今后的社会地位以及经济利益的获得,在此教育过程中,择校是否会影响个体的同伴交往进而影响个体的成长和发展呢?本文采取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从微观层面考察"就近入学"政策背景下成长的个体,择... 个体的教育过程与经历会影响其今后的社会地位以及经济利益的获得,在此教育过程中,择校是否会影响个体的同伴交往进而影响个体的成长和发展呢?本文采取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从微观层面考察"就近入学"政策背景下成长的个体,择校是否影响其成长的"圈子"以及产生哪些同伴效应。研究发现,随着学校教育阶段的提高,通过各种方式择校的情况越来越普遍,这对个人的择友标准、同伴圈子构成、同伴交往关系等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是处于不同的"圈子"当中并不必然对个人的成长发展产生差异性影响。研究从同伴视角证实了择校并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么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择校 群分效应 同伴效应 身份认同 就近入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