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本、受众、体验--约翰·菲斯克媒介文化理论关键词解读 被引量:17
1
作者 胡疆锋 陆道夫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79-84,共6页
美国大众文化理论家约翰·菲斯克以媒介文本为载体,透过媒介受众和媒介体验,开创了质朴而审慎的研究进路,使媒介文化研究越来越成为从"精英话语"过渡到"大众话语",从臣民社会渐变为公民社会,从威权政治转化为... 美国大众文化理论家约翰·菲斯克以媒介文本为载体,透过媒介受众和媒介体验,开创了质朴而审慎的研究进路,使媒介文化研究越来越成为从"精英话语"过渡到"大众话语",从臣民社会渐变为公民社会,从威权政治转化为平民政治的一个传媒镜像。他对媒介受众创造意义和体验快感的关注,改变了人们的知识视野和思维模式。通过这个改变,人们找到了研究媒介文化的另一条途径和方法,把理论的触角伸向对普通大众和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本 受众 体验 媒介文化
下载PDF
《色·戒》叙事的意识形态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冯欣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4-39,共6页
李安说张爱玲的《色·戒》持续吸引他的原因是它极为特殊的视角。小说通过王佳芝的视角所显示出来的人的状态,与我们在公共媒体的历史教化中所获得的那个时代气氛相去甚远。王佳芝在复杂情境下的身份认同的混乱是整个作品的核心,... 李安说张爱玲的《色·戒》持续吸引他的原因是它极为特殊的视角。小说通过王佳芝的视角所显示出来的人的状态,与我们在公共媒体的历史教化中所获得的那个时代气氛相去甚远。王佳芝在复杂情境下的身份认同的混乱是整个作品的核心,无论是李安的电影还是张爱玲的小说都是围绕这一点来构建的。编剧王蕙玲和李安对于原小说的理解十分深入,也很尊重张爱玲的构思,不过,小说与电影还是表现出了许多饶有意味的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分析 意识 叙事 张爱玲 公共媒体 身份认同 小说 李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