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试论传统文化典籍中句群的隐含结构
被引量:
1
1
作者
卜师霞
《当代修辞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8-95,共8页
从结构来看,句群结构包括语法结构、语义结构、文化结构和审美结构。前两者处于语言的表层,我们通常称之为“字面意义”;后两者则常隐含在“字面意义”之中,是可以分析出的某种“意蕴”。隐含结构就是在表层语义结构和语法结构下的隐含...
从结构来看,句群结构包括语法结构、语义结构、文化结构和审美结构。前两者处于语言的表层,我们通常称之为“字面意义”;后两者则常隐含在“字面意义”之中,是可以分析出的某种“意蕴”。隐含结构就是在表层语义结构和语法结构下的隐含文化结构和审美结构,是受文化语境制约的文本表达。本文以儒家人伦结构为例,旨在探讨文化语境对传统文化典籍语篇结构组织的深层影响,发掘不同民族或民族发展不同时期隐含结构的类型化特征,并对如何探求隐含结构展开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句群
隐含结构
文化语境
原文传递
从“篆隶之变”看汉字构形系统发展的方向性调整和泛时性特征
被引量:
8
2
作者
王立军
《语文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6-20,共5页
"篆隶之变"使得汉字发展史划分为古文字和今文字两大阶段,古今两大阶段汉字的根本差别体现在深层的发展机制上。在主要矛盾发生转变的驱动下,汉字发展的主旋律作出了方向性调整:古文字阶段的汉字构形以系统化作为其主要追求目...
"篆隶之变"使得汉字发展史划分为古文字和今文字两大阶段,古今两大阶段汉字的根本差别体现在深层的发展机制上。在主要矛盾发生转变的驱动下,汉字发展的主旋律作出了方向性调整:古文字阶段的汉字构形以系统化作为其主要追求目标,而今文字阶段的汉字构形则采用多种方式满足书写便捷化的需要。"篆隶之变"的过程正是对这一方向性调整的集中体现。同时,"篆隶之变"演化路径的复杂性,凸显了汉字构形系统的泛时性特征,也印证了在汉字构形系统研究中引进泛时方法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字
构形系统
篆隶之变
泛时性
原文传递
天地人中的“王”道秩序——谈《说文解字》对“王”的说解
3
作者
孟琢
《文史知识》
2022年第7期111-116,共6页
在《说文解字》中,“王”是一个颇为重要的部首,也是一个引发了众多学术争论的汉字。许慎对“王”的说解,带有鲜明的儒家思想的烙印:王,天下所归往也。董仲舒曰:“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参通之者,王也。孔子...
在《说文解字》中,“王”是一个颇为重要的部首,也是一个引发了众多学术争论的汉字。许慎对“王”的说解,带有鲜明的儒家思想的烙印:王,天下所归往也。董仲舒曰:“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参通之者,王也。孔子曰:一贯三为王。”随着古文字的不断出土,我们看到了与小篆不同的早期形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文解字》
学术争论
部首
古文字
说解
天地人
小篆
儒家思想
原文传递
题名
试论传统文化典籍中句群的隐含结构
被引量:
1
1
作者
卜师霞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中国文字整理与规范研究中心
出处
《当代修辞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8-95,共8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冷门绝学研究专项团队项目“中国训诂学的理论总结与现代转型”(项目编号:20VJXT015)的支持。
文摘
从结构来看,句群结构包括语法结构、语义结构、文化结构和审美结构。前两者处于语言的表层,我们通常称之为“字面意义”;后两者则常隐含在“字面意义”之中,是可以分析出的某种“意蕴”。隐含结构就是在表层语义结构和语法结构下的隐含文化结构和审美结构,是受文化语境制约的文本表达。本文以儒家人伦结构为例,旨在探讨文化语境对传统文化典籍语篇结构组织的深层影响,发掘不同民族或民族发展不同时期隐含结构的类型化特征,并对如何探求隐含结构展开讨论。
关键词
句群
隐含结构
文化语境
Keywords
sentence group
implicit structure
cultural context
分类号
H15 [语言文字—汉语]
原文传递
题名
从“篆隶之变”看汉字构形系统发展的方向性调整和泛时性特征
被引量:
8
2
作者
王立军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中国文字整理与规范研究中心
出处
《语文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6-20,共5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基于国际化、标准化的古籍印刷通用字字形规范研究”(项目编号:15ZDB096)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汉碑文字通释”(项目编号:14JJD740005)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篆隶之变"使得汉字发展史划分为古文字和今文字两大阶段,古今两大阶段汉字的根本差别体现在深层的发展机制上。在主要矛盾发生转变的驱动下,汉字发展的主旋律作出了方向性调整:古文字阶段的汉字构形以系统化作为其主要追求目标,而今文字阶段的汉字构形则采用多种方式满足书写便捷化的需要。"篆隶之变"的过程正是对这一方向性调整的集中体现。同时,"篆隶之变"演化路径的复杂性,凸显了汉字构形系统的泛时性特征,也印证了在汉字构形系统研究中引进泛时方法的必要性。
关键词
汉字
构形系统
篆隶之变
泛时性
分类号
H11 [语言文字—汉语]
原文传递
题名
天地人中的“王”道秩序——谈《说文解字》对“王”的说解
3
作者
孟琢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中国文字整理与规范研究中心
出处
《文史知识》
2022年第7期111-116,共6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专项学术团队项目“中国训诂学的理论总结与现代转型”(项目编号:20VJXT015)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在《说文解字》中,“王”是一个颇为重要的部首,也是一个引发了众多学术争论的汉字。许慎对“王”的说解,带有鲜明的儒家思想的烙印:王,天下所归往也。董仲舒曰:“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参通之者,王也。孔子曰:一贯三为王。”随着古文字的不断出土,我们看到了与小篆不同的早期形体。
关键词
《说文解字》
学术争论
部首
古文字
说解
天地人
小篆
儒家思想
分类号
H12 [语言文字—汉语]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试论传统文化典籍中句群的隐含结构
卜师霞
《当代修辞学》
北大核心
2023
1
原文传递
2
从“篆隶之变”看汉字构形系统发展的方向性调整和泛时性特征
王立军
《语文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
8
原文传递
3
天地人中的“王”道秩序——谈《说文解字》对“王”的说解
孟琢
《文史知识》
2022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