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民国时期大学民俗学学科建设述略
被引量:6
- 1
-
-
作者
萧放
孙英芳
-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人类学民俗学系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
山西大学商务学院
-
出处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7-58,共12页
-
文摘
中国民俗学的发展与大学教育关系密切。民国初年的歌谣运动发端于北京大学,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民俗学进入中山大学学科体系,民俗学教学活动开始起步。20世纪30年代是大学民俗学教育的初步发展期,杭州等地的民俗学活动使民俗学学科意识和学科研究方法得到强化,民俗学课程在国内高校广泛开设。20世纪40年代以西南地区和解放区为典型代表的民俗学活动,促进民俗学学科继续向前发展,高校民俗学课程得以延续。民俗学在民国时期萌芽、初创和建设等关键过程中的不断积累,为新中国成立后学科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
关键词
北大歌谣运动
中山大学民俗学会
杭州民俗学研究
高校民俗学课程
-
分类号
K890-4
[历史地理—民俗学]
G642.3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重返乡土:中国乡土价值的再认识
被引量:7
- 2
-
-
作者
萧放
-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人类学民俗学系
-
出处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3-93,共11页
-
基金
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中国是具有悠久农业文明历史的大国,乡土文化深厚。乡土不是乡愁寄居地,它具有实在的文化价值。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在城乡融合发展政策的激励下,乡土正成为人们向往的热土,乡土价值被重新发现、激活。乡土作为特定空间,具有物质生产、社会生活、精神生活的三重价值。活化传承乡土价值以促进乡村振兴,可以通过如下途径实现:充分发掘利用乡土的物质价值,激活乡土物质资源与技艺传统,振兴乡村经济,提升乡土的生活质量;保持与增强乡土的社会生活价值;以村落信仰资源与乡土艺术资源丰富乡民的精神生活;激活乡村生态文明传统,服务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等。
-
关键词
乡土
价值
认识
乡村振兴
-
Keywords
Rural China
Values
Recognition
Rural Vitalization
-
分类号
C91
[经济管理]
-
-
题名中国年的仪式感,传统文化的种子
- 3
-
-
作者
萧放
-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人类学民俗学系
-
出处
《父母必读》
2021年第2期136-141,共6页
-
文摘
在中国人的记忆里,过年总有着特别的意义,年节的仪式感让传承变得更有意义,也让越来越多的孩子在享受新年喜悦的同时,亲身感受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在中国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过年这一传统习俗年年都有,正是让孩子们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好时机。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主要体现在自然伦理和社会伦理两方面,以春节为首的传统节日正是这两方面的完美结合,也是培植与滋养孩子们热爱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
-
关键词
传统习俗
仪式感
社会伦理
过年
自然伦理
传统节日
文化
-
分类号
K892.11
[历史地理—民俗学]
-
-
题名与“粽”不同的端午节
- 4
-
-
作者
萧放
张海燕
-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人类民俗学系
中国民俗学会
不详
-
出处
《父母必读》
2019年第6期96-99,共4页
-
文摘
在千年的中华文化传承中,端午节形成了具有全球共享意义的节俗文化,展现了强大的文化凝聚力和生命力。2009年,这个节日被列入全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想让孩子认识并爱上'端午节',除了让他体验'吃粽子'等传统民俗.
-
关键词
传统节日
诗人节
粽子节
-
分类号
G78
[文化科学—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