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转型期本土电视传媒资源配置中的价值理性取向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志君 张婧莹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13,43,共4页
本文重新审视转型期中国本土电视资源配置中的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取向问题,并尝试寻找本土电视传媒的配置主体实现两种理性的动态平衡的路径,指出营造幸福感,端正幸福观,提升幸福力是本土电视传媒进行资源配置时引进价值理性的三个着力点。
关键词 资源配置 价值理性 工具理性 幸福指数
下载PDF
非历史化:20世纪90年代历史剧的艺术取向
2
作者 谷海慧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14-115,共2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新历史主义思潮与大众文化的影响下,历史剧创作出现了非历史化的艺术取向:或将复杂人性作为关注历史人物的切入视角,或以新历史主义态度重构、戏说历史。这种取向为剧作家借助历史评议现实提供了更大自由,但也因过...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新历史主义思潮与大众文化的影响下,历史剧创作出现了非历史化的艺术取向:或将复杂人性作为关注历史人物的切入视角,或以新历史主义态度重构、戏说历史。这种取向为剧作家借助历史评议现实提供了更大自由,但也因过分的主观与随意消解了历史剧本应具有的内在严肃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剧 非历史化 戏说 艺术取向
下载PDF
从情绪到认知:中国电影“共同体美学”的心理构型 被引量:1
3
作者 周达祎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36-47,共12页
“共同体美学”是立足于中国电影社会语境和现实经验而提出的一个开放性、全域性的学术主张。作为一个西方文论概念,“共同体美学”的审美心理基础是“共情”,以当代认知心理学的角度考察电影共情,则可以分为情绪、情感、认知三个角度... “共同体美学”是立足于中国电影社会语境和现实经验而提出的一个开放性、全域性的学术主张。作为一个西方文论概念,“共同体美学”的审美心理基础是“共情”,以当代认知心理学的角度考察电影共情,则可以分为情绪、情感、认知三个角度。情绪共振、情感共鸣、认知共识,三者相互依存、互为表里,共同构成了时下中国电影“共同体美学”的三个心理构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体美学 中国电影 现实经验 情绪共振 情感共鸣 认知共识
下载PDF
当代中国电影明星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王乃华 刘藩 +3 位作者 范倍 吴徐君 潘国美 丁宁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14-115,共2页
在电影生产中,电影明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其对于观众的号召力是基于身体景观之上的。由电影文本与其他传媒关于明星个人生活的各种信息共同构成了明星的公众形象,该形象具有普通演员所不具备的形象附加值——品牌价值,影片借助于... 在电影生产中,电影明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其对于观众的号召力是基于身体景观之上的。由电影文本与其他传媒关于明星个人生活的各种信息共同构成了明星的公众形象,该形象具有普通演员所不具备的形象附加值——品牌价值,影片借助于明星形象对影迷的吸引力,实现附加值的资本套现。当代语境中的中国电影明星,已逐步实现由意识形态缝合的有力工具到电影资本再生产的有效手段的变迁,体现着复杂的政治经济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明星 政治经济学 当代中国 当代语境 身体 公众形象 电影资本 电影生产
下载PDF
转型期本土电视资源配置的问题与创新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志君 张婧莹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5,共5页
本文探讨中国本土电视在剧烈变革的历史转型中所出现的问题,并尝试寻找本土电视资源配置创新的几种实现路径。
关键词 转型期 本土电视 资源配置 问题 创新
下载PDF
参与式传播对中国乡村广播发展的启示——基于四川古蔺县桂香村“夫妻广播”的调查 被引量:17
6
作者 韩鸿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93-95,共3页
本文从参与式发展传播理论和实践出发,结合对国内案例的调查探讨中国农村广播的发展走向。作者认为广播"村村通"之后中国县、乡、村3级农村广播的发展模式应摆脱对中央、省、市3级城市广播的简单依赖和内容复制,借鉴参与式传... 本文从参与式发展传播理论和实践出发,结合对国内案例的调查探讨中国农村广播的发展走向。作者认为广播"村村通"之后中国县、乡、村3级农村广播的发展模式应摆脱对中央、省、市3级城市广播的简单依赖和内容复制,借鉴参与式传播的成功经验,走参与式、内生性、自我维持的发展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与式传播 村村通 广播
下载PDF
“相同”与“差异”之间: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客观化初探 被引量:5
7
作者 张伟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93-196,共4页
证明标准的客观化本质上是自由心证客观化的内在要求,如何通过"证明标准"的客观性实现对法官的自由心证进行客观化,是保证事实认定客观化的重要途径。证明标准的客观化可以弱化法院不应有的职权,充实当事人行使程序的自主权,... 证明标准的客观化本质上是自由心证客观化的内在要求,如何通过"证明标准"的客观性实现对法官的自由心证进行客观化,是保证事实认定客观化的重要途径。证明标准的客观化可以弱化法院不应有的职权,充实当事人行使程序的自主权,扩大当事人对事实认定的参与作用,从而克服和避免法官对事实认定的主观化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明标准 客观化 自由心证 经验法则
下载PDF
新中国60年战争题材儿童片的创作转型 被引量:3
8
作者 郑欢欢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0-24,共5页
作为影响了几代中国人价值观念的一类影片,新中国战争题材儿童片经历了从"英雄化叙事"(即"塑造小英雄")到"人文化叙事"(即"表现人文关怀")的观念转变与创作转型。这一变化印证了学界对中国战争... 作为影响了几代中国人价值观念的一类影片,新中国战争题材儿童片经历了从"英雄化叙事"(即"塑造小英雄")到"人文化叙事"(即"表现人文关怀")的观念转变与创作转型。这一变化印证了学界对中国战争片"英雄崇拜时期"与"反思战争时期"的大致分期,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新中国儿童电影艺术形式的某些变迁,并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新中国儿童电影美学的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争题材儿童片 创作转型 小英雄 人文关怀 历史-人文
下载PDF
跨文化视野下的中外合作纪录片:文化主体间的对话——以《美丽中国》为例 被引量:3
9
作者 冯欣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7-32,共6页
以跨文化制作和传播为视角,探讨了《美丽中国》整个制作环节中存在的跨文化现象,分析了跨国合作制片过程中因文化身份差异而带来的文化对撞问题,以及面对这些问题跨国合作主体双方所应持有的态度和所采取的解决方法。并对该片的BBC英文... 以跨文化制作和传播为视角,探讨了《美丽中国》整个制作环节中存在的跨文化现象,分析了跨国合作制片过程中因文化身份差异而带来的文化对撞问题,以及面对这些问题跨国合作主体双方所应持有的态度和所采取的解决方法。并对该片的BBC英文版本和CCTV中文版本进行了对比分析,从视听层面研究了影像作品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对细节的各种处理方法,揭示出CCTV通过对作品的微调而与BBC形成了一种微型对话关系。而这恰好可视为中英文化主体间的一个深层对话,显现出跨国合作纪录片在文化交流上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丽中国》 WILD China 纪录片 跨文化 版本 对话 BBC CCTV
下载PDF
“中国文化国际传播:话语体系与文化形象”国际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2
10
作者 孙振虎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46-147,共2页
2014年11月28日-29日,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会林文化基金和英文国际期刊《ICCC(中国文化国际传播)》联合主办的第五届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年会暨“中国文化国际传播:话语体系与文化形象”国际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2014年11月28日-29日,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会林文化基金和英文国际期刊《ICCC(中国文化国际传播)》联合主办的第五届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年会暨“中国文化国际传播:话语体系与文化形象”国际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来自中国文联、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中国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等领导,以及60余位海内外知名学者、实践家和15位青年学者出席研讨会,组织参加了两场大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 国际传播 文化形象 话语体系 研讨会综述 北京师范大学 宋庆龄基金会 民间组织
下载PDF
“偷拍”采访的法律边界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法宝 《当代传播》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3-55,共3页
在一些舆论监督类新闻中,因显性采访很难获取真实情况,因此隐匿身份、运用隐藏的摄像设备“偷拍”越来越成为电视记者获取信息和材料的常用手段。《“偷拍”采访的法律边界》论证了“偷拍”的合理、合法性,并指出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 在一些舆论监督类新闻中,因显性采访很难获取真实情况,因此隐匿身份、运用隐藏的摄像设备“偷拍”越来越成为电视记者获取信息和材料的常用手段。《“偷拍”采访的法律边界》论证了“偷拍”的合理、合法性,并指出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相关法律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偷拍” 《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 采访实践 法律边界 最高人民法院 新闻评论性节目 电视记者 新闻伦理道德
下载PDF
论电视专业频道的差异化传播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法宝 《当代传播》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0-22,共3页
近年来,中国电视业重要改革措施之一是实行频道专业化。但是,一些省市在电视频道专业化的实践中,存在着电视专业频道的设置小而全,原创性节目少而同质化节目多的现象。差异化传播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电视专业频道 差异化 电视频道专业化 中国电视业 同质化 原创性
下载PDF
伦理绝境中的女性选择——谈近期三部中国电影
13
作者 陈捷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68-172,共5页
在中国近期出现的几部电影之中,出现了一种用极端伦理情境中的选择来挑战日常普适伦理的现象,导演试图通过一种不能自圆其说的道德逻辑来阐明关于"人性"、"生命"和"爱"的观念,却流露出偷换生命概念、漠... 在中国近期出现的几部电影之中,出现了一种用极端伦理情境中的选择来挑战日常普适伦理的现象,导演试图通过一种不能自圆其说的道德逻辑来阐明关于"人性"、"生命"和"爱"的观念,却流露出偷换生命概念、漠视生命尊严的严重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理绝境 女性选择 道德立场
下载PDF
“还俗”的生机与歧途——略论1990年代以来的通俗话剧
14
作者 谷海慧 《艺术广角》 2009年第1期49-51,15,共4页
1990年代以来,在世俗化社会思潮的影响下,通俗话剧大量涌现。为降低运作成本,通俗话剧往往采用小剧场形式演出,因而将实验话剧具有实验性质的"小剧场"转换为了仅限于空间考虑的"小"剧场。为迎合市民审美趣味,1990... 1990年代以来,在世俗化社会思潮的影响下,通俗话剧大量涌现。为降低运作成本,通俗话剧往往采用小剧场形式演出,因而将实验话剧具有实验性质的"小剧场"转换为了仅限于空间考虑的"小"剧场。为迎合市民审美趣味,1990年代上半期的通俗话剧多有猎奇倾向;而从1990年代下半期开始,对社会心理的把握成为通俗话剧看重精神深度与艺术品位的有益尝试。总体看来,虽然在表现人的情感、欲望的"还俗"之途上,通俗话剧有解禁之功,但超越性价值的缺乏却是其通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俗话剧 1990年代世俗化 超越性价值
下载PDF
人本社会视阈下的人本文学
15
作者 秦勇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2-4,共3页
坚持以人为本,是我党第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之一。作为“人学”的文学,怎样在人本社会中确立自己的创作走向、构筑自己的精神大厦?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我们有必要对“人本文学”的一些基本问题,譬如中国人本... 坚持以人为本,是我党第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之一。作为“人学”的文学,怎样在人本社会中确立自己的创作走向、构筑自己的精神大厦?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我们有必要对“人本文学”的一些基本问题,譬如中国人本文学的历史轮廓、人本社会和人本文学的关系、人本文学的当下生存景观、中西人本文学的比较、人本文学的美学特征等等进行理性梳理和深入探讨。时至今日,我们尚未看到关于这个话题的集中论述和阐释。基于此,我们特开辟“人本文学发展笔谈”专栏,刊发一组短小精悍而又富有创见的文章,以期引起学界同人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本社会 人本主义思想 文学 视阈 文艺复兴 生存与发展 人本思想 现代主义 古希腊 哲学所 命题
下载PDF
守望幸福——试论电视传媒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志君 张婧莹 《当代电视》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0-41,共2页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社会主义 电视传媒 中共中央 文件形式 大众传媒
原文传递
轻盈的心灵与沉重的思想——20世纪八九十年代散文艺术实践论
17
作者 谷海慧 《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8-31,共4页
对于中国当代散文的发展而言,20世纪八九十年代是非常重要的时代。"文革"结束后,在卸去为时代和人民代言的重任后,长期被忽视的"个人性"的情感、体悟和趣味等重新成为散文的内质,1980年代的散文由此开始了对人类轻... 对于中国当代散文的发展而言,20世纪八九十年代是非常重要的时代。"文革"结束后,在卸去为时代和人民代言的重任后,长期被忽视的"个人性"的情感、体悟和趣味等重新成为散文的内质,1980年代的散文由此开始了对人类轻盈心灵的审美表达。而1990年代以来,散文突然负载起了沉重的思想,审智成为其发展中的主导倾向。作家们不仅通过思想随笔来表达"小我"的智性见解,而且试图借助它来完成"大我"的家国责任与社会担当。不过,随笔在为1990年代散文争得光荣的同时,也在客观上为其造成了文体泛化的流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80年代 1990年代 散文 审美 审智
原文传递
从《舌尖上的中国》看中国纪录片的品牌构建 被引量:16
18
作者 冯欣 张同道 《艺术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98-101,共4页
2012年5月14日,一部由央视纪录频道制作的7集电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正式播出,随后立即红遍全国,在纪录片收视率上创下新高。如今这部以讲述中国美食以及与此相关的中国文化、普通百姓的片子,在央视的滚动播出和网络遍地开花的... 2012年5月14日,一部由央视纪录频道制作的7集电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正式播出,随后立即红遍全国,在纪录片收视率上创下新高。如今这部以讲述中国美食以及与此相关的中国文化、普通百姓的片子,在央视的滚动播出和网络遍地开花的评价下,迅速成为央视纪录频道制作水平、文化内涵、视听品质的代表之作。这是中国纪录片打造品牌的一次成功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纪录片 品牌构建 滚动播出 制作水平 电视纪录片 中国文化 普通百姓 文化内涵
原文传递
校园里的“那些花儿”——关于当代中国教育电影的成长叙事 被引量:4
19
作者 胡疆锋 《艺术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2-59,共8页
从某种意义上说,青少年的成长是在各种激烈的冲突中完成的:个体与社会、理想与现实、天性与规训、前卫与传统……等等,青少年遭遇和化解诸多冲突时所要经历的迷茫、痛楚、执著、狂乱、顿悟,天然地构成了电影、尤其是教育类(这里主... 从某种意义上说,青少年的成长是在各种激烈的冲突中完成的:个体与社会、理想与现实、天性与规训、前卫与传统……等等,青少年遭遇和化解诸多冲突时所要经历的迷茫、痛楚、执著、狂乱、顿悟,天然地构成了电影、尤其是教育类(这里主要指学校教育)电影的情节主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电影 成长叙事 当代中国 花儿 校园 个体与社会 理想与现实 学校教育
原文传递
“家族模式”与“美学观念”的一次尝试——论但杜宇与上海影戏公司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小磊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61-66,共6页
上海影戏公司虽然不是中国第一家民营电影公司,但却是中国最早将电影作为一门艺术进行拍摄和经营的民营公司。本文从家族模式与电影艺术观念的确立、类型尝试与电影美学探索的并存、民族使命与电影技术革新的求索三个方面,论述上海影戏... 上海影戏公司虽然不是中国第一家民营电影公司,但却是中国最早将电影作为一门艺术进行拍摄和经营的民营公司。本文从家族模式与电影艺术观念的确立、类型尝试与电影美学探索的并存、民族使命与电影技术革新的求索三个方面,论述上海影戏公司开创了最早的国产电影美学之风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模式 电影美学 融画入影 技术革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