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心脑间电信号的功能耦合及信息传递方法综述
被引量:1
- 1
-
-
作者
吴清缘
陈蕾
刘超
伍海燕
-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师范大学脑与学习协同创新中心
北京师范大学神经影像大数据与人脑连接组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内科
澳门大学认知与脑科学研究中心
-
出处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
2022年第3期315-323,共9页
-
基金
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项目(CNLYB20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SFC:U1736125,32271092,32130045,31871094,31522028,81571056)
+3 种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C0803402)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9ZDA363)
澳门大学科研启动经费(SRG2020-00027-ICI)
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2019YFS0039)。
-
文摘
我国传统医学认为人体心脑相通,提出心脑同治。现代医学中,大量观察性研究也证实了心脏疾病与大脑疾病之间的相关性。随着从电生理视角对心脑共病的研究逐渐发展,研究者们通过定量地描述心脑电信号之间的耦合关系,探究心脑耦合系统中的精细结构。这对于一些心脑相关的生理和心理疾病的监测与治疗均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整理了处理心脑电信号耦合的方法,包括相关系数、谱相干系数、最大信息系数、回归分析、格兰杰因果关系分析及信息熵等,总结了这些方法的应用特点,展望了心脑耦合领域未来的探索方向与临床应用。
-
关键词
心脑交互
脑电信号
心率变异性
无方向测量
有方向测量
疾病监测指标
-
Keywords
Brain-heart coupling
EEG
Heart rate variability
Directionless measurement
Directional measurement
Disease surveillance indicators
-
分类号
R318
[医药卫生—生物医学工程]
R318.5
[医药卫生—生物医学工程]
-
-
题名社会互动视角下的有意识情绪感染
被引量:1
- 2
-
-
作者
魏艳秋
陈晶露
徐晓惠
胡平
-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
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
-
出处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0-136,共7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文化比较视域下中西思维方式差异性研究”(19ZDA021)
中国人民大学中央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学科)和特色发展引导专项资金的资助。
-
文摘
随着超扫描技术的兴起,研究者们开始关注社会互动情境中有意识情绪感染的脑间神经同步问题。研究发现,脑间神经同步可能是有意识情绪感染在神经层面的指标。“发送者-接收者”模式的应用使得研究者们思考自我-他人重叠理论是否可作为有意识情绪感染脑间神经同步的心理解释机制。未来研究可采用基于自然情境的“发送者-接收者”模式以及“自然讨论”模式来探究不同社会因素对有意识情绪感染及其脑间同步机制的影响;未来还应构建有意识情绪感染的多模态超扫描平台,以此拓展相关研究。
-
关键词
有意识情绪感染
情绪感染
社会互动
超扫描技术
脑间神经同步
-
Keywords
intentional emotional contagion
emotional contagion
social interaction
hyperscanning
inter-brain neural synchronization
-
分类号
B842.6
[哲学宗教—基础心理学]
-
-
题名锄强还是扶弱:急性应激如何影响第三方决策
被引量:5
- 3
-
-
作者
王华根
甄珍
刘超
秦绍正
-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师范大学脑与学习协同创新中心
北京师范大学神经影像大数据与人脑连接组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中国海洋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
出处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9期1975-1984,共10页
-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7YFC08034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871094,31522028,81571056)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9ZDA363)资助。
-
文摘
当面临违反规则或社会不公行为时,人们有很大的牺牲自我利益以恢复社会正义的趋势,其中第三方惩罚与第三方助人行为已被重点关注.许多重要的社会决策往往是在应激条件下做出的,应激如何影响个体对于同一情景中这两种利他选择以及维持自私之间的权衡尚未得到一致的结论.本研究使用第三方干预范式,从行为任务以及情景任务两方面来考察急性应激后被试对惩罚、助人、自私的选择偏好.研究发现相比中等不公平,极端不公平条件下惩罚以及助人的力度都会增加;另外,在中等不公平条件下,应激会增加第三方惩罚的趋势以及惩罚力度.同时应激也会降低第三方助人的趋势,但是在极端不公平条件下,应激与控制组无显著差异.在情景任务中,虽然在选择上两组无显著差异,但是应激组会认为车祸情景情节更为严重.本研究为急性应激对社会行为的影响提供了进一步的研究证据与解释,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
关键词
急性应激
第三方助人
第三方惩罚
利他
-
Keywords
acute stress
third-party helping
third-party punishment
altruistic
-
分类号
R749.5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
-
题名睡眠对违反道德的负性情绪记忆的调节
被引量:1
- 4
-
-
作者
张思慧
卞诚
买晓琴
秦绍正
刘超
-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idg/麦戈文脑研究院
北京师范大学脑与学习协同创新中心
北京师范大学神经影像大数据与人脑连接组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
-
出处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1642-1652,共11页
-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7YFC08034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871094,31522028,81571056)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9ZDA363)资助。
-
文摘
记忆是信息加工的基础,违反道德事件作为记忆的重要内容,往往诱发了个体较强的负性情绪.负面情绪记忆的加工是影响个人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创伤后应激障碍人群表现出对记忆主动操纵的失衡,长期处于负性情绪之中会导致身心健康受到极大的影响.但目前违反道德的负性情绪记忆进行主动操纵的具体表现仍不为人所知.本研究基于记忆线索操纵范式,在负性情绪基础上纳入违反道德维度,探究个体对违反道德和一般的负性情绪记忆进行主动操纵的表现差异.另一方面,睡眠巩固后的负性情绪记忆存在区别于新获得记忆的抑制机制,研究进一步考察睡眠对不同负性情绪记忆效果的影响.结果发现:(1)人们更愿意主动抑制新获取的违反道德的负性情绪记忆,而对一般负性情绪记忆则更容易去提取.(2)经历睡眠后,一般负性情绪记忆的提取效应和违反道德的负性情绪的抑制效应均被削弱.实验结果表明了违反道德和一般负性情绪记忆在巩固与抑制的主动操纵效应上所存在的差异,以及睡眠对两种负性情绪记忆操纵效应差异的调节作用,增进了我们对于道德情绪记忆经睡眠后储存、提取和抑制表现的认识.
-
关键词
睡眠
道德
负性情绪
记忆抑制
记忆提取
-
Keywords
overnight sleep
moral violation
negative emotion
memory suppression
retrieval
-
分类号
B842.6
[哲学宗教—基础心理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