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6年中国宏观经济和金融形势分析
1
作者 钟伟 《商业周刊(中文版)》 2006年第2期8-8,10,共2页
如果国家统计局不对经济规模进行修正,预计中国2005年的GDP增长率大约在9.3%-9.4%,如果进行修正,那么增速可能会调整到8.4%-8.6%,但考虑到2005年中国外贸顺差意外地突破1000亿美元和工业企业盈利状况的恶化,中国经济在200... 如果国家统计局不对经济规模进行修正,预计中国2005年的GDP增长率大约在9.3%-9.4%,如果进行修正,那么增速可能会调整到8.4%-8.6%,但考虑到2005年中国外贸顺差意外地突破1000亿美元和工业企业盈利状况的恶化,中国经济在2005年的实际失速状况较之增长数据要严峻得多。而2006年的中国经济将呈现意料中的失速,如果外贸顺差缩减到500亿美元的话,那么GDP增速可能滑坡到8%以下,并在2006年年末重新跌入流动性陷阱和通货紧缩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宏观经济 金融形势分析 GDP增长率 外贸顺差 中国经济 国家统计局 流动性陷阱 经济规模 盈利状况 工业企业
原文传递
中国的信贷增长为什么对经济增长影响不显著 被引量:68
2
作者 张军 钟伟(点评)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69-75,共7页
人们普遍认为,金融深化(即减少政府对银行信贷分配的直接干预)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积极影响。但是,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正向关系在中国并不十分牢靠。相对于外资的影响,银行部门的发展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还不够显著。原因在于更多的信... 人们普遍认为,金融深化(即减少政府对银行信贷分配的直接干预)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积极影响。但是,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正向关系在中国并不十分牢靠。相对于外资的影响,银行部门的发展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还不够显著。原因在于更多的信贷分配给了低效率的国有企业。这意味着,非国有企业获得的信贷增长总体上有助于经济增长。而且,一个地区非国有企业荻得的信贷越多,它的增长就应该越显著。通过用涵盖29个省市、跨度】5年的面板数据的估计结果显示:在1987—2001年间,在控制了其他因素对增长的影响以后,中国的非国有部门获得的银行信贷支持对于经济增长和生产率增长的贡献都显著为正。不仅如此,自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沿海与内地在信贷分配结构上越来越表现出了差异:非国有企业部门获得的信贷比重在沿海地区比内地省份增长得快。这是解释沿海与内地经济增长差距拉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深化 经济发展 地区差异
原文传递
中国的社会信用体系从何重建? 被引量:1
3
作者 钟伟 《商业周刊(中文版)》 2004年第8期6-8,共3页
日裔美国学者福山在其《信任》一书中说,“信用是整个社会的最大资本,如果一家企业、一个国家没有人与人之间的信用关系,也就没有人之间的相互信任,社会资本也不可能形成,企业的效率和竞争力都不可能提高。”“一个国家的福利及其... 日裔美国学者福山在其《信任》一书中说,“信用是整个社会的最大资本,如果一家企业、一个国家没有人与人之间的信用关系,也就没有人之间的相互信任,社会资本也不可能形成,企业的效率和竞争力都不可能提高。”“一个国家的福利及其他参与竞争的能力取决于一个普遍的文化特性,即社会本身的信任程度。”纵观中国社会目前面临的诸多困难,我们所不能忽视的一个问题就是诚信的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社会信用体系 社会资本 诚信建设 征信体系 银行信贷 不良贷款率
原文传递
中国经济宏观调控:回顾和展望
4
作者 钟伟 《商业周刊(中文版)》 2005年第1期10-10,12,共2页
当前中国正处于第五个宏观调控周期,这个周期起始于2003年9月。就目前而言,货币和财政政策的基调均已转为“稳健”,但调控尚无结束的征兆。回顾中国改革开放25年以来,第一次宏观调控发生在1978年,第二次宏观调控发生在1984年,第... 当前中国正处于第五个宏观调控周期,这个周期起始于2003年9月。就目前而言,货币和财政政策的基调均已转为“稳健”,但调控尚无结束的征兆。回顾中国改革开放25年以来,第一次宏观调控发生在1978年,第二次宏观调控发生在1984年,第三次宏观调控发生在1987年,第四次宏观调控发生在1993年。和前四次调控所不同的是,这轮宏观调控自始至终充满着曲折。对于2004年的宏观调控,我们应如何看待?它对2005年的中国经济,又有何蕴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观调控 中国经济 货币 财政政策 中国改革 稳健 开放 征兆 发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