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南南合作框架下我国社会力量参与国际人道主义援助的创新模式——以赴柬埔寨、老挝开展中国-东盟友好城市应急管理里“手拉手”活动为例 |
张强
|
《中国减灾》
|
2024 |
0 |
|
2
|
负激励:对社会风险评估制度的反思 |
高小平
刘一弘
高可清
|
《治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7
|
|
3
|
'没有培训师,师生们也要知道怎么做' ——长沙绿舟的防减灾教育创新探索 |
徐诗凌
佟欣然
|
《中国减灾》
|
2018 |
0 |
|
4
|
如何有效提升学校应急演练的效果?——学校应急演练的研究和实用经验总结 |
范晓雯
|
《中国减灾》
|
2019 |
0 |
|
5
|
面向新质生产力 发展适应性风险治理框架 |
张强
董秋雨
|
《劳动保护》
|
2024 |
0 |
|
6
|
“机会窗口”与应急管理中政社合作“新常态”——全面认知新冠肺炎疫情应对中的社会参与 |
张强
|
《中国非营利评论》
|
2020 |
7
|
|
7
|
如何保持应急物流系统的预见性和可持续性? |
张强
|
《小康》
|
2020 |
2
|
|
8
|
社会组织参与国际人道援助的中国路径——尼泊尔地震应对的经验与启示 |
张强
张欢
|
《中国减灾》
|
2018 |
0 |
|
9
|
人道行动与可持续发展:中国实践与国际路径 ——圆桌研讨会纪实 |
张强
佟欣然
|
《中国减灾》
|
2018 |
0 |
|
10
|
复杂的全球抗疫:以非洲为例 |
徐诗凌
|
《中国减灾》
|
2020 |
0 |
|
11
|
来自埃博拉和霍乱疫情的十二条经验 |
徐诗凌
|
《中国减灾》
|
2020 |
0 |
|
12
|
漫谈国际人道主义援助(三):系统状况评估 |
徐诗凌
|
《中国减灾》
|
2019 |
0 |
|
13
|
国际救灾标准能否在中国落地实践? |
徐诗凌
|
《中国减灾》
|
2020 |
0 |
|
14
|
快速、灵活、精准满足需求——社会力量参与响应台风“利奇马”的几个片段 |
徐诗凌
|
《中国减灾》
|
2019 |
0 |
|
15
|
政社共建新机制系统协调大力量 ——社会力量参与'8·8'九寨沟地震响应的协调机制 |
范晓雯
|
《中国减灾》
|
2018 |
0 |
|
16
|
用小培训撬动大安全——记壹基金芦山地震灾后农村建筑工匠培训项目 |
徐诗凌
|
《中国减灾》
|
2018 |
0 |
|
17
|
2018年广东地区社会救援队伍行动协同性观察 |
郝南
徐诗凌
|
《中国减灾》
|
2018 |
0 |
|
18
|
全社会参与新冠肺炎疫情应急响应 |
范晓雯
徐诗凌
|
《中国减灾》
|
2020 |
0 |
|
19
|
灾害报道如何促进防灾减灾救灾 |
徐诗凌
范晓雯
|
《中国减灾》
|
2020 |
0 |
|
20
|
漫谈国际人道主义援助(一):历史与原则 |
徐诗凌
|
《中国减灾》
|
2019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