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近代社会的演变与共产主义运动的产生 被引量:1
1
作者 侯且岸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43-50,共8页
中国共产主义运动是在中国近代社会演变的特殊历史时期和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本文试图对这一历史运动的产生与近代社会的演变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探讨。一从总体上说,中国共产主义运动是中国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它与中国近代社会... 中国共产主义运动是在中国近代社会演变的特殊历史时期和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本文试图对这一历史运动的产生与近代社会的演变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探讨。一从总体上说,中国共产主义运动是中国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它与中国近代社会的演变有着紧密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代社会 共产主义运动 马克思主义 李大钊 辛亥革命 演变 资本主义发展 帝国主义国家 新文化运动 袁世凯
下载PDF
十年来党的创立时期研究述评 被引量:1
2
作者 薛承 封春阳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27-34,75,共9页
对党的创立时期的研究,近十年来大有改观,无论是研究的广度还是深度都有所拓展。研究方法也一改以往单一因素的线性考察,开始注重个案考证的微观研究与综合归纳、纵横比较的宏观研究相结合。总的来说,这一时期的研究虽仍有待进一步深入... 对党的创立时期的研究,近十年来大有改观,无论是研究的广度还是深度都有所拓展。研究方法也一改以往单一因素的线性考察,开始注重个案考证的微观研究与综合归纳、纵横比较的宏观研究相结合。总的来说,这一时期的研究虽仍有待进一步深入和开拓,但成绩是斐然可观的。这里,我们仅对十年来的研究状况择要进行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党时期 中国共产党 马克思主义 陈独秀 共产国际代表 相结合 近十年 建党思想 无政府主义 五四运动
下载PDF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演达研究述评
3
作者 刘育钢 《惠阳师专学报》 1991年第2期60-65,共6页
本文列举了有关邓演达文献资料的发掘整理情况,指出邓演达研究中的主要问题及其争论的焦点,提出对邓演达的研究尚需进一步发掘资料和深入研究。
关键词 邓演达研究 文献资料 发掘探索
下载PDF
《六大以前》中的不确之处
4
作者 封春阳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90-91,共2页
《六大以前——党的历史材料》已于1980年9月由人民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并且核正了前两次版本中的若干不确之处。尽管如此,该书中许多文章的发表时间、出处、标题和若干文字,仍然存在着不确之处,现根据《中国青年》、《向导》、《晨报... 《六大以前——党的历史材料》已于1980年9月由人民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并且核正了前两次版本中的若干不确之处。尽管如此,该书中许多文章的发表时间、出处、标题和若干文字,仍然存在着不确之处,现根据《中国青年》、《向导》、《晨报副刊》的汇刊本和影印本对其核正如下: 1.第39页,《国民运动革命军和革命宣传》,上注1922年11月18日发表在《向导》第9期。经查第9期的发行日期是1922年11月8日。 2.第42页,《革命与反革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青年 上注 向导 发表时间 出版发行 北京政变 国民运动 标题 革命宣传 发行日期
下载PDF
以社会史为基础深化党史研究 被引量:70
5
作者 张静如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89-96,共8页
按说这个命题不难说明,因其道理并不复杂。既然中国共产党的实践活动是在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进行的,那么,考察这个党的历史,就不能不研究其所依赖的社会。这样,以中国近现代社会史为基础深化党史研究,便是顺理成章之事。... 按说这个命题不难说明,因其道理并不复杂。既然中国共产党的实践活动是在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进行的,那么,考察这个党的历史,就不能不研究其所依赖的社会。这样,以中国近现代社会史为基础深化党史研究,便是顺理成章之事。我这样说,同行们多表示赞同。可我对此事已提倡多年,真下功夫在这方面进行研究的人却不多。我写此文,仍是想提倡这个事,说明我的看法,就教于同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史研究 社会史 中国共产党 近现代社会 中国近现代 实践活动 党的历史 同行
原文传递
南京国民政府对“一二八”事变的方针 被引量:8
6
作者 金再及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54-68,共15页
1932年的"一二八"事变,是南京国民政府(以下简称南京政府)对日方针复杂演变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剖析南京政府对"一二八"事变的方针,对弄清抗战前南京政府对日方针的演变规律及其实质,都将是有益的。一日本为什... 1932年的"一二八"事变,是南京国民政府(以下简称南京政府)对日方针复杂演变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剖析南京政府对"一二八"事变的方针,对弄清抗战前南京政府对日方针的演变规律及其实质,都将是有益的。一日本为什么要发动"一二八"事变?它的目的是不是和"九一八"事变占领东北一样,是为了占领京沪?这是研究"一二八"事变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对华政策走上了武力侵占中国的道路。本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政府 十九路军 南京国民政府 蒋介石 事变 对日方针 上海 日本海军 中国军队 日军
原文传递
关于汪伪政权问题学术讨论会综述 被引量:2
7
作者 蔡德金 李惠贤 《历史研究》 1986年第5期185-190,共6页
首次汪伪政权问题学术讨论会于1986年5月6日至9日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这次会议由北京师范大学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研究所发起并主持.与会同志都是近年来研究汪伪政权问题的学者,共计三十五人.以日本庆应义塾大学法学部教授池井优为团长的... 首次汪伪政权问题学术讨论会于1986年5月6日至9日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这次会议由北京师范大学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研究所发起并主持.与会同志都是近年来研究汪伪政权问题的学者,共计三十五人.以日本庆应义塾大学法学部教授池井优为团长的"和平工作"访华团一行四人,在北京访问期间,也到会与我国学者进行了学术交流.会议主要讨论和交流了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汪伪政权 学术讨论会 汪精卫集团 日本帝国主义 汪精卫伪政权 国民政府 蒋介石 国民党 日本学者 叛国投敌
原文传递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原因新探 被引量:1
8
作者 侯雄飞 《历史研究》 1987年第2期16-30,共15页
关于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原因,目前国内外学者意见歧异,莫衷一是.笔者认为,要科学地说明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原因,必须按照事物运动的一般规律和一果多因、合力作用的原理,对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各种社会政治力量,进行具体的分析和探索... 关于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原因,目前国内外学者意见歧异,莫衷一是.笔者认为,要科学地说明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原因,必须按照事物运动的一般规律和一果多因、合力作用的原理,对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各种社会政治力量,进行具体的分析和探索.一张、杨二将军在和平解决事变中的主体作用张、杨二将军发动事变的初衷,是从民族利益出发,要求蒋介石结束内战,领导全民抗日.他们实行兵谏,是在没有更好办法的情况下,逼使蒋介石接受建议的一种方式.正如张学良在1936年12月13日所说:"我们这次举动,把个人的荣辱、生死完全抛开,一切都是为了国家民族!""我们绝不是反对蒋委员长个人,是反对蒋委员长的主张和办法,促使他反省,正是爱护他.""如蒋委员长能放弃过去主张,毅然主持抗日工作,我们马上绝对拥护他服从他!那时,甚至他对我们这次行动,认为是叛变而惩处我们,我们绝对坦然接受,因为我们所争的是主张,只要主张能行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平解决 蒋介石 张学良 西安事变 宋美龄 南京政府 宋子文 杨虎城 周恩来 地方实力派
原文传递
共产国际代表罗易与中共“五大”的“左”倾
9
作者 刘志强 《北京党史研究》 CSSCI 1992年第6期19-22,共4页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以后,中国共产党面临着总结经验、调整策略的任务。当时中共"五大"应当解决以下几个基本问题:第一,理论,即正确认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步骤,包括政治革命同社会革命是否必须同步进行的问...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以后,中国共产党面临着总结经验、调整策略的任务。当时中共"五大"应当解决以下几个基本问题:第一,理论,即正确认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步骤,包括政治革命同社会革命是否必须同步进行的问题;第二,策略,即如何处理国共两党党内合作所带来的特殊问题,特别是其中的同右派斗争策略、党内合作前途及武汉国民党右倾问题;第三,工作重心,即军队和工农运动问题,尤其是工农运动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步骤问题。上述这些基本问题对年轻的中国共产党来讲,都是难于解决的。当时中国共产党理论水平不高,缺乏斗争经验,不论是理论还是策略都是照搬苏联经验,确切地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产国际代表 罗易 工农运动 反革命政变 世界无产阶级 斗争策略 革命性质 武汉国民政府 苏联经验 指导思想
原文传递
试论八七会议到“六大”的工作转变
10
作者 金再及 《历史研究》 1983年第1期171-186,共16页
从党的八七会议到"六大",即从一九二七年下半年到一九二八年上半年,是我党历史上第一次大转变中关键的一年。大革命时期,我党是在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形式下进行革命的。蒋介石、汪精卫相继叛变革命后,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破裂了... 从党的八七会议到"六大",即从一九二七年下半年到一九二八年上半年,是我党历史上第一次大转变中关键的一年。大革命时期,我党是在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形式下进行革命的。蒋介石、汪精卫相继叛变革命后,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破裂了,过去的同盟者变成了敌人,党从公开转入地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应该实行怎样的转变?新的革命道路是什么?这些问题,都急迫地摆在我党面前,要求我党作出回答。从八七会议到党的"六大"期间,围绕着这些问题,党在曲折的道路上进行着艰难的摸索。研究这一段历史,不仅对认识中国革命道路的形成,有着重大意义;而且对深入了解我党第一次历史性转变,尤为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七会议 农民暴动 中国革命 社会主义革命 中国共产党 秋收起义 重大意义 南昌起义 中央 新时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