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没有痛苦又见效的康复新疗法——操作性肌电生物反馈疗法
1
作者 赵文汝 《中老年保健》 2004年第10期37-38,共2页
关键词 新疗法 肌电生物反馈 肢体 康复新 吃药 果导 关节僵直 操作性 错误 肌肉损伤
下载PDF
没有痛苦又见效的康复新疗法——操作性肌电生物反馈疗法(续)
2
作者 赵文汝 《中老年保健》 2004年第11期36-36,共1页
关键词 康复 操作性肌电生物反馈疗法 肌肉功能 肌肉训练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
下载PDF
FG-01型肺功能锻炼器的设计原理和临床适应证 被引量:6
3
作者 赵文汝 霍速 +1 位作者 苏洪泉 翟其昌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27期5857-5859,共3页
目的:研制吸气肌主动锻炼装置,通过使用该装置,使呼吸转变成以腹式呼吸为主的、深而慢的形式,最大限度的增加肺泡通气量、预防或使萎陷的肺泡重新膨胀,促进气体交换、提高血氧饱和度,防止肺部并发症发生。方法:采用无毒医用塑料制成设... 目的:研制吸气肌主动锻炼装置,通过使用该装置,使呼吸转变成以腹式呼吸为主的、深而慢的形式,最大限度的增加肺泡通气量、预防或使萎陷的肺泡重新膨胀,促进气体交换、提高血氧饱和度,防止肺部并发症发生。方法:采用无毒医用塑料制成设有主测量桶和单位时间内气体流量测量桶的吸气装置。主测量桶设有刻度和浮标,浮标可上下灵活移动。测量桶可使使用者及时知晓自己锻炼的进步而得到鼓舞。流量测量桶分为“好、更好和最好三档。流量测量桶内浮子位于“好挡位时,单位时间内吸入气体流量较大,吸气时间短;流量测量桶内浮子位于“最好挡位时,气体流量较小,吸气所用时间长,使使用者可有效控制单位时间内吸入气体流量于最小。结果:使用该装置锻炼,通过吸入量和流量测量装置,使用者可学会控制呼吸使之逐渐向深而慢、以腹式呼吸为主的形式转变,起到增加肺泡通气量、预防肺泡萎陷和使萎陷的肺泡重新膨胀的作用。结论:FG-01型肺功能锻炼器为主动吸气肌锻炼装置,结构合理,使用得当,可促使呼吸形式向深而慢的方式转变,起到增强肺功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病理生理学 呼吸肌 呼吸锻炼
下载PDF
FG-01型肺功能锻炼器对肺纤维化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赵文汝 冯柏 +1 位作者 霍速 陈东进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24期5014-5016,共3页
目的探索煤工尘肺和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SARS)等肺间质纤维化患者肺功能康复的方法。方法72例煤工尘肺患者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训练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两组间平均年龄、尘肺分期、肺活量、自觉气短、... 目的探索煤工尘肺和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SARS)等肺间质纤维化患者肺功能康复的方法。方法72例煤工尘肺患者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训练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两组间平均年龄、尘肺分期、肺活量、自觉气短、气急症状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分级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训练组采用作者研制的肺功能锻炼器进行4个月的主动吸气锻炼,2次/d,20min/次;对照组只接受肺功能康复的宣传教育。分别对试验开始、1个月及结束时的肺活量、自觉气短、气急分级和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估。结果1个月和结束时两组间肺活量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38,P<0.05);结束时两组患者自觉气短、气急分级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t=2.18,P<0.05),两组间日常生活能力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1.12,P>0.05)。结论使用肺功能锻炼器进行吸气训练有改善煤工尘肺和SARS患者吸气功能,减轻气短、气急症状,以及提高血氧饱和度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G-01型肺功能锻炼器 肺纤维化 肺功能 尘肺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下载PDF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高危因素的决策树模型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王潇 郭宗君 +4 位作者 张文青 吴钦娟 于焕清 张凤香 肖琳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34-538,共5页
目的收集脑血管病患者人口学、生活模式和临床疾病因素,分析导致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的高危因素,建立VCI高危因素的决策树模型。方法选取2014年lO月至2016年10月于老年医学科和神经内科住院治疗脑血管病患者505例,进行人口学... 目的收集脑血管病患者人口学、生活模式和临床疾病因素,分析导致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的高危因素,建立VCI高危因素的决策树模型。方法选取2014年lO月至2016年10月于老年医学科和神经内科住院治疗脑血管病患者505例,进行人口学、生活模式和临床疾病因素问卷调查和数据采集,分为训练集组(421例)与测试集组(84例),其中训练集组患者分为非VCI患者组(225例)和VCI患者组(196例)。采用决策树算法分析脑血管病患者发生VCI的影响因素,并与Logistic回归分析和卡方检验比较,建立VCI高危因素的决策树模型。结果训练集组构建的决策树模型交叉验证模型识别准确度为73.63%,对测试集的预测准确度为73.81%。饮酒、业余爱好、饮茶、受教育程度、高血压、睡眠、年龄、饮食、糖尿病、体育锻炼是决策树模型的分类节点变量,饮酒作为根节点变量。卡方检验分析根据分类节点分类的患者,其VCI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文化水平、饮酒、体育锻炼、糖尿病4个因素为VCI发生的影响因素,该模型预测准确度为66.98%,对测试集的预测准确度为53.57%。决策树模型与Logistic回归模型的ROC曲线显示,决策树模型AUC为0.737(95%CI:0.688—0.786),Logistic回归模型AUC为0.664(95%CI:0.612~0.717)。结论在对脑血管病患者发生VCI预测准确度方面,决策树模型优于Logistic回归模型。过量饮酒、糖尿病、高血压、高脂饮食、失眠是VCI发生的危险因素;业余爱好、高受教育程度、体育锻炼、饮茶是VCI的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认知障碍 危险因素 决策树 预测模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