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校校史馆融入思政育人路径与方法研究——以北京建筑大学校史馆为例
1
作者 李伟 李守玉 林青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2年第11期0043-0045,共3页
高校校史馆作为精神文化场所,凝聚着高校的发展历史和办学精神,蕴涵着丰富的思政育人元素,校史馆中的历史资料和档案资源不仅是学校发展的记录和见证,更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珍贵财富,可以说校史馆本身就是一部鲜活的教科书,是... 高校校史馆作为精神文化场所,凝聚着高校的发展历史和办学精神,蕴涵着丰富的思政育人元素,校史馆中的历史资料和档案资源不仅是学校发展的记录和见证,更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珍贵财富,可以说校史馆本身就是一部鲜活的教科书,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通过深入挖掘高校校史馆校史文化资源的思政育人元素,提升其思想政治教育价值,重构思政育人功能。本文从思政育人如何融合北京建筑大学校史馆为研究角度,思考高校校史馆融入思政育人的路径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校史馆 校史文化 思政育人
下载PDF
文化传承是城市发展的魅力源泉
2
作者 秦红岭 《城乡建设》 2023年第11期9-9,共1页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地标,文化是城市的灵魂。2014年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首次提出建设人文城市,要求发掘城市文化资源,强化文化传承创新,把城市建设成为历史底蕴厚重、时代特色鲜明的人文魅力空间。历史文化是城市魅力之关键...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地标,文化是城市的灵魂。2014年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首次提出建设人文城市,要求发掘城市文化资源,强化文化传承创新,把城市建设成为历史底蕴厚重、时代特色鲜明的人文魅力空间。历史文化是城市魅力之关键,要以珍惜敬畏之心保护传承。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理念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的重要论述中占据重要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文化功能是城市的主体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魅力 主体功能 文化传承 城市文化资源 保护传承 新型城镇化规划 城市魅力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下载PDF
北京中轴线河湖水系对城市布局的影响及价值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尚君慧 周坤朋 王崇臣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8-103,共6页
北京中轴线是元、明、清代以来北京城的对称之轴,是北京城的脊梁与灵魂。其中,河湖水系对中轴线的形成、发展和格局形态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近年来,北京中轴线正在积极申请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在这个过程中非常有必要揭示河湖水系对... 北京中轴线是元、明、清代以来北京城的对称之轴,是北京城的脊梁与灵魂。其中,河湖水系对中轴线的形成、发展和格局形态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近年来,北京中轴线正在积极申请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在这个过程中非常有必要揭示河湖水系对中轴线的影响和价值意义。对此,以“与中轴线形成和发展相关的河湖水系”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河湖水系对北京中轴线及以中轴线为引领的老城空间格局的影响,并通过实例阐释了河湖水系对北京中轴线所发挥的价值。研究表明:河湖水系是北京中轴线形成演变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不仅强化了中轴线对称的形态格局和外向延展性,也增强了中轴线蓝绿交织的景观格局和街巷肌理不规则等特征,极大地丰富了中轴线文化遗产类型,提升了中轴线的文化价值和科技价值,同时对未来中轴线申遗及其生态建设具有助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河湖水系 北京中轴线 文化遗产 水文化
下载PDF
“北京中轴线建筑文化价值阐释与保护传承”学术研讨会综述
4
作者 秦红岭 周坤朋 陈荟洁 《中国名城》 2022年第11期31-35,共5页
作为世界上现存最长、最完整的古代城市轴线,北京中轴线代表了中国古代都城建设的最高水平,蕴含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国家文物局确定推荐“北京中轴线”作为中国2024年申遗项目的背景下,为助力北京中轴线成功申遗,进一步挖掘中轴... 作为世界上现存最长、最完整的古代城市轴线,北京中轴线代表了中国古代都城建设的最高水平,蕴含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国家文物局确定推荐“北京中轴线”作为中国2024年申遗项目的背景下,为助力北京中轴线成功申遗,进一步挖掘中轴线历史建筑的文化内涵,更好地保护传承中轴线价值,北京建筑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在北京市文物局等单位指导下,于2022年8月27日召开了“北京中轴线建筑文化价值阐释与保护传承”学术研讨会,邀请相关专家学者进行主题分享和圆桌讨论,为北京中轴线学术研究和申遗保护工作提供新视角和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中轴线 价值阐释 申遗保护
下载PDF
以人民为中心是城市发展的核心要义
5
作者 秦红岭 《城乡建设》 2023年第8期9-9,共1页
人民城市不是一种新的城市类型,而是中国特色城市发展的一种政治品性、价值基点和善治之道。作为政治品性的人民城市理念,基本要求是深刻认识城市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举足轻重的作用,加强和改善党对城市工作的领导;深刻揭示城市建... 人民城市不是一种新的城市类型,而是中国特色城市发展的一种政治品性、价值基点和善治之道。作为政治品性的人民城市理念,基本要求是深刻认识城市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举足轻重的作用,加强和改善党对城市工作的领导;深刻揭示城市建设发展依靠谁的问题,坚持人民至上,明确我国城市建设与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联系,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要坚持广大人民群众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的主体地位,探索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征、彰显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超大城市发展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城市 城市建设发展 以人民为中心 城市理念 主体地位 城市建设和发展 价值基点 人民至上
下载PDF
北京古代河湖水利体系的规划思想和经验智慧
6
作者 周坤朋 王崇臣 +1 位作者 秦红岭 尚君慧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1-18,共8页
为揭示北京古代河湖水利体系规划设计的思想及价值意义。从功能特点、内在机制、雨洪应对、工程设计等方面,探究了北京古代水利体系功能格局、层级规划、调蓄空间、联通机制和低技术设计等,解析了其对当代城市生态建设的启示。其科学性... 为揭示北京古代河湖水利体系规划设计的思想及价值意义。从功能特点、内在机制、雨洪应对、工程设计等方面,探究了北京古代水利体系功能格局、层级规划、调蓄空间、联通机制和低技术设计等,解析了其对当代城市生态建设的启示。其科学性表现在:多功能的水利格局满足城市运行多元需求、平稳的调蓄机制保障日常有序运行、强大的雨洪蓄排能力有效消减城市雨洪压力、巧妙的水利工程设计为水利体系构建提供支撑。分析可知:北京古代河湖水利体系的规划、设计和构造蕴含着非常科学的思想与经验,可为当代城市水利开发、海绵城市建设提供有效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古代河湖 水利体系 规划思想 经验智慧
下载PDF
城市更新中公众参与的现状、瓶颈与立法建议——以北京市居住类城市更新为例 被引量:3
7
作者 秦红岭 《城乡建设》 2022年第10期10-15,共6页
城市更新是对城市建成区城市空间形态和功能的持续完善、优化调整,是改善民生福祉,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大民生工程。本期《本期话题》栏目,重点刊发3篇文章,从居住类城市更新、产... 城市更新是对城市建成区城市空间形态和功能的持续完善、优化调整,是改善民生福祉,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大民生工程。本期《本期话题》栏目,重点刊发3篇文章,从居住类城市更新、产业园区向创新园区更新转型和多维度开展公共空间“微更新”等3个角度,探讨城市更新的立法建议、空间实践和实施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更新 城市空间形态 公共空间 公众参与 立法建议 城市建成区 微更新 实施路径
下载PDF
北京中轴线古代水利遗产研究
8
作者 韩懿 胡燕 陆翔 《北京规划建设》 2024年第1期77-80,共4页
研究背景在北京这座古老而又充满现代化气息的历史文化名城里,绵延着一条7.8公里的中轴线,它始建于元代,经明、清、民国,至今七百余载,一脉相承。现中轴线区域拥有天坛、故宫、大运河三处世界文化遗产,数十处水利文保单位,丰富的河湖水... 研究背景在北京这座古老而又充满现代化气息的历史文化名城里,绵延着一条7.8公里的中轴线,它始建于元代,经明、清、民国,至今七百余载,一脉相承。现中轴线区域拥有天坛、故宫、大运河三处世界文化遗产,数十处水利文保单位,丰富的河湖水系,体现了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生态智慧,代表着东方文明古都水利的光辉成就。保护、传承、利用好这张“金名片”,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中轴线 世界文化遗产 东方文明 河湖水系 大运河 生态智慧 水利遗产 文保单位
原文传递
桑乾河谷长城文化潮间带特征解析
9
作者 王锐英 陈荟洁 +2 位作者 高振 王绍玉 张琛宇 《北京建筑大学学报》 2022年第5期11-18,共8页
永定河的桑乾河谷由南北内外长城所围护,是农耕与游牧文明相互交融最为持久剧烈的地区,形成独特的自然地理景观和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具有鲜明的文化潮间带特点。以此概念对桑乾河谷独特的地理环境进行形象描述,并通过文化潮间带的动态... 永定河的桑乾河谷由南北内外长城所围护,是农耕与游牧文明相互交融最为持久剧烈的地区,形成独特的自然地理景观和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具有鲜明的文化潮间带特点。以此概念对桑乾河谷独特的地理环境进行形象描述,并通过文化潮间带的动态特性分析,解析永定河文化发展的动力与演变过程,同时对氵纍水和桑乾河名起源问题进行解释,揭示永定河文化的两栖性、节律性、分带性等性质和特色,进一步阐释永定河与长城的历史地理关系和文化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乾河 永定河 长城 文化 潮间带
下载PDF
《营造法式·椽》之桷、椽、榱、橑四名解读兼谈篆书起源--彖椽缘篆及扁册汉字本源考
10
作者 王锐英 《建筑与文化》 2023年第9期194-196,共3页
文章对《营造法式·椽》之桷、椽、榱、橑四名进行溯本求源的考察,求证与椽相关的主要文字,如:缘、篆等字皆发源于彖,均涉及到猪的宰治工艺,成为篆书本源。同时,椽字当与栅栏之册、门户之扁有着共同的源脉,在形态上与篝火之橑、蓑... 文章对《营造法式·椽》之桷、椽、榱、橑四名进行溯本求源的考察,求证与椽相关的主要文字,如:缘、篆等字皆发源于彖,均涉及到猪的宰治工艺,成为篆书本源。同时,椽字当与栅栏之册、门户之扁有着共同的源脉,在形态上与篝火之橑、蓑衣之榱和枋木之桷相互映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骨文 文字本源
下载PDF
北京西砖胡同四合院建筑地域特色及保护修缮策略
11
作者 王晶 朱芷晴 +1 位作者 陆翔 郭虹娟 《北京规划建设》 2023年第5期111-118,共8页
四合院造型典雅,分布广泛,是北京老城的主要建筑类型之一,被誉为中国民居的明珠。近年来,随着北京老城保护与更新要求的不断提升,四合院的修缮、整治便成为院落实践的重点。遵循《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保护北京特有的胡... 四合院造型典雅,分布广泛,是北京老城的主要建筑类型之一,被誉为中国民居的明珠。近年来,随着北京老城保护与更新要求的不断提升,四合院的修缮、整治便成为院落实践的重点。遵循《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保护北京特有的胡同——四合院传统建筑形态”的上位要求,北京应重点挖掘各历史文化保护区、文化精华区、传统平房区内四合院的地域性形制,传承、保护好现存宝贵的四合院建筑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合院 建筑形态 中国民居 历史文化保护区 保护修缮 胡同 平房区 地域特色
原文传递
奥运遗产与城市更新的协同效应 被引量:2
12
作者 秦红岭 《城乡建设》 2022年第8期5-5,共1页
“重大节事”作为一种规划和城市更新工具,既是文化层面提升城市竞争力和城市品牌影响力的有效手段,又是物质层面对城市空间形态和基础设施优化调整的良机。奥运会是特殊的城市重大节事,激发和带动城市更新的作用不容小觑。与以街区为... “重大节事”作为一种规划和城市更新工具,既是文化层面提升城市竞争力和城市品牌影响力的有效手段,又是物质层面对城市空间形态和基础设施优化调整的良机。奥运会是特殊的城市重大节事,激发和带动城市更新的作用不容小觑。与以街区为单元的城市更新实施路径相比,以“重大节事”为工具的城市更新路径,是一个强调区域协调统筹、基础设施完善且时空跨度较长的过程。同时,基于奥运项目布局应有效利用城市废旧或衰败地块的理念,使得奥运对城市更新的带动作用更为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更新 基础设施 重大节事 城市空间形态 城市竞争力 实施路径 奥运遗产 物质层面
下载PDF
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设计与实践——以“北京水文化”通识课为例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鹏 王崇臣 齐勇 《北京教育(高教)》 2020年第11期47-49,共3页
通识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相辅相成,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也是现代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北京水文化研究成果和教学成果基础上,总结“北京水文化”通识课教学内容、教学特色及教学成效,分析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现状,探讨提高高... 通识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相辅相成,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也是现代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北京水文化研究成果和教学成果基础上,总结“北京水文化”通识课教学内容、教学特色及教学成效,分析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现状,探讨提高高校通识教育效果的途径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识教育 “北京水文化” 素质教育 设计 实践
原文传递
北京南中轴保护与利用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朱芷晴 陆翔 王晶 《北京规划建设》 2021年第5期120-124,共5页
引言中轴线是北京老城的脊梁,它源于元代,经明、清、民国,至今七百余载,一脉相承。如今中轴线上分布故宫、天坛、什刹海三处世界文化遗产,数十处国保单位及多片历史街区,是中国文化的载体,世界文明的华章。2017年,《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 引言中轴线是北京老城的脊梁,它源于元代,经明、清、民国,至今七百余载,一脉相承。如今中轴线上分布故宫、天坛、什刹海三处世界文化遗产,数十处国保单位及多片历史街区,是中国文化的载体,世界文明的华章。2017年,《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以下简称新总规)获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复,新总规在"老城"部分把中轴线列为首位。同期,北京市委书记蔡奇同志做出重要指示,启动中轴线申遗准备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轴线 保护与利用 世界文化遗产 历史街区 天坛 老城 总规 南中轴
原文传递
纸上乾坤——评刘伯骏的指墨艺术
15
作者 陈荟洁 《美术观察》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6-117,共2页
近年,已逾百岁的刘伯骏仍钟情翰墨、笔耕不辍,创作出《凤舞龙吟》《凤舞》《凤舞沐春晖》《斜风骤雨竹有声》等指墨作品。指墨也称指画,即用手指、手掌代替传统毛笔蘸墨作画。指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一种独特的画法,难度较大。相对于毛笔... 近年,已逾百岁的刘伯骏仍钟情翰墨、笔耕不辍,创作出《凤舞龙吟》《凤舞》《凤舞沐春晖》《斜风骤雨竹有声》等指墨作品。指墨也称指画,即用手指、手掌代替传统毛笔蘸墨作画。指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一种独特的画法,难度较大。相对于毛笔来说,在手指及手掌上水墨不易吸着,因此指墨艺术在作画时需要快速,甚至迅猛。这也就要求画者胸有成竹,将身体与画面相配合,“以手代笔”,在作画的过程中高度专注,在经营位置和随类赋彩时方能下笔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类赋彩 中国传统绘画 胸有成竹 经营位置 指画 代笔 毛笔 凤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