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急救中心赴青海玉树地震救援的应急保障 被引量:3
1
作者 胡南 万立东 +1 位作者 单沙林 蒋小燕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1年第2期103-105,共3页
青海玉树地震后,北京急救中心接市卫生局指令,先后选派104名急救人员、25辆救护车组建抗震救灾医疗队奔赴灾区执行救援任务。圆满完成任务,经验表明,在高原地震灾区,应合理调配救援人员、物资和车辆开展救援,后勤保障存救援中非... 青海玉树地震后,北京急救中心接市卫生局指令,先后选派104名急救人员、25辆救护车组建抗震救灾医疗队奔赴灾区执行救援任务。圆满完成任务,经验表明,在高原地震灾区,应合理调配救援人员、物资和车辆开展救援,后勤保障存救援中非常重要。行对今后应对各种突发灾难事件的紧急救援工作进行思考和提小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救援 应急保障
下载PDF
院外急救护士发生注射用针刺伤相关因素的调查及防护措施 被引量:5
2
作者 王佩瑶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2年第11期1035-1038,共4页
目的了解院外急救护士注射用针刺伤(后简称针刺伤1的发生率、刺伤原因、环节,有关安全操作行为、防护意识、防护措施等问题,以探讨进一步的防范对策。方法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100名院外急救护士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结果被调查者... 目的了解院外急救护士注射用针刺伤(后简称针刺伤1的发生率、刺伤原因、环节,有关安全操作行为、防护意识、防护措施等问题,以探讨进一步的防范对策。方法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100名院外急救护士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结果被调查者中有77名发生过针刺伤,发生率77%,共发生针刺伤170次,其中64.1%被污染针头所刺伤;操作后处理使用过的针头时刺伤率高达30%;护士在操作时戴手套率很低,仅41%,回套针帽率高达69%;在刺伤发生后向上级做了汇报的仅占16.7%。结论院外急救护士防护意识淡漠,针刺伤发生率高。因此,加强“全面性防护”概念的教育、建立并执行全面性防护措施是当前职业防护面临的紧迫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伤 急救护士 职业暴露 防护
下载PDF
院外急救护理安全隐患与管理对策的探讨 被引量:4
3
作者 王佩瑶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07年第7期445-446,共2页
关键词 院外急救 安全隐患 患者 事故隐患 护士
下载PDF
院前急救护理质量控制检查中的常见问题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刘金丽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第16期43-43,45,共2页
目的通过分析在院前急救护理质量控制检查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院前急救护理质量。方法对护理部进行的质量控制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通过护理质量控制检查,护理质量有一定提高。结论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和工作责任心,坚持持续改进,... 目的通过分析在院前急救护理质量控制检查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院前急救护理质量。方法对护理部进行的质量控制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通过护理质量控制检查,护理质量有一定提高。结论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和工作责任心,坚持持续改进,不断提高护理质量,从而降低护理风险和护患纠纷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前急救 质量控制 常见问题 分析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与护理 被引量:6
5
作者 王佩瑶 王雪里红 +1 位作者 王克英 李斗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08年第6期359-361,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静脉溶栓治疗及护理措施。方法对39例发病在6h以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A组),男27例,女12例,年龄50~75岁,静脉注射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8mg,随后60min内持续静脉泵入rt-PA42mg。溶栓后12h开...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静脉溶栓治疗及护理措施。方法对39例发病在6h以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A组),男27例,女12例,年龄50~75岁,静脉注射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8mg,随后60min内持续静脉泵入rt-PA42mg。溶栓后12h开始皮下注射依诺肝素,连续应用7d。溶栓前中后给予相应的护理监测和措施。非溶栓组(B组)39例,不用溶栓剂及依诺肝素(使用川芎嗪160mg静脉滴注,连续应用7d,其余治疗同溶栓组)。结果rt-PA溶栓治疗后39例溶栓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和患肢肌力均获得不同程度的改善,总显效率达79.4%,无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对发病6h以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rt-PA溶栓治疗,可降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最大限度地恢复脑的正常功能,效果满意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护理
下载PDF
转运1229例传染病患者的职业防护 被引量:3
6
作者 刘金丽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4年第10期959-960,共2页
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的疾病.随着新发传染病的不断出现,院外急救的医务人员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各种传染病患者,若防护意识不强,防护措施落实不严,就会造成不同程度的职业暴露甚至传染病医院感染的爆... 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的疾病.随着新发传染病的不断出现,院外急救的医务人员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各种传染病患者,若防护意识不强,防护措施落实不严,就会造成不同程度的职业暴露甚至传染病医院感染的爆发流行[1].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并且明确规定:各级医务人员具有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发生与流行的神圣职责[2].北京急救中心在“非典”期间设立了传染病转运组,将确诊的传染患者与普通患者隔离,并在每次转运后进行终末消毒[3].将转运1 229例传染病患者的职业防护加以分析,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病 转运 职业防护 《传染病防治法》 “非典”期间 北京急救中心 医务人员 新发传染病
下载PDF
院前急救护士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 被引量:7
7
作者 王佩瑶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8年第6期61-62,共2页
各类突发急危事件决定了急救工作的高强度和高压力性,给急救医务人员带来一定的身心影响。护理在救援医学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院前急救工作环境及服务对象的复杂与特殊性,不仅使院前急救护士的生活紧张而无规律,... 各类突发急危事件决定了急救工作的高强度和高压力性,给急救医务人员带来一定的身心影响。护理在救援医学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院前急救工作环境及服务对象的复杂与特殊性,不仅使院前急救护士的生活紧张而无规律,而且使院前急救护士常暴露在多种职业危险因素之中,若不注意个人防护和防护不当,会造成各种不同的职业性损伤,其自身安全直接影响到急救工作的质量,现将院前急救护士职业危险因素与防护对策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前急救护士 职业危险因素 个人防护 院前急救工作 职业性损伤 身心影响 医务人员 救援医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