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15例老年急性左心衰竭的院前急救 被引量:5
1
作者 杨萍芬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1996年第7期416-416,共1页
关键词 急性 左心 心力衰竭 老年人 急救
下载PDF
微型急救单元担架车在院前携带呼吸机患者转运中的应用 被引量:8
2
作者 刘扬 张弛 +1 位作者 李楠 赵婷婷 《中国医学装备》 2020年第5期224-226,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微型急救单元担架车和普通急救担架车在应用上的区别。方法:选取北京急救中心院前携带呼吸机的87例患者,其中42例患者采用微型急救单元担架车运送,45例患者采用普通担架车运送,对两种运送方法在转运过程中的应用情况进行... 目的:对比分析微型急救单元担架车和普通急救担架车在应用上的区别。方法:选取北京急救中心院前携带呼吸机的87例患者,其中42例患者采用微型急救单元担架车运送,45例患者采用普通担架车运送,对两种运送方法在转运过程中的应用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微型急救单元担架车相较于普通担架车,在病床旁至担架车的平均时间(t=-6.31,P<0.001)以及担架车至医院病床旁的平均时间(t=-4.79,P<0.001)上用时较短。结论:微型急救单元担架车虽然在从救护车放下到呼吸机患者身边与普通担架车在用时和人员配置上相差不大,但是在病床旁至担架车的时间以及担架车至医院病床旁的时间、携带器械的数量等方面均优于普通担架车,起到明显的急救转运作用,值得在院前推广及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急救单元担架车 呼吸机转运 院前急救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发热患者电话初筛未识别对院前急救人员防护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刘扬 李楠 +1 位作者 赵婷婷 张弛 《当代医学》 2021年第15期33-35,共3页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电话初筛未能识别的发热患者对院前急救人员防护的影响,以判别防护标准的合理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3月北京急救中心42例电话初筛未识别的发热患者,统计初筛识别的症状、体温情况及后期随访,...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电话初筛未能识别的发热患者对院前急救人员防护的影响,以判别防护标准的合理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3月北京急救中心42例电话初筛未识别的发热患者,统计初筛识别的症状、体温情况及后期随访,对院前出诊急救人员采用调查问卷形式统计院前未识别发热的原因、到现场后能接受的最低防护标准。结果42例中男22例,女20例;年龄26~93岁,平均年龄(72.26±18.31)岁;初筛识别症状:呼吸系统10例,心血管系统5例,神经系统16例,其他10例,无症状1例;低热患者23例,中等度热患者14例,高热患者5例;后期回访确诊病例2例,疑似病例2例,密接病例1例。电话初筛未能识别的主要原因为患者或报警人瞒报(91.70%)、患者或报警人体温测量数据不真实(74.39%)和患者身边无体温计(46.71%),占前3位,到现场后能接受的最低防护标准为普通发热病例转运标准。结论加强社会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知识的宣教,避免出现瞒报、虚报、不报的现象,降低初筛未能识别发热的发生率,提高院前日常急救的防护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发热 初筛 未识别 院前 防护
下载PDF
院前急救患者心率对无Q波心肌梗死估测的探讨
4
作者 冯庚 靳建萍 杨军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1999年第7期423-423,共1页
无Q波型心肌梗死(NQAMI)占全部急性心肌梗死的20%~38%〔1〕,其心电图改变可分为:ST段下移型、ST段抬高型和T波倒置型。其中,ST段下移型占NQAMI的50%以上〔2〕,预后较差〔3〕。ST段广泛明显下移... 无Q波型心肌梗死(NQAMI)占全部急性心肌梗死的20%~38%〔1〕,其心电图改变可分为:ST段下移型、ST段抬高型和T波倒置型。其中,ST段下移型占NQAMI的50%以上〔2〕,预后较差〔3〕。ST段广泛明显下移是ST段下移型NQAMI的特征心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Q波 心肌梗塞 心率 急救
下载PDF
触电(电击)的现场急救
5
作者 韩树堂 《安全》 2002年第2期31-32,共2页
关键词 触电 电击伤 现场急救 诊断 治疗 高压电 低压电 直流电 交流电
下载PDF
中暑的现场急救
6
作者 蒋小燕 《安全》 2002年第4期26-26,共1页
近年来以高温为主要特征的世界异常气候已成为令世人担忧的一大焦点问题。预计到2030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还将升高,地表的温度上升1.5℃~3.5℃,夏季将一年比一年热。往年,夏季中暑的人群集中在户外活动较多的体力劳动者。1992年,... 近年来以高温为主要特征的世界异常气候已成为令世人担忧的一大焦点问题。预计到2030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还将升高,地表的温度上升1.5℃~3.5℃,夏季将一年比一年热。往年,夏季中暑的人群集中在户外活动较多的体力劳动者。1992年,南京高温40℃左右的天气持续了一个多月,很多高龄老人、体弱有病者,因为中暑死亡不在少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暑 现场急救 症状 预防
下载PDF
脉搏碳氧血红蛋白定量检测仪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张红霞 高丁 韩鹏达 《中国当代医药》 2012年第20期175-175,177,共2页
目的探讨脉搏碳氧血红蛋白仪快速测定碳氧血红蛋白饱和度(HbCO%)在院前对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及早诊断的价值。方法 2008年10月~2009年3月收集54例CO中毒患者,按照临床症状和体征和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中、重3组,对总体和各组具体病... 目的探讨脉搏碳氧血红蛋白仪快速测定碳氧血红蛋白饱和度(HbCO%)在院前对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及早诊断的价值。方法 2008年10月~2009年3月收集54例CO中毒患者,按照临床症状和体征和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中、重3组,对总体和各组具体病情恢复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结果轻、中度两组HbC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84),轻、重度间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中、重度间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脉搏碳氧血红蛋白定量检测仪对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院前急救有很大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碳 中毒 脉搏碳氧血红蛋白定量检测仪 应用
下载PDF
不同救治措施在室上性心动过速院前急救中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2
8
作者 姚骞 刘扬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1年第16期95-98,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救治措施在室上性心动过速(SVT)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急救中心急救科2019年3月—2020年3月院前急救的150例SVT患者资料,根据其不同救治措施分为传统物理组(39例)、药物干预组(56例)、同步电复律组(14例... 目的比较不同救治措施在室上性心动过速(SVT)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急救中心急救科2019年3月—2020年3月院前急救的150例SVT患者资料,根据其不同救治措施分为传统物理组(39例)、药物干预组(56例)、同步电复律组(14例)、改良Valsalva动作组(41例)。比较四组院前急救心脏复律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药物干预组、同步电复律组、改良Valsalva动作组1次复律成功率与总复律成功率均高于传统物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8);药物干预组、同步电复律组、改良Valsalva动作组1次复律成功率与总复律成功率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08),传统物理组、改良Valsalva动作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药物干预组、同步电复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改良Valsalva动作组、传统物理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8);药物干预组、同步电复律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8)。结论与传统物理干预比较,SVT院前急救中应用药物干预、同步电复律、改良Valsalva动作心脏复律效果更好,且相比药物干预、同步电复律,改良Valsalva动作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上性心动过速 院前急救 普罗帕酮 同步电复律 改良Valsalva动作
下载PDF
院前急救与院内急救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救治中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
9
作者 金鹏 蒋小燕 《中国社区医师》 2022年第11期15-17,共3页
目的:分析院前急救联合院内急救对于高血压脑出血(HCH)的救治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北京急救中心收治的HCH患者共82例。用随机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41例采取院前急救联合院内急救治疗,对照组41例采取院内急救治疗... 目的:分析院前急救联合院内急救对于高血压脑出血(HCH)的救治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北京急救中心收治的HCH患者共82例。用随机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41例采取院前急救联合院内急救治疗,对照组41例采取院内急救治疗。对比救治效果。结果:试验组的救治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急救反应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试验组的生活能力与运动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HCH患者采取院前与院内急救能够提高生存率,缩短急救反应时间,且能改善功能指标,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前急救 院内急救 高血压脑出血 救治效果
下载PDF
院前急救治疗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金鹏 蒋小燕 《中国社区医师》 2022年第15期21-23,共3页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治疗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12月北京急救中心救治的106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院前处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进行专业的院前急救治疗后送入医院治疗,n=55)和...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治疗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12月北京急救中心救治的106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院前处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进行专业的院前急救治疗后送入医院治疗,n=55)和对照组(直接送入医院进行治疗,n=51)。获取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行为量表(NBNA)、格拉斯哥预后(GOS)、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比较两组抢救成功率、抢救总时间。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抢救时间分别为(2.77±0.23)h、(3.58±0.31)h,观察组抢救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5.352,P<0.001);观察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BNA、GCS、GOS评分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NBNA、GCS、GO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危急抢救期间运用院前急救治疗,可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外伤 院前急救 神经功能
下载PDF
小儿热性惊厥的急救体会
11
作者 李一 侯凤阁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 2007年第04Z期8-8,共1页
目的 观察直肠下段给药治疗小儿热性惊厥的疗效.方法 采用地西泮、布洛芬混悬液直肠下段给药及地塞米松静脉滴注.结果 17例热性惊厥患儿均在2~7分钟内控制惊厥.结论 直肠下段给药是治疗小儿热性惊厥的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 热性惊厥 地西泮 直肠下段给药
下载PDF
北京市2020年道路交通事故损伤特点分析
12
作者 杜鑫田 刘扬 杨旸 《中国乡村医药》 2023年第13期27-28,共2页
目的 分析北京市道路交通事故损伤特点,为提高院前急救水平和能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北京市2020年1月1日至12月31日道路交通事故损伤病例340例,分析人群、时间、致伤交通工具、累及解剖部位分布特点。结果 道路交通事故损伤病例中... 目的 分析北京市道路交通事故损伤特点,为提高院前急救水平和能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北京市2020年1月1日至12月31日道路交通事故损伤病例340例,分析人群、时间、致伤交通工具、累及解剖部位分布特点。结果 道路交通事故损伤病例中男性(60.3%,205/340)占比高于女性(39.7%,135/340),35~59岁高发(48.5%,165/340);10月病例数最多(15.6%,53/340),2月病例数最少(1.2%,4/340);24小时内8时和18时发生量较多,占比分别为10.0%(34/340)和11.8%(40/340)。致伤相关交通工具方面,与电动自行车相关占比最高(61.5%,209/340),累及解剖部位中下肢和头部占比较高,分别为41.2%(140/340)和27.9%(95/340)。结论 院前急救医务人员可根据道路交通事故损伤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并重点关注与电动自行车相关的道路交通事故损伤,提高院前急救水平及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市 道路交通事故 损伤 院前急救 人群分布 时间分布 致伤相关交通工具
下载PDF
城市院前急救网络中社区的作用与展望(附322413例院前急救分析) 被引量:53
13
作者 陈志 杨萍芬 蒋小燕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6期428-429,共2页
关键词 城市 院前急救网络 社区 医疗急救
原文传递
院外静脉溶栓救治急性心肌梗死 被引量:13
14
作者 李宗浩 蒋小燕 +7 位作者 罗怡 张丽琨 王雪里红 韩树棠 杨萍芬 贾大成 路广森 冯庚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0年第11期666-666,共1页
目的 :使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得到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并探讨院外 AMI患者溶栓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 :连续观察发病≤ 6小时的 12 0例在院外给予静脉溶栓的 AMI患者 ,其中发病≤ 3小时内溶栓者 91例 ,发病 4~ 6小时溶栓者 2 ... 目的 :使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得到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并探讨院外 AMI患者溶栓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 :连续观察发病≤ 6小时的 12 0例在院外给予静脉溶栓的 AMI患者 ,其中发病≤ 3小时内溶栓者 91例 ,发病 4~ 6小时溶栓者 2 9例 ,对比两者的冠状动脉 (冠脉 )再通率 ;同时与同期住院治疗的 12 0例 AMI患者比较。结果 :再通率 :≤ 3小时溶栓者 6 8.13% ,4~ 6小时溶栓者 5 8.33% ,两者比较差异显著 ,P<0 .0 0 5。确诊为 AMI距接受溶栓时间 :院外组为 (0 .5 4± 0 .5 8)小时 ,院内组为 (2 .74± 1.0 2 )小时 ;2组比较 P<0 .0 0 0 1。院外 AMI诊断准确率达 98.4% ,无一例死亡。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院外静脉溶栓能减少不必要的耽搁时间 ,溶栓时间越早 ,冠脉再通率越高 ;院外溶栓治疗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急性 静脉溶栓 院外
下载PDF
院前院内无缝衔接一体化创伤救治 被引量:13
15
作者 班宇侠 舒艳 +3 位作者 刘利民 万立东 王玮 胡怀建 《北京医学》 CAS 2012年第10期903-904,共2页
目的探讨院前院内一体化创伤急救新模式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方法对比研究院前院内联动、院内多学科创伤急救一体化救治的新模式治疗的116例创伤患者和到院后再行院内分诊、多科会诊、分科诊治的传统模式治疗的86例创伤患者,比较两种不同... 目的探讨院前院内一体化创伤急救新模式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方法对比研究院前院内联动、院内多学科创伤急救一体化救治的新模式治疗的116例创伤患者和到院后再行院内分诊、多科会诊、分科诊治的传统模式治疗的86例创伤患者,比较两种不同模式的急诊手术前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新模式的急诊手术前时间和住院时间为(58±29)min及(28±15)d,传统模式为(125±60)min及(40±19)d,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院前院内无缝衔接的一体化急救新模式比到院后院内分诊的传统模式大大缩短了急诊反应时间,提高了创伤后黄金1h的利用率,有利于急诊抢救和术前准备,为院内成功救治赢得了时间与机会,提示建立院前院内联动机制是可行和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急救 无缝衔接 院前 院内
下载PDF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院外溶栓的治疗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宗琏 蒋小燕 房璐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9期746-748,共3页
目的 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在院外早期静脉溶栓治疗对其生存率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呼叫120后在院外进行静脉溶栓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100例为观察组, 80例未溶栓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 并按发病至静脉溶栓... 目的 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在院外早期静脉溶栓治疗对其生存率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呼叫120后在院外进行静脉溶栓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100例为观察组, 80例未溶栓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 并按发病至静脉溶栓开始的时间不同将观察组患者分为A组(30例), B组(34例), C组(36例)。观察溶栓后冠脉再通率、心功能、心律失常、低血压状态及院内病死率有无差异。结果 观察组(A、B、C3组) 患者之间在再通率(分别为76. 67%、52 .94%、38 .89% ) 及病死率方面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 .05), 溶栓组与非溶栓组之间在再通率(分别为65. 00%、21 .25% ) 及病死率方面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 .05)。结论 无禁忌证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适宜院外静脉溶栓, 静脉溶栓的时间越早, 冠脉再通率及生存率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院外 早期静脉溶栓治疗 冠脉再通率 心肌梗死患者 低血压状态 观察组 方法选择 临床意义 心律失常 生存率 显著性 病死率 溶栓组 对照组 溶栓后 心功能 禁忌证 时间
下载PDF
院外电击除颤抢救成功心脏骤停18例 被引量:4
17
作者 蒋小燕 路广森 +1 位作者 韩树棠 罗怡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1998年第7期433-434,共2页
院外电击除颤抢救成功心脏骤停18例蒋小燕路广森韩树棠罗怡心脏骤停是最危重的急症,大多数为心室颤动(室颤)所致。目前国内外公认治疗室颤最有效的方法是迅速电击除颤,常能恢复自主节律,挽救患者生命。我科1996年1月~19... 院外电击除颤抢救成功心脏骤停18例蒋小燕路广森韩树棠罗怡心脏骤停是最危重的急症,大多数为心室颤动(室颤)所致。目前国内外公认治疗室颤最有效的方法是迅速电击除颤,常能恢复自主节律,挽救患者生命。我科1996年1月~1997年4月应用心电监护除颤仪,在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骤停 电击除颤 急救
下载PDF
院前成功抢救急性心肌梗死致心脏骤停55例 被引量:13
18
作者 常宁 莫延滨 蒋小燕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1年第9期739-740,共2页
关键词 急性 心肌梗死 心脏骤停 院前急救 成功率
下载PDF
院外心脏骤停电击除颤64例成功因素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2
19
作者 路广森 杨萍芬 +1 位作者 蒋小燕 韩树堂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9-40,共2页
关键词 电击除颤 院外 心脏骤停 患者 抢救 初步探讨 CA 外心 成功因素 自主
下载PDF
4种消毒方法在急救车物体表面消毒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6
20
作者 舒艳 杨建国 +2 位作者 李素英 王梅 陈明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64-1165,共2页
目的通过对北京市救护车污染状况、污染菌种的分析,研究探讨快速、有效、规范的救护车的消毒方法及卫生学监测标准。方法将164辆急救车分为4组,紫外线组、臭氧组、二氧化氯消毒剂组为3个试验组,清水组为对照组;每次急救车使用后及清洗... 目的通过对北京市救护车污染状况、污染菌种的分析,研究探讨快速、有效、规范的救护车的消毒方法及卫生学监测标准。方法将164辆急救车分为4组,紫外线组、臭氧组、二氧化氯消毒剂组为3个试验组,清水组为对照组;每次急救车使用后及清洗消毒后对物体表面采样,并进行细菌培养计数及细菌鉴定。结果对照组、紫外线组、臭氧组及二氧化氯消毒剂组清洗消毒后菌落数分别是0.68、0.56、0.24、0.36 CFU/m2,均能达到消毒技术管理规范要求,符合Ⅲ类环境物体表面菌落总数≤10 CFU/m2范围,杀菌率分别为71.5%、82.9%、87.1%及82.1%,二氧化氯消毒剂擦拭的消毒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紫外线和臭氧的消毒效果与对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二氧化氯消毒剂擦拭方法快速、有效,适用于急救车内壁及院外急救设备的卫生学监测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救车 物体表面 消毒 效果 规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