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组人干扰素α-2b纳米粒小鼠体内药物动力学及组织分布 被引量:7
1
作者 杨丽 刘茜 +2 位作者 王东凯 曾群 毕殿洲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690-693,共4页
目的考察小鼠静脉注射重组人干扰素α2b纳米粒后的体内药动学及组织分布。方法小鼠尾静脉注射给药后,采集不同时间血液、肝、肺和肾样品,经处理后,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重组人干扰素α2b的血浆及组织中浓度。结果重... 目的考察小鼠静脉注射重组人干扰素α2b纳米粒后的体内药动学及组织分布。方法小鼠尾静脉注射给药后,采集不同时间血液、肝、肺和肾样品,经处理后,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重组人干扰素α2b的血浆及组织中浓度。结果重组人干扰素α2b纳米粒及溶液注射给药,血浆药时数据经3p97药动学程序拟合,均符合一级消除动力学双隔室模型。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2b纳米粒小鼠体内消除半衰期(t1/2β=2.786 h)是溶液剂消除半衰期的(t1/2β=0.599 h)的4.7倍;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纳米粒组是溶液剂组的3.95倍,肝组织中药时曲线下面积纳米粒制剂是溶液剂组的3.8倍。与溶液剂组相比,纳米粒组在肺、肾中的药物分布也显著增加(P<0.001)。结论纳米粒作为重组人干扰素α2b的载体,能够显著延长重组人干扰素α2b小鼠体内消除半衰期,增加其在肝、肺、肾组织中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干扰素Α-2B 纳米粒 组织分布 药物动力学 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
下载PDF
热疗用四氧化三铁磁性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性质表征 被引量:4
2
作者 游劲松 杨丽 +2 位作者 肖萍 徐睿智 曾群 《中国药剂学杂志(网络版)》 2008年第6期309-316,共8页
目的制备热疗用Fe3O4磁性纳米粒子并对其性质进行表征。方法应用改良化学共沉淀法制备Fe3O4磁性纳米粒子,通过透射电镜(TEM)、激光粒度仪(PCS)、X-射线粉末衍射(XRD)仪、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和傅立叶红外光谱仪(FT–IR)等多种方法对所... 目的制备热疗用Fe3O4磁性纳米粒子并对其性质进行表征。方法应用改良化学共沉淀法制备Fe3O4磁性纳米粒子,通过透射电镜(TEM)、激光粒度仪(PCS)、X-射线粉末衍射(XRD)仪、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和傅立叶红外光谱仪(FT–IR)等多种方法对所制备的Fe3O4磁性纳米粒子进行表征,并对其体外升温性能进行了考察。结果所制备的Fe3O4磁性纳米粒子的形态为球形或类球形,分散性较好,平均磁核粒径为26.1nm;平均水合动力学半径为57.7nm;比饱和磁化强度为42.1emu·g–1,XRD测定结果表明,所制备磁性粒子的XRD图谱与Fe3O4标准XRD图谱一致;IR光谱测定结果表明包裹剂葡聚糖吸附在Fe3O4纳米粒子的表面。体外升温实验结果表明,在Fe3O4质量浓度为20mg·mL–1、外加交变磁场强度为10kA·m–1、频率为40kHz的条件下,测得样品的特征吸收率(SAR)为32.5W·g–1,升温速率为5.8℃·min–1。结论所制备的磁性Fe3O4纳米粒子体外升温性能显著,具有热疗应用的潜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剂学 FE3O4 磁性纳米粒子 化学共沉淀法 SAR 热疗
下载PDF
磷脂种类对多烯紫杉醇脂质体大鼠体内药物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张瑜 游劲松 +1 位作者 肖萍 杨丽 《中国药剂学杂志(网络版)》 2008年第4期199-205,共7页
目的使用不同磷脂制备多烯紫杉醇脂质体,研究磷脂的种类对多烯紫杉醇脂质体大鼠体内药物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尾静脉注射游离多烯紫杉醇(docetaxel,10mg·kg-1)、多烯紫杉醇脂质体A(豆磷脂制备,DOC-L)和多烯紫杉... 目的使用不同磷脂制备多烯紫杉醇脂质体,研究磷脂的种类对多烯紫杉醇脂质体大鼠体内药物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尾静脉注射游离多烯紫杉醇(docetaxel,10mg·kg-1)、多烯紫杉醇脂质体A(豆磷脂制备,DOC-L)和多烯紫杉醇脂质体B(Lipoid HSPC制备,DOC-HL),于不同时间点采血,HPLC法测定其血浆药物浓度,应用3p97药物动力学程序拟合,求算药物动力学参数。结果Docetaxel、DOC-L和DOC-HL大鼠静脉注射给药,体内表观消除半衰期分别为26.1、39.0、71.6min,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194.6、306.2、1033.4mg·min·L-1。可见脂质体组药物体内表观消除半衰期显著延长,分别是游离药的1.5倍和2.7倍,AUC显著提高。DOC-L与DOC-HL相比,DOC-HL体内消除半衰期延长,AUC显著提高,清除率显著下降。结论不同磷脂制备的脂质体的体内消除特征有明显差异,氢化磷脂制备的多烯紫杉醇脂质体的体内消除半衰期显著长于豆磷脂制备的脂质体。脂质体可显著改变多烯紫杉醇体内的药物动力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剂学 脂质体 药物动力学 多烯紫杉醇 磷脂种类
下载PDF
两性霉素B及其卵磷脂-胆固醇脂质体降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肖萍 杨丽 +2 位作者 游劲松 史彩虹 曾群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486-489,495,共5页
目的考察以卵磷脂、胆固醇为膜材制备的两性霉素B脂质体的稳定性及降解动力学。方法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考察光和热对两性霉素B溶液及其脂质体中药物稳定性及降解动力学的影响,并拟合其降解动力学模型,求算降解半衰期。结果两性霉素B溶... 目的考察以卵磷脂、胆固醇为膜材制备的两性霉素B脂质体的稳定性及降解动力学。方法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考察光和热对两性霉素B溶液及其脂质体中药物稳定性及降解动力学的影响,并拟合其降解动力学模型,求算降解半衰期。结果两性霉素B溶液及其脂质体光降解分别符合一级和零级动力学过程,降解半衰期分别为2.6和24.7d;热降解过程分别符合零级动力学和Higuchi方程;40℃下半衰期分别为27.8和1532.8d;60℃下半衰期分别为8.2和17.9d。结论脂质体可明显降低两性霉素B的光和热降解,延长药物降解半衰期,显著提高两性霉素B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霉素B 卵磷脂 胆固醇 脂质体 稳定性 降解动力学
下载PDF
重组葡激酶脂质体大鼠体内的药物动力学
5
作者 常艳艳 杨丽 +3 位作者 肖萍 史彩虹 游劲松 李皓 《中国药剂学杂志(网络版)》 2008年第4期184-190,共7页
目的比较重组葡激酶(r-Sak)溶液及其脂质体制剂大鼠静脉注射给药后体内药物动力学过程,为重组葡激酶脂质体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正常大鼠以0.9mg·kg-1剂量分别静脉注射重组葡激酶溶液及重组葡激酶脂质体,不同时间取血,应用溶圈法... 目的比较重组葡激酶(r-Sak)溶液及其脂质体制剂大鼠静脉注射给药后体内药物动力学过程,为重组葡激酶脂质体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正常大鼠以0.9mg·kg-1剂量分别静脉注射重组葡激酶溶液及重组葡激酶脂质体,不同时间取血,应用溶圈法测定血浆中药物浓度,比较两种制剂在正常大鼠体内的药物动力学过程。利用三氯化铁法建立大鼠颈动脉血栓模型,以0.9mg·kg-1剂量尾静脉注射重组葡激酶脂质体,应用溶圈法测定不同时间血浆药物浓度,比较重组葡激酶脂质体在正常大鼠和血栓大鼠体内的药物动力学过程。用3p97药物动力学程序处理数据,求算各药物动力学参数。结果重组葡激酶溶液及其脂质体制剂静脉注射给药,在正常大鼠及血栓大鼠体内的平均血药浓度-时间数据经3p97拟和均符合二室模型。静脉注射重组葡激酶脂质体在正常大鼠体内消除半衰期和AUC分别为129.79min和4692.52mg·min·L-1,分别是其溶液剂的12.5和10.4倍,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p【0.001),而重组葡激酶脂质体在正常大鼠与血栓大鼠体内的消除半衰期和AUC无显著性差异(p】0.05,p】0.05)。结论脂质体作为重组葡激酶的载体,可以显著延长重组葡激酶的体内消除半衰期,增大AUC,对提高药物疗效具有实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剂学 脂质体 溶圈法 重组葡激酶 血栓模型 药物动力学
下载PDF
脂质体包封血红蛋白的制备及初步评价
6
作者 李皓 杨丽 曾群 《中国药剂学杂志(网络版)》 2007年第4期170-177,共8页
目的制备脂质体包封血红蛋白并建立其包封率的测定方法,为脂质体包封血红蛋白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逆相蒸发法制备脂质体包封血红蛋白,正交试验筛选得出最优处方;以超速离心技术分离脂质体与游离血红蛋白,应用改良的碱性羟基... 目的制备脂质体包封血红蛋白并建立其包封率的测定方法,为脂质体包封血红蛋白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逆相蒸发法制备脂质体包封血红蛋白,正交试验筛选得出最优处方;以超速离心技术分离脂质体与游离血红蛋白,应用改良的碱性羟基高铁血红素法测定脂质体中游离血红蛋白和总血红蛋白含量;并对脂质体包封血红蛋白的粒度、形态以及载氧活性进行了评价。结果所制备的脂质体包封血红蛋白的含量为76 g·L-1,包封率大于50%,粒度为(133±19)nm,p50值22.7 mmHg,Hill系数为2.1。结论作者制备的脂质体包封血红蛋白粒径均一,包封率较高,且载氧活性良好,是一种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人工血液代用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剂学 脂质体包封血红蛋白 碱性羟基高铁血红素法 血红蛋白 包封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