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灸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对脑卒中后偏瘫功能恢复及预后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8
1
作者 路宽 韩墨洋 +6 位作者 王晓霞 李泽 孙焕瑞 牛建永 黎德聪 郑亚君 任旭静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9年第8期1171-1175,共5页
目的研究针灸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对脑卒中后偏瘫功能恢复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2月-2018年9月接诊的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合并针灸疗法。... 目的研究针灸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对脑卒中后偏瘫功能恢复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2月-2018年9月接诊的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合并针灸疗法。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给予生物反馈疗法进行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运动功能,并对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康复质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治疗后踝关节、髋关节以及膝关节的肌力以及骨骼肌含量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治疗后SDSS评分以及QOLI评分得分结果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前Barthel指数及Fugl-Meye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Barthel指数及Fugl-Meyer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治疗后躯体症状、心理情况以及康复情况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针灸联合生物反馈治疗脑卒中后偏瘫,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有效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生物反馈 脑卒中 偏瘫
下载PDF
温针灸联合康复治疗对中风恢复期病人中医证候、肌痉挛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 被引量:43
2
作者 韩墨洋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9年第20期3199-3202,共4页
目的探讨温针灸联合康复治疗对中风恢复期病人中医证候、肌痉挛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针灸科就诊的符合纳入条件的中风恢复期病人12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给予单纯康复治疗,观察... 目的探讨温针灸联合康复治疗对中风恢复期病人中医证候、肌痉挛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针灸科就诊的符合纳入条件的中风恢复期病人12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给予单纯康复治疗,观察组给予温针灸足三里、关元等穴位配合康复治疗,每日1次,每周5 d,连续4周。采用中医证候积分、改良Ashworth肌张力评定量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SS)、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表(FMA)、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得分(ADL)分别评定治疗前后两组中医证候疗效、上肢肌肉痉挛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变化,评定两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改良Ashworth肌张力评定量表评分、CSS评分等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血瘀证及气虚证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改良Ashworth及C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FMA评分、ADL得分及疗效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联合康复治疗对中风恢复期病人具有较好的疗效,能有效改善病人中医证候,减轻肌痉挛,降低神经功能缺损,增强运动功能及日常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恢复期 温针灸 中医证候 肌肉痉挛 神经功能
下载PDF
北京地区汉族献血人群血小板HPA1-17基因多态性的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车进 王晓宁 +2 位作者 麻静敏 李凤 冯艳华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18年第4期401-405,共5页
目的分析北京地区588名汉族无偿献血人群HPA基因多态性分布特点,计算HPA抗原不配合率的大小,分析有临床意义的HPA抗原系统并建立已知HPA基因型的血小板供者数据库。方法基因分型采用PCR-SSP(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with Sequence-S... 目的分析北京地区588名汉族无偿献血人群HPA基因多态性分布特点,计算HPA抗原不配合率的大小,分析有临床意义的HPA抗原系统并建立已知HPA基因型的血小板供者数据库。方法基因分型采用PCR-SSP(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with Sequence-Specific),计算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和χ2值,确定是否符合哈迪——温伯格平衡定律,并与国内外不同人群进行比较分析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588名献血者均表达出HPA-a基因中的1a-17a基因;仅表达HPA-b基因中的1b-8b和15b;在基因型中主要以aa纯合子表达为多,其次是ab基因型表达较多,bb纯合子表达最少。具有最高杂合度的是HPA-3和HPA-15,HPA-3的aa、bb、ab基因型频率分别是0.352 0、0.4286、0.219 4;HPA-15的aa、bb、ab基因型频率分别是0.205 8、0.471 1、0.323 1。HPA9-14、16、17只表达a基因,抗原不配合率最低。χ2检验计算结果,HPA-3基因分布不符合哈迪——温伯格平衡定律,其余基因符合哈迪——温伯格平衡定律。结论该研究表明北京地区588名献血者的HPA基因分布具有自身特点,建立北京地区HPA基因供者库,在临床治疗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地区 汉族 献血人群 血小板抗原
下载PDF
心情决定乳腺癌治疗效果
4
作者 张宇清 《家庭中医药》 2016年第6期50-51,共2页
心理、社会应激因素造成的紧张刺激引起的负性情绪(也称负能量),是导致和促使癌症发病的重要因素。因此,心理社会因素与癌症的发生、发展、转归、预后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关键词 治疗效果 乳腺癌 心理社会因素 社会应激因素 负性情绪 癌症
下载PDF
半钩骨移植结合伸肌腱松解治疗陈旧性中节指骨掌侧基底骨折合并近指间关节脱位的临床经验 被引量:1
5
作者 谢山洪 熊革 +4 位作者 郑炜 郜永斌 朱槿 张春林 戴鲁飞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CAS 2020年第5期355-358,共4页
目的探讨采用半钩骨移植结合伸肌腱松解治疗陈旧性中节指骨掌侧基底骨折合并近指间关节(PIPJ)脱位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15年5月至2019年7月,笔者对7例陈旧性中节指骨掌侧基底骨折脱位的患者(4例来自北京积水潭医院,3例来自北京... 目的探讨采用半钩骨移植结合伸肌腱松解治疗陈旧性中节指骨掌侧基底骨折合并近指间关节(PIPJ)脱位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15年5月至2019年7月,笔者对7例陈旧性中节指骨掌侧基底骨折脱位的患者(4例来自北京积水潭医院,3例来自北京朝阳中西医结合急诊抢救中心)进行回顾性研究,所有患者均采取先行伸指肌腱松解,根据中节指骨基底关节面缺损大小,切取半钩骨移植,钢板内固定的方法进行治疗。术后从疼痛、患指近指间关节主动活动范围和骨折愈合时间等方面进行随访,数据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5~12个月,平均(7.4±2.3)个月,伤口均Ⅰ期愈合。术后患者骨折达到X线愈合标准的时间为(2.7±0.7)个月,6例病例关节面平整。术前、术后3个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分别为(4.3±1.1)分和(0.9±0.7)分,术前和术后3个月PIPJ的主动ROM分别为(35.7±11.3)°和(83.6±14.6)°,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指PIPJ主动伸直受限(7.1±10.7)°。结论充分的伸指肌腱松解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陈旧中节指骨掌侧骨折合并PIPJ脱位患者的术中复位,并有利于其术后早期全ROM的功能锻炼,可以考虑与半钩骨移植术联合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钩骨 肌腱松解 近指间关节
原文传递
卧式踏车对股骨远端骨肿瘤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功能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8
6
作者 曹效 冯倩倩 +2 位作者 邱瑛琨 岳梅 张慧卿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31-732,共2页
膝关节是人体最大的负重关节,骨肿瘤多发于股骨远端,股骨远端骨肿瘤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是该部位肿瘤常见的外科处置方法,术后康复及功能恢复对其日常生活影响较大,传统的康复方法如股四头肌静力性收缩、踝泵运动、主动屈伸膝关节活动度训... 膝关节是人体最大的负重关节,骨肿瘤多发于股骨远端,股骨远端骨肿瘤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是该部位肿瘤常见的外科处置方法,术后康复及功能恢复对其日常生活影响较大,传统的康复方法如股四头肌静力性收缩、踝泵运动、主动屈伸膝关节活动度训练等,患者下肢关节活动度与肌肉力量恢复不甚理想,本文研究卧式踏车对于股骨远端骨肿瘤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 膝关节置换术后 膝关节功能 股骨远端 骨肿瘤 疗效观察 踏车 卧式
下载PDF
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临床观察
7
作者 郝文清 《健康之路》 2017年第3期82-82,共1页
目的:对轻中度高血压患者采用左旋氨氯地平治疗的临床具体疗效进行探讨。方法:截取2015年3月份至2016年12月份期间本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中75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患者年龄在4266岁,平均(54±1.5)岁}为此次研究探讨对象,在这75例患者... 目的:对轻中度高血压患者采用左旋氨氯地平治疗的临床具体疗效进行探讨。方法:截取2015年3月份至2016年12月份期间本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中75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患者年龄在4266岁,平均(54±1.5)岁}为此次研究探讨对象,在这75例患者中随机抽取40例患者采用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并将这40例患者纳为观察组,余下35例患者给予非洛地平治疗,这35例患者并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共治疗5周,疗程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作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采用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后,患者的收缩压为(129±3.05)mmHg,舒张压为(72±5.7)mmHg,血红蛋白含量(155±10.2)g/l,红细胞含量(4.93±0.25)×1012/L;对照组患者应用非洛地平治疗后,患者的收缩压为(141±2.13)mmHg,舒张压为(86±6.3)mmHg,血红蛋白含量(151±9.21)g/l,红细胞含量(5.01±0.47)×1012/L,对比发现,两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含量相比,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左旋氨氯地平在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疾病中有着显著的效果,能够有效地缓解高血压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旋氨氯地平 轻中度高血压 临床效果
原文传递
基于六经辨证运用葛根汤化裁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杨镇旭 李俊海 +5 位作者 马玉峰 郭盛君 赵继阳 王宝剑 王骁汉 韩超然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22年第4期54-57,共4页
目的:基于六经辨证理论探讨葛根汤化裁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1年9月就诊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16例。所有患者均采用葛根汤化裁口服治疗,治疗时间最短2周,最长4周,平均(2.91±0.94)周,比较治... 目的:基于六经辨证理论探讨葛根汤化裁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1年9月就诊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16例。所有患者均采用葛根汤化裁口服治疗,治疗时间最短2周,最长4周,平均(2.91±0.94)周,比较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及中医疗效指标。结果:治疗后VAS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根据中医疗效指标评估结果:痊愈40例,显效54例,有效14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93.10%。结论:基于六经辨证运用葛根汤化裁能缓解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症状,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顾性分析 六经辨证理论 葛根汤化裁 神经根型颈椎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