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上颌窦底内提升术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5
1
作者 楚德国 宿玉成 +2 位作者 李永成 吕铁铭 王琳丹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5期269-273,共5页
目的:评估一种改良上颌窦底内提升术在口腔种植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16-12—2018-07期间,于56例上颌后牙缺失患者共83个位点,行穿牙槽嵴顶四周剥离上颌窦底提升术。术前CBCT测量剩余骨高度(residual bone height,RBH),术中植骨,... 目的:评估一种改良上颌窦底内提升术在口腔种植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16-12—2018-07期间,于56例上颌后牙缺失患者共83个位点,行穿牙槽嵴顶四周剥离上颌窦底提升术。术前CBCT测量剩余骨高度(residual bone height,RBH),术中植骨,同期或延期植入种植体。术后即刻拍摄CBCT测量上颌窦底提升高度并观察窦底黏膜完整性。术后至少4个月完成修复,随访观察种植体存留率。结果:3个位点术中因上颌窦黏膜破裂改为侧壁开窗上颌窦底提升术,位点黏膜破裂率为3.61%。其余80个位点术后即刻CBCT显示其中5个位点上颌窦底黏膜破裂,位点黏膜破裂率为6.02%。80个位点中76个位点同期种植,3个位点延期种植,1个位点放弃种植。种植体直径为4.0~5.1 mm,平均(4.73±0.35)mm,长度为8.0~11.5 mm,平均(10.27±0.69)mm。上颌窦底黏膜未破裂的75个位点,术前RBH为0.88~9.27 mm,平均(5.57±1.91)mm;上颌窦底提升高度为4.54~15.14 mm,平均(8.09±1.99)mm。手术至修复时间为4~15个月,平均(7.14±2.06)个月,修复后随访时间为1~20个月,平均(9.36±4.60)个月。2枚种植体于修复前脱落,1枚种植体于修复后脱落,总体种植体存留率96.25%。结论:穿牙槽嵴顶四周剥离,行上颌窦底内提升创伤小,相对安全可靠,短期种植修复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 上颌窦底提升 剩余骨高度
下载PDF
在邻面去釉后应用自酸蚀粘结剂的防龋效果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王凤欣 《黑龙江医药》 CAS 2020年第2期422-424,共3页
目的:分析在邻面去釉后应用自酸蚀粘结剂的防龋效果。方法:选取经正畸拔除后的31颗正常牙齿,将其制成62个标本,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甲乙丙丁4组。甲组给予邻面去釉与抛光处理,乙丙丁3组在甲组基础上,分别予以氟保护漆、渗透树脂、... 目的:分析在邻面去釉后应用自酸蚀粘结剂的防龋效果。方法:选取经正畸拔除后的31颗正常牙齿,将其制成62个标本,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甲乙丙丁4组。甲组给予邻面去釉与抛光处理,乙丙丁3组在甲组基础上,分别予以氟保护漆、渗透树脂、自酸蚀粘结剂实施去釉面处理。结果:丙组、丁组酸碱(pH)循环前硬度、pH循环后硬度明显高于甲组、乙组,pH循环前后硬度差显著低于甲组、乙组,数据间有较大差异(P<0.05)。pH循环前后,除丙组与丁组间的硬度相比无统计学价值外(P>0.05),其他组别之间相比,均有统计学价值(P<0.05)。丙组与丁组之间的pH循环前后硬度差无较大差异(P>0.05),而其他组别间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自酸蚀粘结剂于邻面去釉后中的防龋效果与渗透树胶相当,值得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酸蚀粘结剂 邻面去釉后 防龋效果 显微硬度 渗透树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