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根据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12导联心电图特点发现冠状动脉开口变异 被引量:7
1
作者 乐音 刘娟 +3 位作者 佟子川 李强 张建军 魏妤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5年第5期88-90,共3页
1病例简介〈br〉 患者,男,59岁,主因“突发胸痛40分钟”入院。患者于入院40分钟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心前区闷痛,伴大汗、头晕,症状持续不缓解。既往有冠心病家族史,无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病史。查体:血压106/64mmHg,脉搏70次/分钟... 1病例简介〈br〉 患者,男,59岁,主因“突发胸痛40分钟”入院。患者于入院40分钟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心前区闷痛,伴大汗、头晕,症状持续不缓解。既往有冠心病家族史,无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病史。查体:血压106/64mmHg,脉搏70次/分钟,神清,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界不大,心率70次/分钟,心音低钝、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肝脾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入院心电图(图1)示窦性心律,心率65次/分钟,右束支传导阻滞, STⅡ、Ⅲ、aVF、V3~ V5压低0.2~0.6mV, ST aVR 抬高0.3mV,ST aVL抬高0.1mV,ST V1~V2抬高0.6~0.9mV,ST V3~V6T波高尖。入院后10余分钟患者突发意识丧失,心电监测提示室颤,予电除颤后恢复窦性心律,患者意识恢复,随即推入导管室,急诊行冠脉造影(图2)示右冠状动脉( RCA)优势型,LM远端100%闭塞, RCA 近段80%局限狭窄, RCA 中段50%~70%弥散性狭窄, RCA 远段50%节段狭窄,前向血流 TIMI-3级;RCA 向左冠状动脉发出侧支,侧支血流1级。考虑梗死相关血管为LM,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IABP)支持下于LM远端至LAD近段病变处植入药物洗脱支架1枚,后复查造影示LM-LAD恢复血流达TIMI-3级,但未发现回旋支( LCX)。术后收入CCU病房,予以抗栓、调脂等治疗,患者未再发作胸闷、胸痛,心功能相对平稳,监测肝肾功能无异常,术后第3日停用 IABP 后血压可维持于90~100/60~65 mmHg左右,复查心电图(图3)示窦性心律,右束支传导阻滞, V1~V4、aVL导联可见病理性Q波,V1~V6、Ⅰ、aVL 导联 T 波倒置。患者病情逐渐稳定,于术后第18日出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图特点 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 右冠状动脉 12导联 右束支传导阻滞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AVL导联 变异
下载PDF
脂蛋白(a)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15
2
作者 赵华 张建军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6年第11期6-10,共5页
脂蛋白(a)[Lp(a)]是人体内一种独特脂蛋白,由载脂蛋白(a)[apo(a)]和载脂蛋白B(apo B)经二硫键连接而成。血浆脂蛋白(a)水平主要受基因控制,与apo(a)多态性相关。生理功能尚不清楚,可以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栓形成,与冠状... 脂蛋白(a)[Lp(a)]是人体内一种独特脂蛋白,由载脂蛋白(a)[apo(a)]和载脂蛋白B(apo B)经二硫键连接而成。血浆脂蛋白(a)水平主要受基因控制,与apo(a)多态性相关。生理功能尚不清楚,可以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栓形成,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脑血管病、糖尿病等多种疾病密切相关。流行病学资料及多个临床试验均显示脂蛋白(a)可以预测动脉硬化的风险,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蛋白(a) 心血管疾病 作用
下载PDF
MTHFR基因的多态性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关系 被引量:7
3
作者 宋宁 徐秀英 《心脏杂志》 CAS 2010年第1期136-139,共4页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是同型半胱氨酸(Hcy)代谢途径中的关键酶之一,其编码基因的突变可影响Hcy的代谢。大量研究显示,血中高水平的Hcy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故考虑MTHFR基因的突变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可能存在关联。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脑卒中 同型半胱氨酸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 基因多态性
下载PDF
不同年龄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罪犯病变的血管内超声影像特点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高颖 曹树军 佟子川 《中国医药导刊》 2006年第3期166-167,共2页
目的:初步分析不同年龄组急性心肌梗死(AMI)罪犯病变的血管内超声(IVUS)影像特点。方法:74例AMI患者按年龄分为老年(≥65岁)组29例,非老年(<65岁)组45例。应用IVUS对两组的74处病变进行分析。结果:老年组和非老年组的最小管腔横截面... 目的:初步分析不同年龄组急性心肌梗死(AMI)罪犯病变的血管内超声(IVUS)影像特点。方法:74例AMI患者按年龄分为老年(≥65岁)组29例,非老年(<65岁)组45例。应用IVUS对两组的74处病变进行分析。结果:老年组和非老年组的最小管腔横截面积、重构指数、脂池或溃疡面积、脂池或溃疡面积/斑块面积比值分别为(3.6±0.9)mm2 vs (4.2±1.1)mm2、(1.055±0.263)vs(1.188±0.245)、(2.3±0.79)mm2 vs(3.9±0.82)mm2、(21.9±4.2)vs(33.9±5.1),P均<0.05。老年组以纤维钙化斑块为主,非老年组以纤维软斑块为主,两组斑块破裂的发生率分别为51.7%vs 75.6%, P<0.05。结论:AMI的罪犯病变多因不稳定斑块发生破裂所致,但非老年组的病变相对老年组而言更加不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老年 血管内超声
下载PDF
胺碘酮治疗老年人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7
5
作者 孙丽娟 王建春 《心脏杂志》 CAS 2010年第1期111-113,共3页
目的:观察胺碘酮对老年人房颤和频发室性早搏的治疗效果,并与普罗帕酮进行疗效比较。方法:年龄≥60岁的频发室性早搏和房颤患者70例,分入胺碘酮组(Am组,36例)和普罗帕酮组(Pr组,34例)进行治疗,对频发室性早搏患者随访1个月,对房颤患者随... 目的:观察胺碘酮对老年人房颤和频发室性早搏的治疗效果,并与普罗帕酮进行疗效比较。方法:年龄≥60岁的频发室性早搏和房颤患者70例,分入胺碘酮组(Am组,36例)和普罗帕酮组(Pr组,34例)进行治疗,对频发室性早搏患者随访1个月,对房颤患者随访6~12个月。结果:两组频发室性早搏,有效率无显著差异;对房颤的转复胺碘酮优于普罗帕酮,但维持窦性心律方面两组有效率无显著差异;两组阵发性心房颤动转复率无显著差异,Pr组转复时间短于Am组(P<0.05);Am组窦性心律的维持率高于Pr组(P<0.05)。Am组4周时QTc,P-R间期显著延长(P<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无显著变化。Am组不良反应多于Pr组,因不良反应停药者多于Pr组。结论:胺碘酮对于老年人频发室性早搏及房颤疗效显著,对心功能影响小,致心律失常作用少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胺碘酮 心房颤动 期前收缩 室性 频发性
下载PDF
累及心血管系统不明原因发热的诊断思路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建军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07年第8期10-11,共2页
关键词 不明原因发热 心血管系统 诊断 感染性疾病 发热疾病 循环系统 心内膜炎 结核菌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病变程度与B型利钠肽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孙丽娟 《继续医学教育》 2009年第6期42-45,共4页
目的:分析非心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病变程度与血浆B型利钠肽(BNP)水平有无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非心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6例,对照组为冠脉造影排除冠心病诊断者24例。冠脉造影前测定各组BNP水平,将冠脉病变程度与BNP水平进... 目的:分析非心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病变程度与血浆B型利钠肽(BNP)水平有无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非心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6例,对照组为冠脉造影排除冠心病诊断者24例。冠脉造影前测定各组BNP水平,将冠脉病变程度与BNP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对不同梗死部位的BNP水平进行比较。所得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应用t检验进行分析。BNP与冠状动脉评分之间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进行检验。P<0.05为显著性差异。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BNP水平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P<0.001)。血浆BNP水平与冠脉病变评分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r=0.048。结论:在排除心衰因素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病变程度越重,BNP水平越高。BNP测定有助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危险分层及预后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型利钠肽(BNP) 急性心肌梗死 冠脉病变
下载PDF
甲状腺功能亢进引起重度低钾症并致心电图多样化改变
8
作者 赵华 魏妤 张建军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0年第12期65-66,共2页
关键词 甲状腺功能亢进 多样化 心电图 低钾症 低血钾麻痹 致心律失常 严重低血钾 主要表现
下载PDF
荣成市的心肌梗死后二级预防状况调查分析
9
作者 方崇乾 鞠衍松 +4 位作者 王江涛 周春艳 李巍峰 殷艳花 佟子川 《中国医药导刊》 2006年第1期30-31,33,共3页
目的:了解近几年荣成市心肌梗死(MI)后的二级预防状况。方法:对荣成市3所二甲医院2000年1月1日~2001年12月31日和2003年1月1日~2004年12月31日住院确诊的MI病人,出院后3个月以上的有关情况分别于2002年3月、2005年3月进行了两次调... 目的:了解近几年荣成市心肌梗死(MI)后的二级预防状况。方法:对荣成市3所二甲医院2000年1月1日~2001年12月31日和2003年1月1日~2004年12月31日住院确诊的MI病人,出院后3个月以上的有关情况分别于2002年3月、2005年3月进行了两次调查。结果:2002年共调查了247例病人,其中男性170人,占68.8%,年龄中位数为69岁,应用阿司匹林(ASA)、β-阻滞剂(B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他汀类降脂药(Statirts)的比率分别为78.1%、40.9%、47.7%、14.6%,总胆固醇达标率(指TC<4.68mmol/L)为8.5%,吸烟率为46.5%(男性)。2005年共调查了318例病人,其中男性223人,占70.1%,年龄中位数为72岁,应用ASA、BB、ACEI、Statins的比率分别81.4%、50.3%、52.5%、57.9%,TC达标率为13.5%,吸烟率为41.7%(男性)。结论:2005年荣成市MI后二级预防状况比较2002年有很大进步,但与2001年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关于MI后二级预防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二级预防 调查
下载PDF
肝左外叶癌经皮穿刺射频消融致急性心包填塞抢救成功一例
10
作者 高君 佟子川 +6 位作者 孙文兵 王振元 李洁 麻增林 张振葵 缪国斌 刘岩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1期1677-1677,共1页
患者女性,79岁。因丙型肝炎19年,发现肝癌7个月,二次经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术(TACE)后1个月于2008年9月24日入我院。患者于2008年2月体检时发现肝左外叶占位性病变,增强CT诊断为肝左外叶癌(LCLLL),最大径为3.7cm,甲胎蛋白(AF... 患者女性,79岁。因丙型肝炎19年,发现肝癌7个月,二次经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术(TACE)后1个月于2008年9月24日入我院。患者于2008年2月体检时发现肝左外叶占位性病变,增强CT诊断为肝左外叶癌(LCLLL),最大径为3.7cm,甲胎蛋白(AFP)3559.25μg/L(正常值0~9μg/L)。当月在外院行TACE,后未随访,直至2008年8月复查增强CT,发现肝右叶再发肿瘤,最大径为2.2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左外叶 急性心包填塞 射频消融 经皮穿刺 肝癌 介入化疗栓塞术 抢救 占位性病变
原文传递
老年重症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党彩静 张婧 +7 位作者 何珊 韩蒙蒙 王欣 王华 徐晓蓉 张涓 赵文淑 徐琳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710-714,共5页
目的探讨老年重症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HFpEF)患者临床特点并对其预后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入选2011—2016年北京朝阳医院住院的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Ⅲ~Ⅳ级重症HFpEF患者308例,记录患者一般资料、生化指标、超声心电图等参数... 目的探讨老年重症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HFpEF)患者临床特点并对其预后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入选2011—2016年北京朝阳医院住院的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Ⅲ~Ⅳ级重症HFpEF患者308例,记录患者一般资料、生化指标、超声心电图等参数。按年龄分为<75岁组和≥75岁组。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及Cox回归对患者预后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共纳入分析286例,NYHAⅢ级171例,Ⅳ级115例,平均年龄71.3岁,死亡131例。≥75岁组142例,死亡80例,<75岁组144例,死亡51例。(2)≥75岁组女性多见;伴随高血压、糖尿病、卒中等疾病多;糖化血红蛋白、老年营养风险指数(GNRI)<92比例高于<75岁组;白蛋白、血红蛋白、肌酐清除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地高辛和β受体阻滞剂使用率明显低于<75岁组。≥75岁组死亡率明显高于<75岁组,P<0.001。(3)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75岁组NT-proBNP、未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左室肥厚是其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重症HFpEF患者一般状况差,伴随疾病多,死亡率高,预后差。NT-proBNP、未服用ACEI/ARB类药物、左室肥厚是其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重症 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
原文传递
不同孕期的孕妇心脏储备功能变化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娅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17年第3期455-457,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孕期的孕妇心脏储备功能的变化情况及影响孕妇心脏储备功能的因素。方法将126例健康孕妇根据孕期不同分为早期组、中期组、晚期组,同时选择65例育龄期未孕健康妇女作为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的心脏储备功能进行监测。结果... 目的探讨不同孕期的孕妇心脏储备功能的变化情况及影响孕妇心脏储备功能的因素。方法将126例健康孕妇根据孕期不同分为早期组、中期组、晚期组,同时选择65例育龄期未孕健康妇女作为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的心脏储备功能进行监测。结果未孕妇女的S1/S2值明显低于正常孕妇(P<0.05),D/S值明显高于正常孕妇(P<0.05),HR明显慢于正常孕妇(P<0.05)。随着孕龄的增加,孕妇的S1/S2值明显升高(P<0.05),D/S值明显降低(P<0.05),HR明显加快(P<0.05)。孕妇的年龄越小,孕次越少,教育程度越高,孕妇的心脏储备功能越好(P<0.05);无贫血孕妇的心脏储备功能明显优于有贫血孕妇(P<0.05);不同居住地的孕妇间的心脏储备功能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随着孕周的增加,孕妇的心脏储备功能会逐渐下降,孕周的增加和孕次的增加是孕妇心脏储备功能下降的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妇 心脏储备功能 孕期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8
13
作者 赵华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0年第10期1477-1478,共2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清尿酸与高血压的关系及临床价值。方法比较高血压组100例患者和正常血压组100例之间的血尿酸水平,分析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之间的关系。结果高血压组血尿酸为(471.66±36.47)μmol/L,正常血压组血尿酸为(267...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清尿酸与高血压的关系及临床价值。方法比较高血压组100例患者和正常血压组100例之间的血尿酸水平,分析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之间的关系。结果高血压组血尿酸为(471.66±36.47)μmol/L,正常血压组血尿酸为(267±13.11)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尿酸水平随着高血压的分级程度及危险性增大而增加。结论血尿酸水平与高血压病关系密切,高尿酸血症可能是高血压病独立危险因素,是导致心、脑、肾损害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尿酸血症 高血压 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