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线上线下微课程教学模式在心外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1
作者 高杰 郭玉林 +2 位作者 贾彦雄 魏昌伟 周建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4年第11期113-117,共5页
目的探讨成果导向型教育(outcome based education,OBE)教育理念联合案例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CBL)的线上线下微课程教学模式在心外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效果。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2021年9月—2022年5月的60名心... 目的探讨成果导向型教育(outcome based education,OBE)教育理念联合案例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CBL)的线上线下微课程教学模式在心外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效果。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2021年9月—2022年5月的60名心外科临床实习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OBE+CBL线上线下微课程教学模式组和传统临床教师带教组,每组30名。传统临床教师带教组采用传统的实习教学模式,OBE+CBL线上线下微课程教学模式组给予OBE+CBL线上线下微课程教学模式。比较2组的随堂测试成绩和出科考试成绩、实习生满意度。结果OBE+CBL线上线下微课程教学模式组的随堂测试成绩为(96.2±5.8)分,高于传统临床教师带教组的(92.3±4.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出科考试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0名实习生对心外科OBE+CBL线上线下微课程教学模式的满意度较高,认为该模式能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学习兴趣,对掌握教学内容有帮助,能满足教学需求、提高自我能力,且没有实习生对该教学模式持不满意及一般态度。结论OBE+CBL线上线下微课程教学模式能增强实习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和临床实习技能,临床实习生满意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BE CBL 微课教学 实习教学 在线课堂 教学模式
下载PDF
瓣膜病围术期心脏局部和血浆血管紧张素Ⅱ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苏丕雄 尤斌 陈英淳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1999年第2期117-118,共2页
本实验旨在了解围术期瓣膜病患者心脏局部和血浆血管紧张素Ⅱ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对象与方法1.对象正常对照组6例先天性心脏病,男3例,女3例,年龄18~28岁,平均23.0±3.0岁,房缺3例,室缺3例。心功能及肺动... 本实验旨在了解围术期瓣膜病患者心脏局部和血浆血管紧张素Ⅱ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对象与方法1.对象正常对照组6例先天性心脏病,男3例,女3例,年龄18~28岁,平均23.0±3.0岁,房缺3例,室缺3例。心功能及肺动脉压正常。风心病瓣膜(RHD)组25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瓣膜病 围手术期 血管紧张素Ⅱ 心脏 血浆
下载PDF
永久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房差异基因表达谱的建立与分析
3
作者 高杰 周建 +4 位作者 苏丕雄 刘岩 顾松 张希涛 安向光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085-1090,共6页
目的:探讨与永久性心房颤动(p AF)发生、发展相关的基因和信号通路,为研究p AF发生的分子机制提供基础。方法:用Agilent 4x44K基因芯片分析p AF患者(n=7例)与窦性心律健康者(n=4例)的左心房组织m RNA,寻找差异表达的基因。以Gene Ontolo... 目的:探讨与永久性心房颤动(p AF)发生、发展相关的基因和信号通路,为研究p AF发生的分子机制提供基础。方法:用Agilent 4x44K基因芯片分析p AF患者(n=7例)与窦性心律健康者(n=4例)的左心房组织m RNA,寻找差异表达的基因。以Gene Ontology(GO)和KEGG、Biocarta数据库为基础,分析差异表达基因参与的功能和信号通路。选取差异显著的部分基因应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 RT-PCR)在5例p AF患者与5例窦性心律健康者标本进行验证。结果:表达谱结果显示,共有987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567个基因表达下调,420个基因表达上调。选取9个差异显著的基因在新一组的病例标本上应用q RT-PCR验证,结果显示均有统计学差异,且改变与芯片结果一致。这些基因通过参与左心房组织纤维化、电重构、炎症、细胞应激、代谢调节、转录调节等与p AF的发生密切相关。GO和Pathway分析表明下调的基因主要参与调节代谢,表达上调的基因影响细胞应激反应、免疫应答、血小板活化等过程。结论:通过基因芯片技术发现与p AF发生相关的重要基因,通过影响细胞代谢、炎症、免疫应答、血栓形成等参与左心房的结构、功能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基因表达谱
下载PDF
永久性心房颤动患者心房组织相关微小核糖核酸调控网络研究
4
作者 高杰 周建 +4 位作者 顾松 刘岩 安向光 张希涛 苏丕雄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6年第6期431-435,共5页
目的:寻找永久性心房颤动(p AF)发病相关的关键微小核糖核酸(miRNA)及其调控靶基因。方法:表达谱芯片比较pAF患者(n=7)和窦性心律健康成人(n=4)的左心房组织的转录组,miRNA芯片筛选pAF相关差异表达miRNA,进行靶基因预测,与表达谱芯片的... 目的:寻找永久性心房颤动(p AF)发病相关的关键微小核糖核酸(miRNA)及其调控靶基因。方法:表达谱芯片比较pAF患者(n=7)和窦性心律健康成人(n=4)的左心房组织的转录组,miRNA芯片筛选pAF相关差异表达miRNA,进行靶基因预测,与表达谱芯片的筛选结果进行负相关分析后的基因集合进行显著性功能分析(GO-Analysis),得到显著性、低误判率、靶向性的功能以及对应的靶基因;利用miRNA与靶基因之间的靶向调控关系,构建差异miRNA与分析后得到的显著性GO所属交集靶基因的调控网络(miRNA-Gene-Network),得到网络中起核心调控作用的miRNA和被miRNA调控的关键靶基因;采用qRT-PCR方法检验另一组pAF患者(n=5)和窦性心律健康成人(n=4)的左心房组织标本,验证所寻找的miRNA和被调控的关键靶基因。结果:26个差异表达的miRNA(16个上调、10个下调)和610个靶基因有显著性改变(fold change>2,P<0.05),与miRNAs芯片预测靶基因负相关后建立miRNA-靶基因调节网络发现与pAF显著相关的20个miRNA和107个靶基因,相关度最高的是miR-144、miR-1284、miR-1827、miR-1、miR-3613-3p及miR-101;其调控的重要靶基因包括PTEN、TAOK1、RUNX1及TPM3等,参与心房电生理改变、成纤维细胞及胎儿基因表达等心房重构机制。qRT-PCR验证结果提示,这些主要的miRNA和靶基因与pAF发生密切相关。结论:通过表达谱基因芯片与miRNA芯片联合分析pAF左心房组织标本,构建miRNA-靶基因调控网络,是发现pAF相关关键miRNA及其调控靶基因一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久性心房颤动 微小核糖核酸 信使核糖核酸 靶基因 网络调控
下载PDF
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手术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8
5
作者 苏丕雄 高杰 +3 位作者 刘岩 颜均 张希涛 顾松 《北京医学》 CAS 2006年第5期257-259,共3页
目的对比研究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吻合口质量及心肌再血管化的程度。方法连续记录150例OPCAB及120例CABG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t检验或!2检验,对两组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OPCAB与CABG... 目的对比研究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吻合口质量及心肌再血管化的程度。方法连续记录150例OPCAB及120例CABG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t检验或!2检验,对两组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OPCAB与CABG两组比较,术前合并症脑血管事件分别为(26例vs11例)、合并肾功能不全(11例vs6例),OPCAB组较CABG组多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机械通气时间〔(4.1±2.6)hvs12.5±8.4)h〕、ICU天数〔(1.9±0.5)dvs(2.3±0.8)d〕、住院天数〔(5±2)dvs(7±3)d〕,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平均搭桥支数〔(3.1±0.7vs(3.4±0.8)〕、平均动脉桥支数〔(1.3±0.5)vs(1.5±0.7)〕、有质量问题桥血管数(6/465vs4/406)、桥血流波形图、桥血流量、PI值、死亡率(0.8%vs1.6%)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OPCAB能取得与CABG相同的血管桥吻合口质量和血管桥流量及相同的心肌再血管化及动脉化程度,但术前合并症OPCAB组较CABG组多,而术后并发症则少于CABG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搭桥术 瞬时测血流量技术 体外循环 非体外循环
下载PDF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其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S-100蛋白的关系 被引量:10
6
作者 彭小乐 刘愚勇 +6 位作者 王晓龙 李海洋 贡鸣 关欣亮 郭东 韩璐 张宏家 《中国医药》 2020年第8期1216-1220,共5页
目的探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影响因素,并分析血清S-100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与POCD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收治的97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 目的探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影响因素,并分析血清S-100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与POCD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收治的97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均以相同手术方式在低流量顺行性脑灌注下行主动脉夹层手术。术后根据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评分分为POCD组及非POCD组。比较2组一般资料和术前、术中停循环时、复温至36℃时、术后4 h、术后24 h的血清S-100蛋白和NSE水平,分析POCD的危险因素。结果97例患者中21例发生POCD,发生率为21.6%。POCD组患者年龄>60岁、体外循环时间>180 min、初中以下学历、女性比例均明显高于非POCD组[57.1%(12/21)比23.7%(18/76)、95.2%(20/21)比56.6%(43/76)、57.1%(12/21)比27.6%(21/76)、47.6%(10/21)比25.0%(19/7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间停循环最低温度、停循环时间、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重症监护病房停留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OCD组术中停循环时、复温至36℃时、术后4 h、术后24 h的血清S-100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非POCD组[356(330,379)ng/L比274(225,274)ng/L、355(306,402)ng/L比276(229,362)ng/L、375(317,433)ng/L比287(219,373)ng/L、(391±89)ng/L比(273±90)ng/L],复温至36℃时、术后4 h、术后24 h的血清NSE水平均明显高于非POCD组[4.4(3.5,5.0)μg/L比3.5(3.1,4.6)μg/L、(5.1±1.5)μg/L比(4.1±1.1)μg/L、4.5(3.5,5.9)μg/L比3.6(3.0,4.5)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外循环时间>180 min和术后24 h S-100蛋白含量高是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POC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1.026、10.827,95%置信区间:1.011~1.041、1.740~67.386,均P<0.05)。结论体外循环时间和术后24 h S-100蛋白含量高是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POC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S-100蛋白对协助诊断POCD有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体外循环 S-100蛋白
下载PDF
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术的围手术期处理 被引量:4
7
作者 高杰 苏丕雄 +4 位作者 张希涛 刘岩 安向光 颜钧 顾松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6年第2期99-101,共3页
目的探讨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术(E-CABG)的围手术期处理措施的特点。方法回顾分析67例E-CABG患者的术前病情、术前准备、围手术期的处理措施及术后随访,总结急诊搭桥围手术期的处理特点。结果59例抢救成功,手术成功率为88.1%。术后IABP放... 目的探讨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术(E-CABG)的围手术期处理措施的特点。方法回顾分析67例E-CABG患者的术前病情、术前准备、围手术期的处理措施及术后随访,总结急诊搭桥围手术期的处理特点。结果59例抢救成功,手术成功率为88.1%。术后IABP放置时间平均(40.0±8.0)h,机械通气平均(16.3±7.5)h,术后平均心排量(CO(4.6±1.4)L/min、肺动脉楔压(PCWP(15.3±5.2)mmHg、中心静脉压(CVP(14.5±4.3)cmH2O、术后24)))h心包纵隔引流(1000±430)ml,无围术期心肌梗死及其他严重并发症,存活者均随访10~35个月,无心绞痛及心肌缺血表现。结论E-CABG使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受益。不同类型的冠心病急症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可获得较高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分流术 围手术期医护
下载PDF
急性冠脉综合征行急诊冠状动脉搭桥的疗效 被引量:4
8
作者 张永 李大连 +4 位作者 陈绪军 颜钧 杨彬 韩江 李莹莹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57-259,共3页
目的评价急诊冠状动脉搭桥(CABG)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对24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行急诊CABG,观察手术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进行随访。结果体外循环时间为(89±26)min,主动脉阻断时间为(47±19)min。每例患者... 目的评价急诊冠状动脉搭桥(CABG)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对24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行急诊CABG,观察手术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进行随访。结果体外循环时间为(89±26)min,主动脉阻断时间为(47±19)min。每例患者搭桥支数为(3.1±1.2)支,总搭桥支数为74支。共9例患者置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其中5例于术后24 h内拨除,4例于术后48 h内拨除。本组无手术死亡,无围术期心肌梗死及低心排血量综合征,亦无脑出血或栓塞并发症。术后出现胸腔积液3例、肺部感染2例,经相应治疗后均治愈。术后平均纵隔心包引流量为(548±339)mL,仅3例引流量较大,达1 100~1 400 mL,其中2例应用止血药等治疗后出血逐渐减少至停止,1例行再次开胸止血。患者出院前行运动试验,均为阴性。出院后所有患者经12~34个月的随访,平均为(18±2)个月,均无心绞痛发作,运动耐量接近正常,恢复正常生活。结论在心肌梗死尚未发生时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及时行急诊CABG,有利于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冠状动脉搭桥 急诊手术
下载PDF
双孔法全胸腔镜技术置换二尖瓣的可行性 被引量:3
9
作者 陈瑛琪 刘岩 +2 位作者 顾松 苏丕雄 高杰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1年第31期108-110,114,共4页
目的探讨双孔法全胸腔镜技术置换二尖瓣的安全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外科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90例二尖瓣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36(40%)例行双孔法全胸腔镜二尖瓣置换,为双孔法全胸腔镜组;54例行... 目的探讨双孔法全胸腔镜技术置换二尖瓣的安全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外科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90例二尖瓣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36(40%)例行双孔法全胸腔镜二尖瓣置换,为双孔法全胸腔镜组;54例行常规开胸二尖瓣置换,为常规开胸组。两组围手术期变量与术后1年的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3例(25.5%)患者同期三尖瓣成形术。两组总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心肌血运阻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孔法全胸腔镜组平均机械通气时间短于常规开胸组(P<0.05);双孔法全胸腔镜组胸管引流量少于常规开胸组(P<0.05)。常规开胸组有1例二次开胸(1.8%)。两组患者术后1年随访,无死亡病例、瓣周漏、感染性心内膜炎、肺部并发症。结论双孔法全胸腔镜二尖瓣置换手术早中期结果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胸腔镜 双孔法 二尖瓣狭窄 二尖瓣置换术
下载PDF
永久性房颤的转录组分析及miRNA调控网络的建立 被引量:2
10
作者 高杰 周建 +4 位作者 顾松 刘岩 安向光 张希涛 苏丕雄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2016年第9期1262-1267,共6页
目的探索永久性房颤(p AF)发病相关的关键miRNAs及其调控的靶基因。方法联合应用表达谱芯片和miRNA芯片分析p AF患者(n=7)和健康成人(n=4)的左房组织,筛选p AF相关差异表达的miRNAs,进行靶基因预测后,与表达谱芯片的筛选结果进行负相关... 目的探索永久性房颤(p AF)发病相关的关键miRNAs及其调控的靶基因。方法联合应用表达谱芯片和miRNA芯片分析p AF患者(n=7)和健康成人(n=4)的左房组织,筛选p AF相关差异表达的miRNAs,进行靶基因预测后,与表达谱芯片的筛选结果进行负相关分析后的基因集合进行显著性功能分析(GO-analysis);利用miRNA与靶基因之间的靶向调控关系,构建差异miRNA与交集靶基因的调控网络(miRNA-gene-network),得到网络中起核心调控作用的miRNA和被调控的关键靶基因;采用RT-q PCR方法检验另一组p AF患者(n=5)和健康成人(n=4)的左房组织标本。结果表达谱基因芯片发现610个mRNA有显著性改变(fold change>2,P<0.05),miRNA-靶基因调节网络发现与p AF显著相关的20个miRNAs和107个靶基因,相关度最高的是miR-144、miR-1284、miR-1827、miR-1、miR-3613-3p和miR-101;其调控的重要靶基因包括CACNB2、EFNB1、PTEN、TAOK1、RUNX1和TPM3等;RT-q PCR验证结果显示这些miRNAs和靶基因密切相关。结论通过表达谱基因芯片与miRNAs芯片联合分析p AF左房组织标本,构建miRNA调控网络,发现p AF重要的miRNA-靶基因调控及功能,结果更加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久性房颤 MICRORNA MRNA 靶基因 网络调控
下载PDF
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的围手术期处理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超纪 任华 +2 位作者 苏丕雄 王辰 朱晓东 《北京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67-269,共3页
目的 探讨肺动脉栓塞围手术期的处理方法。方法 总结 8例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 (PTE)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近中期结果。结果  7例在体外循环下行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 ,1例在非体外循环下手术。 1例围手术期死亡 ,7例存活。术后 2周测不... 目的 探讨肺动脉栓塞围手术期的处理方法。方法 总结 8例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 (PTE)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近中期结果。结果  7例在体外循环下行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 ,1例在非体外循环下手术。 1例围手术期死亡 ,7例存活。术后 2周测不吸氧状态下动脉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 ,均有显著改善 (P <0 .0 5 ) ,术后 2周超声心动测肺动脉收缩压显著降低 (P <0 .0 5 ) ,术后随访 1~ 2 4个月 ,心功能提高到NYHAⅠ级 4例 ,Ⅱ级 3例 ,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 术前术后积极降低肺动脉高压、纠正心功能不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 围手术期 处理 肺血栓栓塞 肺动脉高压
下载PDF
冠状动脉搭桥术后二次开胸止血的临床分析(附1608例报告) 被引量:1
12
作者 高杰 苏丕雄 +3 位作者 刘岩 张希涛 颜钧 顾松 《北京医学》 CAS 2006年第2期68-70,共3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简称冠脉)搭桥术后二次开胸止血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出血的常见部位。方法选择我院1994年1月至2004年10月完成冠脉搭桥术(CABG)者1608例(包括97例搭桥+其他心脏手术),其中术后二次开胸止血45例,总结临床资料,并对可能的...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简称冠脉)搭桥术后二次开胸止血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出血的常见部位。方法选择我院1994年1月至2004年10月完成冠脉搭桥术(CABG)者1608例(包括97例搭桥+其他心脏手术),其中术后二次开胸止血45例,总结临床资料,并对可能的相关危险因素、常见出血部位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乳内动脉的使用、急诊冠脉搭桥术、术前停用抗血小板药物<7d者、合并有高血压、CABG+其他手术、年龄>70岁者术后二次开胸止血的发生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是否体外循环、合并糖尿病、搭桥的支数无相关性。28例有明确出血,部位依次是:乳内动脉及其床面、静脉桥、胸骨、升主动脉插管口、膈肌切口、胸腺窝、钢丝孔。结论术前充分准备、尽可能避免相关危险因素可减少术后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搭桥术 术后出血 冠状动脉搭桥 二次开胸止血 冠脉搭桥术(CABG) 临床分析 相关危险因素 出血部位 抗血小板药物 升主动脉插管
下载PDF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患者肺血管平滑肌细胞膜电位的改变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晶 王辰 +7 位作者 刘杰 李积凤 刘岩 顾松 杨媛华 翟振国 甘辉立 王军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08-213,共6页
目的探讨分离培养的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患者肺血管平滑肌细胞的方法,观察其电生理学特性。方法分离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hronic thromboembol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CTEPH)患者内膜剥脱术后的肺组织标本(CTEPH患者组)... 目的探讨分离培养的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患者肺血管平滑肌细胞的方法,观察其电生理学特性。方法分离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hronic thromboembol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CTEPH)患者内膜剥脱术后的肺组织标本(CTEPH患者组)和肺癌或肺大泡患者正常肺组织标本(正常对照组)的肺血管平滑肌细胞,并进行体外培养,用特异性抗体(smoothmuscle-α-actin,SM-α-actin)进行免疫荧光鉴定。膜片钳记录两组肺血管平滑肌细胞的静息膜电位和动作电位,分析比较两者的异同。结果①酶解法成功分离肺血管平滑肌细胞,经鉴定SM-α-actin阳性细胞达90%以上;②CTEPH患者组肺血管平滑肌细胞静息膜电位(-21.05 mV±2.20 mV,n=11)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38.12 mV±2.28 mV,n=10),细胞膜电位降低了约45%,处于明显去极化状态(P<0.001);③CTEPH患者组肺血管平滑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action potential duration,APD):APD50(0.185 s±0.035 s),APD75(0.277 s±0.053 s),APD90(0.333 s±0.064 s)与正常对照组APD50(0.100 s±0.016 s),APD75(0.150 s±0.024 s),APD90(0.180 s±0.028 s)相比,均明显延长(P<0.05)。结论 CTEPH患者肺血管平滑肌细胞静息膜电位明显减小,动作电位时程延长,提示CTEPH患者肺血管平滑肌细胞存在明显的电生理学特性改变,该变化可能是细胞膜上电压依赖性钙离子通道激活、钙离子浓度增加、肺血管重构发生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 膜片钳 静息膜电位 动作电位
下载PDF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并发中枢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1例
14
作者 顾松 苏丕雄 +4 位作者 刘岩 颜钧 张希涛 孙凌波 刘永春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4年第4期313-315,共3页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leep Apnea Syndromes.SAS)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本文对冠状动脉移植术(CABG)后并发SAS 1例分析报告如下。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并发症 中枢型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SAS 病历报告
下载PDF
不同近端吻合方式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15
作者 周耀洪 赵洋 苏丕雄 《浙江医学》 CAS 2008年第12期1294-1296,共3页
目的了解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中采用不同近端吻合方式时血流动力学改变特点及临床效果,为不同手术方式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对68例行OPCAB术的患者,按照是否具有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高危因素分为A(n=38)、B(n=30)两组... 目的了解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中采用不同近端吻合方式时血流动力学改变特点及临床效果,为不同手术方式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对68例行OPCAB术的患者,按照是否具有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高危因素分为A(n=38)、B(n=30)两组。对两组患者的围术期情况进行对比,并比较两组近端吻合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和经食道超声观察主动脉形态结构改变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均无脑卒中、围手术期心肌梗死及二次开胸止血,在移植血管支数、呼吸机辅助时间、ICU停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手术输血率等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近端吻合前后血流动力学及主动脉形态结构无明显改变;B组应用侧壁钳部分钳夹升主动脉后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较前明显升高、左心室每搏功指数(LVSWI)增加(P<0.05),经食道超声心动图观察升主动脉内径较前明显减小、升主动脉血流速度、左室流出道血流速度较前增快、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较前增大(P<0.05)。结论在OPCAB术中采用辅助装置吻合近端吻合口或上侧壁钳吻合近端吻合口时,前者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后者影响大;对伴有升主动脉硬化、高龄、脑梗死病史等易并发神经系统并发症及术中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宜采用辅助装置吻合近端吻合口的方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搭桥术 血流动力学 近端吻合辅助装置
下载PDF
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16
作者 徐黎青 孙凌波 陈小霞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7期2658-2659,2662,共3页
目的探讨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在治疗合并脑梗死冠心病患者中的安全性。方法总结了2002年2月~2004年5月9例合并脑梗死冠心病患者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的经验。结果该组患者术后无死亡,术后4d复查头颅CT梗塞面积无增大,无头痛、呕吐、... 目的探讨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在治疗合并脑梗死冠心病患者中的安全性。方法总结了2002年2月~2004年5月9例合并脑梗死冠心病患者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的经验。结果该组患者术后无死亡,术后4d复查头颅CT梗塞面积无增大,无头痛、呕吐、饮水呛咳、肢体偏瘫、失语和偏盲等。2例术后出现房颤,1例下肢取血管处伤口感染,心绞痛症状缓解,心功能明显恢复,痊愈出院。结论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对脑梗死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可以明显降低术后脑血管意外的发生,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
下载PDF
心外科临床研究生的特点及综合能力培养
17
作者 苏丕雄 《中国病案》 2015年第7期79-82,共4页
临床阶段的培养是研究生综合能力发展的重要提升时期,临床研究生有其自身特点,针对其特点注重在临床基础知识学习、临床专业处理和技能操作能力、科研创新能力、职业道德、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等方面的培养。结合学生自身特点和教学... 临床阶段的培养是研究生综合能力发展的重要提升时期,临床研究生有其自身特点,针对其特点注重在临床基础知识学习、临床专业处理和技能操作能力、科研创新能力、职业道德、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等方面的培养。结合学生自身特点和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认真分析,总结经验,制定策略,为更好的培养临床研究生的综合能力打好基础,培养更多优秀的临床医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研究生 综合能力 培养
原文传递
前降支旁路移植策略桥血管选择及通畅率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彭源舒 顾松 +2 位作者 潘国忠 刘岩 苏丕雄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9年第1期29-34,共6页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手段。左前降支作为冠状动脉三大分支之一,其再血管化对于抢救患者生命、改善缺血症状非常重要,尤其是内乳动脉到左前降支的吻合至今仍是冠状动脉再血管化的“金标准”。对左前降支进行旁路移植术...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手段。左前降支作为冠状动脉三大分支之一,其再血管化对于抢救患者生命、改善缺血症状非常重要,尤其是内乳动脉到左前降支的吻合至今仍是冠状动脉再血管化的“金标准”。对左前降支进行旁路移植术,可选择的桥血管材料包括游离或原位左右乳内动脉,游离或原位胃网膜右动脉,游离桡动脉、大隐静脉等。但是不同桥血管到左前降支的吻合策略和通畅率仍有待深入研究,本文总结了近30年的国内外文献资料,初步探讨不同桥血管选择策略及左前降支旁路移植的通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乳内动脉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通畅率
下载PDF
不停跳冠脉搭桥手术中血压对桥血流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马伸 苏丕雄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7年第11期985-990,I0001,共7页
目的观察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中血压对桥血流量的影响,指导冠脉搭桥术中及术后血压的调节。方法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2016年8-10月行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患者31例,术前检查无明显手术禁忌,取左乳内动脉及大隐静脉备... 目的观察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中血压对桥血流量的影响,指导冠脉搭桥术中及术后血压的调节。方法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2016年8-10月行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患者31例,术前检查无明显手术禁忌,取左乳内动脉及大隐静脉备用作为移植桥血管,术中应用瞬时血流量测量仪(TTFM)、心电监护仪及心排仪等多次重复测量并记录患者各桥血管瞬时的收缩压、舒张压,以及肺动脉压、心输出量、中心静脉压、心率、心排量、搏动指数及桥血流量等指标。记录数据并采用观察法及差值法两种分析方法。结果舒张压:对前降支桥血流量(P=0.818)、右冠桥血流量(P=0.674)、回旋桥血流量(P=0.817)均有显著影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收缩压:对前降支桥血流量(P=0.685)、右冠桥血流量(P=0.637)、回旋桥血流量(P=0.780)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但收缩压对前降支桥血流量影响较小。这与血流量图像相符。与泊肃叶血流公式不相符原因可能与冠脉廊流量除受上述因素影响外还受自身调节及心肌舒缩活动的影响。结论血压尤其是舒张压对冠脉三大主支血管均有显著影响;而收缩压对各个桥的血流量影响差异较大;掌握血压对桥血流量的影响规律,对提高冠脉搭桥手术术中质量、避免围手术期心肌再梗死等并发症的发生、指导术后及远期血压有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 术中瞬时血流测量 桥血流量 血压
下载PDF
Bβ448野生型及突变型纤维蛋白原稳定转染细胞系的建立 被引量:1
20
作者 林媛 李积凤 +5 位作者 刘杰 牛梦林 孙然 王军 刘岩 王辰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2期187-192,共6页
目的构建野生型(BβArg448)和突变型(BβLys448)纤维蛋白原稳定表达细胞系,为进一步研究BβArg448Lys基因多态性的病理生理学意义及相关蛋白功能研究提供实验基础。方法以含纤维蛋白原野生型Bβ链cDNA全长的表达载体pMLP-FGB(448G)为模... 目的构建野生型(BβArg448)和突变型(BβLys448)纤维蛋白原稳定表达细胞系,为进一步研究BβArg448Lys基因多态性的病理生理学意义及相关蛋白功能研究提供实验基础。方法以含纤维蛋白原野生型Bβ链cDNA全长的表达载体pMLP-FGB(448G)为模板,采用PCR定点突变技术构建BβLys448表达载体,即突变型质粒pMLP-FGB(448A)。应用脂质体转染及药物加压筛选的方法,将纤维蛋白原Aα链、野生型/突变型Bβ链、γ链表达载体共同转染至CHO-K1细胞,RT-PCR检测各条链mRNA的表达。结果野生型及突变型纤维蛋白原稳定转染细胞系在转录水平构建成功。结论野生型及突变型纤维蛋白原稳定转染细胞等在转录水平构建成功,为进一步体外研究BβArg448Lys所致纤维蛋白原的结构与功能异常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蛋白原 定点突变 稳定转染细胞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