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D打印截骨导板辅助胫骨高位截骨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王兴山 黄野 +3 位作者 柳剑 崔雅南 刘刚 万叶彪 《实用骨科杂志》 2021年第10期865-869,共5页
目的评价3D打印截骨导板辅助胫骨高位截骨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对2020年4月至2020年10月我院行3D打印导板辅助开放楔形行胫骨高位截骨术的22例(36膝)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男11例(16膝),女11例(20膝);平均年龄(41.1±15.8)岁... 目的评价3D打印截骨导板辅助胫骨高位截骨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对2020年4月至2020年10月我院行3D打印导板辅助开放楔形行胫骨高位截骨术的22例(36膝)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男11例(16膝),女11例(20膝);平均年龄(41.1±15.8)岁。比较术前计划力线和术后力线的差异及胫骨平台后倾角的变化,统计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与术中、术后早期并发症情况。结果22例平均手术时间(40.1±12.8)min,术中平均透视(13.3±4.5)次。胫骨近端内侧角(medial proximal tibial angle,MPTA)由术前(83.0±1.8)°矫正至术后(90.1±2.3)°,P<0.001。下肢力线比值(weight bearing line ratio,WBLR)由术前的(22.6±9.7)%调整至术后的(52.9±3.8)%,P<0.001。术后MPTA(90.1±2.3)°,与术前计划MPTA(90.4±2.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9)。术后WBLR为(52.9±3.8)%,与术前目标WBLR(54.4±3.3)%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差值(1.5±3.1)%。术后胫骨平台后倾角(posterior tibial slope,PTS)平均为(10.2±3.3)°,与术前PTS(10.4±3.5)°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7)。合页骨折2例,其中TakeuchiⅠ型骨折1例,Ⅲ型骨折1例,骨折均愈合良好,无移位及矫正力线丢失。结论3D打印截骨导板辅助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力线矫正精确,可有效维持胫骨平台后倾,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导板 胫骨 截骨术
下载PDF
多孔钛金属笼(AVN CAGE)保髋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短期疗效 被引量:3
2
作者 杨德金 郭邵逸 +3 位作者 邓旺 陈曦 晏征 周一新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22年第6期417-423,共7页
目的:报道一种新型保髋术式多孔钛金属笼(AVN CAGE)植入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ONFH)的手术技术、短期疗效及并发症情况,探讨该术式的最佳适应证。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19年9月至2021年11月因早期ONFH行AVN CAGE植入术的38例51髋,男30... 目的:报道一种新型保髋术式多孔钛金属笼(AVN CAGE)植入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ONFH)的手术技术、短期疗效及并发症情况,探讨该术式的最佳适应证。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19年9月至2021年11月因早期ONFH行AVN CAGE植入术的38例51髋,男30例40髋,女8例11髋;年龄22~58岁,平均(39.6±10.8)岁。术前国际骨循环研究协会(ARCO)分期:Ⅱ期42髋,ⅢA期9髋。术前日本骨坏死研究会(JIC)分型:B型2髋,C1型18髋,C2型31髋。均采用小切口经转子入路行髓芯减压,并使用专有器械在透视监视下植入AVN CAGE。术后定期随访记录Harris髋关节评分(HH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手术相关并发症,拍摄X线片,并根据需求拍摄数字减伪影断层融合扫描或减伪影CT扫描。根据影像学资料进行ARCO分期和JIC分型。以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为临床失败终点,以影像学进展至ARCOⅢB或Ⅳ期为影像学失败终点。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计算保髋手术成功率,并比较不同ARCO分期的疗效差异。结果:38例患者全部获得3个月以随访,随访时间6~29个月,平均(14.9±7.3)个月。末次随访HHS和VAS评分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均<0.01)。保髋临床成功率为98.0%(50/51),ARCOⅡ期和ⅢA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37);影像学成功率为92.2%(47/51),ARCOⅡ期和ⅢA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影像学资料示所有AVN CAGE均获得满意骨整合。1例患者双髋出现钻孔入口周围异位骨化,未接受特殊治疗,其他患者均未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AVN CAGE是治疗早期ONFH的新术式,短期临床和影像学疗效满意。AVN CAGE的最佳适应证为ARCOⅡ期患者;ARCOⅢA期保髋手术成功率较低,应谨慎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保髋手术 金属笼(AVN CAGE) 手术技术 疗效 生存率
下载PDF
微创截骨单臂架骨延长术治疗先天性跖骨短小症 被引量:1
3
作者 顾建明 杜辉 +3 位作者 崔雅南 何啸天 石航 周一新 《骨科》 CAS 2021年第3期195-199,共5页
目的探讨微创截骨单臂架骨延长术治疗先天性跖骨短小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20年7月在北京积水潭医院矫形骨科应用外固定架治疗的9例跖骨短小症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例,女8例,年龄为(24.5±4.2)岁(18~31岁),... 目的探讨微创截骨单臂架骨延长术治疗先天性跖骨短小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20年7月在北京积水潭医院矫形骨科应用外固定架治疗的9例跖骨短小症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例,女8例,年龄为(24.5±4.2)岁(18~31岁),共14足,均为第四趾短小,其中4例为单侧,5例为双侧受累。使用背侧入路安装Orthofix外固定mini轨道支架,临时固定第四跖趾关节,微创截骨后进行骨延长。记录病人手术前后美国足踝外科医师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评分、跖骨长度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病人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25.1±16.6)个月(6~53个月)。病人术前第四跖骨长度为(47.9±4.9)mm,跖骨短缩(15.6±2.4)mm(12~20 mm),术后延长(16.5±3.5)mm(12~23 mm),延长比例为34.9%±8.3%。延长骨痂在术后3~4个月完全骨化,带外固定架时间为(3.5±0.5)个月。病人对足部外观满意,AOFAS评分从术前(86.2±3.9)分恢复到术后(93.4±3.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26,P<0.001)。1例病人因外伤后皮肤裂伤,跖趾关节半脱位,行外固定架拆除、清创缝合、关节复位、克氏针固定。1例病人因跖趾关节屈曲挛缩,行关节松解复位、克氏针固定术。6例病人有针道感染,经换药以及抗生素治疗后控制,无深部感染发生。所有病人无骨不连,足趾坏死,以及足趾感觉障碍的情况。结论微创截骨单臂架跖骨延长术手术创伤小,可以获得满意的疗效,尤其适用于治疗短缩超过15 mm的先天性跖骨短小症病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固定架 伊利扎罗夫技术 跖骨短小 跖骨延长 微创 截骨
下载PDF
髋膝关节慢性化脓性关节炎二期手术疗效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邵宏翊 黄勇 +3 位作者 郑汉龙 周一新 王立伟 孟令昉 《实用骨科杂志》 2022年第7期602-606,共5页
目的探讨采用临时间隔物并二期手术治疗髋、膝关节慢性化脓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积水潭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诊断为髋关节或者膝关节化脓性关节炎并接受二期手术流程的22例病例资料,男12例,女10例;年龄34~74岁,... 目的探讨采用临时间隔物并二期手术治疗髋、膝关节慢性化脓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积水潭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诊断为髋关节或者膝关节化脓性关节炎并接受二期手术流程的22例病例资料,男12例,女10例;年龄34~74岁,平均(57.4±10.5)岁。其中髋关节化脓性关节炎患者7例,膝关节化脓性关节炎患者15例。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计算患者的感染治疗成功率。比较手术前后髋关节患者Harris髋关节评分(Harris hip score,HHS)与膝关节患者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评分,分析采用该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1例膝关节患者在接受手术后10个月因内科疾病死亡;1例髋关节患者在术后9个月感染复发。5例患者仅接受一期手术治疗,但随访中未出现感染复发。17例患者完成二期手术,其中15例患者达到临床治愈。治疗成功率在2年时为89.5%(95%CI:64.1%~97.3%)。髋关节组患者HHS评分及膝关节组患者HS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结果采用临时间隔物并二期手术是治疗慢性髋、膝关节化脓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可以获得较高的感染控制率,同时可以有效地重建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脓性关节炎 感染 关节置换
下载PDF
单臂外固定器结合髓内钉延长术治疗股骨短缩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杜辉 何啸天 +5 位作者 王建业 杨敬 尹星华 顾建明 周一新 秦泗河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21年第6期468-473,共6页
背景:在Ilizarov技术的基础上提出单臂外固定器结合髓内钉延长术(LON),可大幅缩短外固定器使用时间,减少拆除外固定器后的骨折发生率。目的:评估LON技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其对下肢力线的影响,探讨更加可靠的评价指标。方法:回顾性分... 背景:在Ilizarov技术的基础上提出单臂外固定器结合髓内钉延长术(LON),可大幅缩短外固定器使用时间,减少拆除外固定器后的骨折发生率。目的:评估LON技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其对下肢力线的影响,探讨更加可靠的评价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20年6月采用LON技术治疗27例股骨短缩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6例,女11例;年龄14~46岁,平均(22.5±7.3)岁。测量手术前后的股骨远端外侧角(LDFA)和机械轴过胫骨平台位置的百分比,使用Paley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估,采用Likert满意度量表进行满意度评价。结果:27例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57个月,平均(31.4±15.1)个月。延长长度为4.8~11.7 cm,平均(7.8±2.0)cm;外固定器佩戴时间为3.0~10.5个月,平均(6.4±2.0)个月;外固定指数(EFI)0.5~1.4月/厘米,平均(0.8±0.2)月/厘米。骨愈合时间为6.5~18.5个月,平均(11.8±3.1)个月;骨愈合指数(BHI)为1.1~2.3月/厘米,平均(1.5±0.3)月/厘米。末次随访的Paley评分,优15例,良8例,中4例,差0例;Likert满意度,非常满意23例,满意4例。术后22例患者的LDFA较术前平均减小1.3°±1.6°(P<0.05),未发现延长长度和LDFA差值之间有明显相关性,未发现深部感染。结论:LON技术治疗股骨短缩畸形安全有效,不会造成外翻角度明显增加,Paley评分系统中关于LDFA值的内容仍有改良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IZAROV技术 外固定器 髓内钉 股骨
下载PDF
骨折线内骨水泥弥散状况对经皮椎体成形治疗的影响 被引量:14
6
作者 陈同林 雍宜民 +2 位作者 彭银平 谢洪峰 贾卫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1期3287-3291,共5页
背景:研究证实经皮椎体成形治疗过程中,骨水泥固化后可明显提高骨折椎体的稳定性、强度及力学支撑等效能,但目前关于骨水泥骨折线内弥散状况对经皮椎体成形治疗影响的研究很少。目的:分析胸腰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骨折线内骨水泥弥散... 背景:研究证实经皮椎体成形治疗过程中,骨水泥固化后可明显提高骨折椎体的稳定性、强度及力学支撑等效能,但目前关于骨水泥骨折线内弥散状况对经皮椎体成形治疗影响的研究很少。目的:分析胸腰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骨折线内骨水泥弥散状况对经皮椎体成形治疗的影响。方法:纳入胸腰椎体骨折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90例,其中男42例,女48例,年龄53-80岁,均进行经皮椎体成形骨水泥注射治疗,根据骨水泥在椎体内的弥散情况分2组,研究组(n=60)骨水泥弥散良好,对照组(n=30)骨水泥弥散不佳。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伤椎后凸角及与骨水泥材料相关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与结论:两组治疗前的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研究组治疗后3 d及末次随访的目测类比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 d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伤椎后凸角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末次随访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伤椎后凸角及骨水泥渗漏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表明在经皮椎体成形治疗中,骨水泥弥散良好者疼痛缓解更明显,椎体稳定性更好,近期疗效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骨生物材料 胸腰椎体骨折 骨质疏松 骨水泥弥散
下载PDF
初次单侧关节置换术后输血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晏征 张金庆 杨德金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21年第4期263-266,共4页
背景: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和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关节置换手术量逐年增加,围手术期管理可以有效减少术后输血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目的:探讨初次单侧关节置换术后输血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12月我院矫形骨科接受初次单... 背景: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和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关节置换手术量逐年增加,围手术期管理可以有效减少术后输血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目的:探讨初次单侧关节置换术后输血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12月我院矫形骨科接受初次单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的患者共1814例。按照关节置换术后是否输血为标准分组。分析全膝、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输血患者的比例与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手术方式、术前是否使用抗凝药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评分、术前红细胞压积、术前及术后血红蛋白、术前总蛋白、术前是否有慢性合并症、手术时间、住院天数之间的关系。Logistic回归分析关节置换术后输血的影响因素。结果:全膝、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后输血患者134例,占7.4%。单因素分析发现性别、年龄、手术方式、麻醉评分、术前红细胞压积、术前及术后血红蛋白与术后输血有关(P<0.05)。后将单因素结果带入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女性、年龄≥70岁、术式、ASA评分≥3分、术前红细胞压积异常及术前血红蛋白异常是影响关节置换术后输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接受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身体情况复杂,但通过合理筛选患者,控制手术时间,使用氨甲环酸,能够降低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输血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输血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踝上截骨结合计算机辅助六轴外固定器治疗胫骨远端复杂畸形 被引量:1
8
作者 尹星华 杜辉 +3 位作者 顾建明 周一新 杨敬 何啸天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21年第6期518-522,共5页
背景:计算机辅助六轴外固定器为胫骨远端复杂畸形的处理提供了简便有效的新途径。目的:采用踝上截骨术结合计算机辅助六轴外固定器治疗胫骨远端复杂畸形,并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9年3月采用踝上截骨结合计算机... 背景:计算机辅助六轴外固定器为胫骨远端复杂畸形的处理提供了简便有效的新途径。目的:采用踝上截骨术结合计算机辅助六轴外固定器治疗胫骨远端复杂畸形,并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9年3月采用踝上截骨结合计算机辅助六轴外固定器治疗的18例胫骨远端复杂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0例,女8例;手术时年龄15~51岁,平均(26.7±9.1)岁;治疗均为单足(未手术侧无病变或病变轻微)。评价患者手术前后的影像学改变、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差异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外固定器拆除后随访7~67个月,平均(32.7±18.3)个月。外固定器矫正畸形时间11~65 d,平均(39±17)d;外固定器佩戴时间104~313 d,平均(213±66)d。单纯矢状位畸形2例,单纯冠状位畸形4例,斜面畸形(矢状位合并冠状位畸形)12例。矢状位畸形参数与正常值差值的绝对值从术前的14°±11°,矫正至术后的3°±5°(P=0.002);冠状位畸形参数与正常值差值的绝对值从术前的25°±23°,矫正至术后的6°±11°(P<0.001)。AOFAS评分由术前平均(65.4±15.1)分提高到术后平均(86.4±12.0)分(P<0.001)。有5例患者发生针道感染,所有患者截骨部位均获得骨性愈合并未出现畸形复发。结论:对于胫骨远端复杂畸形,踝上截骨结合计算机辅助六轴外固定器可以有效矫正胫骨远端复杂畸形,改善患肢外观及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上截骨 外固定器 胫骨远端
下载PDF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输血现状以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晏征 张金庆 杨德金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1年第11期148-151,共4页
目的分析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输血现状以及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为病例登记注册研究,选取人工关节登记中心2019年1—12月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1079例。按照术后是否输血对患者进行分组。分析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输血患者的比例与... 目的分析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输血现状以及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为病例登记注册研究,选取人工关节登记中心2019年1—12月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1079例。按照术后是否输血对患者进行分组。分析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输血患者的比例与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y,ASA)评分、术前红细胞压积、术前血红蛋白、氨甲环酸使用情况、有无慢性合并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前总蛋白之间的差异。结果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输血患者54例,占5.0%。单因素分析结果认为,高龄、麻醉评分、术前红细胞压积、氨甲环酸、术前血红蛋白影响术后输血率(P<0.05)。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术后使用氨甲环酸、术前血红蛋白异常是影响TKA术后输血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重视围手术期管理、提升整体手术技术水平是降低输血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危险因素 输血 登记注册研究
下载PDF
联合加压交锁髓内钉修复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应用和设计优势 被引量:3
10
作者 鲁大路 吕先俊 +1 位作者 李斌 杨大兴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31期4957-4961,共5页
背景:对于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尚无统一方式,过去应用的动力髋螺钉内固定具有一定缺陷,逐步被髓内钉内固定所取代。interTan是由美国Smith Nephew公司针对转子间骨折特点设计的联合加压交锁髓内钉,独特的加压螺纹设计具有可控的线性加... 背景:对于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尚无统一方式,过去应用的动力髋螺钉内固定具有一定缺陷,逐步被髓内钉内固定所取代。interTan是由美国Smith Nephew公司针对转子间骨折特点设计的联合加压交锁髓内钉,独特的加压螺纹设计具有可控的线性加压,且具有Z效应防旋的稳定性。目的:分析interTan联合加压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及优越性。方法: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在北京朝阳急诊抢救中心骨科接受interTan联合加压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60例纳入研究的实验组,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北京朝阳急诊抢救中心骨科60例接受动力髋螺钉治疗的股骨转子间骨折者为对照组。结果与结论:实验组患者的内固定中出血量、内固定后下床活动时间、疼痛数字评分、影像学完全愈合时间、完全负重下地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内固定后3个月、半年以及1年时,实验组患者的Harris髋关节评分和HSS膝关节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提示相比动力髋螺钉,interTan联合加压交锁髓内钉因其设计而具有独特的稳定性,内固定能够减小手术创伤、促进骨折愈合、改善关节功能,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物 骨植入物 转子间骨折 交锁髓内钉 INTERTAN 动力髋螺钉 关节功能 机体功能 Harris髋关节评分 HSS膝关节评分
下载PDF
弹性髓内钉与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桡骨颈骨折的临床对比 被引量:10
11
作者 杨大兴 单延具 +1 位作者 张琰 张欣亮 《实用骨科杂志》 2019年第11期961-964,共4页
目的研究弹性髓内钉与克氏针固定治疗O’BrienⅡ、Ⅲ型儿童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6月至2017年5月122例O’BrienⅡ、Ⅲ型桡骨颈骨折患儿病例资料,根据术中固定方式进行分组,60例进行弹性髓内钉固定的患儿分为... 目的研究弹性髓内钉与克氏针固定治疗O’BrienⅡ、Ⅲ型儿童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6月至2017年5月122例O’BrienⅡ、Ⅲ型桡骨颈骨折患儿病例资料,根据术中固定方式进行分组,60例进行弹性髓内钉固定的患儿分为对照组,其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5~13岁,平均(7.8±1.4)岁;O’BrienⅡ桡骨颈骨折41例,Ⅲ型桡骨颈骨折19例。62例行克氏针固定的患儿为研究组,其中男35例,女27例;年龄6~12岁,平均(8.2±1.5)岁;O’BrienⅡ桡骨颈骨折39例,Ⅲ型桡骨颈骨折23例。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复位情况、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结果对照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显著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复位优者46例,良者10例,中者4例;研究组复位优者50例,良者9例,中者3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疼痛、运动功能、稳定性、日常活动评分及Mayo肘关节功能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弹性髓内钉与克氏针固定治疗O’BrienⅡ、Ⅲ型儿童桡骨颈骨折均能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恢复患儿的肘关节功能,但克氏针固定治疗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髓内钉 克氏针 O’BrienⅡ、Ⅲ型桡骨颈骨折 儿童
下载PDF
氟比洛芬酯联合仙灵骨葆胶囊治疗闭合性胫腓骨骨折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房冰 李晓波 王硕磊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38-41,共4页
目的:探究氟比洛芬酯联合仙灵骨葆胶囊治疗闭合性胫腓骨骨折的机制。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60例闭合性胫腓骨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给予氟比洛芬酯联合... 目的:探究氟比洛芬酯联合仙灵骨葆胶囊治疗闭合性胫腓骨骨折的机制。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60例闭合性胫腓骨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给予氟比洛芬酯联合仙灵骨葆胶囊治疗。治疗前后检测各组患者血清骨代谢指标、炎症因子和凝血功能。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经相关治疗后骨代谢指标TRACP-5b、CTX显著降低(P<0.05),骨代谢指标BALP、BGP、炎症因子与凝血功能指标显著升高(P<0.05)。与治疗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观察组骨代谢指标TRACP-5b、CTX、炎症因子与凝血功能指标显著降低(P<0.05),骨代谢指标BALP、BGP显著升高(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联合仙灵骨葆胶囊显著改善闭合性胫腓骨骨折患者的骨代谢指标、炎症因子和凝血功能水平,有利于促进骨折端的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腓骨骨折 机制研究 联合治疗 氟比洛芬酯 仙灵骨葆胶囊
下载PDF
不同固定方式修复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房冰 李晓波 王硕磊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17年第6期551-554,共4页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PF-LCP)和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方式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方法将96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试验组采取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PF-LCP)和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方式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方法将96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试验组采取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PF-LCP)治疗,对照组采取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治疗。观察2组病人的临床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或P<0.05)。但是2组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病人的显效率、好转率及总有效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6.25%)显著低于对照组(14.58%)(P<0.05)。结论两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相当。但PF-LCP手术较PFNA手术出血少、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是目前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较为理想的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股骨转子间骨折 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 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 临床疗效
下载PDF
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负重位与非负重位下肢力线的差异 被引量:2
14
作者 周贵龙 袁宝明 《河北医药》 CAS 2022年第21期3282-3284,3288,共4页
目的分析负重位与非负重位下肢力线的差异,探究双下肢全长摄影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40例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纳入至本次研究,术前所有患者均接受双下肢全长负重位与非负重位X线片拍摄... 目的分析负重位与非负重位下肢力线的差异,探究双下肢全长摄影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40例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纳入至本次研究,术前所有患者均接受双下肢全长负重位与非负重位X线片拍摄,测量股骨力线、负重位与非负重位下肢力线(膝内翻角),胫骨平台内侧夹角以及关节间隙夹角,比较负重位与非负重位膝内翻角,统计负重位、非负重位股骨力线与胫骨平台内侧夹角,观察负重、非负重位膝内翻角和关节间隙夹角与胫骨平台内侧角的相关性,分析负重位、非负重位膝内翻角及其差值与关节间隙夹角的相关性。结果负重位膝内翻角显著大于非负重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负重位股骨力线、非负重位股骨力线、差值均与胫骨平台内侧夹角不相关(P>0.05);负重位、非负重位膝内翻角及差值与关节间隙夹角呈正相关(P<0.05);负重位、非负重位膝内夹角和关节间隙夹角以及各自差值分别与胫骨平台内侧角呈负相关(P<0.05)。结论在老年患者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前,负重位进行X线拍摄评估的结果更精确,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而非负重位评估可有效明确韧带松弛程度,对周围软组织具有重要的平衡作用,建议纳入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下肢线 负重位 非负重位 X线片拍摄 全膝关节置换术
下载PDF
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多节段骨质疏松压缩骨折的临床研究
15
作者 夏庆福 黄立军 +3 位作者 王立伟 万叶彪 刘刚 杨春露 《中国医刊》 CAS 2015年第7期91-93,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多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共120个椎体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效果。对比分析术前、术后的Oswest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y di... 目的探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多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共120个椎体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效果。对比分析术前、术后的Oswest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y disability index,ODI)、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椎体前缘高度、椎体Cobb角及Odom手术满意度评价等。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前后的ODI评分、VAS评分、Cobb角、椎体高度压缩率等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Odom优良率97.1%。椎体后凸矫正率为(41.97±16.17)%。结论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创伤小,操作简便,疗效确定,是治疗多节段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的较好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压缩骨折 椎体后凸成形术 多节段
下载PDF
1例寰枢椎骨折合并胸椎骨折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1
16
作者 孙彩丽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8年第5期117-118,共2页
寰枢椎损伤及疾患是骨科的疑难伤病,多伴有高位颈髓压迫症状,可导致四肢瘫痪及呼吸衰竭而危及生命。胸椎骨折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因解剖结构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容易合并脊髓神经损伤及严重的胸外伤,导致肋间肌活动受限,甚至呼吸抑制[1]。... 寰枢椎损伤及疾患是骨科的疑难伤病,多伴有高位颈髓压迫症状,可导致四肢瘫痪及呼吸衰竭而危及生命。胸椎骨折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因解剖结构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容易合并脊髓神经损伤及严重的胸外伤,导致肋间肌活动受限,甚至呼吸抑制[1]。这两处同时发生骨折比较罕见,这给护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椎骨折 胸椎骨折 护理
下载PDF
带锁髓内钉内固定疗法对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治疗效果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硕磊 李涛 《大医生》 2021年第10期45-47,共3页
目的观察在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的治疗中,采用带锁髓内钉内固定疗法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北京朝阳急诊抢救中心2016年1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68例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4例。对照... 目的观察在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的治疗中,采用带锁髓内钉内固定疗法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北京朝阳急诊抢救中心2016年1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68例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加压钢板手术治疗,研究组患者采取带锁髓内钉内固定疗法治疗。对比两组的骨折愈合情况、临床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和二次骨折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骨折愈合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二次骨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带锁髓内钉内固定疗法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具有较显著的疗效,这种方法在提高患者骨折愈合水平,优化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等方面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 四肢创伤骨折 骨不连
下载PDF
经皮螺钉内固定治疗骶骨骨折的个性化方案及应用
18
作者 贾卫斗 常利民 +4 位作者 陈同林 白洪涛 李晓波 肖颖 王硕磊 《实用骨科杂志》 2020年第7期643-646,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骶骨骨折和骶髂关节脱位个性化设计方案及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13年12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97例骶骨骨折和骶髂关节脱位患者资料。其中男60例,女37例;年龄18~76岁,平均(40.43±4...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骶骨骨折和骶髂关节脱位个性化设计方案及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13年12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97例骶骨骨折和骶髂关节脱位患者资料。其中男60例,女37例;年龄18~76岁,平均(40.43±4.59)岁。骶骨骨折按Denis分类法分类,Ⅰ区骨折34例,Ⅱ区骨折43例,Ⅲ区骨折4例;骶髂关节脱位16例。合并髂骨骨折19例,骶神经损伤8例,髋臼骨折41例,骶骨向上移位11例。入院后经2~7 d股骨髁上骨牵引,患者畸形基本纠正,骨折复位,采用个性化设计方案在C型臂引导下实施手术。结果97例患者随访时间6~36个月。无血管、神经、关节、盆腔脏器损伤,无断钉、无移位。共置入螺钉165枚,其中S1置钉95枚,S2置钉70枚,置钉优良率97.58%。有1例螺钉突出对侧骶骨Ⅰ区骨皮质,危及骶前血管及神经,术后2 h取出。1例螺钉突入椎管,患者诉足底麻木,术后3 h取出,患者恢复正常。术前8例骶神经损伤患者术后2~6个月全部恢复正常。结论经皮微创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骶骨骨折及骶髂关节脱位具有安全、内置物少、手术创伤小、合并症少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 骶骨骨折 个性化
下载PDF
小夹板外固定对小儿股骨干骨折水平牵引治疗效果分析
19
作者 单延具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1年第4期35-36,共2页
分析小夹板外固定对小儿股骨干骨折水平牵引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40例,水平牵引治疗)和观察组(40例,水平牵引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优良率... 分析小夹板外固定对小儿股骨干骨折水平牵引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40例,水平牵引治疗)和观察组(40例,水平牵引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优良率达到92.50%,高于对照组82.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20.47±7.86)d、愈合时间(6.01±0.33)周、负重时间(6.01±1.07)周短于对照组(27.45±10.63)d、(6.25±0.41)周、(6.56±1.18)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0.00%明显低于对照组27.50%(P<0.05)。结论:在小儿股骨干骨折水平牵引治疗中实施小夹板外固定对提升临床治疗有效率、安全性存在积极影响,是促进患儿健康恢复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夹板外固定 股骨干骨折 水平牵引 临床治疗
下载PDF
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经皮椎体后凸成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
20
作者 张元意 《大医生》 2021年第8期34-36,共3页
目的探究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经皮椎体后凸成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在北京朝阳急诊抢救中心接受治疗的8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40例患者采用保守... 目的探究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经皮椎体后凸成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在北京朝阳急诊抢救中心接受治疗的8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40例患者采用保守治疗,观察组40例患者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型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VAS)疼痛评分、腰痛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椎体相对高度、压缩椎体后脊柱侧弯角度(Cobb角度);对比两组下地时间、疼痛缓解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ODI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椎体相对高度较对照组明显恢复,压缩椎体后Cobb角度较对照组缩小(P<0.05);观察组患者的下地时间、疼痛缓解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优(P<0.05)。结论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经皮椎体后凸成型术治疗的效果显著,不仅可促进骨折椎体高度的恢复,改善压缩椎体后Cobb角度,还可缓解因椎体骨折引起的腰背部疼痛,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后凸成型术 椎体高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